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199章 没人会螳臂挡车的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199章 没人会螳臂挡车的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7 06:55: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麻子!就是麻门的麻子!”

沈翠月一口咬定:“如果你再多说两句,他就要给你讲古文了,神叨叨的一堆云里雾里,不要听,叫他滚蛋就是!”

让卫东在商州不得不跟麻子又多呆了一天。

因为砖儿台的记者彻底被赶场天的规模震撼,更没想到工农转换在这里如此简单粗暴。

别忘了,商州是个有九县一市的超大贫困地级市,后来直辖能把江州这么牛逼的超大城市都拖得要全国援助。

靠着外贸相对能过得比较好的商州市区,这时候就是被一堆穷亲戚包在中间。

市里面出了个新自由市场!

周边几个县的干部能人,厂长矿长之类都要来看看动向,学习取经。

更主要还是附近方圆百里内的农村乡镇,心思灵活、不甘贫穷的农户都会想方设法来看看。

加上市里面喜欢凑热闹的群众,轻而易举的几万人!

不光挤满了市场、三岔口、桥面,还挤到了麻纺厂。

因为前几天李二凤回到白峰山周边招揽年轻人到市里面上班,消息早就如光速散播开。

无数人都在问还有没有进厂做工的机会,甚至有些已经忍不住嚎啕大哭。

进厂=城市户口。

这是七十年代摆脱农村人身份的唯二机会。

大多数人还秉承这个思维,听说昨天这里都在随便招人,报名就能进厂测试,甚至今天早上都还补招了三四百人。

那种命运擦身而过的巨大落差,只有这会儿的乡下人才懂。

改开前的农民承受了一切,年轻人做梦都在想进城,更别提还有很多之前上山下乡没能回城的遗留。

谁知这厂,居然看了看情况,好吧好吧,那就再招点……

这么没原则吗?

先说好,我们不解决户口问题,劳动积极一个月也能赚五六十到一百,食宿倒是免费。

为了不破坏商州市目前的工资结构,之前在江州普遍三五百的工资,在平京两百左右的月薪,这里先缓缓。

但把食宿包了。

也是解决很多住厂工人还要自己开伙的麻烦,再说河那边天天都在做五香、酱香、陈皮和盐焗口味的熟食,绝对保证油水。

还是轻而易举的把人招满了。

就农副产品怎么市场化,城镇商业市场化,工业市场化,工农商三大类型,你们特么的轻而易举就在这个三岔口解决了?

做出如此清晰的样板,把砖儿台记者都看傻了。

这年头的砖儿台记者水平也是真的高,要读懂政策,要能够跟大佬面谈,要能跟上思想,甚至还有人敢给政策做智囊团。

所以他们能看懂面前这场面的意义。

如果说全国各地都是在八仙过海的各显神通探索改革途径。

这里直接拿出了最终样板。

所以他们看了赶集这三四十度高温下还是挤得水泄不通的一天。

也看到红蓝彩条布之前连夜拉起来,就是为了让这么多人不被暴晒。

发自内心的感动。

什么叫为人民群众着想?

这个细节就够了。

所以他们不得不再停留一天,深入观察赶集之后人数稍减,但又有无数各地乡村干部,务工青年农村男女都挤过来。

这边表达的居然是等等,再等等我们会持续开厂,持续招人,请大家留下通信地址,我们在下一次大规模招工的时候,会尽量优先通知大家……

就这么简单,用农副产品自由市场吸引农村人口搞活经济,用大量工业日用品催促城镇人口试着小本经营的做买卖,用能够产生销售的工厂大量招人,激发出巨大的生产力,之前的各种矛盾就化解了。

