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236章 飞星!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236章 飞星!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26 12:4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基础物理学的冲锋需要在星系内部完成,因为唯有这里才有足够多的物资供应。但后续应用物理学层面的研究,以及各种设施的研发,却完全可以在太空之中完成。

其余文明做不到这一点,李青松却可以做到。并且,李青松在之前两千余年的漫长航行之中已经真正验证过了这一点。

那么,接下来李青松要做什么,便很明显了。

不是科技研发,不是舰队升级——现阶段李青松还未掌握任何强核级别的应用技术,也没办法给舰队升级,而是……

再次大规模的收集物资,再次大规模的建造空壳伪装舰队,然后,逃亡进入星空!

一旦脱离了恒星系,进入到星空之中,那么,哪怕是智械天灾舰队,短时间内也无法追踪到自己。

如此,自己便有了将基础物理学突破,转化为工业和战力突破的时间。

于是,在大规模的科技研究告一段落的此刻,那数量庞大的工厂仍旧未能停下,反而进入到了更为高效的运转之中。

这一次,李青松要进行的物资储备工作远超之前任何一次。

原因很简单,科技提升了,想要再进行科学研究,进一步提升科技,所需要用到的物资数量自然就更多。

上一次起航,加上飞船自重,李青松舰队的总质量约在十万亿吨左右。

而这一次,不算飞船自重,单单是储备的物资总量,李青松便规划了约200万亿吨!

甚至于,就算规模如此庞大的储备物资,在李青松的计算之中也才勉强够用而已。

要不是时间实在紧迫,李青松甚至还想带更多的物资。

但,就算此刻的200万亿吨的物资,也为李青松带来了一个极为巨大的挑战。

那便是,这么多的物资……怎么带?

一艘巨型空天母舰的最高载重量约在几亿吨的样子。

200万亿吨的物资,岂不意味着几十万艘空天母舰?

空天母舰又不是水星级战舰,能不怎么费力气便造出几十万艘来。

哪一艘空天母舰不是耗时长久,制造艰难?

就算李青松将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空天母舰的建设之中,也不可能建造出几十万艘来。

就算以李青松的工业实力,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建设,都力有不逮。

就算未来李青松完成了基于大统一公式的,生物学分支方面的突破,将目前的15亿意识连接数再度翻倍,提升为30亿,都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建设任务。

这根本就不是强核级别文明能做到的事情。

那么……

李青松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

那就不造空天母舰了!

我要造一颗飞星出来!

确定了这一方案之后,那些原本运载着大量物资向舰队汇聚的运输飞船立刻改变了航向,来到了一处远离任何大星体的虚空地带。

在这里,约一千万吨钢材被卸下,直接丢到了太空里面。

依据不同的使用类型,这些钢材有的是钢锭模样,有的是钢板,还有钢卷、钢条等等不同的类型。

它们被分装在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之中,每一个集装箱的体积约有300立方米左右,总计有四千多个。

使用连接件固定的模式,这些集装箱被固定成了一个半径约为100米的巨大不标准球体,静静悬浮在了太空之中。

它们是飞星的“核心”。

在这核心之外,一艘又一艘的重型运输船从各颗星球上飞来,将采取各种模式存放的各种物资,譬如巨大储气罐之中的氕气、氘气、氦3气体,巨大化学罐之中的硫酸、硝酸、盐酸等化工品,集装箱之中的各种塑料、生物制品、机械,巨大的钢锭、铝锭、锡块、金银铜铁,等等等等,一点一点的堆积在了飞星的核心之上。

如同滚雪球一般,在李青松接连不断的“喂养”之下,飞星的核心渐渐成长,渐渐发育,越来越大。

在它的不断“发育”之中,李青松还预留了各种各样的管道和通道,确保就算是被压在最核心的物资,自己也能方便的将其取出来。

多颗星球之上的无数座矿场与工厂日夜轰鸣着,前往太空电梯的重载铁路线上终日列车轰鸣,大量的物资如同抽水机之中的水一般,被太空电梯不断从星球地表“抽”到太空之中,然后进入到重载运输飞船里。

一艘又一艘的运输飞船如同辛勤的蜜蜂一般,将来自远方的“花蜜”采集过来,汇聚到飞星的建设场地这里。

每来一艘重载运输船,飞星便成长一点,变大一点。

平均每天,都会有1500艘以上的重型运输船到达,每个小时就有六十多艘,几乎不到一分钟便有一艘!

每一艘重载运输船运输的物资都是千万吨起步。其类型则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小到克隆体吃饭用的勺子,大到飞船推进器总成,其总类别几乎高达千万种以上!

总之,舰队深空航行之中所可能用到的一切东西,李青松都在大量储备,都在不要钱一般往这颗“飞星”之上堆积。

李青松便以这种不到一分钟便是一艘重载运输船的方式,足足忙碌了三十二年的时间。

三十二年的时间,往返于工业基地和飞行的运输船总班次已经达到了1900万!

总计运输而来的各种物资总质量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惊人数字。

足足202万亿吨!

如此质量的各式物资堆积起来,甚至于凭空造出了一颗星球。

这颗星球的平均密度约为0.38克每立方厘米——之所以密度如此之低,是因为李青松在其中储备了极大量的氕气、氘气等较轻气体的缘故。

它的半径达到了50公里,整体则维持着球形。

一颗半径为50公里的近球型星体,不客气的说,无论体积还是密度,都已经超过了这个星系的绝大部分星球。

就算是一颗最长处达到了10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因为其并不是球体的缘故,总体积也远远少于此刻李青松造出来的这颗星球。

这,是一艘实打实的飞船行星,李青松将其简称为,飞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