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213章 话酥,理不输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213章 话酥,理不输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03 14:39: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让卫东展示的是释放生产力之后,带来的巨大消费力。

这个影响甚至比扭转三线工厂,推动工商业改制,更加深远得多。

因为这深刻揭示了为什么要改革。

当然老保安自己意识不到,他只提着那个电喇叭示意整个场面给搬运公司的所有人看。

这些蜗居在老洋房里的前国营单位懒散仙人,眼都绿了。

看那些明摆着穿着打扮同样是城市贫民的老娘们儿,“财大气粗”的挥舞钞票报名登记,就能排队抽签选房!

崭新的住宅楼就在眼前。

就那种六层高,分三个单元楼梯的筒子楼,八十年代最常见的一梯两户宿舍房结构。

小两室带厨房卫生间,清爽整洁的舒适生活唾手可得。

年轻时候搬几百斤重物都不带喘气儿的壮汉们,现在不由自主的气喘如牛拉风箱。

让卫东还刺激他们:“半年前我们在药剂厂招工的时候,她们比你们还穷,连住的都是违建搭棚,你们好歹还有单位楼可以住,可她们这点好,喊着闹着都要开工,不许厂子荒废了,几个月工作下来首付的一两千就有了,后面每个月扣点钱,实打实的新房就是自己的。”

他都没好说这一万出头的新房,十年以后,铁定翻几倍,二三十年后肯定十倍以上,要是遇见拆迁怕是几十倍收益都有。

凡是从这会儿跟着他买房的,估计都应该在家里给他立个长生牌位。

有人已经忍不住:“让经理,你说怎么办。”

让卫东就跟在牛马驴前面挂胡萝卜似的:“找活儿干啊,建筑工地上每天都有大量的运输工作,我的运输公司还不优先照顾?家里婆娘有没有能干包装的活儿,成天打牌钓鱼就别指望有人能给你们房住,凭什么天上掉馅儿饼?”

搬运公司这点好,没那么弯弯绕绕,之前也在工地上看了一两个小时,凑一起商量就决定先把听说有大量玻璃转运的活儿包下来。

让卫东正在窃喜自己的小皮鞭挥得还可以。

沈翠月戴着口罩绕过来站他身后,小声偷语:“我也去报名选了套。”

让卫东本来准备说,你跟职工争这干嘛,但想想谁发财不是发,嗯了声。

结果沈翠月说:“我说明天交房时给全款,就能直接选个一楼边角,以后你过来偷人都没人知道。”

让卫东笑骂:“老子还要偷?!”

沈翠月恍然:“对对对,我们家大爷都是明着要的。”

吴生云也默默的移步让卫东背后,低声遗憾:“这一百八十套房,要是能在您手里每平方加个百八十的就好了,真就一分钱不赚?”

沈翠月语调趋冷:“让爷是赚那百八十的人吗,这是给市里的脸面,这是您说的什么?”

让卫东也学她冷漠:“住房制度改造。”

吴生云马上恭敬:“我明白了。”

反正让卫东觉得沈老三肯定跟自己一样,脑海里有个公屏打出字幕滑过“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可仅仅几秒以后,吴生云又吱声:“我刚才看所有房屋是公司出资从房地产建设公司购买,然后再分配发放到职工手里的?”

这就是让卫东今天在地产公司会议上放手的点:“嗯,本来我想确认我们公司有这个卖房给职工的资格,但市里面强调我们就得成立第一家民营房地产公司,才能有这种卖房的说法,算了算了,我们不去当这个出头鸟,就算是分配发放吧。”

谁知吴生云的思路根本不是自己搞房地产:“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批房拿去别的银行抵押,置换出更多资金投入目前的几大建设项目?”

让卫东还提着电喇叭呢,这一刻真想拿起来对着周围喊:“快来看啊,这里有个穿越重生的!”

尼玛,这不就是三十年后常见的各种抵押贷款套路吗。

从未有过房的他,听同事、税务案例中提到过无数起这类案例。

在有些人眼里,房产、工厂、设备甚至知识产权、专利、股权等所有一切甭管有形无形的资产,都可以是金融抵押品。

抵押出来资金拿去长期做投资,短期搏股票、债券,甚至就是简单的赌球、赌钱,赚了,抵押物还是自己的,单车变摩托,一套房变两套,当然输了就一无所有的扯皮呗。

而且循着这个简单的模式,房地产商、汽车商、小额贷全都是这个玩法,只是更复杂,更迷惑人。

吴生云这家伙原来是这种脑瓜子啊。

他慢慢回头,看着比自己清瘦又俊朗些的少年郎:“我不管你以后打算跟我们做多久,都请记住这句话,我做生意衡量的标准,是能否提高生产力,而不是赚多少钱。”

本来当老大的,就这么说完还是比较酷。

甚至还有点老子不在乎钱的牛逼劲儿。

可让卫东还是个老保安脾气,觉得要解释清楚:“好比我们练功,我要的是能一拳打碎多少层木板这种能力,而不是稍有能力就去欺负那些没功夫的人抢一堆钱财,你想不透这点,趁早滚蛋。”

吴生云看着他:“那我们练成这种打碎木板的能力是为什么呢?”

