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让每一个决策者焦头烂额。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手什么时候精明的如同诸葛孔明,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蠢得连道理都不讲。所以阿卡多在给自己的手下擦屁股,斯大林焦头烂额的睡不着觉,而日本大本营里的东条英机等人也在忙碌到崩溃。
“美国人真的有这么多的物资,还把这些物资免费给了苏联人?”一名日军将领不屑一顾的敲打着自己面前的文件,对东条英机提出的第二次北上作战方针大加抨击:“我看你手里的这些情报的来源非常不可靠,完全是你自己一个人杜撰出来的!”
另一面其他的将领也在交头接耳,毕竟这对于一个已经有些穷途末路意味的国家来说,再一次调整自己的战略进攻方向,和自杀也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了。他们不是觉得苏军那边无法战胜,而是觉得调整战略进攻方向需要准备的时间太长,变数也实在太大了。
自从“诺门坎事件”结束之后,日本方面——尤其是陆军方面,早就已经绝了北上的心思,所以才纠集部队,打出了南下的一系列辉煌的胜利。这被很多陆军将领自诩为“空前伟大的计谋”,现在要放弃南下的战略,继续北上,让很多人都觉得脸上被抽的火辣辣的疼。
不仅仅是面子上过不去而已,事实上很多日军内部“技术流”官僚,都觉得北上招惹苏联并非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诺门坎事件的结局证明了,日本陆军装甲部队与苏军装甲部队存在明显的差距,双方再一次爆发冲突,日军很可能再败一次。
虽然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一个能够和西方列强一起,独自开发坦克技术的“强国”。可是毕竟家底有限,乍富的本质无法改变,其搞出来的东西,确实也和真正的装甲强国有一定差距。
再加上日本一向有着“要分一半羹给海军”光荣传统,陆军拼了老命想要多生产几辆小坦克过家家的时候,海军自己还在玩更优越的“aav”(现在叫efv了)内火艇,所以有这种悲剧的情况出现,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由于日本陆军都有了研究航空母舰的前科,所以日本海军自己研制装备两栖坦克这种事情就请别再大惊小怪了。山本五十六元帅现在还困在所罗门群岛进退两难,还不是因为陆军这边奇葩的坚持要打英帕尔闹得?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东条英机还有杉山元两个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杉山元咳嗽了两声,开口说道:“肃静!这一次对苏联开战,我们是有心算计对方无心,自然是会占有优势的,具体的优势,我和几个将军分析了一下,下面就让东条君为大家说一说。”
东条英机拿起了面前的文件,缓缓开口说道:“第一,我们的谍报人员正在确认苏军在远东的具体实力……也在分析美国对苏联的援助究竟有多少物资。”
“苏联人的保密工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做的更好,我们探查了部分苏联囤积美国物资的补给基地。发面里面确实有不少物资,具体数量,我们正在统计。”一名负责情报的日军大佐谦卑的对在座的所有将军们说道:“可以肯定的是,有不少物资,多到难以想象。”
苏军在远东的具体军事实力还无法考证,因为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前,苏军部署在远东的兵力应该在150万上下,这个数字是日军无论如何也惹不起的存在。所以日军在东北虽然陈兵60超过万,却是实实在在的胆战心惊。
也正因为如此,日军在诺门坎事件试探了苏军的战斗力之后,就绝口不提北上的事情,开在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大兴土木,修了一堆坚固的防御工事——反正工程量不小,戏文里暴君嬴政干的事情(坑人挖坟修“防线”),他们换了个方式换了个地方又操作了一遍。
当初说好了要一生一世做缩头乌龟的,现在让大家伙改防御为进攻?这不是开玩笑么?人数没有苏联多,装备没有苏联好,蹲要塞里还多少有点儿胆气,杀出去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死呢么?这就是大多数日军基层官兵的想法,非常质朴,和大家伙的生命息息相关。
所以当军事情报方面的佐官开始汇报苏联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的时候,在座的不少将领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日本人这边的情报显示,苏军虽然减少了边境地区的守备力量,可是依旧对日本关东军保持着庞大的兵力优势。
得到确认的苏军被撤走的兵力,超过70万人,这大约是苏军远东总兵力的二分之一。即便是如此,苏军保守估计依旧在百万人左右,这依旧不是区区60万日军能够撼动的存在。
至少现有的兵力和情报,都不支持日本在远东发动一次北进战争,这是在座所有日军将领的共识。
----------------
今天龙灵生日哟,所以死皮赖脸求月票推荐票打赏收藏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