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120章 技工贸三足鼎立才是王道

但尤启立的蛊惑能力煽动性是真的强。

看守所那边对他都彬彬有礼,尽量没给吃苦头。

改委会的几人跟让卫东回城时,也几乎保持沉默。

因为尤启立就像传销说的那些积极上进大道理一般,都是对的。

普通人对比下自己的现实,很容易被打动。

现在大家就是穷,越是有机会出差看看外面,稍微接触点更高层面,就越清楚改革势在必行。

这较劲的局面,还指不定未来会怎么样。

过去十多年,确实有无数底层就是押对了宝,最后飞黄腾达的上了天。

于是都有点不想或者不敢掺和。

但别说把自己身家性命都豁出去当铺路石,就是放下已有的铁饭碗,跳下海都犹豫。

所以都不吭声的拖着。

几乎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沿着牛逼人物开辟的道路循规蹈矩。

包括这会儿的让卫东,他自己都还没信心。

也不给这些位解释尤启立那套拼命对着干的做法是在立人设。

反正他是这么看的。

因为恰恰董雪莹之前帮老尤传递信息,被支着到处去呼吁送材料,全都是奔着搏名气的路子去。

就得闹腾起来。

现在被点醒之后,也觉得不太想听那套洗脑壳的说辞。

换让卫东接手,这家伙的性格是当灭火筒。

他肯定知道类似白卷英雄之类的事,不会再有。

这条路走不通了。

不管尤启立起什么高调,动不动要高举旗帜,粉身碎骨啥的。

他都轻言细语的解释:“之前贸易行关于北方牛羊油的交易合同,我去了趟冀北联系上,最后把这条生意关系交接给了化工厂和油商之间,因为我觉得这个项目必须动用火车皮来解决问题,一次两次可以不惜血本的搞定,但长期保持这种火车皮运力,有点高估了我们的关系维护能力……”

尤启立又有点皱眉。

让卫东是请教的意思:“……所以结合商州猪鬃、肠衣外贸生意的特点,剩下大量内脏下水的资源浪费,我推动了个食品厂,生产美味的特色小食品,争取成为商州新的支柱产业。”

尤启立的思路立刻截然不同:“有这么多嗷嗷待哺的厂家和积压货品,还有亟待需求各种产品的广大市场,有限的资金不是应该用到刀刃上展开购销活动吗,你花费宝贵的时间去搞生产,这边可能十单销售都完成了,而且你又能担保生产出来能卖掉?那这市面上无数厂家的产品就都能卖掉了,供需矛盾才是整个市场的关键枢纽,你这是抓了芝麻忘了西瓜。”

站在他的实际角度,好像也没错。

让卫东还不能解释这个真空包装小食品,最后出了商州第一个千万富豪,也不想当着一堆人透露自己熊猫打广告,已经现在逐渐成型的东南西北中大学生销售队伍。

于是稍有卡壳,尤启立又滔滔不绝的讲述起他的生意经,那就是不要陷入生产和劳动资产的复杂关系中,专心做买卖。

不过让卫东不争论,当着这么几位之前专案组的成员,说什么估计明天早上笔录都在办公桌上了。

回了家吃晚饭才跟董雪莹有点抱怨:“他是不是怕被打成资本家,就坚决不自己搞生产厂,其实我认为这个阶段……只有搞厂才能真正的几十年风雨不倒。”

因为他印象中,好几个西服品牌,家电巨头,好像都是在这个阶段站住脚,最后成就亿万资产。

他其实也不知道这些大多还是国资厂。

而尤启立强调的这种倒空卖空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吧?

就越是跟着接触,以让卫东的后世角度,就越容易产生怀疑。

董雪莹给他夹点菜:“以前在贸易行,他们聊得多,我负责柜台接触少,反而是他进了看守所,我成了唯一在外面的人,才每个月都要去看望两三次,传递些信息,你跟他都是很了不起的人,这应该算路线之争吧,我站你这边,嘻嘻。”

让卫东挠头:“也不是争,我只是不认同他这种做法,对他做事的气魄跟思路还是要学习的,譬如今天……”

这时随便刨了几口饭就出去逛“大城市”的乡里姑娘有人跑回来:“董姐,路口有你的电话。”

董雪莹连忙放下碗筷,摘了围裙快步而去。

淡蓝色的衬衫和黑色长裤都绷得很紧。

李二凤也给让卫东挟菜:“我怎么突然觉得她有点妖里妖气的。”

让卫东内心惊讶,女人都这么敏感嘛,脸上稳住:“有吗,都一样吧,我跟你说这个食品厂的事,可能只有你担负起来,起码这段时间我要频繁往返江州商州,那边的车间也要投产,你把这几样事情盯紧了……”

外部找不到人,农家子弟又不敢担责,甚至连狗蛋都不如,只有二凤还能泼辣的承担些。

主观能动性完全不同的她闻言果然也是认真倾听。

董雪莹很快喜气洋洋的回来:“小晴的电话,她说过两天跟着分配单位的干部到江州,我想去看看她。”

