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93章 “炼金”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193章 “炼金”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16:48: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些年来,李青松虽然没怎么正经发展过科技,但总归还是有一些科技进展的。

在牛郎星之中的这些年,更是将这些科技进展融入到了飞船建设之中,令现有飞船的各项性能,比起当初的太阳系迁徙舰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这也是李青松能将舰队加速度提升50%,从0.04米提升到0.06米每平方秒的缘故。

舰队不断的加速,与牛郎星的距离便越来越远。于是李青松便看到,自己身边的物质密度在急速降低,那几乎随处可见的小行星渐渐变得稀疏,又渐渐消失了踪迹,不特意去寻找已经看不到它们了。

不过李青松倒是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小行星。

这些小行星具备极为扁平的轨道,这便意味着,它们的远日点——这里的日当然指的是牛郎星——可以极远,近日点则可以极近。

通过观察它们的轨道,李青松心中渐渐明悟。

这很显然是在大行星、牛郎星等大星体引力作用之下,被甩出去的小天体。

在未来的漫长演化之中,它们的轨道还会越来越大,距离牛郎星越来越远,最终在距离牛郎星约100亿公里的地方,汇聚成一条小行星带,就像是太阳系的柯伊伯带一样。

还有一些小行星的轨道更加特殊。通过对牛郎星内部天体运行的模拟,李青松认为,它们在更加漫长的未来,会具备更远的轨道,甚至能远到一光年以上,在一光年之外围绕牛郎星运转。

并且,伴随着牛郎星系的演化,会有更多的内部天体被甩出来,融入到这两种类型的小行星轨道之中,让其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到那时候,牛郎星的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就将形成,内部也会安稳下来,不再有那么多小行星撞击事件发生。

太阳系的今天,就是牛郎星的明天。

不过这两者之间又存在一些差别。

牛郎星的质量更大,聚变燃烧速率更快,寿命便越短。大约三十亿年之后,它就会进入生命末期。

或许直到它演化成白矮星,都来不及形成成熟的奥尔特云,谁又能说的好呢。

这其中的变数实在太多,连李青松也无法百分百确定。

一边细细观察着牛郎星系之中的一切,不放过任何机会的提升着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着自己对于星系演化的了解,一边操纵着庞大的舰队进行着全功率的加速。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转眼间便是6年多时间过去。

这时候,李青松的舰队航速已经提升到了光速的4%,约1.2万公里每秒,与牛郎星的距离已经扩大到了一万多亿公里。

从这里看到的牛郎星,视星等仍旧高达-10等,仍旧足以将物体照出影子。

如果换做太阳的话,在这个距离上虽然仍旧明亮,却已经无法再照出影子了。

4%光速的航速,已经与之前离开太阳系之时的最高航速持平。

但此刻李青松的舰队仍旧没有停止加速,仍旧在维持着全功率的,每平方秒0.06米的加速度。

如此又持续了约3.2年,这一支舰队的航速达到了光速的6%,也即每秒钟约1.8万公里。

这已经与李青松当初所设定的航速持平。但此刻,李青松仍旧没有停止加速!

庞大的舰队仍旧在增加着自己的速度,再度持续了约3.2年的时间。

一直到舰队航速达到光速的8%,也即约每秒钟2.4万公里之时,那持续工作了十几年时间的推进器才同时关闭。

加速停止,惯性航行开始。

对于电弱文明来说,8%光速的航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且不说粒子撞击问题,单单是燃料就不足以支撑。

但仅仅在牛郎星系中,如此之短的科技发展时间,且还是工业生产以及量电超算研发过程中,李青松分出的一小部分脑力,对于之前太阳系迁徙过程中所积累的那些猜想与突破的整合,便令舰队的整体性能提升了5%以上,打下了加速到如此之高航速的基础。

之后,20倍于太阳系迁徙舰队的规模,去除燃料之后,五倍于之前所携带的额外物资,为舰队打下了物质基础。

至于粒子撞击问题?

关系不大。

进入惯性航行状态后,李青松立刻派出了大量机器人和克隆体,乘坐着特制的飞船,将一卷卷的“塑料布”从仓库之中取了出来,然后像是手机贴膜那样,贴在了每一艘飞船的外壳上。

这些塑料布是李青松特意研发的,具备极高的科技含量,拥有良好的抗辐射性能。

但它们归根结底仍旧是一些碳氢化合物而已,称呼为塑料布并无不妥。

于是,那些星际尘埃粒子便只能撞击到这些塑料布上,要破坏也是破坏塑料布的结构,无法再破坏飞船装甲了。

等这些塑料布损坏到一定程度,就把它们拆下来回炉重造,然后换新的塑料布贴到飞船外壳上即可。

由此,粒子撞击问题便从一个科技问题,被李青松转化为了物资问题——只要我带的塑料布够多,就不怕粒子撞击,问题解决。

8%光速的航速是李青松第一次达到。这种塑料布也是第一次大规模应用。

在航行之中,李青松密切关注着这些塑料布的变化。于是他看到,与最初的黑色、坚韧平整的外形比较,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塑料布渐渐变成了灰黑红绿等诸般交杂的颜色。

它们的质地也开始稀疏多孔脆弱起来。

这一过程只用了五年时间。

“一批塑料布能支撑五年么?可以了,符合预期。”

换上新的塑料布,这一批旧的塑料布被李青松扔到了熔炉之中,开始融化,然后重塑。

于是原本仅仅只由碳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塑料布,这一融化,竟然融化出了金银铜铁氦锂铍硼等等等等多达几十种元素出来,如同一锅大杂烩。

第一批几十万吨的塑料布全部提纯重塑后,看着摆在面前的约有150克重的那根金条——金元素也是杂质之一,此刻只是被提纯了出来,李青松心中颇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没想到这玩意儿还能炼金啊,啧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