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362章 星云工程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362章 星云工程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19 12:2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悄悄流逝着。海默蓝眼中,星空仍旧浩瀚静谧。面前,那颗黯淡的白色恒星也仍旧在静静的释放着光芒。

一切似乎都还和之前一样,但一切又都似乎不一样了。

无论如何,己方这一次的任务终于成功完成。接下来如何,已经不是自己能控制、影响到的,甚至不是自己能看到的。

该将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了。

因为那几艘空天母舰已经被炸毁的缘故,己方已经没有返航飞马座G76星系的燃料和物资了,便只能继续留在这里。

在海默蓝的命令之下,总计九艘综合性飞船一同启动推进,慢慢靠拢到了一颗静静围绕着那颗白矮星旋转、黑暗冰冷的矮行星旁边。

这颗矮行星的半径仅有800公里而已,表面重力仅有地球的10%左右。

如此之低的重力,意味着这些最长处达到了10公里的大型飞船都能直接降落到它表面,且维持着结构完整。

强核级别材料所构成的骨架足以在这种引力强度下支撑自身的重量。

当然,想要再起飞那就不可能了。

众多发动机同时启动,推动着这九艘大型飞船同时减速,于是它们便向着这颗矮行星的地表渐渐坠落。

在距离仅剩下数千米的时候,飞船彻底失去了横向速度,便开始以每二次方秒1.23米的加速度向着地表坠落。

发动机喷射方向改变,将这些重力加速度抵消,始终精密的控制着飞船的降落速度,耗费了一天多的时间,才让它最终以仅仅0.2米每秒的速度,轻轻降落到了这颗白矮星地表的一处峡谷之中。

这条峡谷极为庞大,其长度超过一千公里,深度也有600多米,宽度则有两公里左右。

停放一艘综合性飞船还是绰绰有余的。

剩下八艘飞船如法炮制,依次降落下来,紧密连接在了一起,占据了大约100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这之后,众多机械设备从飞船之中离开,总数达到了九万名的战士、工程师、工人等,也穿着宇航服来到了星球地表上,配合着元始AI,开始了下一步的工程建设。

峡谷之外,一座又一座山包被直接铲平,质量高达数十上百亿吨的土方被运到了峡谷之中,覆盖在了这些飞船之上。

原本这些简单工程是不需要人工参与的,单单依靠元始AI便能变成。但很遗憾,此刻己方仅有九艘飞船而已,没有任何基础工业生产能力不说,机械设备的数量也不足。

没办法,便只能采取此刻这种人工加AI配合的方式了。

大量的智慧生命手拿冲击镐、切割器,操纵着破碎机、越野卡车之类的设备,一边将土方源源不断的运到峡谷那里,一边采集着水冰、干冰、甲烷、乙烷等接下来要用到的化合物以及各种金属元素。

最终,耗费数年时间,那九艘飞船被彻底掩埋了起来。

停放这九艘飞船的总计约100平方公里的峡谷被彻底填满,与地表持平。

每一艘飞船上方都覆盖了厚度达到数百米的岩石层。

各项物资的采集工作也已经完成。至少短时间内,己方这九艘飞船不必担心因为缺少物资而无法运转的事情了。

海默蓝轻轻叹了口气。

这数年时间以来,海默蓝一直分派人手注意着太空之中的动静,寄希望于能再发现几艘赶到这个恒星系的己方飞船。

但他最终失望了。

这几年时间里,太空始终安静。

他便知道,极大概率,那六艘飞船……再也不可能来到这个恒星系了。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这六艘飞船出现意外,海默蓝不知道。

宇宙浩瀚,星空无垠,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实在太多太多。

可能在相互之间断开联系后,他们又被紫月舰队搜索到进而自爆,也有可能因为之前那几个小时的,80米每二次方秒的高强度加速而受到了破损,最终导致飞船无法减速无法机动,也有可能在太空之中遭遇了某一团星际尘埃,导致飞船受损,也有可能遭遇了某种未知生命……

一切都有可能。而己方永远不可能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六艘飞船,六万名同胞,便这样悄无声息的葬身星海。

“开启冬眠吧。”

海默蓝下达了命令。

一番准备工作后,被“活埋”的九艘飞船之中,九万台冬眠舱准备完毕。一名又一名同胞进入到冬眠仓之中陷入沉睡。

当亲眼看着最后一名同伴也进入到冬眠后,海默蓝知道,到了自己也进入冬眠的时候了。

冬眠仓舱盖缓缓关闭,麻醉气体开始释放。

在失去意识之前的最后一刻,海默蓝脑海之中不由自主的闪过了一个念头。

这一次冬眠……我还能醒来吗?

