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519、三日之后,烈焰焚城(元宵节快乐)

什么?没事?

听到这句话,薛神策与孙孝准表情愕然,生出浓厚的不解:“莫昭容此话何解?”

二人身后,因两名“主将”主动领罪,而或主动,或被动请罪的地方将领、官员们也都面色茫然。

莫愁环视一张张脸孔,笑了笑,卖关子道:“二位就不想询问,我等为何知道府城正遭遇敌袭么?”

略一停顿,她才予以解答:

“在半路上,我们意外救下一名影卫,得知叛军主力攻城,又额外派遣骑兵突破防线的消息。

赵都督做出判断,猜测贼子朝太仓银矿赶去,故而已提早单独率领一队轻骑前往平叛。”

竟是这般?赵都安已去驰援了?

薛神策与孙孝准先是一怔,继而心头涌起惊喜的情绪:

以赵都安的能力,又提早出发,的确很可能阻拦下贼人毁矿场的行动。

其余人更是脸上不可遏制地涌上“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惊讶。

若银矿出事,总要有人背锅,而正值用人之际,若真上报朝廷,薛神策与孙孝准未必有事,底下办事的人被拽出去定罪的可能性反而会更大。

那位赵阎王,人尚未抵达,就已如一只巨伞,替他们挡下一场灾劫了。

当然,眼下一切都只是猜测,尚未证实。不过哪怕银矿还是毁了,可赵都安主动前往,就意味着这位“督军”主动揽过去了一大份责任。

机缘巧合地,他们都默默对赵都安生出感激来。

“孙知府,劳烦你安排两营援军入城休憩,我前往西门等赵都督凯旋。”薛神策说道。

孙孝准应声,朝石猛、袁锋等人做了个“请”的手势。

莫愁说道:“既如此,我与薛枢密使同往。”

太仓银矿在西,赵都安若回返,必从西城门归来。

赵都安骑马来到城门外时,远远地就望见城门大开,一群人影等待,等靠近了,看清面孔,紧绷的心弦骤然一松,吐了口气,露出笑容:

“薛枢密使,京城一别,好久不见!”

薛神策一身戎装,与在京城时穿胸口绣狮子的武官袍不同,战甲胸口护心镜位置,雕成一头异兽头颅。

四五十岁的样貌,肤色白皙,颌下蓄短须,虽相较当初憔悴了不少,但依稀可见“大虞军神”睥睨姿态。

“数月不见,都督更胜从前!”薛神策不擅长吹嘘客套,这一句赞叹已是极限,视线仔细打量赵都安,神情唏嘘感慨:

“听闻都督千里护送陛下回京,更大破恒王,此等功绩,我不如也。”

以后谁说你老薛不会溜须拍马我跟他急……赵都安笑了笑,将马缰丢给下属,走过来,又朝莫愁点了点头,收敛笑容,直入主题:

“看来府城无虞,我也就放心了,欲炸毁银矿的叛军已被我扫除,如今留下汤平等人留在那边,以防再有意外。

此外,那群叛军灭了宋家庄,试图烧毁农田,我抵达时已晚了一步,只来得及将其剿灭,孙孝准何在?这事的善后事宜,得须他这个知府操心。”

屠戮庄户,烧毁农田?

薛神策、莫愁等人眉头紧皱,不过战争期间,这类事总无法避免,他们更关心的还是银矿安危。

“孙知府在城内安置援军,之前分散派往周遭粮仓的将领也陆续返回,”薛神策说道:

“请都督与我等一同入府衙,商讨后续破贼大计。”

赵都安点了点头:

“薛大人叫我使君就好,你我同朝为官,倒也不必生分。”

薛神策却摇头,认真道:

“军中无戏言,既是督军,便该如此称呼。”

这家伙在公开表达自己并无二心,表现对朝廷的忠诚……赵都安眼神波动,点了点头:

“薛大人叫的顺口就好。”

……

……

淮水道,百花村。

穿着衲衣,用木簪束发,背负木剑,手持拂尘的蛊惑真人行走在花海中。

脚步匆匆。

抬眼望去,往日长势极好的花海,因近日村民逃走,无人照料而潦草杂乱许多。

他没有理会百花村那些空宅,也未探访女帝与赵都安双修的那间宅院,而是再三确认没被人盯上后,快步上了后山。

沿着山道,抵达那座掩映藏匿在荒山上的破败庙宇内。

“还好,阵法还在。”

蛊惑真人从院子角落,拔起一根石柱,见障眼法徐徐散开,紧绷了一路的心弦松缓下来,阴冷的脸孔上露出笑容:

“自己吓自己。哪怕是天人,在不刻意搜寻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发现这里的特殊。看来只是巧合罢了。”

老道士拂尘一甩,布鞋踏过覆满尘土的破败道观,抵达深处,扳动开关。

沉重的“轧轧”声里,石壁缓缓打开一条密道,通往他多年辛苦造成的宝库之一。

“恩?”蛊惑真人走下台阶时,终于觉察不对,这地面太干净了,尘土厚度本不该这样薄。

而当他走入密室后,瞳孔骤然收窄,手中拂尘“啪嗒”一声掉在地上,老道士踉跄了下,蹬蹬后退数步,右手捂住心口,面色呆滞,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

可本该“琳琅满目”的藏宝库,此刻只空空荡荡一片,毛都不剩一根!

