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俄罗斯当寡头 > 第1080章 闷声发大财

重生俄罗斯当寡头 第1080章 闷声发大财

作者:琉璃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1:17: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葛布列夫说到王业能“预知未来”时,还把王业吓了一跳,以为自己“重生”的大秘密被发现了呢。

或许在一些人的眼中,王业的双重身份已经是他最大的秘密了。

但其实没有人知道,王业真正的秘密并不是身份,而是他是个重生人士……

这才是他最大的秘密,而且从来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

当然了,就算他说出去,应该也没有人相信吧,毕竟这事太过离谱了。

对于葛布列夫来说,王业的眼光确实太“超前”了,而且他的每一次对未来大事的预判都是准确无误。

所以才有了刚才的那番感叹。

说真的,葛布列夫对王业的感受也是在变化的。

从最初的欣赏、有利用价值,再到现在的钦佩甚至是敬重,认为王业的能力在整个莫斯科政坛中已经是无人可及了,将来把国家交给他来管理绝对是最佳选择!

不过就如他所说,这只是他的个人看法罢了,并不代表克宫的意见。

但这其实也说明了很多东西。

那就是莫斯科政坛中的很多人,无论是否同一个派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王业,没有人能对王业的能力提出任何质疑。

…………

就在王业和葛布列夫讨论过后没多久,部分知情人还对王业的“世界经济危机预言”将信将疑时,一场危机已经凶猛来袭。

6月11日,汇丰控股宣布业绩,并额外增加在美利坚次级房屋信贷的准备金额达70亿美元,合共105.73亿美元,升幅达33.6%;消息一出,令当日股市大跌,其中恒生指数下跌777点,跌幅4%。

6月24日,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而无力偿还,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同时裁减54%的员工。

7月1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进一步预估本年度将出现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其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以及银行本身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

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一揽子计划。

7月5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7月6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7月7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同一日,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欧股同样没有幸免于难,当日开盘就暴跌3.4%,全球股市无一幸免……

7月8日,欧洲央行与美联储都宣布将出手干涉,挽救股市。

7月8日到7月19日的48小时内,全球各国央行注资超过四千亿美刀用来救市!

美联储更是一天内三次给银行注资六百多亿美刀,但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股市只是短暂止跌,没有撑多久就继续往下暴跌。

美股指数已经跌到了近几年来的最低点!

………………

这一场经济危机来得太突然太迅猛,爆发力太强,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时间内已经席卷了全球,几乎没有什么国家能不受影响。

欧美等发达国家焦头烂额地在想办法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挽救暴跌的楼市和股市,暂时顾不上别的事情了。

只有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的几个国家,遭受的影响比较小,例如大毛以及它的几个穷弟兄,还有亚洲某个国家……

在这场大混乱中,估计都没有人注意到,王业的那个大鲨鱼对冲基金正在美利坚金融市场上“大杀四方”!

因为提前了几个月就潜伏进了美利坚金融市场,资金量虽然很大,但具体操作时是分散开来的,不光是做空次贷债券,还同时做空股指。

以老美金融市场那惊人的体量,这一千亿美刀如同水入大海,压根就没有引起什么动静。

现在经济危机如期而来,别人都在亏得鬼哭狼嚎时,那大鲨鱼对冲基金则是在闷声发大财……

在七月中,经济危机正式爆发时,大鲨鱼对冲基金的盈利已经达到了150%左右,也就是一千五百亿美刀!

这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毕竟王业当初许诺给各位“股东”的利润是保底50%,超过100%的部分他个人要先拿走一半,剩下的再按出资比例分配。

要是现在就套现离场的话,那王业能分的金额十分惊人。

他可以先拿走五百亿的一半,也就是两百五十亿美刀。

然后剩下的总利润为一千两百五十亿,王业个人出资两百亿,为五分之一,那意味着还能分两百五十亿美刀。

除了本金两百亿外,总收益为五百亿美刀!

这就是他的“超前眼光”所带来的好处啊……

其实到了这会,对冲基金的个别出资人已经有点沉不住气了,像阿布就试探地给王业打来电话,问他是不是可以收手了,因为赚得已经够多了!

而王业的回答是,现在才是刚开始,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因为王业很清楚地知道,这场危机会持续到明年下半年,分为上下两个“半场”。

前半场,是楼市、股市暴跌,可以做空大赚一笔。

而后半场,则是黄金和原油等大宗期货暴涨,到时则可以做多黄金和原油再捞一笔!

虽然后半场的收益率可能不如上半场那么高。

但别忘了,大鲨鱼对冲基金到了后半场时,手里握有的资金肯定是非常惊人的!

哪怕收益率低一些,但总收益可能都不会少于前半场……

这样的赚钱机会可谓千载难逢,王业怎么愿意错过呢!

只要这一票“生意”搞好了,以后王业可能就不再需要为钱发愁了,因为到时他手里的资金会多得根本花不完啊……

…………

除了远程遥控着对冲基金捞钱外,王业的正事也没有耽误。

在六七八三个月内,他先后视察了莫斯科州新成立的晶圆工厂以及扩建的汽车产业基地,还有新西伯利亚的大飞机工厂。

另外还抽空出访了乌国,主持了黑海造船厂的重启以及扩建典礼!