己方任务已经成功,那么,元首能借这一股援兵之力,战胜紫月文明吗?

如果仍旧无法战胜,那自然一切休提,再也不会有人来解救己方,己方这几万人便只能被困死在这荒凉死寂的星球之上。

要依靠这几万人完成自救?

不可能的。人数实在太少,连基本的科技传承都完成不了。就算有元始AI在,它也没办法从此刻堪称“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出全套工业体系来。

被困死是唯一的结局。

如果元首能凭借这股助力战胜紫月文明,那么,元首能完成后续引爆超新星的任务吗?

如果能的话,己方倒是不太担心超新星爆炸的影响。

此刻己方距离飞马座G76星系毕竟有几十光年的距离,超新星的能量传达到这里已经大幅削弱。

再说己方飞船上面还有数百米岩石构成的防护层。

只是,一旦成功引爆超新星,元首必定要提前带着主舰队全速逃亡,根本没时间来解救己方。

想要等到解救,至少也要到超新星爆炸的影响过去之后。

那时候,主舰队可能距离这里已经有了上百光年的距离。

元首他……肯为了这区区几万人,大费周章的远航上百光年,且还要冒着遭受毁灭者文明报复的风险,到这里来吗?

不要忘了,一旦赤星国度逃离,毁灭者文明的计划被破坏,其必定会极为愤怒。

捏死我们人类文明就像是捏死一只虫子一样。

这种情况下,不竭尽全力的逃亡、隐蔽,反而返回“作案地”附近解救己方?

元首他……会这样做吗?

海默蓝细细的思索着,一会认为会,一会认为不会。

当然,之前面对同伴们的时候,他总是极为坚定的说,元首一定不会放弃己方的,因为完成了此次任务的己方是整个文明的英雄。

元首不会放任英雄被困死。

但他内心深处其实始终无法确定。

直到此刻,即将进入冬眠,他都想不清楚这个问题。

一直到彻底失去意识进入冬眠,他都没有想清楚。

此刻,总计九万名各种族人员已经全部进入冬眠状态。往日热闹的船舱已经彻底安静了下来。

星河浩瀚,满是静谧,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唯有元始AI仍旧在保持着运转,时刻仰望着星空,等待着那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飞船减速尾焰所释放出的光芒的到来。

……

“统一力场!”

飞马座G76星系,G76d行星战场,在那无数战舰纠缠的浩瀚星空周边,李青松悍然下达了命令。

百亿名克隆体在这一刻同时因为大脑过载而死去。太空之中,十多亿台统一力场组件也因为能量过载而瞬间炸毁。

汹涌澎湃的,携带着毁天灭地力量的X和Y玻色子如同洪水一般涌出,以光速将这一片星域完全覆盖。

下一刻,猛烈至极的爆炸便接连涌现,其光芒连接起来,甚至将如同一座山峰般庞大的恒星的光芒都掩盖了下去。

片刻的等待之后,光芒消散。统计了一下战果,李青松心中便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叹息。

统一力场笼罩范围太大,平均杀伤力降低;

在搭建统一力场框架的过程之中,己方遭受了紫月舰队的拼死进攻,导致约有40%的统一力场组件被毁,未能发挥出威力。

两种因素结合,让统一力场未能发挥出原定的威力,对于紫月舰队的杀伤幅度便也大幅降低。

总的加起来,仅仅只造成了紫月文明约6万艘战舰的毁灭而已。

而依据近期战况计算,这6万艘战舰的毁灭,仅能为自己带来不超过两年的喘息时间。

“紫月文明已经大概清楚了统一力场的杀伤方式和对抗方法。

他们无法对抗X和Y玻色子组成的洪流,但可以通过摧毁统一力场组件、扩大战场区域、干扰我方搭建框架的方式,来降低己方遭遇的杀伤。

最近以来的4次统一力场,其杀伤力一次比一次低。等到我再攒出一次统一力场,其对紫月文明造成的杀伤,恐怕会降低到5万艘战舰以下。”

统一力场,是李青松能在掌握了重力炮的紫月舰队的围攻之下,能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最重要倚仗。

但现在,这一倚仗的效力也在不可逆转的减弱。

再这样下去……

看了一眼远方的星空,那里仍旧静谧而浩瀚。

距离任务舰队突围出去已经快要百年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自己所期望的援兵应该已经到了。

但现在……没有任何援兵到来的迹象。

海默蓝,在这浩瀚星空之中,你们究竟遭遇了什么?