“我的宝贝!……”

蛊惑真人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哀鸣,如遭雷击,脸色煞白,突然,他仿佛想到了什么,猛地打开密室内的另一道暗门,进入一座隐蔽的天井中。

这里有一方温泉,其中栽种了一株成熟的黑白双树,可这会,温泉池早已干涸,生长玉石叶片的神秘奇物不知多久前已被连根拔起,地上只留下几片失去灵力,干涸崩裂的“树叶”。

老道士一屁股跌坐于地,眼里的光一点点消失:

天塌了。

……

……

太仓府衙坐落于城内正中偏北,建筑气魄恢弘,极有官家气派。

衙门内院,一间被临时充当“前线总指挥部”的房屋内,城内将领、高官云集,按品秩高低,分主次落座。

气氛躁动不安,萦绕着战争阴云的紧张感。

赵都安身为女帝加封的“平乱大都督”,等同巡抚,位居主位,为西线战区名义上的“一号”首长。

刻意换回了女官袍服,戴上无翅乌纱,眉心点缀梅花妆的莫愁坐在他身旁。是个“副监军”的定位。

赵都安右手边,薛神策披着铠甲正襟危坐,面无表情,不怒自威。

左手边,知府孙孝准端坐,摘下的乌纱帽重新戴回头顶

——以他四品知府的官位,本该排在京营指挥使后头,但因是府城主官,兼朝堂上同级文官比武将高半级的潜规则,故而排在第三顺位。

再往下,则是石猛、袁锋,以及薛神策麾下的一些武官,以及府城地方文官。

赵都安一眼扫过去,一大半都是熟面孔,轻咳一声,率先开口:

“本都督奉陛下旨意,率援军来此平乱。

太仓府呢,我去年也曾来过,在座不少同僚都该还有印象,多余的寒暄废话便不去提,本都督‘初来乍到’,对前线局势并不明朗。

今日聚会,商讨后续平叛事宜,由薛枢密使主持。”

薛神策颔首,手指向堂内中央摆放的一座沙盘,解释道:

“如今局势大体如此盘,淮水被居中劈为两线,云浮的慕王如今正扎根在淮水道,情报显示,慕王正网络淮水部分士族,筹措军费,大有在淮水打造第二座慕王府的架势。”

他手指向前移,挪到了淮水与临封的交界处,指着这里的一只小旗子,沉声道:

“这里驻扎的乃是西南边军指挥使赵师雄,这个名字,诸位都不陌生,亦是云浮叛军中最难缠的对手,不过陛下回京消息传开后,赵师雄便停止了北上步伐,如今在消化地盘。”

最后,他手指再度前移,至临封道内,一座名为“宁安”的县城上,缓缓道:

“此地,便是叛军前锋将领苏澹的大本营。苏澹坐镇城中,宁安县往东北方,另外一座汶水县,驻扎他手下小半人马,与宁安县互为犄角,彼此照应。

屯兵于此的将领,乃是苏澹的妻弟,而以这汶水县为桥头堡,周边的几个村镇,则有一股股小规模叛军,领兵的也都是苏澹的亲信。”

赵都安俯瞰沙盘地图,对地理格局立即明晓。

孙孝准意气风发,摩拳擦掌道:

“因城内兵少,固守已是艰难,故而迟迟无法予以反攻,不过如今赵都督率两大营抵达,又有薛大人指挥,反攻拿回宁安、汾水已是板上钉钉!”

对于这个结论,众人都暗暗点头。

并非盲目自信,而是理所应当。

援军一到,形势逆转,如今太仓府城兵多将强,打赵师雄或还有极大难度,但只对付个苏澹,若都做不到,在座所有人都该以死谢罪了。

石猛忽然面露担忧道:“可靖王那边是否会给我们时间?”

他迎着众同袍视线,认真道:

“大军开拔,东线的靖王必然知道,枢密使抵达西线也有段时日,若这时候建成道叛军大举生乱,令东线不稳,以此牵扯我们的兵力,该如何应对?”

