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99做汽车巨头 > 第881章 启明星科技: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启明星9号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可回收利用火箭,在业界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

整个2013年,启明星科技进入到了密集的火箭发射阶段。

12月28日、12月29日和12月30日,连续三天的时间,启明星科技每天发射一枚火箭。

这种发射频率,绝对是任何一家机构都比不上的。

特别是12月30日发射的那枚火箭,是第十次执行发射任务,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枚火箭能够重复利用十次。

按照现在的架势,启明星科技这边还准备继续利用这枚火箭在明年执行发射任务。

等到12月30日成功发射了启明星9号之后,启明星科技这边2013年的最后一次发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曹总,我们今年全年累计发射了64枚火箭,其中有51枚是为集团自己的星链卫星项目发射卫星,剩下的是为其他客户发射的任务。”

搞好了宣传工作,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启明星科技也就准备生产一百来枚启明星9号,但是对火箭来说已经是属于大规模了。

再加上启明星9号本身就使用了不少颠覆性的设计,又是使用了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去生产。

也许NASA需要花费1000万美元去生产一台发动机,航天科技这边也要花费1000万人民币。

曹阳对于宣传工作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

反过来就是事倍功半了。

“北极熊那边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也就是十几次。”

反正大家的发射基本上都是有计划的,最后一两天的影响完全是可以测算出来的,甚至是忽略不计的。

可想而知,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对于火箭成本的下降是有多大的贡献。

在工业领域,小规模的生产一两件产品跟大规模的生产,成本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估计再过几年,全球90%,甚至是95%以上的火箭发射任务,都会被我们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给瓜分掉。”

特别是启明星科技这边把利用次数都已经搞到了10次了。

但是到了启明星科技这边,研发成本和模具成本都被大幅度的摊销掉了,生产成本可以直接降低到100万元这个水平。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那边明年估计也要开始爆产能了。”

“航天科技、NASA、北极熊联合火箭航天公司和欧洲航天局等那么多的机构加起来的发射次数还没有我们多?”

看来在航天领域,竞争对手的实力,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嘛。

“趁着今年它们的发射次数还不是特别多的机会,我们还真是要好好的宣传一下启明星科技。”

启明星科技这边准备偷个鸡,趁着年底的时候直接就把这个重磅的消息给发布出去,先吸引一波关注再说。

“所以今天跟您汇报之后,公司就会立马开始展开相关的宣传。”

元旦一过,各行各业都在发布自己的数据。

这样子也能适当的缓解一下赵思宇的压力。

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啊。

毕竟这可是火箭,不是纸飞机啊。

“像是欧洲航天局那边,一年到头下来火箭发射次数都没有突破两位数。”

这么出彩的成绩,赵思宇肯定是想要好好的去宣传一下。

赵思宇颇为自信的说道。

“至于NASA那边,现在是慢慢的把一些火箭发射的任务都交给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了。”

特别是对成本影响比较大的发动机方面,一枚火箭就用了9台发动机,后面启明星9号MAX还会继续使用。

“它们使用的都是传统的火箭发射方式,华夏这边航天科技一年发射了二十多次,已经算是很高的了。”

生产上千台发动机跟生产三五台发动机,单台的发动机成本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这么一来,发动机的生产数量就达到了上千台,甚至更多了。

“按照我们初步统计的结果,启明星科技在2013年的火箭发射次数占据了全世界火箭发射次数的一半以上。”

“让大家知道这是一家全球最顶级的航天企业,先入为主的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发射次数剔除掉的话,那么我们的发射次数就占据到了全球70%了。”

甚至更低。

“这就超过全球一半的发射次数啦?”

