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99做汽车巨头 > 第134章 这么便宜?那就来个竞赛式研发

“整个2001年,华清大学的科研经费拨款就只有六个多亿。”

“看起来好像是不少,但是其中**成都是指定的重点项目的研究经费。”

“真正到了各个院系,可以结合教授的研究方向自主展开研究的费用,一个专业连一百万都分不到。”

“岭南理工大学就更少了,人家全年的经费只有一个多亿,不是重点的研究项目,资金根本没有保障。”

“所以找华清大学合作,其实没有那么难。”

“再说了,我们南山现在的压机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是有竞争力的,绝对吊打国内同行。”

“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动出钱找华清大学合作,根本不会有问题。”

“回头你可以让纪华去联系一下,他这个人虽然没几个朋友,但是一个圈子里头,总是知道应该要去找谁的。”

听潘金兴这么一解释,曹阳立马心中有数了。

看来隔行如隔山,之前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现在是2001年,华夏经济别说超越德意志和东瀛,连英吉利和法兰西都没有超过呢。

各个高校和国企都还是比较缺钱。

你主动提供资金找人家合作,响应的学校绝对不会少。

很快的,曹阳就把纪华也叫了过来,了解了一下情况。

果然,潘金兴说的一点没有错。

甚至还说的比较委婉了。

这年头只要一年搞个一两百万,就能跟国内一流的大学搞个合作项目了。

“既然如此,那就把我们机床的数控系统和变速箱的TCU,还有其他一些控制系统都形成几个项目,同时找华清大学和岭南理工大学一起合作。”

“到时候谁先出成绩,我们就继续增加资金支持后续的研发。”

曹阳一改刚刚的态度,大手一挥,要同时跟羊城和华夏最好的两所工科大学搞合作。

“华清大学那边对TCU、ECU和ABS、EPS都有一定的研究积累,如果我们找他们搞6AT自动变速箱的TCU研发的话,应该很快就有成果出来。”

“这确实是比我们自己闷头搞要快很多。”

纪华虽然很自负,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

变速箱涉及的技术很广,他不可能什么都精通。

“华清大学已经在这方面有研究了吗?”

对曹阳来说,这绝对是意外之喜啊。

从零开始跟有基础是完全不同的。

后者很容易出成绩,前者完全琢磨不透。

“华清的车辆工程专业和电子工程系在几年前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了。”

“国内有少部分的军车和特种车辆应该是有采用他们的产品,但是跟博世、电装这些国际零部件巨头的水平相比,肯定有差距。”

“特别是在乘用车方面,之前的积累应该比较少。”

纪华这么一说,潘金兴也在旁边插了一句话,“这种民用的技术研究,得不到经费的优先支持,发展自然就比较慢了。”

“但是高校里头有大量的人才,博士生和研究生几乎不要成本。”

“我们真要是提供资金跟华清大学合作,到时候荣誉全部归他们,专利归我们,绝对是一个双赢的项目。”

潘金兴怕曹阳临时变卦,在旁边强调着跟高校合作的好处。

“国内的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做的一直都是比较差的。”

“这个合作要是搞得好,说不定能够成为一个标杆。”

“将来我们有更多的项目都可以跟许多高校展开合作。”

“像是车辆工程方面,除了华清大学和北理工之外,吉大和同济也是不错的。”

“我们出钱,他们出人,可以快速的为我们提供一批专利,让公司的底蕴更加深厚。”

“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时候,也更加容易通过。”

纪华对高校的情况还是非常熟悉的。

专利不专利的,这个年头在高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甚至在整个华夏,专利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便花费一点研究资金,以合作研究的名义把各个高校的技术变成南山的专利。

这事情绝对有搞头。

反正南山不搞,到时候也是便宜了别人。

甚至有个别的外企已经在这样子做了。

与其落到了外企手中,不如落到南山的手中。

“纪教授,跟华清大学的联络就麻烦你了。”

“岭南理工大学那边我也会亲自去联系。”

“到时候全国各个高校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的研究情况,也需要麻烦伱帮忙安排人整理一下。”

“对于手中掌握了一些技术的高校,后续我们都可以考虑跟他们合作。”

“与此同时,法务部会专门安排人员跟进你们的项目,让尽可能多的专利被注册下来。”

现在跟高校合作的成本那么低,自然要抓住机会。

过个几年,情况就不同了。

特别是伴随着自主品牌的发展,汽车专业相关的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都会不断的上升。

南山现在不占据先机,以后要付出的成本就要高很多了。

“曹总,在机床方面的情况其实也是跟汽车零部件类似的。”

“轴承、齿轮、特殊钢、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等等,许多高校也都有研究。”

“我们可以借着合作的机会形成一批专利壁垒。”

“以后再发生斯凯孚告我们侵犯专利的案件的时候,就更容易去扯皮了。”

“法官看到我们那一堆的专利,心中也更加有底气支持我们。”

潘金兴自然也要借着这个机会让设备中心的研究进度爆发式增长一把。

“没问题!”

“不仅可以跟高校合作,也可以挖人到公司自己来搞。”

“国内各个机床厂,只要老潘你看上的人才,我都安排人去挖。”

“下周今年的毕业生入职之后,我们的员工数量就超过1000人了。”

“我们争取在今年内把这个数量增加到1500人。”

南山的产品利润率比较高。

现在做的又主要是出口的订单,10%的营业额拿出来搞研发,基本上就是一个亿的水平了。

这么多钱,完全可以多养几百个研发人员。

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只要一年几万块的成本,实在是便宜。

最后一次双倍月票的机会了,老铁们支持一把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