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246章 开了天眼也不是偷懒的理由

广九线经过鹏圳进入HK,再抵达终点需要三小时。

让卫东不紧不慢的给池世明讲述了他从腊肉跳到千里迢迢卖有色金属,没有点明是卖的什么,但积累了从江州到苏沪浙一带的认知。

又在过程中开启了照相机的西湖买卖,找寻国产胶卷去到平京从座谈会中发掘了高校学子作为自己的销售网络起步。

当沈老三和凤雏轮流端着水杯去接开水,然后照料服侍的送到让卫东手里。

老张他们看着外面粤东地区到鹏圳都是绿油油的农田,连过了关口进入HK地界,都还是漫山遍野的荒草丛生时。

让卫东已经讲到了如何利用卫生巾销售摆平各地机关单位,让之前基本都是兼职的学生销售开始正式加入成为分公司,更进一步切入到供销总社体系,保证目前每天约六十万包的出货量都基本能销售一空,而这个出货量在下个月的年底就能猛增到一百万包。

因为江州经开区的工厂第二阶已经完工开始投产,如此规模的生产厂房,要修到六阶。

同时厂区的宿舍楼已经开始动工,但在如何租用、销售给员工的细节上还要考量。

让卫东就是故意的在撩拨。

先用自己神乎其技的销售步骤,压得池世明气都喘不过来。

肯定之前还觉得自己超越时代的抓住了一条金光大道。

没想到比他起步晚,起步低,甚至只能从农村背腊肉出来卖的农家小子。

仅仅一年多时间能达到目前的规模地步。

同为背包客,就不得不心悦诚服。

让卫东这会儿很注意观察,可能因为大家都是二十岁的年轻人,池世明脸上没有尤启立那种我都听了,但我依旧坚持我的体系态度,更没金卓群那种老子经历过的人生阅历,岂会因为你改变的性格。

都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了,他们的性格和人生观已经固化,而且都是内心极为骄傲的看周围人都是傻逼,很难俯首。

可池世明很温和,哪怕听得心潮澎湃、激动佩服,也只是慢慢点头,非常专注投入。

对让卫东反复强调其中规避犯法,保持交税,尽可能不沾染谋求不正之风获利,还露出了深思和感激的神情。

让卫东故意从头到尾都没问他带的什么货,却非常清晰的点明久走夜路必闯鬼,现在没出事只是运气好,只要一次失手就彻底完蛋。

所以他在这方面非常小心。

池世明已经是言听计从的那种好的。

但他眼里爆发出最大的璀璨,还是让卫东刻意提到自己先天下之河,应该是领先全国的从江州这个探索性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买下一百八十套房“转卖”代收房贷给职工,然后又自建宿舍楼试探房地产市场法律法规时。

池世明完全忍不住求加入:“HK就是我们的房地产样板,我在HK读高中的两年里看到最多就是各种房地产广告,非常认真细致的钻研了他们那些销售运作过程,国内只要放开土地政策做房地产,我一定有把握做成功!”

想想还强调:“是跟你一起做,我现在资金有点,如果只想这么过下去小富即安肯定没问题,但我要成为真正的地产大亨,就像这些HK的地产大佬一样,我们也可以的,你有资金和人脉实力你是老大,但在具体怎么做上面,我这几年都在学习思考,包括每次往返江州到HK的路上,我都靠着想这个才能坚持下来。”

让卫东感同身受,哈哈的笑了:“是的,这种背包式往返带货,刚开始有点兴奋激动,后面就真特么枯燥乏味,我那会儿不得不用每过一小时又赚了多少钱来打发自己。”

可能这世上,终于有个人能让池世明百分百的信任了,刚才还温和的年轻人抱着包拼命点头!

“是的是的!我给你讲哦,刚开始我还两周跑一趟,如果不是怕引起怀疑,一周一往返都行,现在一个月跑一趟,只要想着要上路,我就各种拖延艰难,嘿嘿,现在好像感觉完全不同了,你们什么时候回去,我跟你们一起!”

