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俄罗斯当寡头 > 第720章 热情招待

重生俄罗斯当寡头 第720章 热情招待

作者:琉璃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1:17: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座谈会的最后,刘总也代表大家作了表态。

那就是大家都很看好东欧市场,认为柳布利诺大市场是非常适合进驻的。

等返回国内后,他们就会尽快统计第一批要来俄罗斯发展的协会会员单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过来经商。

条件什么的都不用谈了,唯一的要求就是给他们留出来两个完整的区,也就是两百个铺位,以便大家可以抱团经营,形成规模优势。

这个条件问题不大,张光明当场就做了承诺。

正事谈完后,大家还意犹未尽,打算一起乘车再过去新太阳市场那边看看。

在路上时,刘总委婉地向张光明表示,不知道新太阳集团的老板,也就是米哈伊尔议长能否抽出一点时间。

大家也想见见这位真正的BOSS。

要是米哈伊尔议长能够像张光明一样,给大家做出一些承诺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样的话,大家就再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可以过来全力发展了。

说到底,还是张光明说话分量不够啊……

同样的话,要是换了米哈伊尔议长亲自来说,那对大家来说就是一个定心丸。

因为对于那样的大人物来说,在公众场合做出的承诺,哪怕是口头的,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食言!

对于刘总的这个要求,张光明不敢擅自定夺,只是谨慎地表示会向老板请示一下,看能不能抽出时间来。

他可是知道王业平时有多忙的。

开玩笑,那样的级别,平时接触处理的都是国家大事。

怎么会有时间来见一个什么商务考察团?

所以,张光明并没有报什么希望。

同样,刘总他们虽然很想见一见“传说”中的那个巨年轻的新晋寡头兼政坛新星,但其实心里也多多少少明白,希望不大。

中间隔着的层级太多了,人家未必有兴趣见自己这些小人物。

如果不是有打算来这边发展,刘总他们也未必会知道米哈伊尔这个人,毕竟不是一个国家的,那年头消息又比较闭塞,不了解才是正常的。

但正因为他们要来俄罗斯发展,所以提前打听了一下。

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这个新太阳集团的老板,目前在俄罗斯那知名度绝对是直追克宫那位!

尤其是最近两个月,先是晋升为杜马副议长,然后又接管尤科斯集团,风头一时无两!

更离谱的是,米哈伊尔今年好像才二十出头……

这样的年龄,这样的身家地位,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了吧!

所以,他们提出想要见见米哈伊尔,除了是想要得到这位大人物的亲口承诺外,也未尝没有好奇的心理。

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在这样的年龄,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说实话,能得到米哈伊尔的“接见”,这以后说出去也是值得吹嘘一番的……

…………

王业接到张光明的电话时,正在杜马支持经济委员会的日常会议。

听到张光明在电话里小心翼翼地把事情讲了一遍,最后又特意补充说一切看米哈伊尔先生的时间安排,商务考察团那边的事情差不多已经确定了,见不见都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王业略微考虑了一下,随手招来伊莲娜,问了一下这两天的行程安排。

然后爽快地对张光明说道:“这样,今天下午四点之后我有空闲,你安排一下,在小鹰宾馆的大宴会厅,我设宴招待一下他们。远来是客嘛,别人过来我们这里做生意捧场,那我们也要尽到地主之谊,招待好客人。”

其实要是什么棒子国或者越难来的考察团,那王业压根就懒得理会了。

主要这是国内来的“老乡”啊,心理上天然就有亲近感,王业才这样热情的。

张光明喜出望外,他本来是没有报什么希望的,没想到王业这么好说话,就连忙说道:“那太好了!老板您放心,我马上就去安排。”

放下电话后,王业继续把精力放在经济委员会的日常会议上。

这次会议讨论的议题,是关于莫斯科的房价问题。

虽然这几年俄罗斯整体经济发展并不怎么样,但莫斯科的房价却走在了世界前列。

就拿王业以前租住过的那个公寓来说,当时的均价已经超过两千美刀每平了,那还是两年前的事情了。

这两年房价还一直在涨,那个公寓的房价估计已经超过三千美刀了……

一方面的突飞猛进的房价,另一方面是普通民众的工资停滞不前。

甚至因为高物价,导致工资都不够普通家庭的日常开销。

所以就有委员提出了,高房价的出现,对于国家来说,到底是利还是弊,需不需要控制一下莫斯科以及彼得堡的房价。

之所以把这两个城市单独拿出来说,也是因为这两个城市几乎就是俄罗斯的代名词了。

在2003年时,莫斯科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万,加上流动人口,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三百万左右!

彼得堡人口是五百万左右。

两个城市加起来,接近两千万的人口。

别忘了,全俄人口也才一点三亿!

基本上这两个城市,尤其是莫斯科,就能代表整个俄罗斯了。

而且房价疯涨,也只是在这两个城市发生的事情,在偏远地区那些小城市,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

连人都没几个,而且家家都有自己的房子住,更是没有什么新的流动人口过来,那房价自然也不可能涨的。

所以,王业他们讨论的问题核心,就是莫斯科的房价!

…………

“我统计了一下,今年以来,正在发售的新房均价已经达到两千三百美刀了。

而莫斯科的平均工资,则只有三百美刀。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人,不吃不喝工作五十年,才能买一套八十平左右的房屋。

基本就等于说,普通人完全承担不起如此高昂的房价了。

尤其是那些外地过来莫斯科读书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是购房的主力。

但以他们毕业后的工资来看,完全没有希望买得起新房。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我们的大学生流失特别严重的因素之一!”

那名委员满脸愤慨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