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 第244章【制造成本预估】

地底基地里,萧宇看向小蓝询问道:“小蓝,经过技术降级的外骨骼动力甲,以地球这边的数据为参考,算一算它的制造成本是多少。”

小蓝顿时回应:“正在评估中。”

安静了一小会儿,小蓝再次传来声音:“评估完成。”

这效率可以说是非常之快,短短的半分钟就完成了评估,毕竟小蓝可以说是目前地球这边最牛的人工智能,基地里还有一台超级量子计算机的支持,而且小蓝评估出来的数据肯定跟实际情况大体不差,误差不会超过5%的数值。

萧宇言简意赅道:“预估有多少?”

小蓝当即应答道:“单套动力甲的制造成本,评估数据结果显示为2280万元人民币。”

听到这个预估数字的萧宇不由得一愣:“这么贵吗?”

作为一种单兵装备,一套2200多万属实有点贵了,要知道白板的99A主战坦克的造价是1000万至1500万元人民币左右,即便加装了主动防御系统的顶配版也不过2000万人民币左右。

单兵动力甲如此之昂贵的造价,以这样的价格想成建制大规模常备化列装根本不现实,东大目前的陆军现役部队至少有100万之巨。

要是全部列装,按照小蓝评估出来的造价成本,那得需要22.8万亿人民币的预算。

武装10个战士就得花费2.28亿,成建制列装基本上是天方夜谭,这还不是最花钱的地方,真正花钱的是后勤维护保养。

这玩意拿出来,以后的陆军单兵装备的吃钱能力也不比海空军差了。

而昂贵的原因就在于这动力甲使用的材料跟J-36神龙战机是一个级别的,因为是可穿戴式的外骨骼武装动力甲,里边是有人的,萧宇也并不希望在这个层面进一步降级妥协,而是希望战士的生命有更大的安全保障系数。

“别急,让我想想,让我想想先……”萧宇自话自说,随后琢磨思量了一段时间,试图找到一个相对而言更有性价比的方案出来。

过了一会儿,萧宇不由得眼前一亮,拳掌相击地说道:“可以混搭廉价的无人化智械动力甲,这个方案倒是很不错。”

所谓的混搭方案,就是由少量的人类战士带队,指挥无人化的智械动力甲连队进行作战。

无人化的智械动力甲就可以省去对人的保护,之所以昂贵到2280万的造价成本预估数字,就是因为对动力甲的机身强度为了保障穿戴者战士的生命安全而有了更苛刻的要求,成本也因而大幅飙升。

但无人化的智械动力甲就可以省去这个环节了,对机身材料的强度要求可以大幅削减以节省成本,包括听觉补偿系统、维生系统等模块也可以砍掉,因为用不上了,这又可以大幅节省成本。

萧宇顺着思路说着:“一个连队通常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有三个班组成,那么一个作战连队只需要10到15名人类战士列装动力甲即可。”

按照国内这种“三三制”的编制,具体来说,一个班大约有10名战士组成,通常一个排有30人左右,一个作战连队全体指战员的人数大约在120人左右。

而萧宇的这个方案就是由10到15名人类战士,以及大约100个左右的智械动力甲作战单位构成一个作智械战连队,一个人类战士分配到10个智械动力甲作战单位,并且听从这个人类战士的指挥。

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成建制列装,因为列装总成本预算能够几倍几倍的大幅下降。

这样的混搭方案,只需要不到15人就可以构建一个新型智械作战连队,人越少当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战场上的人员伤亡率。

而且,既然是无人化的智械作战单位,也不用完全拘泥于人形动力甲,甚至可以借鉴自然界的动物生理构造,进行仿生打造不同形态的动力甲,以更好的适应作战需要。

甚至还可以具备形态变换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无人化的智械作战单位,里面没有人,只要能够做到,怎么变换形态都行。

这一点在蓝星世界的智械作战军团里就具备该能力,典型的例子就是萧宇亲眼见证了天国的天风战斗机,可以在战机模式与步战机甲模式之间切换形态。

不过萧宇还没有打算这么干,至少短期内没这个想法,因为这样一来,制造成本又会飙升上去,甚至造价可能就不是千万级,而是上亿了。

即便能够做到,短期内肯定不会去这么做的。

当前地球的科技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支持这样的产物大规模的出现,主要是经济上不具备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反而不是问题,因为萧宇可以从蓝星世界获得技术支持。

他想出来的“人机”混搭方案,本质上也是基于地球当前生产力水平的一种折中方案。

过了片刻,萧宇看向旁边的虚拟少女问道:“小蓝,基于数据库里已有的技术,这个动力甲给我再整合一套无人化的解决方案出来,保证战斗力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其生存率,压低制造成本,计算一下最终成本预估能够降低多少?”

无人化的智械动力甲,说白了就是军工消耗品,跟武器弹药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它是人形武器而已,那就不需要太苛刻的生存率,至少在经济账面前需要让路。

小蓝立即响应,在基地里的超级量子计算机的支持下,新方案的整合生成速度非常之快。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小蓝就把无人化的人形智械动力甲方案整合出来了,又过了大约二十秒的时间,造价成本预估也计算了出来。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算到最后其实都是在算经济账,能打多大规模的仗,往往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底子有多厚。

不一会儿,只见小蓝立即简明扼要地回答:“新的方案已完成,评估数据结果显示为358万元人民币。”

萧宇听到这个数字,顿时大为满意地连连点头:“不错,我还以为降到500万都很难,这个成本就便宜多了。就算给全军82个合成旅都配置一个动力甲作战营也没什么太大的预算压力。”

军改之后,合成旅成了标准配置,一个合成旅下辖多个合成营,如炮兵营、防空营、侦察营、保障营、支援营等等。

如果动力甲部队应运而生,必然不会出现旅级以上动辄几千甚至上万规模的单一兵种动力甲部队编制,而是以合成营的方式进入合成旅,成为一个合成旅下辖的智械作战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