也许是孤独,也许是不为人知的小心翼翼。

让卫东几乎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在了池世明的人生道路上。

这个年轻人升级版的千里迢迢卖腊肉,已经持续了两年。

就是在等待房地产政策的破冰。

结果全国最领先的江州房地产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就这么站在面前。

他焉能不拜。

全程站了近三小时都不累,娴熟的指点让卫东他们过海关,持有HK居留证的他直接分开走HK人免检通道。

让卫东他们还得接受严肃的皇家警察海关审核。

外事办的老高在排队时候还半提醒半无奈:“有同志在过关时候争论这是我们的地方怎么怎么,出国工作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让卫东这队人听了都觉得幸好没跟这种傻子杠精同路。

出来就已经是在HK九龙红磡体育馆背后。

当然除了让卫东,伙伴们都不知道这俩字有什么含义。

当初局里追星的小年轻,是敢趁着周末过来看演唱会的,后来又一起把这里鄙视嫌弃得要命。

谁能想到四十年会如此斗转星移的变化呢。

站在陡然繁华的街头,让卫东还是感慨万千了,只是没什么文采,只有一句卧槽吐出来。

感觉跟四十年后的HK印象都差不多,这会儿人家已经这么先进发达漂亮了,怪不得再过十年,全国人民也会拼命唱着我想要去HK呀。

那会儿谁能想到四十年后,随便哪个地级市都有这种风采,甚至更先进发达,这里却一直天翻地覆改变了。

和让卫东是感叹时空穿越,仿佛看到了熟悉的大都市风情不同。

其他小伙伴肯定全都是我伙呆的模样。

池世明胸口挂着那个包等在路边:“我去交货,你们搞定住处后打这个电话找我,其实我建议你们住这里……”

拿了个手写的地址条,指方向:“就在这边靠近庙街,很便宜的普通旅馆,我觉得反而更方便你感受体会真正的HK,当然也有比较好的酒店,重点是那里靠近新开的地铁线站点,方便你们能乘坐地铁到中环、尖沙咀等最重要的点,免得乘坐出租车多花钱。”

让卫东笑着点头:“我们先逛逛感受下,如果方便的话,晚上一起吃饭。”

池世明马上说好,挥挥手消失在旁边地铁站口,还远远的给让卫东指了下这个站口招牌。

明显是在强调提醒他在HK要用好公共交通。

废话,真以为让卫东是内地乡巴佬,在这里不知所措吗。

当然他也确实没来过这些地方。

但反而这种有地铁,有公交,有出租车,一切可以用钱搞定的商品社会才是他熟悉的。

高同志来过好几次HK了,江州这边出差都有他负责陪同,也询问要不要坐地铁前往,当然坐出租车也行,反正都是企业家给钱。

让卫东却故意拖延的在车站附近的士多店,买地图,买饮料,换港币,这会儿已经有阿三开的那种换币店,先特么都把钱拿出来给我换了。

在粤州还找何月梅补了两万现金,早知道问池世明怎么解决带钱的问题。

六个伙伴,包括来过几次的高同志,都一起目瞪口呆的看让卫东明明第一次来,也明显不熟悉,粤语、英语啥都不会。

但就是敢瞎几把的比划,拿计算器跟对方漏漏漏,欧克欧克欧克,然后就啪的先换一万港币!

转头还评价:“看看人家,五百港币面值多方便,特么我们要一大迭才能拿,来,一人先发一千,自由使用但要给我报账。”

当然主要都是分的百元钞和十元的,五百的仅仅两三张自己留着,还很贴心的换了两百块硬币,分给大家都揣着点,投币乘车打电话很方便。

可这都是内地没有的使用方式,大家全都呆呆的摊手跟叫花子似的看他放钱到手上。

就很明显他也是第一次,却一点都没有不适应的慌乱。

让卫东自己都没法解释这种从容熟悉感:“在沪海、粤州出差没少听他们说,可以的,粤州那边天鹅宾馆里官方港币兑换牌价,一万块换两万八港币,可实际上外面街头黑市兑换,能换到一万四就不错了,直接砍一半,可这里兑换是两万港币到手,很公道。”

然后捧着地图看了看,娴熟的找到红磡体育馆的位置,确认自己方位后指了池世明提议的庙街方向:“走吧,步行走过去。”

高同志连忙:“我们不能随意更改方向目的,还有同志在等着接待工作。”

让卫东理直气壮的拿地图给他看:“对呀,我们只是很节约,要自己走到那边的车站去,两三里路也不远,要不你给他们打个电话说一声,全程你都看着也不会乱跑。”

沈老三和凤雏马上叽叽喳喳:“对!我就喜欢走路!”“走过去嘛,我很想走着看看,又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儿。”

老张也加入:“唐主任,你看我们也走走好不好,我主要是来考察装修工作,还专门带了相机和胶卷拍照呢,光坐车拍不到多少的。”

一直有点旁观不知道怎么融入的吴生云,干脆直接顺了方向走。

老高无可奈何的只能同意了。

让卫东也没坏心思:“我在江州江南厂区起步做生意的时候,就是步行走过了所有厂区,后来到平京我们去过很多大学,粤州也步行了好几公里从粤交会展馆到天鹅宾馆,只有自己亲自丈量的地方,才会印象深刻在怎么做,这是我们所有销售人员的基本功。”

学习,本来就应该这样一点一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