你们的任务执行成功了吗?你们……还活着吗?

李青松此刻没有任何获取海默蓝一方信息的办法。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继续坚持,继续等待。

时间悄然流逝着,紫月舰队的攻势一如既往。

距离下一波统一力场攻势攒出来,还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而以当前己方战舰损毁速度和补充速度计算,自己最多只能再支持一年多的时间了。

一年多的时间……

如果一年多之内,援兵能到来的话,那么此刻自己应该就已经能察觉到一些迹象了。

李青松再一次展开了最为详尽的深空观测。

但他最终再一次失望。

星空仍旧静谧浩瀚,没有任何意味着援兵到来的迹象出现。

情况似乎已经真正进入到了绝境。

但李青松心中仍旧沉稳,没有丝毫慌乱。

因为李青松筹备了近百年时间,在这些时间里,一直动用了相当一部分极为宝贵的工业实力,始终在坚持进行着的一项工程,此刻已经真正完成了。

“星云工程,启动!”

这一刻,编号为G76d-6的那颗大卫星斑驳绚烂的地表之上——那些五彩斑斓的颜色其实都是硫化物,而这些硫化物则来自这颗卫星之上那数量众多的火山。

这颗大卫星是一颗地质极为活跃的卫星。在大行星的引力拉扯之下,它就像是一团面团一般被反复揉捏,内部便具备了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当压力高到极限的时候,便会通过火山喷发出来。

李青松星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在这颗大卫星之上。

伴随着李青松命令的到来,下一刻,依据这颗卫星地质节点而提前埋设的,最深处达到1600公里,最浅处则在地表的总计200万颗大当量氢弹同时引爆。

这一刻,整颗星球似乎都颤抖了一下。

200万颗大当量氢弹同时引爆的威力完全不足以将这颗星球炸毁。但在它原本就活跃的地质条件下,让它的地质再活跃一些,甚至活跃到自然因素根本就无法达到的程度还是可以的。

于是,这颗原本就暴躁的卫星在这一刻愈发暴躁了起来。

它上面原本就有的数万座活火山在这一刻彻底被激活,同时开启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超级喷发。

无穷无尽的含硫化合物通过星球内部的脉络,从具备极大压力、极高温度的星球内部被挤压出来,汹涌澎湃的从火山口喷发到了天空之中。

这一刹那之间,便有总计亿吨级以上的物质从火山口涌出。

而这一次喷发,李青松预估将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时候,总计喷发出的物质质量甚至能达到亿亿亿吨以上!

而因为喷发实在过于猛烈的缘故,这被喷发出来的物质之中,大约有百分之一以上,也即大约100-200万亿亿吨的质量会被直接喷发到太空之中,逃离这颗星球的引力场。

整颗地球,其上拥有的所有水量加起来,约为140万亿亿吨。

此刻这一次波及全球的全面火山喷发,便将等同于地球所有水量的质量喷发到了太空之中。

这一刻,整颗G76d-6星球似乎都被笼罩上了一层迷雾,变得影影绰绰。

之后,这些“迷雾”便在自身的巨大动能之下,开始向外扩散。

G76d行星周边的引力环境极为复杂。在这一片空间中不仅有庞大的行星,十几颗大卫星,数百颗中小卫星的引力以及磁场影响,还有G76这颗庞大红巨星的影响。

于是,便像是有无数把扇子在扇一团烟雾一般,一旦脱离原来的卫星引力场,这团“烟雾”便迅速蔓延到了整个行星战场。

但这,只是李青松“星云工程”的一个部分而已。

在其余星球之上,李青松同样在进行着规模极为庞大的工程。

G76d-5这颗几乎全球都被海洋所覆盖的大卫星之上,在那总面积达到了约六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海燕之中,1000万座“水塔”已经耸立了起来。