莫斯科州的新晶圆工厂是罗曼诺夫家族牵头搞起来的,从欧洲以及日本收购了一批生产设备,还挖来了大批的工程师,所以工厂建成后生产线调试完毕,直接就可以开工生产了。

当时的晶圆制程工艺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英特尔的45、32、22纳米,那会的英特尔已经如日中天,拥有自己的晶圆工厂,还拥有着最先进的制程工艺。

另外一条,则是阿斯麦和台积电合作的浸没式光刻机,走的是40、28、20纳米路线。

而且阿斯麦和台积电合作开发的浸没式光刻机刚刚推出,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还很微弱,可谓相当的艰难。

罗曼诺夫家族搞的晶圆厂叫“莫斯科芯片国际”,简称“莫芯国际”,刚开始是想引进英特尔的生产线,走英特尔的制程路线的。

但英特尔要价过高,而且开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康斯坦丁一怒之下转头去和阿斯麦合作了。

本来嘛,那会的晶圆厂还称不上什么“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呢,国际上竞争也很激烈,很多晶圆厂都处于亏损状态。

这玩意投资过大,收益比较低,很多老牌的晶圆厂、芯片厂都濒临倒闭,愿意下场的资本本来就不多。

所以当康斯坦丁把光刻机大订单给到阿斯麦后,把阿斯麦的人激动坏了。

不但没有提任何过分要求,还主动提出,为了配合莫芯国际的生产线调试和安装以及后续的维护等,要在莫斯科这边开设分公司和研发所。

所以,莫芯国际起步就是和台积电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还因为资金充沛、背景雄厚,市场前景远比台积电要好多了。

毕竟那会台积电也就只有一条最先进的生产线,而莫芯国际直接就上了三条!

没办法,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因为王业要求的是,莫芯国际要在五年之内,成为全球制程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晶圆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可以不计成本地投入!

产业基金办公室也是毫不吝啬地给予了资金上的支持,莫芯国际购买的先进光刻机,直接“报销”一半的费用,而且后续研发先进制程的费用,也会给予支持。

背后站着产业基金办公室这么个“大财主”,别的晶圆厂怎么和莫芯国际竞争啊。

生产出了大量芯片,那必然就要去抢占市场。

于是就导致了市面上的芯片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就进一步导致晶圆加工价格降低,芯片价格暴跌……

在这个过程中,实力相对比较弱的那些晶圆厂、芯片厂就要面临倒闭的困境了。

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市场的残酷竞争。

莫芯国际有钱,而且处于市场扩张期,它能够承担起这些亏损,或者说这本就是它抢占市场的策略。

别的那些晶圆厂芯片厂可就没有这个实力陪它玩了,于是全球晶圆加工行业直接开始了大洗牌。

再过个一两年后,估计剩下的晶圆厂就屈指可数了……

但很显然,其中必然有莫芯国际!

…………

至于新的汽车产业基地,这也是王业牵头搞起来的。

原本俄汽集团自己的生产基地早就投入了使用,生产出来的车辆主要供应俄罗斯本土、欧洲市场以及亚洲市场。

因为先进的生产线和良好的工人素质,所以投产以来产量不断提高,而且工艺先进,品质优秀。

原本在王业的前世记忆中那个“修不好的路虎”,在这一世来了个大翻身,直接成为了“开不坏的路虎”!

本就是高档车,所以生产成本上不惜投入,再加上严苛的品质要求,那生产出来的车子质量当然很不错。

还有沃尔沃和捷豹,现在的主要生产都放在了莫斯科的生产基地。

这俄汽集团旗下的三大品牌已经打出了名声,畅销于欧亚市场,就连北美市场也已经打入了进去,大路虎也颇受北美消费者的喜爱。

或许是看到了莫斯科这边的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以及相对较低的人工费用、原材料费用,所以欧洲的几大汽车品牌,包括奔驰、宝马、大众、标志雪铁龙等公司,联合和莫斯科方面谈判,要在这边建立大型的汽车产业基地,把他们的生产工厂也搬到这里来。

本来嘛,大毛这边因为前些年的经济不太好,所以人工费用比较低廉,加上各种钢材铝材芯片什么的应有尽有,属于原材料生产地,价格便宜运输方便。

还有,这两年俄罗斯经济迅猛增长,地区影响力也大涨,还加入了世贸组织!

加上俄汽集团又建立起了成熟的汽车产业链,所以那些汽车公司认为这里已经成为设立生产基地的最好地方!

几家公司联手,和莫斯科相关部门进行了洽谈,最后在王业的指示下,达成了一致协议。

德法这几家汽车公司共出资一百六十亿欧元,在莫斯科郊区建设一个超大型汽车产业基地。

一旦投入生产后,初期产能就能达到年产百万辆汽车,提供工作岗位近两万个,产值超三百亿美刀!

其实这个汽车产业基地的落成,代表的意义可非同一般。

这说明了,欧美资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这里,认为这边的发展前景比较明朗,否则人家可不会用真金白银来支持你。

当然了,这也是王业这几年努力下来的成果最好体现。

这不是出台某个优惠政策,或者给予一些资金补贴就能做到的,需要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整个国家产业环境的改善!

从大基建开发,到重新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再到积极融入全球贸易,加强在地区的影响力,提升国民经济收入,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