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 第394章 江湖已无路

当光刻机送抵新界后,忠和电子“随身听”产品研发组正式挂牌,美籍华裔工程师盖茨·李担任技术顾问。

台岛工程师卢振华任职组长,厂长林福旺任副组长。

清华研究员曹奋业任副组长,研究人员高达二十三人。

四十出头的林厂长,曾在鸭寮街经营一间影像店,是“民科出身”的技术大拿,天赋惊人,可手焊电路板。

是尹照棠的亲信,担任监军。

而“随身听”有索尼的样板机可供参考,进行研究,理论上没有难点,只剩下的生产问题。

上水围,小桃园酒家。

尹照棠,阿乐,左手,楚德忠,伍景风,丁家豪,廖志鸿几人小聚。

阿乐负责日岛的零部件走私,伍景风作为省港物流部经理,负责从内地进口配件,左手批款买地,兴建工厂。

廖志鸿则是新界代表,谈论地价和招工事宜。

近两年,省港贸易额上涨,口岸货车昼夜不停,奔波来往,再有制造园区发力,整片上水围经济显著见好。

几万人口的小镇,餐饮,士多和酒楼,宾馆,每一笔收入都算得过来。经济是好是坏,乡民们深有体会。

每晚,有多少货车等着排队过关,成为新的经济晴雨表。

制造业的发展,使新界后生们多条活路,除了种地,仲可以进厂。不用背井离乡,进市区打工,生活已称得上富足。

廖志鸿豪饮几杯,喝得酣畅,出声道:“阿棠,廖家不是坐地起价的人,还是当年的价格,一百英亩,八百万港币。”

“头款三百万,剩下在一年内付清。”

四年前,太子荣在新界买七十英亩地,便花掉五百万港币,如今忠合电子购买土地,一百英亩只要八百万。

尹照棠都算欠下人情,举杯道:“多谢志鸿哥。”

廖志鸿摆摆手:“自家兄弟,不用谢,廖氏上万人跟你讨生活,你肯在上水继续买地投厂,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没有工厂,酒楼,士多,马栏都要倒闭。”

“只是,一百英亩地不少,当中有些是坡地,荒地,需要费点力气平整。”

一百英亩足有四十公顷,够盖一个非常大的工厂,足够满足未来十年忠合电子的扩张。

位置跟波鞋厂毗邻,可共用道路,物流,还价格优廉,不能指望乡民掏出平整好的农田和住宅地吧?

合理的工业是开发扩张城市,不是吞噬城市,真拿农田,不仅价格高,还破坏生态,会遭到大批乡民抗议。

尹照棠道:“出点小力气,能捡大便宜,好事呀。在工厂建起后,我会划一块地出来,修建工人学校,解决企业工人的子女教育。”

廖志鸿满脸喜色:“多谢了,阿棠。”

这些都是政绩,影响着他在廖氏内的地位,也影响着廖氏在乡议局的地位。

支持工厂发展是在种发财树呀,工厂的修建,将由新界的建筑公司承包,招募的工人会新界优先,衣食住行,消费娱乐,全部留在新界。

何况,卖地本来就是挣钱的,不涨价,只是不挣绝。最好的生意,是一起发财的生意。

廖氏盘踞当地数百年,英才众多,深谙发展的门道。

左手抽着雪茄,缓缓吐气,提起一件事:“廖生,工厂最迟两个月后,就会投入生产,预计需要招募一千多名工人。”

“人手方面,需要加紧一点。”

廖志鸿蹙眉道:“这么快投产啊?”

尹照棠道:“市场上杂七杂八的货不少,早一点上市,更容易打响招牌。”

廖志鸿点头:“我争取。”