让卫东还得想想自己随口的比喻:“变强了才能世界之大,想去哪去哪,想干嘛干嘛,比只盯着钱……我觉得是两个境界,自己想吧。”

仅仅只是点朴素的对金融产品抗拒心理,不懂什么大道理的让卫东在露馅前高深的转头。

听见背后恭敬的:“生云明白了。”

也难免有种当老大胡说八道都会被恭维的爽感,赶紧提醒自己这可能是条毒蛇,要随时加强防范,也算是随时警醒自己不能忘乎所以。

却不知道他们仨站在这里的背影,让江州日报的记者在市里面秘书的指点下,悄悄绕过来拍到镜头里。

第二天早上就放到日报第三版头条。

这报纸可不是普通市级报那么简单。

通常头版是国家政策大新闻,二版是江州本地政策新闻,三版才是民生经济等其他新闻。

这篇《改革住房分配体制,推行多种有偿住房》如同重磅炸弹,直接从江州炸到全国。

执行了几十年的福利分房制度。

在全国各地都要以工作划分决定住什么房的现状,要变成有钱就能住好房子了?

反正随着全国各地报刊转载、摘要,江州在全国各地之前开先河,更是在国庆节前展开的房改举措,激起了千层巨浪。

站在新宿舍楼前的三道年轻人背影,也随着这类新闻到处传播。

只要能配图的都用了这张,哪怕不知道是为什么。

当让卫东的衬衫牛仔裤运动鞋健硕背影,沈翠月衬衫西装裙的秘书打扮曼妙身姿,吴生云衬衫西裤皮鞋的潇洒整洁,确实很吸引眼球。

好像是年轻人积极支持分房制度改革的暗喻表达。

因为卖房当晚的砖儿台“《在改革开放前沿》之系列报道二”凸显的也是这种年轻感。

和第一集是从寂静的山地到荒废的三线工厂,再到改革奋进的热火朝天节奏不同。

第二集是反过来的一开始就超级热闹!

第一个镜头就是人声鼎沸的自由市场夜市。

直接从记者在夜市里使劲举起摄像机从高处环绕拍摄周围场景。

烧烤摊,麻辣烫,拿着串观球,色香味全。

叫卖声,加油声,孩童玩闹声,声声入耳!

然后突然骤静,变成老领导表情平稳的坐在镜头前:“我们商州,是个拥有七百多万人口的贫困山区,崇山峻岭让我们的改革之路需要格外沉稳小心,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有人民群众受到损失!”

镜头又突然拉回去变成自由市场的白天,农民站在水泥长台边跟市民讨价还价的卖鸡蛋、农副产品,小商贩在大声叫卖上好的花布,,今天限量最后一点了。

接着又变成极静,换工业园区主任老田,稍微有点紧张局促:“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学习国家在南方开辟鹏圳经济特区,商州在北较场开辟了一块工业试验园区,首先就是搞个自由市场,把原来杂乱无章的农贸市场、自由散漫交易、尾巴生意,都集中管理起来……”

镜头再次被猛然拉出去,变成那个几万人挤在三岔路口的超级繁忙上午。

既能看到红旗飘舞的自由市场在正面,马路对面是正在修建的“工业园区办事大厅”,而右手边才是大量群众挤着要报名上工的“商州市飞燕卫生巾厂”,连招牌都是临时用白布剪成一米见方的菱形,每个字单独写了贴到竹编簸箩里,挂到原本的麻纺厂厂门上。

可越是因陋就简,越能看出不是什么做样子的虚假摆拍。

就是有这么多人在集中上工。

镜头这次安静拉出来的,居然是董雪莹,把让卫东和董雪晴都惊到了:“怎么!怎么是你?!”

正在奶娃的少妇也张开小嘴,好几秒才勉强咽口唾沫:“他们,他们采访我,我还以为随便说几句。”

白色短袖衬衫给撑得好紧,很容易让人忽略了回应内容:“没错,因为产业规模升级,江州飞燕卫生巾厂把所有设备转让给我们商州厂,协助我们建立日产二十五万包女性卫生巾的产能规模,利用商州就在三峡口上的长江货运优势,覆盖整条长江沿岸的所有省市区域,为女同志们提供最温馨的保护……。”

她的普通话差得有点远,有点软酥酥的逐字逐句,把董雪晴乐得咯咯咯直笑。

可完美的帮江州民营企业撤走事件,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