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草原上的战争,与长城内的中国无关。
此刻,中国大地,开始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几个整个国家的力量,都集中起来,为秋收做着各种准备。
尤其是关中,为了避免农民被坑,刘彻特意命令大农令和御史大夫衙门,派出了巡视工作组,监督和巡视关中各县的粮食收购与税赋缴纳情况。
同时,刘彻还下令,特许关中各县的擅权,可以参与九月的朔望朝。
对此朝野的反应都很平淡。
现在朝臣和贵族们算是明白了。
天子就是喜欢隔三差五,玩些新鲜花样。
跟他对着干,很可能引火烧身。
既然如此,那么,干脆就有着他吧!
反正,只要不闹的太过分,影响国策制度,那就由他去了。
且,这擅权在本质上来说,也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
他们的地位,由汉律和太宗孝文皇帝的诏书,共同给予了保证。
内史衙门和天下郡国各级官府,每年十月,不也会广邀辖下的擅权,共同商讨平贾之制?
将类似这样过去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的官民协商的级别提高一两级,好像也无伤大雅——反正,朔望朝向来是嘴炮的地方,真正做决策,还是常朝。
而刘彻心里却是偷偷的乐了一下。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何老刘家,连续几代皇帝,都一定会给人留下睚眦必报的印象。
实际上,其实并不是皇帝本身心胸狭隘,而是实在不如此不能威慑群臣。树立权威。
可以想象,刘彻之前,若是一直表现的像个好好先生。
别说现在。准许让擅权们参与朔望朝了。
恐怕前几次,列侯勋贵和士大夫们一旦试探出他的软弱。
那么。很有可能,现在,刘彻就成了一个被关在未央宫里的泥塑雕像。
类似平阳侯曹参这样,能把口水喷他脸上的大臣,也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宋明的皇帝,不就是这样子被士大夫们变成了他们手里的提线木偶吗?
又过了两天,宋子候许九带着三个人,入宫谒见。
不用问。
人家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裸的丛林世界,而且是极端残酷的世界。
草原上的每一个人,都得为自己明天到底能不能活下去打算。
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去谈什么仁义道德、诚信,岂不是鸡同鸭讲。
刘彻现在的全部注意力,都被这个巨大变故所转移。
毫无疑问,乌孙灭亡后,匈奴人就真的在草原上成了独一无二的霸主。
且,其狭灭亡匈奴的威势,西域诸国,全部都要乖乖的给其当狗腿子。
正如后世苏俄倒下后,米帝独霸全球,单挑全世界一样。
此事,对汉室,对刘彻的计划的影响,也是极为巨大。
乌孙灭亡后,汉室等于在西域失去了一个可靠的有力的潜在盟友。
汉室不得不肩负起单挑匈奴的重任。
更重要的是,刘彻必须调整自己的计划。
将对匈奴的开战时间,大大提前!
不提前不行了!
真等到匈奴西进计划成功,那么,匈奴人就获得了进入印度的通道。
到了那个时候,哪怕匈奴人在草原上败的一塌涂地,人家也可以退守印度。
靠着勤劳善良的三哥们,匈奴随时有卷土重来的资本。
而另外一个关注的焦点,则是伊稚斜的上位。
右谷蠡王!
这是匈奴金字塔体系中,仅次于单于与左右贤王的高级贵族。
号为二十四长之二,其与左右贤王,左谷蠡王,共同构成了统治草原的基石。
因此,其又号为四角之一。
在历史上,伊稚斜就是以右谷蠡王的身份起兵,在军臣死后,推翻了于单,自立为单于。
“这下子热闹了!”刘彻心里想着。
很显然,军臣是绝对,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对伊稚斜放心的。
可以预见,匈奴内部的新一轮权力倾轧将要开始了。
“马上传召丞相和执金吾以及卫尉入宫!”刘彻稍加思索后,立刻就毫不犹豫的下令。
整个汉室的对匈奴政策和国防政策,都将因此,必须调整。
甚至,汉室的野战军团,必须立刻进入战时状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