这些水塔一座便有十万米的高度。以这颗卫星的大气层厚度计算,这个距离可以视作已经延伸到了它的大气层之外。

原本李青松的打算是建造1000万条太空电梯,而不是1000万座水塔。

但没有办法,太空电梯实在太长,需要延伸到距离星球地表一万公里之外才行。而那个地方,在己方被紫月文明全面压制的此刻,已经脱离了李青松的防守极限。

就算能建成太空电梯,也必定会被摧毁。

李青松便只能将其造成了每一座高有100公里,将将延伸到大气层之外,仍旧还处于己方防护范围之内的水塔。

但这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太空电梯的话,便不需要考虑高度维持问题了。因为太空电梯的本质是用远方的高速重物,将自身拉起来。

虽然这颗卫星的引力相比起地球可以算作极低,但想要将水塔延伸起来,不至于因为星球自身引力而塌陷,仍旧极为困难。

便连强核级别的材料都无法达到预定的强度。

李青松通过一种略显笨拙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这条高有100公里的水塔之上,每隔500米距离,李青松便会安装一圈“推进带”,每一条推进带上俱都有20个推进发动机。

采取高速离子喷射方式,这些推进发动机一旦启动,便能贡献出源源不断的向上的推力,硬生生的将这一条水塔“拉”起来,让它不至于倒塌。

至于这1000万座水塔,总计400多亿台推进器时刻启动需要消耗多么庞大的能源和工质,李青松完全不在乎。

大型核聚变电厂,我造了很多。如果不够,我还能造出来更多!

不要说400多亿台推进器,就算4000亿台,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

此刻,这1000万条水塔已经真正建成,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在多级强力水泵的抽吸之下,浩瀚海洋之中的海水以一种惊人的速率涌入到了水塔之中。

以一座水塔管道直径60米计算,其截面积便有约2800平方米。以管道之中海水流速每秒钟200米计算,平均一秒钟,被抽入到水塔之中的海水便有56万吨!

1000万座水塔,每秒钟便是5.6万亿吨,每天便是约48.4亿亿吨!

以这个速度抽下去,只需要仅仅不到80年时间,整颗地球的海洋、湖泊、汹涌奔腾的河流,等等等等,一切水源都会被抽干。

纵然此刻这颗大卫星上的总水量高达地球的三倍,如此速率的抽水,也为这颗星球造成了极为明显的影响。

浩瀚的海洋之中,基于行星潮汐力的作用,千米高的巨浪随处可见。

它们就像是耸立在海洋之上,可以随时移动的大山一般,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威势横扫一切。

这是天地自然的威能,人力不可匹敌。

但在这总计1000万条水塔的抽取之下,情况发生了变化。

李青松看到,无数个千米以上的巨浪还未来得及横扫这片水域,便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之内塌陷了下去,消失于无形。

因为一个巨浪所搅动的总水量仅有约2000到5000亿吨海水而已。相对于李青松所建造的这些巨型水塔来说,仅仅只需要4到10天的时间便可全部抽完。

如果有6000座到1.5万座水塔的话,一个巨浪的所有水量只需要一分钟时间,便可以被全部抽取。

而此刻,李青松投入运转的水塔总数有1000万条!

看似人力不可匹敌的天地自然之威,在李青松面前却仅仅只是小意思而已。

此刻,不仅巨浪消失了,便连之前贯穿整颗星球的巨型洋流也消失了。

那些汹涌的海水不再遵照原来的路径流动。此时此刻,所有海水拥有了1000万个核心,所有的海水都要向着这些核心流动。

这巨量的海水便被硬生生的抽到了100公里高的高空,然后在那里如同巨型喷嘴一般,将这巨量的海水喷到了太空之中。

这一刻,整颗G76d-5星球如同化作了一个巨型花洒。

因为G76星极度膨胀的缘故,纵然间隔10亿公里远,G76d行星这里所接收到的恒星辐射也极高。

在那里放置一块钢板的话,对着恒星的那一面的温度甚至能升高到一百多摄氏度。

这些海水涌入到太空之中完全不会结冰,反而会被极度加热。

温度升高,又处在没有大气压的真空之中,这些水会变成什么?

很显然,它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变成水蒸气,又分解为水分子。并且在极强的恒星辐射之下,组成水分子的氢氧元素有极高的概率被打断化学键,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进而在复杂的引力环境、磁场和恒星辐射的影响之下,与之前G76d-6卫星上喷射出来的火山灰尘混杂在一起,扩散到整个行星系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