让卫东压根儿就没跟着记者们慷慨激昂的拿麦克风,老田你去,蒋勇你背数字厉害,你去,彩条布是丁海峰买的,你们采访他……

他就抱着娃蹲那边看老道士安排人开始改造施工。

两栋楼不是有个直角么,那就在二楼焊接个直角三角形钢架,铺上木板,一楼院坝有了遮阳,二楼有了露台,甚至两栋楼碰尖空出来的那个角也铺上木板,总之就多了许多露台挑空。

让卫东再建议把门窗啥的,能换都换成整幅的大玻璃,玻璃厂就在隔壁,随便造。

所以看得都依依不舍的不想回江州了。

还给董雪莹调侃自己要不是高考后没读大学,真能让自己选,没准儿自己会去学建筑,真好玩。

忙碌的董姐姐说你想学还不是随时可以学,那就留下来在工地上动手呗。

江州市不同意啊。

那几个派过来的江州干部,要不是砖儿台一直停留在这里,早就把让卫东拖回去。

每多拖一天,那报纸上十问的压力,新闻后专题报道的批评,都会加重多少倍。

可连他们都看出来,这已经不是他们能命令让卫东的事儿。

人家是商州人,惹急了真就全力以赴的锁定在商州干,这边怕是拼了命都会保住他周全。

江州只会是一场空。

所以别看他们天天急得上火给市里打长途汇报情况。

也只能等着。

等砖儿台各位拍得心满意足了,还兵分两路,一组摄像机乘船过三峡从鄂昌回平京,还能亲眼目睹二三十万包卫生巾小批量的顺着客轮运输到鄂昌然后开始销售的全程走向。

另一组才陪着让卫东回江州,还试图在船上采访他。

让卫东这会儿肯定是一问三不知,但也不让商州市的老领导背锅担责,这局面说不定会反复:“我就是个普通销售员,销售科长,销售副厂长,这商州的事儿只是帮忙,我们的根子其实在江州,卫生巾厂这么好,也是江州商业局等各部门协助我们搞起来的。”

江州那几位连忙在旁边是是是……

这一回,让卫东终于破天荒的蹭砖儿台的级别,还有几位江州市的干部,他才坐上了二等舱,四人间那种。

据说一等舱这船上也没有,只对应几条船才有两人间的贵宾舱。

特么的砖儿台记者就摆开了摄像机跟做访谈似的!

舱室内拍,船尾甲板上拍。

让卫东这么东拉西扯都躲不过。

那位表情深沉厚重的中年男记者恍然:“哦,你是照相机厂的销售副厂长,那能带着我们去照相机厂采访下吗?”

让卫东当然说可以。

江州的几位都要哭了:“先在江州处理了目前的情况再说行吗。”

都不敢说是问题,也不敢强行要求。

砖儿台记者可不给他们面儿。

让卫东说那就先江州,他们还要求在现场采访。

也就是这会儿还不算省城,不然让卫东也肝儿颤。

但这边市里态度很好,不是因为在镜头前,甚至都没谈要怎么才重新开始建设复工。

而是直接问:“我看到几位去商州的同志反馈你们搞自由市场的效果了,在江州能搞吗,会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可能性?”

让卫东哪懂这,有点蒙圈:“江州不是有吗,我们这就是跟江州学的,码头那个批发市场,还有好吃街后面的服装市场、家电市场,只是江州太大了,市区……一百六十万人口,商州才十几万,所以现在那个批发市场太大了。”

人家马上精神一震:“太大?大还不好吗?”

让卫东说的是自己感受:“江州这个市场是在码头基础上搞起来的,出发点就是进了货方便走,无论坐船去商州沿线的县城,还是坐长途车到其他县城,都很方便进货销货,可谁想到规模这么大,一个人光是步行都要逛……差不多三站路,而且服装市场、家电市场还在几站路之外,那就更远了。”

人家侧身手肘放扶手认真询问:“那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让卫东比划:“压紧,譬如纺织类一栋楼,五金类一栋楼,日化用品一栋楼,这样一栋栋挨着,人家来方便分类,一目了然,哪怕要看几个门类也不用走太远,每个品类又细致管理,每层楼不同,电梯上下楼就行了。”

这是后来商场最常见的样式。

简单直接的回应,把对方喜得笑了:“听见没,各位商业系统的同志,来自销售前线的反馈不是很好吗,该怎么做不是很清晰吗,我说就是少了这样沟通的渠道。”

让卫东就露出那种嘿嘿嘿,我也没想得罪各位的意思。

他还是有点忐忑的,老冯你都十问了,各部门还不把我记恨成什么啊,以前商州电视台报道小学校门口被隔壁保安驱赶,我都记恨好几年。

这尼玛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并没有!

这时候不是这样的风气。

而是你都这样儿了,那就一马平川!

况且这边也是真做事,还拿市里面的重点项目来探讨:“关于你这个农副产品市场,工业化产品的销售规模,江州的思路是想学粤交会,我们也准备兴建一座大厦,搞西南地区的工贸产品交易会,你觉得可行吗?”

就当成市场营销的顾问了。

让卫东认真的想了想:“还没修吗?”

人家也认真回应:“没有,已经开始审批走流程,22层楼的大厦,江州最高的大楼准备放在江南区,也是为了带动江南区的经济。”

让卫东纠结了下还是选择以诚相待,再说他本就不是个老奸巨猾或者多会算计的人:“不好。”

全场震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