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329章 你猜我为何如此渊博

目前国内电梯是个空白市场。

连江州房地产建设开发公司都还没意识到高层建筑时代将疯狂来临。

他们迄今建造的所有住宅楼,都是八层以下,主要集中在六层左右的砖混结构。

这是成本最低,技术最成熟的模式。

反正城市规模周围还有大量的空余土地可以建设,花那么多钱修那么高作甚。

甚至整个江州,目前最高的楼宇就是十五层的皇后餐厅那栋宾馆大楼,然后江大旁边正在修的二十二层全玻璃幕墙酒店大厦,还有去年原本应该投建的工业贸易大厦也是二十多层百米规划,却被让卫东无意中否定了。

他否定的不是大厦,而是这种耗费巨资的大厦不应该是国营模式来修。

然后他自己现在却频频发起高楼建设。

不为别的,这是最容易快速解决住房问题的地产模式,耗费地块也是最少。

当整个内地进入疯狂的房地产时代,肯定会带来电梯行业的超级繁荣。

这是毋庸置疑的,哪怕三四十年后多半也会随着热潮退去,转入冰河期,但先吃螃蟹的绝对不少赚。

尤启立看好施工电梯,其实是基于他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爆发预测,哪怕他连房地产、建筑公司这些具体的基本常识都不懂。

但在1984年,在绝大多数人,甚至政府官员、相关产业人员都没意识到的时候,他已经看出来端倪。

单凭这,有天眼认证的让卫东也佩服不已。

“你要我怎么相助?借钱、投资免谈,你太能折腾,这种肉包子打狗的事情我肯定不会干。”

让卫东已经是个成熟的商人了。

再佩服也不会意气用事。

尤启立也傲气:“我不借,我把施工电梯这个项目抵押给你,我已经投资了四十万,半价抵给你,你既然已经在进入地产建设行业,这个项目你用得上。”

虽然只是自己一天的收益,让卫东也不紧不慢:“二十万,我能得到什么?跟一家厂长被抓的分厂扯皮?”

没想到尤启立说:“还记得当时这个施工电梯项目签约仪式的时候,你给我的建议吗,最后我思来想去,觉得你说得有道理,出资十万把这个专利技术买下来,就成了我跟机械厂电梯分厂的委托生产模式,所以出来的两台试制设备也是我的,按照成本估价五万余元,实际市场售价应该在十万元以上,就光是实物跟技术价值已经超过二十万,整个项目其他所有都是附送。”

说着从桌面推过来一份施工电梯的基本资料。

光是看看,让卫东内心已经决定把今天的利润拿来买这个了。

这种能载人载货两吨的齿轮齿条式电梯,最高限度是一百到一百二十米,也差不多就是二十多层的高度范围内。

自己拿来就可以给老耿他们用。

更不用说自己还具备的商州机械厂、江大机电专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完全可以自己消化搞定这个电梯项目?

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的说等等,经过同意后开门把资料给老耿先衡量下有没有必要。

自己坐回来,学着池世明那种思路,从对话讯息里面扒拉有效内容:“二十万打半价卖,你现在的资金问题很严重吗?”

果然,尤启立无可奈何:“上面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忽冷忽热,这些银行借贷人员更是翻脸不认人,这次银根紧缩其实从去年底就开始,我也一直在避免成为皮包公司打击对象,结果这些蠢货这次搞一刀切!”

说起来又有些愤慨:“今天开始,银行对资金都只进不出,只要见到有款过户就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扣下抵债,这简直就是杀鸡取卵!”

让卫东分享创业经验:“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你拿到些资金贷款,就应该先搞点短平快,积累些自有资金,就不会这么被人随便拿捏了。”

尤启立也是百折不挠的:“对,经验教训吧,所以我再把手里的一批船只抵押给你,购买合同是五十三万,我只要你三十万,实际上这批船舶只要顺利进入江州航段,就能价值上百万。”

每天都赚二三十万的让卫东,就不会被这种天上掉下来馅饼砸晕。

完全不为所动:“顺利进入江州航段?这些船在哪里?岸上摆着放下水就能赚几十万,这么好的事儿你怎么没完成?”

尤启立无可奈何:“我还在看守所的时候就构想过,商州跟江州的发展都离不开长江航运,如果能建立一支自己的船队,将会大大提升朝着长江沿岸运输的能力。”

让卫东终于按捺不住表情目瞪口呆。

泥煤……你是真敢想啊。

可他又知道这思路是真的没错。

如果没有自己,江州市从计划单列以后,全力支持推出的第一位民营企业家,就应该是那位船王之子。

跟自己一起去了平京参加经济会的唯二商人。

可实际上对方这些年一直在学校当老师,纯属因为血统原因还有海外关系被找出来做这个标杆,那家去年才成立的所谓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实际上也是市属国有控股企业。

就跟城建公司差不多,算是在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探索。

以目前没有网络传播的时代情况,外界还不知道这家轮船公司将会发展壮大,未来也会成为长江运输的超级巨无霸,好像还办了银行。

可尤启立居然已经在自己捣鼓选择这条路!