赵都安没吭声,扭头看向薛神策,想听一听这位“军神”的答案。

双线作战最尴尬的地方出现了,西有慕王,东有靖王。

朝廷大军单独打任何一方都有胜算,却无力同时应对两方。

袁锋也附和道:

“如今两个藩王已达成同盟,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清楚,所以靖王不可能坐视我们全力与云浮叛军作战而不管不顾。”

薛神策面色不改,心中早有计较,语气坚定道:

“依我判断,在彻底收回临封道被吞掉的地盘前,靖王不会找麻烦。”

他目光迎向赵都安,解释道:

“靖王、慕王二者固然为同盟,但这个盟友关系却很脆弱,双方固然不愿看到对方被剿灭,但也绝对不会愿意看到对方比自己强。

如今靖王固守打下来的淮水地盘,不曾踏足临封,而慕王却吃掉了临封的一部分地盘。此等情况下,靖王只怕也想借朝廷的手,削弱一下云浮叛军的实力的。”

孙孝准也点头,认可这个判断:

“枢密使抵达西线已有段日子,援军出京的消息,靖王肯定也早知道,但东线迟迟没有任何动作,这已经能表明态度了。”

这就是丑恶的权力之争啊……赵都安轻叹一声,摇头嘲笑。

若两大藩王齐心协力,朝廷还真奈何不了他们,甚至临封也可能早已丢掉了。

但问题在于,两个藩王不可能“齐心”,所谓的合作、结盟也只是迫不得已。

他沉吟道:

“所以,二位认为,靖王其实是希望我们能削弱慕王的一部分军力的?”

薛神策认真点头:

“我猜测,靖王能接受的极限,就是让我们将包括宁安县在内的临封地盘夺回来,但若我们想更进一步,继续进攻淮水,靖王就不会再坐视不理了。”

赵都安手指轻轻拍击桌面,吸引众人视线,他笑道:

“这是好事啊。敌人存在嫌隙,我们才好见缝插针,这么一份肥肉送到嘴边了,没道理不吃才对。既如此,便应尽快反攻,夺回宁安县,将叛军赶出去。”

石猛笑道:

“都督,夺城之战,就交给咱们神机营吧,正好叫这帮贼子见识下火枪火炮的滋味。”

新式火器……堂内众人眼睛一亮,他们对于覆灭了青州叛军的新式火器同样颇为好奇。

袁锋却道:

“火器的确厉害,但今时不同往日,敌人必有了提防。如今再用火器,再难有奇效,若论陆地厮杀,我五军营才更擅长。”

上次一败,让他憋了一股气,想要立功扬眉吐气。

“二位大人远道而来,兵马疲惫,且不了解这边,不如压阵,我等做马前卒。”

一名陌生的军官站了起来,这是太仓府本地的将领,之前被派出去守粮仓,不久前匆匆返回。

赵都安扬了扬眉毛,仗还没打,一群人开始争抢出战名额了。

孙孝准打圆场,苦笑道:

“诸位莫要争抢,这夺城之事只怕也不简单。要知道,那敌将苏澹最擅长的便是守城,我等如今虽有兵马,但想夺回失地,还要从长计议。”

座中的火器局主官陈贵捋着胡须发言:

“区区县城城墙有何惧哉?只要给我十门炮,寻个合适地点,便可生生轰开城墙!”

青州一战后,陈火神有点飘,看谁都想用炮轰过去。

薛神策却看了他一眼,平静道:

“我丝毫不怀疑神机营火炮的威力,但苏澹若押解大量城中平民顶在城墙前该如何?我看过此人的履历,他曾经做过类似的事。”

这……志得意满的陈火神一下卡壳,无法回答。

用平民顶在前头,若强行以火器轰城……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恶心手段对付不了土匪,但却恰好克制朝廷军队。

只要朝廷敢开炮,虎踞各方的藩王就会疯狂开始宣传,导致皇权正统性被动摇。

要知道,如今朝廷最强的“武器”,并不是军队,而是正统性。

女帝已昭告天下,将各路藩王定为反贼,而一旦朝廷开始炮轰百姓,那女帝就成了该被讨伐的昏君了。

“绝对不行!火器只能用在叛军身上,绝不可贸然开城!”

始终沉默不语的莫愁坚定开口,语气不容拒绝。

“监军”的作用,就体现在这个时候。

薛神策立即点头:

“以我们的兵力,想要夺回失地,只是时间问题,大不了费一些手脚,没必要用这等手段。”

众人也都赞同,眼看就要定下会议基调。

突然,堂外有一名武将急匆匆跑进来,打断了会议进程:

“报!前方斥候传来消息,敌将苏澹已下令宁安、汶水两县筹备焚城事宜,眼下虽未行动,但已在囤积桐油炭火茅草等物!”

什么?!准备焚城?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弹,令原本还算平缓的会议气氛骤变!