只要让大家知道启明星科技一家在2013年就发射了全球超过一半的火箭,网友们自己就会脑补启明星科技的牛掰之处了。

所以还没有等2013年过完,他就把全球火箭发射的情况给总结出来了。

虽然曹阳知道启明星科技那边很是牛掰,但是现在就已经牛掰到了这個程度,他还是有点意外的。

可回收利用火箭这个东西,实在是太有颠覆性了。

“到时候要让国内国外的网友都知道启明星科技的名字,让更多还在犹豫的潜在客户也找我们接洽。”

“能够有实力把火箭送上太空的机构,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多。”

“还有很多客户是有发射卫星的想法,但是觉得这个难度比较大,成本比较高,所以一直都没有行动。”

“通过这个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启明星科技可以使用低成本的方式把卫星送上太空,对于我们今后获得更多的商业航空合同,应该是很有好处的。”

赵思宇自然是对曹阳的这个决定全力支持咯。

宣传启明星科技,他绝对是受益无穷的。

特别是今年他刚刚成为工程院院士,更是希望能够让启明星科技成为全球闻名的企业。

……

【打破航天记录,启明星科技首枚10手火箭诞生】

【2013,启明星科技年度发射数首次超过美利坚】

【启明星科技: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64次,启明星科技刷新年度火箭发射世界记录】

【不可思议,启明星科技今年已经发射64次火箭,启明星9号复用达10次】

【破纪录,启明星科技今年火箭发射数创新高】

在赵思宇跟曹阳汇报完毕之后,相关的文章很快就出现在各种媒体上面。

启明星科技的官网和官微上面也同步的发布了一些相关的信息。

曹阳自己的个人微博更是把启明星科技2013年发射了64次火箭,其中启明星9号重复发射次数突破10次作为主要的宣传内容进行了发布。

作为全网影响力最大的企业家,曹阳的粉丝数量可是媲美超一线大明星,影响力惊人。

再加上发布的内容又是那么的有冲击力,自然是一发布就空降热搜。

“比国家队还牛,启明星科技太厉害了。”

“团灭各国,真的是太牛了!”

“什么叫做遥遥领先,这个才是真的遥遥领先啊。”

“航天工业的鲶鱼效应要来了吗?很期待启明星科技这只鲶鱼带来的改变。”

“自从启明星科技诞生以来,各种媒体对于航天技术的吹捧似乎少了很多啊。”

“这数据让航天科技和NASA很着急吧。”

“看到这些数字,就像是在看科幻片一样,不得不说,曹总是真的牛啊。”

“启明星科技确实是很厉害,不过夸张的说其他的都是垃圾还不至于。在载人航天领域,启明星科技还是比较弱的。”

“把生意做成了事业,把企业家做成了科学家,曹阳是真的厉害啊。”

“真的好牛啊,关键是薪酬还给的很牛。”

“哈哈,论制造太空垃圾,启明星科技是遥遥领先啊。”

“NASA最垃圾了,好几年的努力都比不上启明星科技一年。”

……

各种各样的评论,让这个事情的热度越来越高。

不说启明星科技自己的员工感到很骄傲,就是所有的南山系的员工,也是与有荣焉啊。

“刘部长,我好几个同学都在找我咨询,说是怎么样才能加入到启明星科技。”

“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公司开一个内推的渠道,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可以进入到公司啊。”

萧榕从2003年就加入到南山汽车,成为法务部的一名员工。

经过了十年的努力,她也顺利的成为了南山汽车集团的法务部副部长。

这跟她导师是岭南理工大学最有名的法学教授,多少也是有一些关系的。

当然了,更多的是她自己的努力。

她的不少大学同学,虽然在外面混的也还可以,但是比她更成功的还真是不多。

这一次启明星科技再次火出圈,不少同学都找她聊天,其中有一部分人还表达了想要她帮忙推荐进入到启明星科技的意思。

“你这个提议确实是挺好的,公司之前是一直觉得内推容易让人钻空子。”

“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各个事业部也都进入到了正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

“内推的好处已经比弊端要更加明显了。”

