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300斤省长千金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和郑良才的深入交谈(下)

而郑良才也是被蒋辰说的同样激动,情感这个东西,是可以共鸣、可以传染的。

显然,后面这段话,蒋辰成功的把自己的情绪和理念,传达到了郑良才的心里。

郑良才猛地喝了一口茶水,平复了一下心情,

然后说道:“蒋辰,这些都是你自己的想法吗?

很不错,很有见地!

我之前还从来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新颖观点。

不错不错,你继续,继续!”

郑良才已经有了迫不及待的感觉。

资金、人才、科技、产业,当这些要素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时候,的的确确会给地方经济按上一台永动机。

而这台永动机,也是他这个地方的高层所最希望打造的。

可以说,如果能够真的在主政京海期间,能给这个城市亲手造出这么一台永动机的话,

他郑良才已经不仅仅是会获得极大提拔优势这么简单,

提拔只是最最基础的奖励。

更有可能是,会名垂青史,最最起码,会名垂京海的青史。

为官一任,都希望自己能给主政之地留下点什么,都希望能获得好的官声。

特别是像郑良才这种,原本就非常有追求的官员,这方面的愿望更是强烈。

所以,他现在看蒋辰,看到的已经不是蒋辰了,而是一座巨大的金山,一棵巨大的摇钱树。

感觉只要抱紧蒋辰的大腿,未来就可以一片光明。

是的,现在的郑良才已经有了抱自己秘书大腿的感觉。

他也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奇奇怪怪的想法。

按理说,他一个四十多岁副厅级官员,不应该啊。

但是,这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现实。

蒋辰看到郑良才眼中灼热无比的目光,自然也知道了对方需求。

他也没有卖关子,而至直截了当的继续延伸自己的观点:“好的,郑常务,那我就继续了。

我们京海未来要想摆脱防治、服装、皮革、制造业小作坊这些初级形态的产业,想要获得高科技的加持完成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转型,

第一是需要有启动资金,也就是资本理论里俗称的第一桶金。

第二是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个人才不仅仅是科技人才,也包括技术工人、产业工人,甚至包括有经验的金融、教育、医疗、法律、财会等等专业领域的高端专业服务人才。

而且,相比于资金,人才其实是更加紧迫的问题。

资金的话,我们京海的财政现在就很不错,有这个底气,

而且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解决很大的问题。

但是人才的话,我们京海现阶段而言并没有吸引力,甚至还有一定的劣势。”

“哦,此话怎讲?”

郑良才听到这里,不禁怀疑起来。

他感觉蒋辰在京海的人才吸引力方面,有些言过其实了。

毕竟无论是从自然气候环境、还是从人文历史和宜居程度,乃至于政府给的政策优惠来说,

京海的吸引力,和全国的顶级一线城市虽然比不上,但是在江汉省境内,以及全国的二线城市范围内,都是很有竞争力的。

这些年,那些重点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江汉省里的那几所九八五和二幺幺的大学毕业生,

到京海这边工作的不在少数。

所以,郑良才觉得蒋辰这边言过其实。

他要问一问,蒋辰到底是如何思考的。

蒋辰对郑良才的进一步深入拷问早有思想准备,实际上,即使郑良才不问,蒋辰也是会继续说下去的。

“之所以说我们京海没有人才吸引优势,并不是说的现在,而是三五年之后的未来。

现在的情况的确还不错,我们江汉省的那几所重点大学的大学生,都喜欢到京海工作。

但这是目前的状况。

三五年之后,形式将会发生根本逆转。”

蒋辰说到这里,用余光瞥了一眼郑良才,眼见对方正全神贯注的看着自己这边显然是听得极入迷了。

于是便继续说道。

“现在我们京海的房价,城区里均价差不多是五千到六千一平,即使是最核心的地段、最新开盘的楼盘,也没有超出这个价格。

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到京海工作,进入企事业机关单位,拿到手的工资是三千多。

这样的话,差不多两个月可以买一平方,如果夫妻双方是双职工,可以一个月买一个平方。

而且,一般而言还有家里的支持。

买一个一百平左右的三居室,有公积金贷款的支持,首付十几万,还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大家都愿意到这边来工作,因为负担得起房价。

这是最基本的。

然后才是我们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区位优势在发挥作用。”

“人只有住有所居,只有买得起房了,才能够谈工作、谈生活、谈享受,才能够有幸福感,如果连房子都买不起,可能奋斗个一辈子都买不上一套房的话,谁还会心情愉悦呢?”

郑良才重重的点了点头,表示对蒋辰的话十分认可。

“而三五年之后,如果我们不改变现在京海的发展思路,不改变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财政发展模式的话,

房价届时会飙升到一个十分可怕的高度。

现在,我们的房价已经有飞涨的势头了。

我记得零五年之前,房价还是三四千,现在却是五六千,基本上等于是上涨了七成。

这是一个很离谱的数字了。

如果继续按照这个数字上涨,四年之后我们的房价必定破万!”

蒋辰十分严肃的说道,从语气里能听出他内心的焦急。

而郑良才也是倒吸凉气。

之前他虽然作为常务副市长,主抓经济,也知道现在房地产的发展在京海市十分迅速。

但是,从来没有思考过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

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作为常务副市长,他的主要精力还是需要放在发展全盘经济方面,房地产只是经济中的一个项目,而房价更是细枝末节的东西。

之前他还没有考虑到过,房价和人才引进之间的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