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549、新任梨花堂缉司上任(5k)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549、新任梨花堂缉司上任(5k)

作者:十万菜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3-15 01:14: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御书房内,赵都安的表情很是严肃。

手中的密折上,赫然是一份“供词”,乃是清流党内一名官员,供认自己听命于都察院御史大夫袁立,勾结慕王徐敬瑭。

赵都安看到后第一个念头是荒诞。

袁立作为他来到这个世界后,遇到的除了女帝之外的第二个“友方”朝堂巨擘,立场向来鲜明。过往与李彦辅是死对头,与女帝联手多次肃清朝堂。

虽并不属于“皇党”,但屁股总归是没有大问题的。

徐贞观神色平静地道:“只是供词而已,倒也未必真实。”

赵都安心中一动:“究竟怎么回事?”

徐贞观也没有隐瞒,当即三言两语,将情况描述了一番。

并不复杂。

前段时日,整个朝堂上都在处理李党覆灭的后续,因多了不少空缺,皇党得以壮大。

如今朝堂上呈现出“皇党”与“清流党”两派最大的局势。

然而当初六路反王进京,时局动荡的时候,暗中勾结,投靠反王的官员当然并不只有“李党”成员。

袁立手下的“清流党”内,同样有不少官员存在嫌疑。只是此前没有空出手来,为了朝局稳定,没有去细究。

而随着这两月局势安稳,马阎开始继续筛查朝堂,成功发现了一部分清流党的内奸。

起初只暗中调查,但因跟踪被发现,不得以抓了个小官员,丢进诏狱拷问,对方却一口咬定,自己是听从袁立的号令,才为云浮叛军提供京中情报。

“这供词未必是真的,也可能是攀咬。”赵都安想了想,说道。

徐贞观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朕也不相信袁公会如此。但朝中许多人却也未必这样想,何况,卫显宗的事虽被你抗下,但终归是袁立的污点。”

青州指挥使卫显宗,乃袁立举荐,后背叛朝廷。

赵都安上次主动将卫显宗要了过去,平息了针对袁立的攻击,但一些对袁立的质疑,总是不可避免的。

何况……话说回来,谁又能真的肯定,袁立这位“党魁”,真的没有暗中与反王勾结?

赵都安同样不敢肯定。

“陛下觉得该怎么办?”赵都安决定稳一手,先试探下贞宝的想法。

徐贞观神态坦然地道:

“清流党内,勾结叛军的蛀虫必须予以清除。但袁立不能倒,起码现在不能。”

李彦辅已经倒了。

若袁立也因“通敌”倒下,刚稳定下来的朝堂将会再次动荡。

人心也会不稳。

所以,虽然有些残酷,但只要袁立没有明确通敌的铁证,就不能令这面旗帜倒下。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一定程度限制袁立对如今战争走向的决策,以及情报获取也是有必要的。

赵都安听懂了,他沉吟了下,分析道:

“这个道理,那些内奸肯定也懂。所以无论袁公是否有问题,一旦被捕,内奸都会口径一致,将袁公拉上战船。

以求自保也好,拉人下水也罢。这都是个好策略。甚至想的更深一层,反王何尝不是故意让这些人泼脏水,来离间陛下与袁公的关系?”

刚刚用了离间计的赵都安,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他继续道:

“但缺乏实证的情况下,陛下又不能对袁公动手。而若我们大肆抓捕清流党官员,身为‘党魁’的袁公又无法坐视不理。

一旦他什么都不做,就会威信尽失,这无论对他自己而言,他背后的家族而言,还是稳固朝堂的角度,都绝不是好事。”

徐贞观叹息一声:

“正是如此,因此朕才举棋不定,在犹豫具体如何做这件事。想与你商议。”