码头上的石子生意还是挂在贸易行的账上,利润再薄也有千儿八百,能开支一些零碎账。

但上个月后董雪莹就“停发”了自己的工资,只从食品厂这边开始拿工资,这几天更是卖熟食有点上瘾,每天赚百把块有点膨胀。

让卫东点头:“行,我也该回去看看,你上江州了解下情况,没准儿得早点把销售公司搭起架子来,卖小食品,卖那个啥,还有卖相机……”

而且说走就走,稍微收拾点东西,旁边码头有什么经过的客轮,当晚都能安排上。

现在码头混饭吃的都巴不得能跟着做点什么。

所以又是前呼后拥的七八个人上路。

石头跟毛儿也欢天喜地的赶着回家去看三姐。

李二凤在岸边撇嘴送行。

董雪莹还逗她:“没事儿,兴许明后天就回来了。”

等上船又开让卫东的玩笑:“要我给你留单独相处机会,就叫我别回来。”

活泼得不像平常的样子。

让卫东跟无数沉默衲言的丈夫差不多,把婴儿袋挂胸口,娴熟的拿相机给漂亮少妇拍照。

董雪莹手肘撑在船舷上摆了造型,才被提醒到:“小晴说蓉都办事处那个章秘书怎么不见了,她去过好几回都没见人,问送货的相机厂说调走了?”

让卫东借着相机取景框挡着脸,泰然回应:“嗯,是吧。”

董雪莹就没注意上,再说她也没见过。

是开心,她之前离开商州的两次,都是去平京,去省城告状,甚至带着偷渡出境的惊险。

哪有现在这么舒畅。

让卫东已经很娴熟了,上船带石头去把大家伙儿安排好。

再拿介绍信把两张船票升舱成三等卧铺,就变成跟后来大学宿舍差不多的八人间,盥洗间、卫生间甚至小餐厅都是单独服务的。

这就是有见识的人容易撕裂的现实,到处还在喊口号,其实早就已经不知不觉把差距等级拉开。

所以去年还紧张劳顿的航程,现在真是舒服的睡一觉就到了。

只是躺在卧铺上,让卫东还是会偶然想起那个高挑的身影。

夏季是丰水季,江水浩浩荡荡的淹到石阶上。

石头跟毛儿太熟悉这里了,假装稚嫩的牵着让卫东衣服下船,也不知道他俩在这里干过多少活儿。

好在现在能收敛,上了公共汽车还松口气。

又给让卫东指卖儿童玩具小商品的地方,这边塞了两三个小伙儿妹子来顶替姐弟仨的摊位,有沈翠月在背后指使,生意还不错。

而麻辣烫铺子的生意就更不错了。

才上午时分,就大群人在里外忙碌,让卫东带着人过去简单介绍两句,给爹妈打个招呼。

就带母女俩到招待所:“你在这边歇息,我留一千块钱,要买什么都可以准备上,小晴回来单位确定了再看怎么租房,就能一家生活了,我去办事。”

成熟的小姐姐不会时刻都粘着,也不推脱桌上的厚厚现金。

但主要是先里里外外看下,欣赏了那几块金字招牌,吐吐舌头找出让卫东随意丢在床头衣架上的衣服清洗。

顺便看见狗蛋他们带了几大筐肉菜串过来,石头毛儿蹦跳着挤上卡车,轰隆隆的开出去,她还颇有担忧的锁眉。

但嘴角始终压不下来。

就感觉离开了古旧破落的老街,离开昏暗陈腐的旧瓦房,忽然来到大都市的闹市区,仰头看天上飞过的信鸽群都显得那么自由。

狗蛋他们天天给大学“分店”送菜,已经跑得很娴熟:“还得搞个冰箱,他们那边卖得好,可天气越来越热了,存不住东西。”

让卫东优哉游哉的像老板靠副驾角落:“这边的人里抽空问下,有愿意出去出差的,可以报名,多出差补助,但到外面就要守得住东西踏实做事,两三个人在外面也没现在这样热闹好玩。”

狗蛋居然主动交权:“都是沈同志在打理大家伙儿……”

让卫东好无奈的叹口气,不过他们乡里的男人,大多都这样。

忙完农活儿就喜欢聚一起打牌玩耍,女人才操心家里生计。

他还不是看见大学后门,就约狗蛋待会儿去打篮球。

然后俩小王八蛋已经迫不及待的挤在车窗边,伸长脖子使劲对着路边的三姐挥手。

就是那天去开会新买的那身套裙。

但没穿西装外套,白衬衫扎在灰色筒裙里,踩在凳子上,戴着口罩声嘶力竭的头发蓬乱:“保持秩序!排好队,有的,都有的!你们是大姨妈都来了吗!慌什么慌……”

一看就是挤爆了在买姨妈巾的盛况。

让卫东都觉得干脆把这生意交给沈老三算了,自己这大老爷们儿成天围着转悠叫什么事儿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