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刘彻觉得,这车船税和矿税,还真的是必须收。
不开辟这个财源的话,未来,战争一起,国库立刻就要跑耗子了,那还打毛?
但具体怎么收,还是要讲究策略的。
打仗要讲师出有名,杀人要论法而罪,收税自然也要有个依据。
跟打仗一样,征税这种事情,只要统治者想征,那永远能想到借口。
刘彻只是微微一想,立刻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借口——“朕皇祖高皇帝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这个借口真是高大上的不行!
虽然现在民间,几乎没有人鸟这个命令了。
就是在长安城里,也多的是排场比拟列侯的商贾,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着官差的面,穿着上等蜀锦,乘着黄金珠玉装饰的豪华马车,堂而皇之的出入市坊的商贾。
关东那边就更夸张了。
有商贾出行,居然以前驱开路,呼啸仆从数百,让人几乎以为是某位诸侯王在巡视国土……
但,刘邦的命令,就是祖宗制度,坚持祖宗制度,永远是没错的。
所以以此借口,加征车船税和矿税,是可行的。
在朝议上也很容易通过。
但问题是,刘彻担心,下面的人乱来,乱加征,乱摊派。
虽然说,汉律有规定:擅赋敛者,罚金四两,责所赋敛偿主!
但天朝九十年代还三令五申,不得加重农民负担呢!
收税这种事情,在信息化时代没来之前,民众和国家无法借助快速便捷的互联网监督官僚之前,人家爱怎么玩。怎么玩。
就算偶尔有几个倒霉蛋撞到上面的巡视者手里,区区罚金四两,毛毛雨。
“只能用新人……”刘彻脑海中猛然浮现一个名字。
“公孙弘……”
再没有比公孙弘更适合去做这个事情的人了!
此人能力与手腕,哪怕是在如今的汉家政坛上,也是鲜有人能比的上的。
刘彻自度,便是张汤、颜异跟汲黯绑在一起,估计也就能跟公孙弘五五开。
看看这货在历史上干的那些事情和两面三刀的行为,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小人。
真小人,自然比伪君子要好。
且,公孙弘还是小猪朝最有名的廉吏。
他虽然以无节操和两面三刀著称,但其的清廉与能干,也是有目共睹,哪怕是他的敌人(汲黯、卜式)也不能在这个方面指责他。
公孙弘为丞相六年,衣食简朴,身无余财,他甚至没有用自己手里的权力给自己的亲朋师友谋求过任何福利。
在刘彻看来,公孙弘大抵跟明代的严嵩,相差无几。
但他比严嵩更厉害。
你可以攻击他的私德,但公孙弘公德无亏!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对统治者来说,私德什么的,算个屁。
尤其是老刘家。
老刘家往上数四代,当年开国皇帝刘邦,还是沛县的流氓头子呢。
刘彻从来就不会因道德什么的就否决一个人。
能干,才是重点。
而公孙弘的能干,在汉代的文臣之中,都是稳居前十的。
其实,本来,刘彻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桑弘羊。
桑弘羊在历史上,曾经干过命令属下去市集公开叫卖的事情……
只是桑弘羊现在还没出生,所以,只好让公孙弘,勉为其难,顶上来。
刘彻觉得,公孙弘肯定不会拒绝这个任命,而且也肯定能把事情干好。
堂堂平津候,开启了汉室第一位非列侯以布衣为丞相,且寿终正寝,抵挡和击溃了所有针对他的各种明枪暗箭的人,岂是浪得虚名之辈?
这样想着,刘彻就扭头对身旁的王道,吩咐道:“去给朕查查看,去岁考举士子公孙弘,如今何在,命内史即可命其入宫见朕!”
“诺!”王道点头离开,没一会,又回来了:“陛下,丞相与卫尉、执金吾在殿外求见!”
“居然来的这么快?!”刘彻也颇为惊讶:“立刻请三位爱卿入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