赵都安一言不发,皱眉思索。

局势很微妙。

理想的情况下,是在不损失袁立的威信的前提下,将清流党内的内奸都揪出来铲除。

可这本身就是个难题。

因为马阎掌握的,肯定只有一部分官员通敌的证据,而更多的内奸,未必有足够的证据逮捕。

肃清内奸,就必然逼迫袁立下场,与女帝对抗。

而这场对抗,无论谁输谁赢,吃亏的都只有朝廷。

嘶……这帮藩王竟然玩上计谋了,反派竟然有智商了……赵都安啧啧称奇。

也意识到了贞宝面对的窘境。

他沉吟道:

“肃清清流党,这个大目标是必须要做的,毋庸置疑。与袁公对抗,也难以避免。

但这里的关键点在于,需要有个人来具体做件事,把控好这个尺度。

一旦尺度过了,很可能导致朝堂再次震动……而前方作战的情况下,后方再乱起来……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但谁能把控好这个度?

朝堂中并不缺少优秀的人才,但既要有能力,又要立场足够干净,绝不可能背叛,还要能与袁立这等老狐狸过招……就寥寥无几了。

“臣来做这件事吧。”赵都安深吸口气,认真道:

“正好如今臣有了身体,可以操盘此事。不过臣还在布局离间徐靖棠的下一步计划,最好暂时不要暴露身份。

或许,臣可以用新的身份活动。

恩……梨花堂缉司的位置,如今长期空悬,陛下可以下一道旨意,给我一个代理缉司的职位。”

徐贞观“恩”了一声,眼神柔和中夹杂一丝歉意:

“只是又要劳烦你……一刻不得闲。”

赵都安俏皮地眨眨眼:

“陛下若过意不去,以后等臣晋级天人,好生补偿,如何?”

徐贞观咬牙切齿,扭过身,侧着脸不看他:

“你倒想得美,世间境还未登顶,就想着天人了。”

不……如果能双修,倒也未必一定要晋级……赵都安吐槽。

徐贞观拂袖道:

“滚吧。既已有了身体,先回家去探望下家人吧,临时缉司的时,朕会安排好。”

嗖——

话音落下,一只纯白色的面具,以及一枚供奉令牌从她袖中飞出,给赵都安抬手捉住。

他笑了笑,右手将“白脸”按在傀儡身的脸上,左手将方便他行走宫内外的令牌收起:

“臣,遵旨。”

迈步走出门槛时,忽听身后传来清冷的声音:

“对了,京中近来有些针对你的风言风语,你可打探注意些。”

针对我的风言风语?

赵都安心中诧异,自己都如今这个身份了,还有人敢攻讦自己不成?

……

……

戴着面具,手持“供奉”腰牌,赵都安畅通无阻离开皇宫。

直奔赵府。

没有走正门,而是翻墙进了后院,主打一个鬼鬼祟祟。

“汪汪——”

走到内院的时候,突然廊下传出犬吠,一只他一拳就能锤死的京巴犬四个小短腿撑地,弓背呲牙,警惕地朝着他吠叫。

“馒头?”

赵都安露出笑容,走过去直接弯腰,将怂成一团的小狗拎起来,一阵暴风揉搓,并且大声嘲笑:

“怎么这么怂,靠你看家护院就完了。”

忽然,穿着锦绣夹袄,头发披散在脑后,清丽可人,眸如秋水的少女闻声冲过来。

看到一个陌生男子抱着自己从宠物犬,悚然一惊,纤细的胳膊摆出防御架势,就要大声喊人。

却见赵都安掀开面具:

“嘘——小声点。不要让人知道。”

赵盼如遭雷击,瞪大眼睛,看着那张熟悉的脸庞,下意识捂住嘴巴,眼中沁出惊喜:

“大……大哥?你回来了?”

