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115章 变化就在一瞬间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115章 变化就在一瞬间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9 01:07: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谁能想到浩浩荡荡重生大军,让卫东居然回来卖姨妈巾呢。

他明明是想卖飞机啊。

可这会儿没什么女拳,正儿八经的半边天。

办事能力比爷们儿都强。

让卫东终于在会后把那片揣起来的样品拿出来后,围观的女干部直接雷厉风行的把厂子推动建立起来。

所有环节都可以如热刀切黄油般的丝滑解决掉!

因为任何环节只要有女同胞,这边附耳低语两句,这步就算完成了。

工商局的女领导都在这,东升皮鞋公司转产姨妈巾也不是什么复杂问题。

马上开始建设投产,让卫东说自己现在的资金只够先负担几台机器和少量原材料购置。

银行女干部马上拍胸口说给贷款支持。

实际上那台机器还放在车斗里,大家马上去围着参观。

根据秦建军给让卫东描绘的高校情况,还是机电研究更完整的江大接过了技术支持的重担。

立刻在校区后门边角的区域,划拨了一栋两层建筑作为前期“校办工厂”厂房。

银行用贷款全面支持东升公司,按照这台其实并不复杂的“攒出来”一次成型制作机进行复制。

好消息是整台应该是印泥厂家自己搞定的设备,所有部件都能在江州解决。

难度反而在原材料。

那三卷“样品面料”成了关键重点。

抛开各种复合面料上的细节设置,主体结构就是两层无纺布夹着药棉,关键就在这种无纺布是石化产品聚酯纤维衍生品,该类型现在国内还主要依赖进口。

连这么个日用品,都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这就是八十年代的现状。

当然这也是因为舶来品的所有原材料跟设计都是围绕国外技术产生的。

对国内当然是空白。

所以让卫东听了,就是下意识的以我为主:“能不能先找替代品,什么纱布之类也能上?”

带篷的车厢就像是研究室,挤了一圈老娘们儿七嘴八舌。

男干部们都不好意思挤上去讨论。

让卫东是被迫站那,因为要不停问他意见。

明显他是唯一有过实际使用……近距离经验的人。

闻声车厢里安静下,娘子军都斜眼看这唯一的男性,差点一起暴打姨妈巾公司老总。

那个妇联的主任还作势指沈翠月:“你手上不是缠着纱布吗,来拆给让同志扒了裤子打磨感受下!”

单位的老娘们儿就是这么彪悍。

码头小妹儿装耳聋的眨巴眼,还悄悄往车尾挪,摆明真要拆绷带她就跑。

众人早就笑翻,但又拖住让卫东好好在这里接受半边天教育,要求他必须尽快把产品推出上市。

有个工业局的女干部想起来:“隔壁县不是刚建成国内最大的化纤基地吗,跟他们联系,必须攻克这个难关!”

娘子军轰然叫好,马上就有人去联络了。

要不是怕自己花了七万块,被抢走了机器做嫁衣,让卫东早就想当甩手掌柜走人,耳膜都给闹麻了。

但中午请各位相关干部就在大礼堂附近的街巷吃了顿豆花饭。

三五十块钱吧,各项手续、执照、资质、贷款就基本全部确定,只需要接下来挨个儿去上门办理手续。

大家纷纷留下电话联络,要求尽快搞定。

沈翠月都很尽职的挨个儿做了记录,也把让卫东的名片都双手奉上。

于是她的口罩和左手纱布绷带,跟身上的崭新套裙终于引起女干部们注意,还问她是不是试验机器设备受的伤。

妇联干部都替她伸张正义了,批评让卫东这个领导怎么没有照顾好单位女同志。

从来没有感受过新社会妇女权益的江湖妹子,有点懵。

让卫东当然很懂事的说会在厂里多招些女工人,也会把第一批产品送过去请各位领导检审。

基本都是大姐们纷纷说小让不错,回头给他介绍单位小姑娘。

小让当然把这事儿交给从来没跟政府打过交道的码头小妹。

看她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彻底归顺朝廷。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改造。

饭后卡车再带着江大的教授,轻工局的女科长一起到江大后门边确认临时厂址。

先在这里运转起来,等规模成型销售顺畅,再由东升日用品公司转移厂址。

又有大姐拍胸口说这种工业用地绝对不是问题。

一堆大学生已经在老师领导带领下等候,齐心协力搬下机器,立刻展开逆向测绘设备制图。

化学、纺织品专业则把现成的原材料取样检测分析。

根本没有谈报酬的恶习,这都是上级单位交来的任务,必须战天斗地的立刻完成。

更对能够学习国外先进自动化设备设计工艺、新型材质面料研究感到非常开心。

八十年代的高校就有这么质朴。

到处都是火热的激情。

下午更有市内几个棉纺厂、纺织站的行家被主管部门叫过来交流确认。

其实最大的难点确实就在石化衍生品的无纺布,某种意义上也是种“塑料”。

这机器卷进去后,裁切成片的工序里,有用金属铡刀顺着形状沿边,带着高温给压边穿刺。

就像邮票打孔似的,这点高温就把上下两层的无纺布融了点封住。

等于是沿着边缝合好,直接成品。

大家一边啧啧进口先进设备的了不起,一边齐心协力的想办法。

最后确认先用几种纯棉纺织品替代试试看。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棉纺工业基地,这方面还是有自己的产业基础。

纯棉纺织品在高温下也能勉强粘合,反正这玩意儿也不用多久。

至于中间的填充品反而最简单,有无数种替代方案,难度也就仅仅是能把这玩意儿卷起来上机器就行。

争取一周内就开始试投产,如果能行再一台台仿照增加设备。

东升公司只管付钱就行,钱不够就给贷款。

花多少钱是让卫东自己决定,贷款也基本上是免息,大开一切绿灯!

