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三年夏五月二十七。
南越王赵佗的朝觐队伍终于越过函谷关,进入了关中的地界。
“一别经年,物是人非……”赵佗坐在宽大的马车之中,望着外面的山峦与人群,在心中感慨着。
这是他阔别了七十年后,第一次回到这个熟悉的故国家园。
虽然他是真定人,但十六岁后,就到了咸阳,为始皇帝侍从骑郎。
关中于他而言,算的上是第二故乡了。
对于此地,他的感情非常深厚。
可惜……
车帘之外的景象,已经跟记忆中的关中完全不同了。
“也是,项羽入关,大造杀戒,关中残破,百姓离散……”赵佗在心里轻声叹息了一声。
项羽当年在关中造成的杀戮,哪怕是他远在南越,也是有所耳闻。
富丽堂皇的阿房宫被一把大火焚毁,旧时的秦都咸阳,更是被烧成一片白地,不知道多少老秦人死于乱兵的刀下。
以至于,后来高帝刘邦迁都关中,只能被迫先在铄阳理政,数年后才迁入此时的长安未央宫和长乐宫。
至于长安城的建立,那就更是要往后推,直到惠帝六年左右,长安城才算落成。
在那之前,长安,只是一个乡邑,而非一个都市。
因而,经历如此重大的历史转变,整个关中的城市与乡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故秦时的经济政治中心,现在,可能只是一片田园与农庄,而曾经的田园、山陵,此刻却已成了丰邑大都!”
若没有一个比始皇帝还要大的雄心壮志,这位天子需要做这么多事情吗?
照着他的父祖的道路,继续前行,就足以保证永享太平了。
唯有他胸膛之中,有着一个比始皇帝还要大的雄心壮志,他才会如此励精图治,为了发展国力和提振国力,无所不用其极。
墨家的复活,轨道的复活,还有那一桩桩一件件他亲眼所目睹的事情。
无不在向他证明一个事情——汉朝天子的心,如同始皇帝一般,绝不仅仅只限于九州之内。
他想要的恐怕是八荒*……
“看来,寡人这次上长安朝觐,还真是来对了!”赵佗在心中感慨着。
他很明白,倘若他当初选择不来。
呵呵……
一个有着比始皇帝还要大的雄心壮志的中国之主,岂会看着他在南越称王称霸?
数十万大军越过五岭,恐怕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不要谈什么五岭天险,也别说什么南方酷暑。
当年,始皇帝为了征服百越,发动数十万大军。
那个时候,五岭之间,连路都没有一条,海洋河(湘江)与大溶江(漓江)更是完全不相关的两条大河。
始皇帝决心已下,这些困难,顿时就都不是困难了。
没有路?
秦军凿开大山,填平沼泽,自然就有路了!
没有河道?
那就自己凿一条!
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开凿,到三十三年,灵渠就竣工,大量秦军,由此轻而易举的深入南海和百越之地。
错非后来秦帝国崩溃,赵佗觉得,现在,可能灵渠已经将百越之地的江河都连接到了一起,甚至深入交趾。
在这样的意志和执行力面前,哪怕是南越举国反抗,也不过螳臂当车,充其量,能给中国大兵造成一点点麻烦,然后,就要被碾碎!
此时此刻,赵佗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那位素未谋面的汉朝天子。
他有种直觉——
“恐怕,寡人能再次看到始皇帝的影子……”
想到这里,赵佗就忍不住的心潮澎湃起来。
无论天下人怎么评判始皇帝,在赵佗心中,那都始终一座永远只能仰视的高山。(未完待续。)
ps:等下还有~今天至少完成保底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