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66章 20万亿!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166章 20万亿!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5 15:22: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既然决定了要在航行途中也不放弃科学研究,要让10亿名克隆体始终保持清醒,那么有一件事情就不得不考虑了。

李青松必须要尽可能的营造出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否则,克隆体们不仅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还可能会生病、受伤,早早的便进入衰老状态甚至死亡。

在太空中,大规模补充克隆体可不容易。

维生环境方面,空气、温度、气压等自然不必多说,是应有之义。但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重力。

在太阳系之中,每一颗星球都有自己的重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归是有的。而人体更适宜在具备一定重力的环境之中生存。

既然如此,除了空天母舰、重型运输船、战舰之外,李青松便决定建造一种之前从未造过的飞船。

具备人工重力的维生飞船!

凭空生成或者抵消重力这种事情,对于现在的李青松来说遥不可及。

李青松猜想,那至少也要在比那个智械天灾更超出的科技水平下才能达成。

不过李青松有另一种取巧的办法可以达成。

那便是离心力,依靠自转的向外的离心力,来营造出等同于重力的效果。

于是这种飞船的外形便显而易见了。

它必须是圆环状的,或者滚筒状的。因为唯有如此,它才能维持自转产生重力。

综合考虑,李青松最终选择了滚筒状。原因很简单,滚筒状的空间和面积利用率最大。

于是,与其余类型的飞船一样,这种滚筒状的飞船也很快便生产出了第一艘样机。

此刻呈现在李青松面前的,便是一艘巨大的空心圆柱体模样的飞船。

它有一根巨大的主轴贯穿圆柱体中心,从主轴之上延伸出众多钢铁结构,固定着外侧的滚筒状结构。

滚筒状结构则在以固定的速度缓慢旋转着,于是滚筒状结构的内部便有了重力。

这样一艘滚筒状飞船的长度达到了10公里,直径达到了600米。

如此,一艘滚筒状飞船内部便具有了约19平方公里的面积。去除必须要有的设施用地以外,还剩下约15平方公里面积可以被利用。

在这里,李青松就不考虑什么美观,什么宜居之类的因素了,完全将这些可利用面积建造上了生活设施,如宿舍、食堂之类,并且都具备较多的层数。

这样一来,极限情况下,这15平方公里的面积便可以承载约1000万名克隆体生活。

10亿名克隆体,100艘这样的滚筒状飞船即可满足。

但考虑到还有大量的科研设施需要建造,以及考虑到交通方面的因素——毕竟这些克隆体们也是需要经常移动的,甚至还有大量的不同飞船间的交通需求,李青松很显然不能做这么极限。

最终,李青松确定的这种滚筒状居住飞船的建造数量是1000艘,平均下来便是一艘滚筒状飞船承担约100万名克隆体的工作与生活之用。

在供克隆体居住生活的滚筒状飞船之外,还有蓝图人的居住生活工作需求需要解决。

此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蓝图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两亿左右。

蓝图人与克隆体可不一样。让他们像是克隆体那样去居住,他们不疯掉就算好了,更不要说为李青松产出科研价值。

没办法,为了更好地从他们身上榨取价值,李青松只能建造更多的滚筒状飞船,同时,降低单艘滚筒状飞船的蓝图人密度,并且在必要的工业、生活、科研设施之外,浪费了大量的面积用于种植植物、养殖野生动物,甚至建造假山、河流之类完全无用的东西。

这样一来,一艘滚筒状飞船承担20万名蓝图人就已经是极限。两亿名蓝图人,又是1000艘滚筒飞船的建造需求。

于是,2000艘大型滚筒飞船,65万艘战舰,500万艘无人战舰,500艘空天母舰,1000艘重型运输船,一万艘其余各式飞船……

总得加起来,李青松需要生产的飞船总量达到了约570万艘!

加上航行途中的各种消耗以及备用物资,整支舰队的总质量将达到4000多亿吨!

有一个很显然的事情是,每生产一吨飞船质量或者物资质量,李青松便需要再生产地消耗数十倍于此的资源。

如此算来,整个生产过程,李青松需要开采、冶炼、运输的总物质量至少也有20万亿吨以上。

20万亿吨以上的质量!

如果这么多质量都是水的话,将其散布在地球上,那么,它将可以营造出三百多个青海湖!

调动三百多个青海湖的质量,生产出相当于六个青海湖质量的数百万艘飞船,再推动它们航行几十万亿公里的遥远距离,从一个恒星系到达另一个恒星系。

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伟大的航行,单单想一想,便能让当初哪怕处于全盛时期的蓝图克文明望而却步心生畏惧。

但此刻,最大意识链接数仅仅只有10亿,仅有蓝图克人全盛时期人口百分之一的李青松却信心满满。

在李青松的统一调动之下,在玉皇的统一管理、协调之下,在神工、神农、电母、鲁班、交通等各行业AI的直接施工之下,一场波及整个太阳系的,史无前例的浩大建设真正开始。

位于众多星球上的无数座矿场,众多巨型机械终日咆哮,大量的初级矿物进入到终日轰鸣的工厂之中,生产出无数金属,或者原地加工,或者通过太空电梯,搭乘重型货运飞船前往其余星球。

一座座太空基地出现在众多星球的环绕轨道之上,无数艘飞船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艘艘巨型空天母舰在太空之中渐渐出现了框架,然后空空如也的“网箱”之中,如同果树结果一样迅速出现了一个个物资箱、维生舱等等。

准备进行恒星际远航的建设如火如荼,占据了李青松99%以上的精力。

那仅剩不多的精力之中的相当一部分,则被李青松放到了另一件事情上。

“地球生态圈修复工作的难度超出了我之前的预料啊,看来要想想办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