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208章 你来了!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208章 你来了!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16:3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人战舰之外则是无人战舰的生产。

无人战舰依据战术作用的不同划分了各种型号同时生产,其最终目的则仍旧以短时间内尽可能堆积数量为主。

第三是克隆体的生产。

李青松打算在未来两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将克隆体数量堆积到200亿名以上!唯有如此数量的克隆体,才能支撑得起那巨大数量的水星级战舰的作战以及损耗。

第四,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氢弹的制造!

之前在牛郎星系与前一个停泊星系,李青松俱都制造了大量的氢弹用以制作陷阱。其中牛郎星的氢弹陷阱成功,为智械天灾舰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上一个停泊星系未能成功,很显然是因为智械天灾舰队已经有了防备。

此刻,在这个恒星系之中再度布置大量氢弹,那个智械天灾舰队几乎必然不会上当。

不过没关系,李青松自有打算。

这一次,李青松要制造出更多的氢弹来,至少也要在500亿颗以上,且除了最常规的小当量氢弹之外,李青松还打算再制造出众多的大当量氢弹。

从理论上来说,氢弹的当量可以有无限大。

毕竟类似太阳、飞马座V432这样的恒星,从本质上来看也可以说是一颗大号的氢弹。

但理论与工程有时候是不同的。限于工程难度以及成本,李青松最终将单枚大当量氢弹的当量定在了10亿吨TNT。

这样的一枚氢弹,单单参与聚变的氘氚气体就需要50吨左右。再加上配备的小型原子弹和其余一系列装置,一颗氢弹的总质量便直接达到了200吨左右,几乎等同于一艘水星级战舰。

单单这样的大氢弹,李青松就打算制造出100亿颗以上,其总质量高达两万亿吨左右。

要知道,当初李青松离开太阳系展开迁徙,其舰队总质量也才仅仅4000多亿吨而已。

此刻,单单只是氢弹一项建设任务之中的一项子任务,大型氢弹的建设,其总质量便达到了当初太阳系迁徙舰队的五倍。

就算是离开牛郎星之时的迁徙舰队,其总质量也才不到十万亿吨而已。

就这十万亿吨的质量,支撑起了李青松的千年逃亡,以及逃亡之中持续不断的科学研究,支撑起了一次次的实验,支撑起了数十亿名克隆体与蓝图人的生存需求。

但这些氢弹,却是李青松接下来计划之中的核心。就算建设任务如此庞大,也必须要将其完成。

幸好,李青松如今的工业能力相比起以往已经再度提升了许多。

这不仅仅是因为最大意识连接数的提升,也在于超算性能的提升。

之前一千多年时间的逃亡里,李青松始终没有放下科学研究,各学科技术,包括量电超算技术都出现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次李青松建设的量电超算,算力更高,与智能AI的匹配度也更高,性能也更加强大。

粗粗估计,相同规模的新一代量电超算,其整体性能至少高达之前在逃亡之中的量电超算的2.5倍。

有了这些新型超算,神工AI的性能会提升多少,李青松的工业实力又将提升多少?

且,这一次建设的时间周期也更长。

就算那个智械天灾的速度再快,李青松估计,自己都有至少约200年左右的时间。

确认了这四项生产任务之后,在十几亿名克隆体的操纵,在大量超算的支撑,在神工AI的直接控制之下,大规模的生产立刻开始。

在那颗最小的气态行星之中,李青松总计投放了超过500万艘“木星”飞机,且还在快速增加之中。

之所以选择最小的气态行星作为氘气采集地,是因为它重力最低,相比起来环境也最温和的缘故。虽然相比起太阳系之中的木星仍旧恶劣了太多太多,但至少也在木星飞机能承受的范畴之内。

一架木星飞机平均一天便能采集约4吨氘气,500万艘,去除损耗,一天便是1950万,一年便是70亿吨左右。

加上其余各项能源与物资,每年需要从气态巨行星运向其余星球的质量轻松便突破了万亿吨。

以一艘重型运输船单次可运输物资一千万吨计算,单单是产自气态巨行星的物资,就需要十万架次重型运输船才能承担!

但这也仅仅只占了李青松所需运输物资的一小部分。

各种各样的初级矿产,铁矿、锡矿、钛矿、铝矿,以及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化工品等等,才是运输的大头。

于是浩瀚太空之中,在明亮的飞马座V432恒星注视之下,在万千小行星环绕之下,由数万艘重型运输船组成的运输舰队终日奔波在太空航线之上,终日不得停歇。

星球之上的建设更为繁忙。

超巨型的聚变发电厂时时刻刻供应着澎湃到当初人类文明,甚至蓝图克文明都无法想象的澎湃电力,支撑着一座又一座工厂疯狂运转。

在来自众多工厂的零部件供应之下,一条氢弹生产线平均每小时便能生产出两颗当量在1000万吨TNT的中小型氢弹。

氢弹可不是什么小玩意,这可是实打实的大型高科技工业品。

一座厂房占地在数十万平米的大型工厂也才仅仅只有一条生产线而已。

而这样的大型工厂,李青松足足建造了一万五千座!

用于生产水星级战舰的工厂则更为庞大。

一座工厂占地就高达几十平方公里,约数千万平米。

这样的一座工厂,一天便能生产出最新型号的,应用了李青松过去两千余年所积累的所有科技,技术水平真正达到了电弱文明巅峰的水星级战舰足足50艘。

而这样的工厂,李青松也建造了足足几百座。

其余的,生产克隆体的、生产无人战舰的、生产无人作战装备的,等等等等,各式各样的工厂数不胜数。

而这种终端工厂,每一座上游又各自联系着少则几十座,多则数万座其余工厂。

这数量多到几乎无法计数的工厂,便在李青松的统一操纵之下进行着堪称疯狂的生产。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190多年的时间,一刻没有停歇。

一直到此刻,浩瀚苍穹之中再度出现了一颗黯淡的星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