让卫东开了天眼,认识这位船王之子,知晓对方未来会很庞大,都没想到也这么干!

要知道目前江州市实际上主推的两位民营企业家,就是他们俩。

相比之下让卫东也有HK的港资来源,又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全国分公司,几个主打产品,十万平米的经开区工厂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在市里面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那位。

因为去年才开始的那边,现在还在苦哈哈的造船!

尤启立居然已经把船买到了。

牛批,你是真的牛批,只能呆呆的问:“哪里买的?”

尤启立也忍不住得意又无奈的复杂神情:“六十年代末开始建设的渡口钢城你知道吧,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段,74年开始投产,80年才形成一百五十万吨的产能,这是他们十年前建造的一批旧驳船,用于矿场到冶炼的运输,现在完成了内部铁路的运输,就闲置下来还在最健康的使用期,十三条都是百吨级的驳船,现在单条造价都超过十五万。”

两条就能回本!

听起来很离谱,但渡口钢城就是三线建设的最巅峰存在,那旮旯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说三线建设的龙头就是那,国家为这个投入多少亿都是值得的,往后三四十年那里依旧在产出发光。

所以这种过程中用过的东西被打折卖也不是不可能。

但让卫东被后期互联网时代熏陶过的乱七八糟大杂烩资讯头脑,有大概印象:“那边……好像不能通航到江州,对吧?中间要经过虎跳峡吧,那根本就不能通船!哈哈,所以你根本没搞清楚这个事儿,船砸在手里了是不是?”

这里面有个巨大的新闻节点,八十年代整个国家和民众都在改革觉醒,好比让卫东这样的自驾游算是开了先河。

也有人开始奋不顾身的要用身体丈量整个国土、长江、黄河以及各种名山大川。

让卫东很佩服这些人,和后来作秀、小资的那些旅游者不同,这些人是正儿八经的探索。

他非常清楚的记得就这两年左右,有个长江漂流船,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惊险刺激的从源头漂到沪海收工。

然后全国人民就是那次被全体科普到,长江流域在江州之上叫金沙江,有相当一段非常多险滩落差,那条超大轮胎似的圆形橡皮筏,在镜头里被狠狠从高处砸下来,可轰动了。

真正的全国第一流量、全年热搜榜一。

橘红色的漂流筏从商州懒洋洋飘过的时候,真是全城人都站到江边去看热闹。

那也是让卫东四十年里唯一一次看到全城人集合的场面,空前绝后。

现在显然还没漂,尤启立就不知道这个“常识”!

别说驳船,连橡皮筏都是圆形的可以翻来覆去随便砸,才能勉强漂过,好像还有人牺牲。

你这些百吨级的驳船绝对不可能顺流而下!

果然,尤启立脸上闪过一丝狼狈和尴尬:“对……你这知识面很宽广啊,我都不知道川江流域有这么一段非常艰难的河道,当时给我说只要能运到酒城就能到江州,所以签约付款之后去那边提货,几次探险都因为险滩跟河床的不规则,入不了长江……”

让卫东马上反击:“都进不了长江,你卖给我干嘛?你这不是麻子是坑人,幸好我没有知识有常识!”

尤启立肯定是当时冲昏了头脑想当然:“据说能开辟航道,我现在是等不及了,先在那一带做货运也能运转盈利吧。”

让卫东像看傻子似的:“你看我有没有你那么自负,这档生意明摆着就是你被坑了,三十万还想找接盘侠,你省省……那船有多大?”

尤启立连忙翻文件夹:“是用于金沙江支流的小驳船,二十……二米,五米宽,四十吨重,排水量一百五十吨,在长江航运用肯定要把几条捆起来固定到推轮上。”

在江边长大的就很常见这种景象。

不过让卫东脑海里浮现出的景象,必然是自己那支专业搬运公司啊。

那可是曾经打过无数次硬仗的特种搬运队伍,专门给大型企业搬特大件,现在没了大建设才闲置下来。

留下的十几辆车里,就有部极为罕见的日野大拖车,还有部车轮多得一长排的那种拖挂平板。

好像这是自己才能做的独门生意!

对吧,这种大件车的搬运小视频还很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