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300斤省长千金 > 第二百五十九章 普通毕业生的无奈

这让这对年轻的情侣一下子就傻眼了,他们想不明白的是,自己都是当年本地的高考尖子生,都是超过了重点线一百多分,

才有资格进入江城大学这座九八五高校的。

而且,当年的法学这些专业,分数还比他们学的这个某管理要低呢。

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网络上和周围的一些亲戚,一顿吹嘘说二十一世纪就是需要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学了这个专业以后毕业了就可以躺着赚钱。

但是等到毕业之后才发现,所谓的管理人才,人家根本不需要。

企业需要的是实操人才,管理岗位有的是人,还要你这个大学生过来管理他们,这不是搞笑吗?

而考公考编,管理类的也是不招考的。

去考那种三不限的乡镇岗位,人多的要命。

很多后世的年轻人埋怨说考公难考公卷,其实零几年的时候考公就卷了,又不是二零年代后才开始的。

零九年的江汉省,即使是普通的乡镇岗位,招考比例都能够轻松突破一百比一,如果是省城或者几个大城市的街道岗位,更是可以突破三百乃至五百比一。

当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也算是人类考试历史上的一个奇观了。

这对情侣后来好好研究了一下,发现只有那几个偏远地级市的偏远乡镇,上岸的几率会大一点,因为这些地方的比例普遍是二三十比一。

但是他们不甘心啊,他们好不容易从小县城里走出来,怎么甘心回去。

所以第一年他们还是报考了大城市的街道,结果自然是铩羽而归。

后来他们也认清现实了,知道自己的专业比较烂,不适宜考公,那些好的岗位都是限制专业的,根本轮不到他们。

而那些城市里的三不限,竞争太激烈了,他们也卷不过,最后只能去报考偏远地区的三不限。

但是令人跌眼镜的是,第二年那些偏远地区的三不限都开始卷了,报考比例从前一年的二三十比一飙升到了后面的上百乃至数百比一,甚至和那些大城市的街道比起来都不遑多让,

这个你敢信?

结果第二次考编再次失败!

当然,这期间这对情侣也是考过了无数次的事业单位,还有其他省份的公考,甚至是国考,但是全都无一例外的铩羽而归。

后来他们也复盘分析了,结论就是他们俩都是高中的理科尖子生,在文科方面特别是写文章方面并不占优势。

但是,公考的话其实文科的能力重要性要高于理科,特别是申论写作,是能够决定一个人能否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当然,后续的面试其实也是很考察一个人的人文社科功底和表达能力。

这些都是这对年轻情侣所欠缺的,也是让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只能各自找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混着。

自然也不可能是什么管理岗,说出来都比较丢人,堂堂的九八五大学生,一个去做了销售、一个去做了前台。

以至于,他们的父母听到他们的工作之后,都感觉难以启齿,都感觉早知道最后要去做这样的工作,这个大学不读也罢。

曾经他们是家族的骄傲,现在他们是家族的笑话。

现在他们面对的,是高企的房价和房租,是月月入不敷出的个人财务状况,是融入不进去的城市和回不去的县城。

是考不进去的编制和每天牛马的九九六。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思想也就越来越逼仄狭窄,曾经是大学里面最最年轻活力阳光的优先学生会干部、社团主力,现在变成了郁郁寡欢的愤青。

蒋辰在上前劝说二人安静,然后了解了事情的全部情况之后,也是唏嘘不已。

“当时以你们的分数,上个江城大学的法学应该是没问题的。

即使法学上不了,那上一个差一点的二幺幺,或者不是我省九八五的法学也是没问题的。

可惜你们报了这个管理专业。”

“现在政府对法学专业的需求特别大,都是大量设置岗位大量招考的,可以说是一波扩充期了。

你们想进入体制内,却没有抓住这波红利,真的很可惜。

比你们第一百多分甚至两百多分,甚至只是一个民办本科的法学毕业生,都能够因为专业壁垒而轻松考入好的机关单位,比如公检法司,比如政府各个部委办局的法制办。

所以,你们现在这个情况是真的可惜了。”

蒋辰一边说着,一边感慨摇头。

这个时候那名十分可爱的女生便啜泣着说,“这些我们小地方的人哪里懂啊,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是看到网络上还有新闻里,各种各样的宣传,说什么这个管理学是未来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专业,缺口数百万高端人才云云。

甚至连教育部的官员都出来站台这么说了。

我们心想,既然是有官方的声音,那就是国家号召啊,就肯定错不了啊。

但是怎么过了四年,就业环境就变成这样了呢,这不是坑我们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小地方的学生吗。”

蒋辰听到这里,和楚雅都感觉到心情十分沉重。

其实这对情侣就是吃了信息不对等的亏了。

很多所谓的官员,在那个年代说话是很不负责任的,或者说是有私心的。

他们知道什么专业好就业,什么专业好考编,但是他们就不告诉你。

而是把一些没办法考编的或者考编很困难,然后找其他工作也不容易的专业推送给你,目的是让这些专业能够活下去。

而不是想让这些专业的学生能够有就业。

他们只在乎大学的利益、靠着这些专业混饭吃的成千上万教职员工的利益,但是唯独就不考虑学生的利益。

而像楚雅、蒋辰这种家庭条件的学生,是不会上这种当的。

父母的认知和人脉,都可以让他们轻松的选择最好的专业方向。

这是一个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的年代。

甚至有些当官的或者有钱的父母,在那个时候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填报警察专科学校、海关专科学校这些,看起来是非常低端、分数线也很低的学校,因为很多普通人看到专科二字就摇头了,心想自己好不容易考上本科凭什么去读个专科。

结果就是白白便宜了那些考分差的二代们,他们毕业就可以穿上警服、海关制服,成为大城市里的正式公务员。

而像眼前这对情侣,分数也许比这些人高了数百分,但是有什么用呢?

本来家境就不如人家了,最后在就业上又比人家差了一大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