而且官方半点什么要股份之类的思路都没有。

当然反过来说,搞砸了也是让卫东自己承担。

体制内的所有人都很精准的站在自己职权范围内,不会越雷池一步。

起码没有任何人想脱离铁饭碗来这家公司任职。

让卫东和沈翠月站在空荡荡的“厂房”,看各方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

最后到几十米外的后门外路边租了个空房,每月二十块钱,晚点就能派几个人手过来协助沈翠月开麻辣烫、守着车间。

让卫东还是大概清楚:“只要搞定了材料,其实这一台机器不停开着就能唰唰的日产几百几千片,关键在怎么卖……看这个架势好像卖也没什么问题,我就买了台机器回来,其他事都是别人干?”

沈翠月满是钦佩:“你就是大爷说的民国前那些买洋机器进来的人物,我会好好把这些都看着。”

让卫东对她叮嘱得仔细些:“这里给你留一千块钱,试着把一应事务都担当起来,尽量不借贷,需要大支出再说,这买卖上路了会很赚钱,是我们很大的进项,你也彻底成了被尊重的女老板,不用这么遮遮掩掩。”

沈翠月恭敬的一连串细致嗯。

送走开着卡车的男人,才悄悄摘下口罩,看似平淡无奇的五官端正,却只要挤眉弄眼的就变得顾盼生姿的妩媚生动起来!

就这还没上绝招呢。

这种容易魅惑人心的脸,平时是要遮起来。

让卫东回去安排给狗蛋去采购物资、配备人手,晚上拉过去,自己则拿了沈翠月给他准备好的川菜调味谱连夜坐船回商州。

实在是又多耽误了天,这边的猪下水都堆积起来了吧。

果然第二天一早他在码头下船,都是各种迎接打招呼:“让哥,你的机器昨天就到了,我们搬过去的!”

“东子,出去了好多天,还顺利噻?”

“董姐说你要开厂,要不要人手,我可以去当工人不?”

显着他俨然已经是个人物了。

让卫东都笑着说等我去搞清楚咋回事再说。

都没电话,但董雪莹也能顺风耳般得了消息,抱了孩子站在江边台阶上沿的街口等待。

毛儿不声不响的挡在身前,反而显着小少妇更像含辛茹苦带着儿女的望夫石。

让卫东沉默坐船的情绪,仰头看见好像被熨烫平整了。

笑着走近接过孩子,伸手摸摸毛儿的头塞过塑料袋,却忽然探身亲了口孩子妈的脸颊。

董雪莹真凝固了,但没躲。

只听周围一大片起哄喝彩,她都没动。

好几秒才慢慢解了腰间围裙,帮让卫东掸掉似乎该有的尘土,一起上车。

实在是这种只有在电影电视里面才会看见的当众亲热,对这种闭塞地方着实有点惊世骇俗。

让卫东没回去,直接开车先到猪产业屠宰场那边,石头据说天天都在这边看屠宰,顺带跟着小警察丁海峰的老婆跑事儿。

租好的厂房是个以前的烧窑,也在屠宰场隔壁没多远。

路边一排几间平房背后,就是一片可以堆满土罐、砖坯的晒场,还可以到小河边取水,因为在屠宰场上游几十米,还没那么臭。

主要是有座土烧窑,感觉不烧砖烧罐子,支开几口大锅煮下水也挺方便。

丁海峰老婆姓李,比让卫东大好几岁,很细致文静个人:“这一天天的空着我心慌得不得了。”

让卫东笑着拿几份菜谱给她看,昨晚在船上没事,他都重新整理过。

把原料、食材处理、烹饪,以及后期制作给分开誊写:“你先照着少买点,我们两家分别又都做来看好吃不,实在不行就要请大师傅来商州手把手的教。”

董雪莹抱着女儿在边上听他说两家,也不吭声,只笑着一起告别。

石头上车叽叽喳喳的讲述这些天感受,那个锤哥功夫可以,以后熟悉了能不能让他也进去屠宰场练个手,三姐好不好,有点想她了……

毛儿还是盘膝打坐。

让卫东驱车绕下江边码头轮渡,过江去机械厂,都没跟董雪莹说上话,全都是石头在闹腾。

但夏日的车厢里,空调无声的释放出舒适温度,让卫东摸着熟悉的方向盘,偶然侧头看一眼,小少妇抱着孩子温柔的看着他。

董雪莹也敏锐的察觉到,男人有变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