刘友梅作为南山系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也算是位高权重了。

对于这种明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建议,她还是很听劝的。

再加上南山系的企业里头,有不少人才本来就是从外面的公司挖过来的。

让这些人发挥一下自己的优势,内推一些同事、同学、朋友过来,其实也是一种节约招聘成本的方式。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也是要做好把关的工作。

不要让内推变为一些人谋取个人利益的方式了。

“是啊,我们对内推的人往往都是比较熟悉的,也知道他到底是否适合公司。”

“相当于做了第一道的把关。”

萧榕没想到刘友梅这一次那么直接的就同意了自己的提议。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开心的事情。

到时候后面通过内推进入到公司的人,或多或少都要领自己一个人情。

这对她进一步的升职,绝对是有好处的。

南山系现在家大业大,许多中高层管理者自然也是很希望能够继续高升。

南山系的待遇很不错,越是往高了走,各种年终奖就越是丰富。

而相比南山系企业内部的兴高采烈,外面的人的心情就各有不同了。

“钱总,网上许多网友都对我们冷嘲热讽的呢。”

“特别是我们官微下面,更是没有几个评论是说的好话。”

“明明我们2013年的成绩比2012年要更加优秀,绝对迎来的却是各种不满。”

一大早,朱元明就很是郁闷的来到了钱俊峰的办公室。

作为火箭项目的负责人,他是非常关心火箭发射相关的新闻。

客观的说,航天科技在业界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那个发射次数,不仅比北极熊联合火箭航天公司要多,比NASA也要多。

至于跟欧洲航天局,天竺等其他的对手比,那就更是优秀了。

可是架不住前面有一个启明星科技,那耀眼的数据,直接就把其他人的光芒都给遮盖了。

“网友们的想法都是一出一出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我们不仅要看火箭发射的次数,也要看发射了什么。”

钱俊峰对于这个情况,自然也是有点郁闷的。

网上的那些评论,或多或少也是会影响他的口碑,让相关部门觉得航天科技在他的带领下,发展的并不是很好。

每年花费了大量的经费,结果却是连一家民营企业都比不上。

一些极端的负面评论就会快速的冒出来了。

类似的事情,钱俊峰也不是没有看过的。

“是啊,启明星科技那边基本上都是发射的星链卫星,每一次的发射任务都是非常相似的。”

“各种准备工作做起来要快很多,也简单很多。”

“但是网上大家完全是看不到这些的,只是一味的在那里骂人。”

朱元明什么时候被人这样子骂过啊?

他好歹也是技术专家,是航天科技的火箭项目负责人。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宣传,启明星科技加上我们的火箭发射数量,整个华夏的火箭发射数量就占据到了全球70%多的份额。”

“这不是完全值得大家骄傲的事情吗?”

钱俊峰这么一说,朱元明眼前一亮。

是啊,如果按照这个维度去宣传的话,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一直以来,航天科技这边都不是很擅长搞宣传,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知道宣传的重要性。

级别摆在那边,他们想要找到一些媒体帮忙宣传的话,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钱总,那我们就让宣传那边尽快的行动咯?”

“去吧,趁着热度最高的时候,赶紧行动。”

……

相比航天科技那边的情况,NASA这边就有点难受了。

华夏那边的新闻,美利坚的媒体也是报道了。

启明星科技独领风骚,一家企业比整个美利坚的火箭发射次数都要多,并且多的不是一点两点。

这种情况下,格里芬这个NASA的局长肯定是会被人怼的。

“马斯柯,明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发射计划确定下来了吗?”

格里芬知道指望NASA自己的发射任务,那是不可能超越启明星科技的。

所以郁闷之下,他给马斯柯打了个电话。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能够有今日的成绩,跟他的扶持也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碰到了问题,自然是要找对方商量一下了。

“差不多定下来了,我们明年计划发射50次火箭,一举刷新美利坚的记录。”

马斯柯这么一说,格里芬并不高兴,道:“启明星科技今年就已经发射了64次了,你们明年才发射50次吗?”