……

俄顷。

午后的内堂中。

驱散下人后,尤金花与赵盼喜滋滋端来果盘,沏好的茶水,如同过了年节一般,叽叽喳喳,围着桌边逗狗的大郎询问。

母女二人完全没想到,本该在前线的赵都安竟然悄然回归了。

时间已到了秋日,美艳继母依旧穿着她钟爱的墨绿色的长裙,只是外头多了件绣花的精致袄子,盘起的发髻衬着白皙丰润的脸颊,领口束紧,线条丰隆。

喜滋滋说话的时候,发间的钗子穗一晃一晃的,晃眼睛。

身旁,出落的愈发像是大姑娘的赵盼也越来越有大户人家小姐气质,当初悍然握着匕首学武的彪悍不再。

如今竟有几分文雅甜美起来,只是那灵动的眸子,尖俏的瓜子脸,都透着股猫儿的野性。

“我这次是借助一些术法手段,秘密回京,身份要保密,也不能公然在家中长住。这次也是以‘宫中供奉’的身份外出。”

赵都安端起青花盖碗,喝了口,发觉这替身的确厉害,几乎与真身无异,叮嘱家人帮忙保守秘密。

母女二人忙点头,表示理解。

尤金花有些期许道:“那总能在家里吃顿饭吧?”

赵盼也楚楚可怜道:“实在不行,说说话也可以。”

赵都安迎着母女二人殷切盼望的眼神,心中一软,道:

“吃饭暂时不必了,说说话倒还好。”

母女两个略有些失望,但想着大郎接下来一段时间,会常驻京中,又开心起来。

赵都安索性给她们分享自己在前线的见闻,做的一些事。

母女听得入神,哪怕赵都安已经刻意略过了惊险刺激的部分,只说了有趣的部分。

可她们从字里行间,还是能听出赵都安在外平叛的惊心动魄。

不禁又是担忧,又是引以为豪。

“大郎你是做大事的,姨娘能做的,也只有守好这个家。”尤金花柔声道。

赵盼急忙扮演贴身小棉袄,白皙的手掌牵起了娘亲的手,笑嘻嘻道:

“那我就守好娘。”

秋日阳光从门缝里照进来,洒在桌上,如一条笔直的,燃烧的金线。

照亮了屋内案上花瓶中灿烂的秋菊。

赵都安莫名心中一暖,笑着问道:

“我不在这段日子,京中有何大事么?对了,是否有与我相关的传言?”

美艳继母迟疑道:

“大事倒没有几件,若有,也是朝堂上的机密事,我们这般妇道人家不知的。至于与大郎有关的……”

赵盼快人快语,道:“我知道,国子监那帮读书人最近在吹捧大哥。”

赵都安好奇:“哦?吹捧?”

少女重重“恩”了一声,道:

“就是从大哥青州平叛大胜凯旋后,坊间不知何时,有了将大哥与薛枢密使相比较的论调。

不过那时还不很多,但上次大哥在太仓府,破了那个苏澹,避免焚城的消息传回京城后,坊间的传言便多了起来。

许多读书人都说,薛神策不如大哥你,无论领兵打仗,还是救民救国,都远不如你。”

赵都安皱了皱眉头。

尤金花也开口道:

“国子监那些读书人还在争辩,说猜测大郎你率领的西线,与薛枢密使率领的东线,哪一个会先击败叛军,收服失地。

最近这个事坊间热议,据说,枢密院里的官员听了后,很是不高兴,兵部也有人说了些怪话。”

“吹捧我压过薛神策?宣扬争辩,我与薛神策谁先收服淮水?”

赵都安冷笑一声,眉眼掠过少许煞气:

“好一个捧杀。”

他终于明白,女帝要他注意风言风语的意思。

没错。

以他如今的地位,战功,京城中再没有人质疑他的能力。

但反过来,却开始捧杀了。

赵都安与文坛读书人素来不和,这个梁子,从他进入诏狱,大肆抓捕读书人开始结下,后日益加深。

到了去年与正阳先生辩论,他提出“心(新)学”,虽得到包括董太师在内,一批读书人的认可和追捧。

但同时,也令一大批信奉“旧学”的读书人愈发不喜。

不过,之后赵都安一直忙于国事,懒得搭理一群不成气候的书生,不想这群读书人如今却反过来,捧杀自己了。

“不敢抨击我,但转而捧杀我……将我架起来,与薛神策对比,以此令枢密院的武官对我不满……呵,上阵杀敌的本事没有,但玩内斗,恶心人的手段却一个比一个漂亮。”

