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70章 要你命三千的一起上呗

这还没算钛锭生意。

现在江浙那边的有色金属厂是建议每个月不低于两吨现货交易,只要在五吨内他们都能吃下来。

这种以前只有两三百吨全国年产量的特种金属,实际上谁都应该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必然会爆发出巨大的需求量。

更不用说让卫东还知道跟江州、商州有关的钛白粉在股市上都出了非常有名的大件事。

所以这玩意儿每个月近十万的利润,以后只会变本加厉。

相比之下狗蛋他们这帮年轻人的工钱、吃喝成本,货运费用,甚至还没那辆东风卡车油老虎吞得多。

没准儿老让夫妇现在已经有七八个小工的麻辣烫生意,都能把所有成本负担了。

这十八万就是纯利!

让卫东抬手比划:“每个月我都能赚十几万,甚至我现在还在不停开拓销售,爱克斯相机每年卖十多二十万台都有可能,你说这钱我赚还是不赚?”

看起来接近四十岁的于松海目瞪口呆:“这……有什么不能赚?”

让卫东飞快的看他一眼:“如果我每年赚一百多万,你说会不会算是资本家?”

于松海想说不,可见多识广的他只稍微犹豫还是点头:“现在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谨慎了。”

让卫东其实没什么宏大愿景:“我只想抓住这个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段多赚点钱,而且帮助西山厂这样的三线厂也很有意义,但真没想到市场需求这么旺盛,不是说现在物资匮乏,动不动就要票证批条子吗?”

于松海肯定比他了解:“这几天从果州回来,我都在想,没错,绝大多数市场问题都是产、销不对路,这两年计划经济的模式跟市场经济对接混乱,工厂不知道卖什么,怎么卖,老百姓买不到,买不起,这就是尤启立他们这种倒空卖空投机倒把商人出现的契机,但你不一样啊。”

让卫东也一直在拼命想,要搞懂自己这钱怎么赚才能安全:“我参与了产品研发生产?还是我自己亲手在卖?”

于松海摇头:“他们是在厂家和市场之间左右逢源,低买高卖,从来都没有参与生产,你呢,你是协助他们生产出最适合市场的产品,盘活了这家濒临破产断粮的军工厂,这区别就太大了,所以……今天主编提到的这个点,你把公司注册在蓉都,公正公平的做买卖,照章纳税,我想就算要调整政策也挑不出刺来吧。”

其实他说来都不敢肯定,慢慢皱眉。

让卫东哈哈一笑:“那就还要绝不行贿受贿搞不正之风,反正得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站着把钱赚了,是这个意思吗?”

**十年代甚至往后二十年的内地市场,做生意不搞点人情世故、旁门左道简直不可能。

但似乎这时候已经抢到先发位的让卫东有底气说这句话了。

“我比老金大几岁,但比他看起来老很多,就因为我到雪区支边了几年,有大量的时间面对荒无人烟的恶劣环境思考人生。”于松海也放松些:“所以感悟出来句话,如果你有欲念,那就无法生存下去,如果你心如死灰,也同样无法生存下去,所以我会认真注意观察你的买卖,却不会参与获利。”

让卫东不懂就问:“解释下?我农村娃没那么高的文化修养,谁没点**呢?”

于松海嗯:“其实就是你领悟的这个状态,如果充满了狂热的贪欲、野心,全都顺着**去做迟早出事,但如果自己都没有动力去拼搏,当然也会泯然众人,得掌握好这个度。”

让卫东认真想了想,竖大拇指感谢对方的指导。

也终于透露了自己的关键思路:“所以我就想跟着老尤做事,把他那些奇思妙想脚踏实地的做出来,也算是种把握好度了。”

于松海彻底哈哈大笑:“怪不得你老是催着想让他尽快出来。”

让卫东叹气:“他这么喜欢搞大场面,我多存点钱也方便他捣鼓嘛。”

这时候大货车已经拐进省大,在高校都没什么门卫的年代,外来车辆随便穿行,但这卡车还是太醒目了,好多学子都看。

于松海好不容易忍住笑,终于给让卫东透露了两个重点信息。

“老冯作为主编最近跟的题材就是蓉都电子电器设备,各种厂子参差不齐,多数一路亏损,现在都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但里面有军工产线上做雷达、做通讯机这些重要电子设备的企业,所以你那点卖收录机的经验,能不能跟他们交流下。”

做钛合金的,做光学瞄镜的,让卫东可以跟他们做生意,但严防死守自己的赚钱秘诀。

因为在他那点朴素的知识面里,这些东西你不做有人做,甚至你们那点落后玩意儿早倒早了。

但稍微刷过点军事视频的网友都知道蓉都的雷达还有飞机得多牛逼吧。

这是高科技,千万不能断粮的科技。

让卫东把车停在上体育课的篮球场边,爽快点头说好:“没问题,肯定可以帮着出点主意,我跟你说江浙那家电器厂除了质量过硬,就是去砖儿台打广告,这步棋绝对走得好,当然这个广告要做得有趣。”

这会儿电视上的广告都是:“平京市塑料三厂,各种人造革拖鞋,厂址XXX,电话XXX,电报挂号XXX,欢迎来电咨询!”

