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七十九章 金星级!

既然是比水星级飞船更高一个级别的战斗飞船,那么其战斗力也必然要比水星级飞船更高一个级别才行。

它要有更强大的防御力,更强大的火力和机动性,更敏锐的雷达系统,更长的续航,等等等等,每一个方面都要有巨大的提升才行。

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只是单纯的制造出一个更大型的飞船,没有任何意义。

这样的飞船真上了战场就是活靶子,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对整体造成拖累。

飞船,尤其是战斗飞船,其复杂度极高,涉及到的科技种类也极为繁杂,几乎与全科学体系的每一个学科都有关联,少了哪个都不行。

得益于之前这些年的全力研究,李青松无论哪一个学科的研究程度俱都有了极大飞跃。

材料学方面,克隆体们一点一点提升着材料的性能,无论是连接件还是防火材料,无论缓冲材料还是耐热材料,或者抗辐射材料、装甲材料、抗腐蚀材料,等等等等,无数次提升,一点一点的积累,才完成了材料学方面的积累。

武器方面,克隆体们研究着一种又一种枪械结构,研究着如何制造更适宜太空环境的子弹,研究着更先进的雷达,同样是无数个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最终将技术推进到了当前阶段。

还有燃料、飞船结构、电力、维生系统等等等等,无数个子系统的研究,再加上之前新型高效发动机的研发成功,以及此刻源源不断从敌神星上流淌过来的补给,李青松最终做出了这个决定。

金星级飞船的研制,将是李青松所有工厂、所有基地、所有学科的一次总动员。

为了这一项庞大的工程,李青松首先抽调了约一万名克隆体,专门用于工程预研,总览当前阶段的所有技术,搭建飞船的框架,并研究在当前阶段下,要将金星级飞船制造出来,还缺少哪些技术,需要进行哪些提升。

这一项工作以极快的速度完成。最终,李青松得出了结论。

要真正将自己心目中的金星级飞船制造出来,自己还需要进行约9个大类,377个小类,具体涉及到约1.6万项具体的技术攻关。

小到如何解决供电线路之间的干扰以提升稳定性,大到新型的高速深空雷达如何制造,都在这些项目之中。

明确了目标,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在玉皇AI的辅助之下,李青松此刻的生产效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大量的克隆体便暂时“空闲”了下来,李青松便将他们一股脑的全都投入到了科学攻关之中。

加上原本就有的负责研究金星级战舰的克隆体,一时间,李青松投入到这一项工程之中的克隆体总量突破了100万!

几乎五分之一的意识连接数都投入到了这一项工作之中。

而,100万名掌握全学科知识,可以不眠不休全天24小时工作(睡觉休息的时候会有备用克隆体顶上),完全没有内耗,没有沟通障碍的顶尖军事专家同时展开研究,可以爆发出多么恐怖的研究能力?

李青松以前并未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科研攻关工程,但他有一个大概的预估。

平均一名克隆体的研究效率,李青松感觉最少也能顶的上10名人类科学家。100万名克隆体,就等于1000万名。

要将这1000万名科学家培养出来,至少也得要一个规模在十亿人口以上的国家才行,且还是在压缩其余支出,全力以赴供应的前提之下。

粗略来算,这100万名克隆体的研究效率,大致可以等同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全力以赴进行对应研究的程度!

此刻,这等同于一整个庞大国家的研究能力,便全部堆积在了这一个工程之中。

装甲研究所,一种又一种不同材料、不同构造、不同密度、不同类型的装甲搬了过来,机枪机炮终日轰鸣不休,竭尽全力的向其展开进攻;

枪械研究所,适用于太空环境的机枪研究规模更是庞大。足足数千支采取不同设计思路制造的机枪在这里展开试验,平均每天就要消耗数千万颗特制子弹。

适用于太空环境的枪械,首先射速必须要高。因为太空环境太过广袤,子弹飞行时间长,不可能依靠少数子弹精准命中。

唯一的方案是提高射速,在短时间内轰击出大量子弹,依靠数量来提升范围。

射速之外,便是出膛速度。

出膛速度也一定要高。原因很简单,速度高了,动能才高,杀伤力才高。

在没有掌握电磁炮技术的前提之下,李青松只能通过优化枪械结构、提升耐热性、提升火药性能等方式来达成这两个目的。

雷达实验室里,李青松试验着一种又一种材料,竭力寻找着能提升雷达性能的配方;

推进实验室里,改良版的高效发动机正在试车,火焰喷射终日不休。

飞船结构实验室里,克隆体们搭建出了一个又一个飞船框架,在各种极端环境之中试验着它们的稳定性,寻找着结构上的缺陷;

……

在总计100万名克隆体全力以赴的工作之下,在总数达到了约5000座实验室的日夜运转之下,李青松耗费了足足两年的时间,终于将项目列表之中的1.6万项具体技术全部攻克!

金星级战舰终于进入到了实际制造的阶段。

因为还未搭建流水线的缘故,这一艘金星级战舰所需要的各种部件便只能通过定制化的方式制造。

最终,各种零部件全部汇聚到了总装厂之中。在各种精密机械设备的辅助之下,一艘半径达到了10米,总高度20米,约等同于地球上7层楼高,满载总质量达到了800吨,七倍于水星级飞船的巨大球形飞船终于呈现在了李青松面前。

点火!

伴随着李青松的一声命令,位于下方的四台高效推进器同时喷射出了亮白色的火焰,推动着这颗巨大的球体瞬间向着天空飞去,下一刻便消失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