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周亚夫三人,刘彻就回寝殿假寐了两个时辰,至黄昏时分,王道回来报告:“陛下,奴婢去了丞相府和内史府调查,发现,陛下要找的那位士子公孙弘已经调任虎贲卫屯垦团的丞令了,是剧都尉亲自下的调令,从内史处调走的!”
“哦……”刘彻一拍额头,这才想起来,貌似几个月前,他确实让剧孟去把公孙弘调到虎贲卫的屯垦团去培养来着。
考虑了一会,刘彻下令:“立即派人前往虎贲卫屯垦团所在之地,召回公孙弘……”
“至于虎贲卫屯垦团丞令……”刘彻思考了一会,做出决定:“派侍中张次公去接任!”
张次公是义纵的把兄弟,义纵发达后,自然就提携起了这位昔日微寒时的兄弟,举荐为郎,然后又安排到了羽林卫任职,最终,在义纵前往云中前,将张次公安置到了兰台,担任侍中。
派遣张次公去虎贲卫的屯垦团,可能在外人看来,这是刘彻在猜忌剧孟。
但其实,剧孟跟义纵的关系好着呢。
这两个家伙就差穿同一条裤子了。
甚至义纵还成了剧孟今年刚出生的一个儿子的亚父,也就是干爹。
所以,派遣张次公去虎贲卫屯垦团,完全不会产生问题。
至于别人怎么看,那就是别人的事情了。
“诺!”王道领命,正要下去吩咐,却又被刘彻叫住:“去把少府请进宫里来!”
“诺!”。
………………………………………………
少府令刘舍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就以最快速度,进了未央宫,来到了刘彻面前。
但木匠和铁匠就不同了。
这是旱涝保收,永不过时的职业。
一个合格的木匠或者铁匠,永远都不愁没活干,轻轻松松一年就能赚一两万钱,已经达到了汉室中产阶级的标准。
而坊间舆论和朝野勋贵也纷纷都对刘舍的这个行为,点了三十二个赞。
甚至有勋贵列侯,想要将自己的族人,送去鲁班苑学艺。
这不奇怪。
汉人素来尊重有技术的人。
北平文候张苍,盖棺定论时,就有一句评价:若百工,天下做程品。
民间和朝野,都有着‘富为上,贵次之,即贵各各学一技能能立其身’的谚语。
即使是素来讨厌‘奇淫巧技’的儒家,在不能说刘舍什么不是。
但,此事,刘舍能做,朝臣能做,甚至商贾、妇女能做,唯独,刘彻这个皇帝不能做。
道理很简单。
汉室的国本就是重农。
无论你身体怎么喜欢工商业,怎么爱好技术,但嘴巴上还是得喊‘朕以农桑为本,亲耕籍田,以劝耕天下’。
“还真有个事情,需要爱卿去办!”刘彻笑着道:“马上就要入冬了,朕有些忧心关中三老及年八十以上长者的过冬问题,爱卿代表朕,去关中巡视一下,与地方三老和年八十以上长者谈谈,他们有什么要求,卿尽力满足他们,朕会让内史和御史大夫衙门配合卿!”
刘舍闻言,心中大喜。
代表天子慰问看望地方三老和长者,这是汉室朝廷的日常。
但是,在过去,天子通常是任命侍中、尚书、谒者或者让给事黄门侍郎去做这个事情。
通常,不会让九卿以上的大员去担当这个事情。
但一旦这样做,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这等于天子公开告诉天下:这是朕的人!
刘舍这辈子,不就是图的这么一个认可吗?
于是,他跪下来,拜道:“诺,臣必幸不辱命!”
除了荣誉外,这个差事还是非常好的刷声望的机会。
在后世天朝,能代表中央、国务院去慰问看望老红军,老干部和老将军的人,铁定能上cctv新闻联播刷脸一分钟。
而在此时,虽然没有新闻联播,但有邸报和露布啊。
这意味着,他刘舍的名字,铁定能上一次露布和邸报,疯狂刷名望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