干巴巴的塑料味儿,谁会在乎记忆。

所以燕舞那个一起歌来一片情才会那么惊艳。

反正让卫东觉得就是只要把这种出奇制胜的广告搞起来,这生意就应该差不离了。

于松海埋头记录:“嗯,产品质量过硬,得做广告……另外件事儿,就是今年春节前,江州市一月在码头那边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工业品贸易中心,尝试自由购销批发市场模式,你知道吗?”

让卫东卧槽:“一月我在商州搞柑橘、沙石生意啊,哪里知道这种变化,就完全放开买卖?”

他上午逛服装市场就联想到江州码头批发市场的红火指日可待,没想到点火马达在这里。

之前看到的几个市场连成线,更像是自发的行业集市。

这都挂着国内第一家的名号,探索试水的含义很明确了。

于松海点头:“口号是‘批发全方位开放,人不分公私,地不分南北,谁都可以来买,谁都可以来卖’,实行开放批发,由厂商、产销直接见面交易,这能不能算解决产销矛盾的一种方式?”

让卫东很谨慎:“这上面挂牌要怎么做,但实际上会变成什么样,是两码事儿,对吧,谁都想人民群众吃饱饭,但这么大的规模运行起来肯定千奇百怪,我从蓉都回去就认真考察下。”

于松海满意:“我都很惊奇,你才二十岁又只是农村高中毕业,却好像很明白机关单位的那套现实情况,这是我们在采访中接触最多的矛盾,要么嘴上只能喊口号,一切都寄希望于上级部门解决问题,要么愤世嫉俗,觉得到处都是体制问题,你恰恰是明白怎么回事,却又不太当回事。”

老保安当然娴熟的打马虎眼:“不是你说的要掌握好这个度么,这正是老尤那巴掌大贸易行干的事情,哈哈,他探索出来的路子,被江州做大做强了,偏偏这会儿他还蹲在号子里,不然他参与到这个贸易中心,才是如虎添翼啊。”

于松海要做的就完成了:“实际上从我们记者站每天都会流过大量的政策信息,商业动向,我可以尽量协助你传递些提醒,但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聪明莫被聪明误。”

让卫东投桃报李:“老尤和老金就是两个野心很大的聪明人,我不会……你知道我来这里干什么?”

于松海这才莫名其妙的看看周围环境:“省大?你来这里干什么?”

明显篮球场那边还被体育课占着,打篮球的小伙儿们估计也还在上课。

让卫东就不着急:“之前跟老金我不说过,在平京我顺着高校座谈会,把一百多台相机转给一帮大学生,让他们在平京帮我做销售吗?”

于松海又摸了采访本出来记录:“现在你又想在蜀川省大如法炮制?”

让卫东笑着转手指远处,蓉都市区很平,开玩笑的说法是踩条板凳就能看遍全城,在没有什么高楼大厦的八十年代尤为明显。

所以在开阔的篮球场远眺,几座教学楼间透出隔壁公园那高高的尖顶锦江塔楼,的确是蓉都市区内很有名的古迹名胜。

“我能够每周卖掉三千台相机,其实说穿了一文不值,就是我在熙熙攘攘的游客拥挤西湖边,搞了个销售点,让全国各地每天都会抵达西湖边的游客,可以花个四五十块就能记录美景,打卡合影,再带回去有相机可以使用。”

震惊于松海又先注意到:“打卡?哈哈哈,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对对对,蓉都市民每年不来锦江楼走走,春游下就像是没有打卡,你在用词上总是有种特殊的天赋,西湖就更是到浙州出差必须去打卡的地方了!对,谁能想到对照相机需求最旺盛的地方,居然就是在西湖边上!”

让卫东再把两根食指头碰到一起:“大学生是最喜欢拍拍照、游览感叹景色的文化人,再叠加风景名胜打卡,你觉得有搞头吗?”

于记者都不得不露出星式摇头笑:“一个字,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