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尸生子,鬼抬棺 > 第653章 金山寺

尸生子,鬼抬棺 第653章 金山寺

作者:界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3: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紫衣道人吴永明联系京城,解救华九难几人的时候,距离良渚二百多公里的一座千年古刹中。

古刹禅韵十足,尽管已是深夜,但仍有肃穆的诵经声环绕。

从古至今,佛寺大门称为“山门”,又作“三门”,“禅刹七堂伽蓝”之一。

“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座千年古刹,山门正中悬挂“金山”两个大字。

没错,此地就是传说中法海禅师修行所在,金山寺!

左右一副楹联:

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

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

在这副楹联中间是另外一副长联:

一峰浮玉,十地布金,忆裴头陀江岸披缁,苏内翰山门留带,光阴瞻逝水,谁续胜缘愿宏开宝宇琳宫,永镇苍崖翠壁;

万顷烟涛,千林风籁,想焦仙人幽岩瘗鹤,陆处士中泠品泉,卜筑有芳邻,堪寻陈迹莫辜负莲花贝叶,同听暮鼓晨钟。

笔者在这里解释一下:现实生活中,金山寺和雷峰塔并没有什么关系。

他们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地方。

金山寺坐落在江苏镇江,而雷峰塔则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上。

只是因为两个建筑同时出现在小说《白蛇传》中,让人们一提到两者多半就以为雷峰塔在金山寺内。

但金山寺的开派祖师法海是真实存在的。

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其父裴休曾任宰相。

禅师苦行得道、受到整个江苏地方民众敬仰。

从来没有小说里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

史书中仅有一则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

金山寺大雄宝殿中,一位须发皆白、面容祥和、正在诵念经文的老僧缓缓睁开双眼。

“南无阿弥陀佛。”

“千载岁月,无面佛祖终于故地重游,小僧自当登门拜访,了结当年因果。”

老和尚身后一个小沙弥面露惊讶。

“南无阿弥陀佛。”

“容慧禅师,您、您要出寺云游?!”

老和尚微笑起身。

“老僧在宝刹已经‘挂单’千年,如今也该告辞了。”

说完后,老和尚从随身布包中取出厚厚一沓经书,恭敬的放在佛前。

“千载收留老僧无以为报。”

“这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就留在贵寺以作善缘。”

老僧说完,再次对着殿中供奉的佛像深深跪拜。

起身后拿起禅杖、手托木鱼,赤脚大步离去。

就在容慧禅师走出大雄宝殿的时候,金山寺住持大僧已经等在院中。

“南无阿弥陀佛。”

“禅师远行至佛光不明之地,小寺当有助力奉上。”

说完抬手一招,四件满是禅韵的古物静静漂浮在容慧禅师眼前。

金山四宝:周鼎、《金山图》、铜鼓、东坡玉带。

容慧禅师先是一愣,随后慈悲的脸上露出愧色。

“当年无面佛祖从老僧手中‘借’走《佛祖镇魔经》,今前往讨要并无把握。”

“若是再失落金山四宝......贫僧罪过大矣!”

和老僧不同,金山住持倒是满脸淡然。

“容慧大师不必顾虑许多。”

“一切皆为身外之物,得之我所幸,失之我所命。”

“倘若大师此行不能全功,我金山寺也在鬼佛目光所及之处。”

“南无阿弥陀佛!”

容慧禅师不再多言,行了佛礼后大步朝山下走去。

那速度极快,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正是佛门六大神通之一,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中的神境通。

和道家的“缩地成寸”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沙弥看着容慧大僧离开的方向,天真的问金山住持。

“祖师,容慧禅师他要去哪里?很危险么?”

金山住持面容肃穆。

“大僧他要去见佛。”

小沙弥闻言长长的松了口气,同时目露向往。

“容慧禅师已经能侍奉佛祖面前了?我也要努力修行!”

金山寺住持闻言内心苦笑。

我等还是僧,他却在千年前已经成佛......只可悲却是一尊鬼佛!

收起纷乱的思绪,金山住持盘膝坐在大雄宝殿中央,口诵容慧禅师留下的《大方广佛华严经》。

“尔时,世尊处于此座,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

注:本文中的神境通仅代表一种术法,用来疾行赶路,不具备其他神乎其神的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