“说清楚!速速说清楚!苏澹要焚城?!”一名将领站了起来,大声逼问。

薛神策等人也投以注视。

报信武将满头大汗,有些结巴道:

“我们的斥候一部分潜伏在宁安县,打探情报,刚送回的消息,说苏澹在下令今日攻城的同时,就已将一份《焚城细则十二条》传送各处,制定了严密的规矩。

包括要同时满足四条‘信号’,敌军占领的各地才会同时焚烧所在城镇。

同时,敌军正在紧锣密鼓,将两县的粮食、钱财等物往淮水运送。看对方的样子,是也知道挡不住我们,所以已做好了撤离的准备。”

全场寂然,无声!

赵都安面无表情,心中猛地跳出来一个词:

焦土之策!

他前世哪怕不了解军事,却也对这个战术如雷贯耳,大意为:

一旦敌军太强,己方无法守住地盘,就在撤离前将当地所有资源全部焚烧成为一片焦土,不留给敌人半分,如此一来,敌人哪怕攻下城池,也得不到任何补给。

这是一种经典的“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术,赵都安上辈子就看过不少用这种策略的成功案例。

然而他也没想到,这个“举人将军”竟是如此果决!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去银矿时,看到叛军在焚烧田地,如今看来这是那苏澹整个战术的一环……

他知道,援军一旦抵达,吃掉的地盘需要吐出来,所以趁我们还没到,大举攻城,尽力去捣毁矿场、粮仓……同时安排人将抢到的资源搬去大后方,再做好焚城的准备……”

“而凭借城池,他们大可以死守城池,拖延时间,等资源送走,或守不住了,就弃城而走……好决绝的人物!”

赵都安轻轻吸气,对这个只在纸面上看过名字的“举人将军”有个更深刻的了解。

莫愁脸色变了,急声道:

“接下来该如何?如此一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若我们继续一点点蚕食,稳扎稳打,就给了对方足够的撤离准备时间。”

局势再变!

大好形势一下又恶劣了起来!

以火炮强攻虽能速胜,但对方连焚城都敢,绝对不介意用平民当盾牌。

可若不用火器,又很难短时间夺回失地。

气氛凝重,人人面色阴沉,一股焦躁的气氛开始弥漫!

“不如派出高手刺杀敌将?如今我方修行高手也不少。”有人提议。

“不可!你以为敌将身上没有能抵挡世间强者的手段?而且每个将领都不蠢,只要主将被杀,信号发出,只怕各处会立即开始焚城!”有人反驳。

“大人,交给我,立即杀出城去,趁着对方没反应过来,或许可以……”

“人家有城墙可守!攻城岂是容易事?”

“依我之见,应……”

一时间,堂内嘈杂混乱,各种想法被提出,却又迅速被掐灭。

薛神策抬手压住声浪,他面色凝重异常,声音却依旧沉稳:

“不要急,苏澹没到绝境,是不会随意丢弃地盘的,慕王也不会同意!以我对此人的了解,必然会尝试与我们打一打,只有当实在守不住时,才会实施焦土,所以我们还有时间。”

顿了顿,他目光扫视众人:

“三日,对方想完成焚城的准备至少要三日!

接下来所有人留下,一同讨论,明日之前,务必拿出至少三套尽可能短时间平稳反攻的策略!”

他转向孙孝准:

“孙知府,城中大小事务,劳烦你多费心。”

孙孝准用力点头,黑瘦的知府头发似乎更白了。

薛神策又看向赵都安与莫愁,惭愧道:

“赵都督……”

赵都安站起身,平静道:

“我不懂带兵打仗,就不参与具体战术安排,先去后头休息。本官受命督军,具体阵战安排,皆由薛枢密使决断。”

他深知外行指导内行有多可怕,所以明确表示不插手具体事务。

薛神策投以感激的眼神。

赵都安扭头看向仍坐在原地的莫愁:

“你呢?”

莫愁咬着嘴唇,说道:“我在这听一会,你先去休息吧。”

说得好像你在这听能听懂似得……赵都安摇了摇头,独自一人迈步往外走。

没有任何人目送他的离开,哪怕是石猛、陈贵这些神机营的将领,也都全神贯注地围坐在沙盘前,围绕着薛神策,商讨战术。

声音嘈杂热烈,却都与赵都安没什么关系。

哪怕他大破了青州军,可所有人也都清楚,那是火器的功劳,因此,只要神机营在,陈贵在这里,也就足够了。

而当面对真正的战场上的决策与操盘,想要在三天内,尽可能夺回失地这样一个艰巨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

所有人的目光,都只会聚焦在薛神策身上。

将希望寄托在这位“大虞军神”身上。

就像敌人攻城时,只要望见城头上薛神策如旌旗般的身影,军心便可安定。

在前线战场之上,“军神”才是真正的主角。

身后的议论声越来越远,赵都安跨出“指挥部”院落大门时,短暂停步,扭头回望深处的“会议室”,抬头望见天空中不知何时乌云盖顶。

他轻声呢喃:

“三天后,烈焰焚城么?”

“呵,有点意思。”

——

ps:大家元宵节快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