很显然,格里芬现在就是盯着启明星科技了。

媒体那边总是拿启明星科技说事,他自然是希望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那边能够争气一点,反超启明星科技。

这么一来,媒体就不会一直逮着NASA不放了。

“格里芬,50次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了。”

“我们的猎鹰9号改进型毕竟今年才刚刚研发成功,明年就想要超越启明星科技是不大可能的。”

“它们今年就发射了64次,明年估计就要突破100次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至少要再过两年时间才有可能超过它们。”

马斯柯自然是知道格里芬为什么会提出那样子的要求。

不过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他也不想一味地去妥协。

要不然到时候是会出事情的。

NASA的发展为什么会陷入到停滞不前的状态?

在马斯柯看来就是因为管理体制的问题。

大家瞻前顾后,或者是拍脑袋做决定,很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也发生了,不应该浪费的时间浪费了。

“哎!”

“如果明年启明星科技发射次数超过100次,你们发射超过50次的话,那么启明星科技的发射数量占据全球发射次数的比例指不定还要进一步的上涨。”

“如果再算上华夏航天科技那边的火箭发射情况,局面对我们就更加不利了。”

格里芬有点头大。

虽然这个事情不能代表什么,但是普通百姓不管你那么多。

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利坚在航天事业上落后于华夏了。

这个事情是没有办法接受的。

然后格里芬屁股下面的位置,就有可能要挪一挪了。

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

“启明星科技那边的进步确实是非常的快,我听说他们现在启动了超大型火箭星舰项目的研究了。”

“而我们却是还在为猎鹰9号重型火箭的开发而努力。”

“格里芬,NASA那边能否继续支持一批技术专家过来?”

这么好的机会,马斯柯肯定是不想错过的。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要加快发展,除了投钱之外,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

反正之前的不少技术来源就是NASA,现在继续找NASA支援人才,马斯柯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自己又不是不给钱。

“要是继续支援人才给你们,以后NASA自己就没有什么新技术的开发能力了。”

格里芬有点纠结的说道。

虽然支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这些民营企业在航天事业的发展是符合NASA的发展方针的。

但是他也不希望NASA真的废掉了。

那样子不符合他的利益。

“格里芬,NASA现在已经不具备新产品的研发实力了,把现有的产品做好就已经足够了。”

“全新的项目直接委托给天空探索技术公司来开发,不仅可以大幅度的节约开发日程,还能节约不少经费。”

“我保证,只要人才足够,2014年猎鹰重型火箭就能实现首飞,2015年就能投入到商业发射任务之中。”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跟启明星科技一样,启动类似星舰的项目。”

“争取在未来五年之内,实现星舰的首飞,在未来十年之内,把我们的宇航员送到火星去。”

要人家出力,自然是要画一画大饼才行。

要不然NASA那边肯定也是不乐意。

这一点,马斯柯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对于格里芬来说,自己已经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身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可以说是沉默成本比较高了。

所以除了选择继续支持马斯柯之外,他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

美利坚固然也是有一些其他的民营航天企业,但是在火箭发射领域,显然没有谁做的比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更强的了。

所以哪怕是心中有点不是很爽,他也是只能接受马斯柯的提议。

不过,他也专门强调了一下,道:“人才方面,NASA倒也不是完全不能支持,甚至一些过往的大型发动机方面也是可以提供一些方案给你们将来的星舰项目做参考。”

“但是最晚后年,我们美利坚的火箭发射次数,一定不能再被华夏给超越了。”

“要不然我没有办法跟大家交代。”

不管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格里芬肯定是要先把目标给抛出来。

要不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那边没有压力,肯定是很难超过启明星科技的。

要是每年都跟现在一样来一波宣传攻势,他就会很被动,很难受了。

“我尽量努力!”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要做的是成为全球最领先的航天企业,超越启明星不是我们的梦想,成为全球第一才是。”

马斯柯自然也知道这个时候应该给格里芬一个台阶下。

要不然对方真的不同意支援人才的话,对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发展来说,自然是没有好处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