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04章 从数亿到数百(求订阅!!)

完成了太空电梯第一条缆索地面端的固定工作,一艘飞船轰鸣着起飞,拉着缆索的另一端开始升空,一直攀升到了距离木卫三地表4.5万公里的高空。

这条长达4.5万公里的缆索的另一端便延伸到了这个高度,几乎完全伸展。

缆索的直径约为7厘米,长度4.5万公里,似乎具备极高的重量,并不是一艘中型飞船能拉动的。

但事实却是,如此之长、之粗大的缆索,其总质量仅仅只有170多吨而已,完全可以被此刻的飞船拉伸到太空中去。

完成了拉伸工作,一艘重型飞船内部满载着沉重的压舱物,以超过木卫三逃逸速度的速度飞了过来。

按照这个速度飞行,它原本应该挣脱木卫三引力进入到太空中去的。但因为发动机工作的额外推力,它并未飞走,而是被死死“压”在了这里。

但很快,它就不必再消耗额外的燃料维持轨道了。

原因很简单,一些穿着宇航服的克隆体飘了过来,将那条连接了木卫三地下的缆索的这一端,固定到了这艘满载着压舱物,总质量达到了1.5万吨的重型货船之上。

货船之上也早就设置好了受力结构,可以将缆索的拉力均匀的散布到船身每个地方,不至于被拉坏。

完成了连接工作,下一刻,这艘重型货船的发动机关闭了,失去了继续维持它如此之高,却仍旧停留在木卫三旁边的推力。

在惯性作用之下,它开始了向远离木卫三的方向飞行。

那条略有弯曲的缆索渐渐变直。

当它彻底变成一条直线之时,来自木卫三万米地层的巨大拉力通过这条缆索,直接跨越了4.5万公里的漫长距离,延伸到了这艘重型货船之上。

它的移动骤然停止。

1.5万吨的质量,便被这一条仅有7厘米直径的缆索死死拉住。

缆索被绷得笔直。

看着各处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李青松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切符合预期。

搭建好了第一条缆索,后续的工作便变得容易了许多。

2500条生产线之中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更多缆索,这些缆索同样一端固定在万米岩层之下,途中与之前的缆索相互缠绕,最终连接到了那艘重型货船之上。

这条太空电梯的缆索开始飞速变得更粗。同样的,太空端末端那里,以那艘重型货船为基点,更大规模的压舱物附着了过来。

只要在缆索的受力极限以内,位于太空端的压舱物越重,离心力便越大,缆索所能运输的货物便越多。

末端之外,还需要再建设一座位于同步轨道的太空端基地。

在同步轨道上,人造物体的轨道角速度与木卫三的自转角速度相同。因此,它可以在绕木卫三旋转的同时,相对于木卫三表面的某一个地点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从地面看,就像是物体始终悬浮在空中某处不动一样。

太空端基地,便相当于一座位于太空中的“码头”。未来所有进入木卫三地表,或者从木卫三地表离开的货物都将在这里转运。

地面端这里也同步开启了大规模的建设。

码头、吊装、转运、电力供应、铁路线等等,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一一出现。

当最后一条缆索缠绕上去,缆索直径达到预定的10米之时,李青松使用一种特殊的轻质钢板直接将长达4.5万公里的缆索全部包裹,以阻隔外部影响。

地面端基地已经建造完成,同时,用于承担太空电梯上行与下行任务的“缆车”也已经研发完毕。

这种缆车是半环状的形状,内部直径10米,与太空电梯缆索贴合,外部直径20米。由此,它便具备了约110平米的载货面积。

一台缆车高度五米,内部总体积550立方米,最多可以装载约300吨货物。载人的话,不追求舒适度的情况下可以乘坐约300名克隆体。

之前建造主缆索的时候,李青松便已经提前预埋了供电线路以及电磁线圈,这些缆车便可以借助电磁力贴合在缆索之上,并进行上升或者下降的操作。

它的最高运行速度能达到三倍音速,也即约一公里每秒。以这个速度运行,它只需要约12个小时,便能从地表上升到约4.3万公里处的木卫三同步轨道。

在太空端基地那里,它会卸下自己承载的货物,再经由飞船运向别的星球或者基地。然后它会转而下行,再将从其余星球或者基地运来的货物,从同步轨道运到木卫三地表。

如此便完成了一次货物交换。

这种缆车,在李青松的调控之下可以做到两分钟一趟,一天就能向太空发送或者接收700趟,以一趟平均载货200吨计算,这条太空电梯一天就能向太空发送货物约14万吨,同时接收约14万吨,总计28万吨!

一年下来就是一亿吨出头了!

以往时候,发送接收一亿吨货物,李青松需要专门准备数千艘空天两用型飞船专门往返太空与地表,终日繁忙,一刻不停。

单单是燃料,每年就需要消耗数亿吨。

不仅消耗巨大,而且极为麻烦。

但现在,伴随着这条太空电梯的建成,一切都不一样了。

缆车使用的能源是电力。全功率航行一次,它大约要消耗电力400万度。

一天时间内上行和下行班次总计1400趟,大约便是60亿度电。

而要发电60亿度,以此刻李青松所掌握的核裂变电站发电效率,仅仅只需要不到一吨的铀235,便可以产出足够的电力。

虽说铀矿开采较为复杂,但无论如何,从之前每年消耗数亿吨燃料,到现在的每年消耗仅仅三百多吨,都是从地下到天上的变化。

此刻,这条太空电梯已经投入到了使用之中。且一开始便是全功率运转。

太空电梯的这一侧,上行缆车一辆又一辆的如同出膛炮弹一般沿着缆索飞驰,瞬间便驶入太空消失不见。

同一时间,从那看不到尽头的高空,又有一辆一辆的缆车飞驰着降落到地面端基地里。

条条铁路线从地面端基地延伸出去,无数辆重载列车满载着货物轰鸣而来,卸货之后又装货,再度满载着离去。

太空端那里,一艘又一艘重载货船同样满载而来,满载而去。

这一条太空电梯,真正打通了太空和地表之间的运输通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