赵都安嗤笑点评。

赵盼眼睛一亮,同仇敌忾:

“我也觉得他们是憋着坏的,虽是夸赞,但却令人生厌。大哥这次回来,可要教训他们一番。”

赵都安却摇头:

“不急。一群不成气的书生而已,没必要置气,不过我更关心,是谁在背后鼓动他们。”

针对自己的捧杀,不会毫无缘由。赵都安怀疑,那群傻乎乎的国子监学子,只是工具人。

真正对付自己的,或许正是清流党内的“内奸”。

“清流党内,许多人都出身翰林院、国子监……以读书人、清流居多。若是内奸暗中鼓动,方才合情合理。”

“若能以这舆论,令我与薛神策间生出间隙,甚至令枢密院为首的王朝武将群体敌视我,最符合反王利益。”

“不过,苍蝇不叮无缝蛋,枢密院的确有些人想要争权,怕也是真的。”

赵都安思忖着。

纵观史书。

和平年代,总是文官势力压过武将。

但战争年代,却要颠倒过来。

如今李党覆灭,皇党稚嫩,清流党内忧……虞国以枢密院、兵部为首的武官群体,也开始抬头,试图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清流党、国子监、枢密院……很好,我在前头打生打死,你们又在后方闹幺蛾子。”

赵都安眼神危险起来,手指轻轻在桌案上敲击,嘴角上扬:

“那就,一个个来。”

……

……

当日,赵都安在家中呆了好一阵,拿了一些银子后,离开家门,找了间客栈住下。

而后,神魂回归临封,收到了影卫送来的,关于冯小怜成功将空白信函送到了公孙手中的消息。

计划初成。赵都安立即吩咐宋进喜进行了一些后续的安排。

旋即安稳地睡了一晚,

而有关永嘉城内的一场乱子的余波,则持续扩散。

只是想要传到徐敬瑭、京城,还要一点时间。

……

次日,清晨。

京城,赵都安从客栈中走出来,戴着白色的面具,穿着青色的长衫,沿着熙熙攘攘的街道。

沐浴着秋日的晨光。

抵达了熟悉的诏衙。

“什么人?”

守门的锦衣予以阻拦,警惕地盯着他。

戴着白色面具的赵都安平静地取出供奉腰牌,用更改了些的声线说道:

“本官奉旨,前来梨花堂赴任。”

昨晚,女帝已经下旨,递送诏衙。

因此,没一会,赵都安在总督堂见到了马阎。

这位大太监面容依旧,瘦长冷峻,予人一种残暴的意味。

只是一年过去,许是操劳过度,马阎头上的发丝都白了几缕。

这会捏着供奉腰牌,仔细打量,而后抬起头,眼神狐疑地盯着戴着可抵挡神识探查的白色面具的“新任缉司”,将腰牌丢回去,点头道:

“身份无误。周仓,送他去梨花堂赴任。”

旁边的百户周仓应声,朝着赵都安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赵都安笑着对马阎点了点头,而后朝着同样是熟人的周百户颔首:

“有劳。”

转身要走的时候,身后传来马阎的声音:

“梨花堂乃是一群桀骜不驯的刺头。原本只有赵都安能约束这帮人。

如今他在前线,梨花堂的缉司位置久久空缺,陛下这次既然调你来代理缉司一职,希望你做好底下人不听命令的准备,若实在不成,可来找我。”

赵都安脚步一顿,面具下嘴角微微上扬,转过身,客气地朝马阎拱了拱手:

“多谢督公指点。不过……应该不会劳烦督公。”

说完,他闲庭信步,直奔梨花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