一千多名工人,只是一条生产线,包括运输,组装,技术,包装,销售等,工厂人数过百,还要配行政,保洁,厨师。

人数过千,相应的配套班子都要扩大,还得得有宿管,安保。

关键的技术工人,主要在厂内抽调,工程师只能靠挖,或者到港岛进行校招,以年时间培养。

对外招募都是流水线工人,和配套人员,前者称为“普工”,后者称为“杂工”,往上可晋升“熟工”,“组长”,“车间主管”等。

普工的晋升流程跟“技工”是隔开的,除非普工学习技术,转为技工,否则绝不可能升职为技工的上级。

因为技工的领导叫作“工长”,工资跟工程师相当,是蓝领骨干,厂长直属的中层管理。

第二天上午,忠合电子招工的广告,便贴满上水围的大街小巷。

普工起薪三千,杂工两千到两千五,技工起薪四千港币,还承诺包两餐,加班费1.5倍时薪。

待遇十分优厚,已比肩港岛低级公职人员,并超过市区服务业的工薪。

并且广告上把上升渠道,写的清清楚楚,甚至有全额赞助工人考大学的条款。

在一个地区制造业,工业健康的情况下,工人薪水追平公职人员,其实是一个常态,蓝领甚至应高过公职人员,当地经济才称得上发达。

港英秉持高薪养廉政策,其实是吸食民血,喂养公职人员。

普通港人,考不上公职,做不了律师,医生。

最好的出路,是加入做金融业,做销售,或者加入船队,跑船运货,连一个做工人的机会冇。

现在有一个好的工厂,愿意进厂的乡民,数以千计。

还有巡游车,挂着招人大字报,播着喇叭,在整个新界巡游。

人事部按照要求,除部分岗位外,优先招募识字的年轻人。几个招工点,每天都排着长龙,有不少还是老豆带着儿子,一起来参加招工。

高永盛是位货车司机,帮一支名为“迅达”的车队做事,每次跑内地,按地点收工费。

由于没有自己的货车,挣的不算多,得益于省港物流的兴起,倒也衣食无忧,能养活一家五口。

偶尔在内地过夜,还有小钱给细佬交个女朋友,但跟在内地包二奶的“车主”们没法比。

由于长年在外地奔波,对子女疏于管教,大女儿十六岁跟人搞大肚子,跟男友跑到九龙厮混。

两个儿子一个已经在少年感化院上课,另一个因参与经营地下赌档,被警方逮捕,才被他交钱保释出来。

只见,高永盛穿着红色T恤,手上拎着瓶酒,脚趾扣着人字拖,边走边骂:“扑你阿母,整天正事不干,学人家混三合会。”

“好啦,人家出来混,大把挣钱,你出来混,一次干掉你老豆我半个月工钱。”

高达低着头,跟在老豆身后,嘟喃道:“我总有一天会出头的。”

高永盛浑身酒意,讥讽道:“出头,学你大佬,参加晒马,帮字头斩人,连个律师都没有,丢进感化院坐满三年是吧?”

“王八蛋,知不知道那些烂仔,就是看中少年犯省钱省事,专门叫你们打架呀!”

高达反驳道:“你以前不也混社团吗!”

高永盛手臂带着条刀疤:“现在的江湖,同以前能一样吗?”

高达不服道:“我都是希望多挣点钱,为家里好。”

“为家里好,就不要乱搞事。”高永盛酒瓶见底,走路摇摇晃晃,只会一味谩骂,父子俩爆发出一阵争吵。

高达攥着拳头,发现根本无法跟他说清,见到几个同字头的烂仔,正抽着香烟,在一间瓦房门口排队。

他干脆脚底抹油,遛到路边人群里,出声叫:“阿辉,阿勇。”

阿辉十分惊讶的道:“达仔,你出来了?”

高达要来一支健牌,不耐烦道:“死差佬,打电话给我老豆啊,明明坐几个月就没事,偏偏还挨一顿训。”

阿勇羡慕的道:“达仔,你老豆来保释呀?”

高达有些自傲,却装作厌烦:“是啊,啰嗦死了,你们在搞乜,排队上花魁啊!”

阿辉笑道:“不系上花魁,是找工作,忠合电子厂招工人,一个月三千薪水。”

高达面色震惊:“三千港币?”

他们都是乡下字头“洪顺”的蓝灯笼,平时做点拉客,放数的活。工钱少的可怜,主要是管吃管喝,分两包烟。

场子里有新小姐开工,偶尔能获得试钟的福利,平时就用咸湿杂志开飞机。

到手的零花连三百都没,一千两千都是天文数字。

阿辉兴奋点头:“是呀,一个月三千港币,干他娘,花都不知点花,要发达了。”

这个薪水在市区都算高薪,一堆人挤破头竞争,根本轮不到乡下仔。可现在待在乡下就有三千港币的工作,还包吃包住,可想而知,吸引力会有多大。

高达面色心动,又有些拿不准:“会不会很累啊。”

阿勇道:“有钱花,怕什么累。”

挣过快钱的社团骨干,享受过风光,不可能甘心进厂打工。但社团外围的蓝灯笼们,最风光的时候,就是十几个人一起走在街头。

除了人多看起来很风光,其实都没体会过甜头,苦差事就一大堆。

他们参加三合会,是乡下缺少容纳他们的地方,如今有好工作在家门口,是个人都分得清好坏。

但高达是一心要做大佬的人,有偶像包袱,低声犹豫:“去工厂打工,给兄弟们看扁啊。”

“大佬西常说,没本事的人才去上班。”

阿辉笑道:“洪胜的大佬成都在前边排队,你担心什么?”

阿勇直接爆粗口:“你他妈扮乜大晒!忠和电子可是老忠跟胜和一起开办的大工厂,月月准时出粮,里头的江湖大佬好多喔。”

高达眼前一亮:“是啊,就当是过档咯,有事叫大佬西去找神仙棠算账。”

几人便一起排队报名,登记姓名地址,收到一个进门条,明天上午统一进电子厂报道。

天平邨。

跛叔撑着拐杖,回到屋企,把一份招工传单,放在床头:“你还算个男人,就不要整天躺在床上,去谋一份工,养活自己。”

翁记酒楼。

陶秀梅把斩骨刀拍在桌面,语气自豪,举刀喝道:“把东西拎回去,街坊邻里,不要送礼呀。”

深夜。

高达跟同门兄弟饮到尽兴,悄悄打开房门,回到屋企,在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押在父母的衣柜里。

里头是帮大佬顶罪拿到的五千港币。

他跟进感化院的大佬,都只是想挣钱帮老豆买一辆货车。

盘踞在乡间的烂仔们,时间多,人数多,收到消息最快,竟成为工人主力。

有些是随大流进厂,有些是父母所迫,也有些是抓住机会,想要挣份“大钱”。

工厂招募的工人越多,街头的烂仔越少,字头的新血注定更少。

三天后。

粉岭,联和道,洪顺医堂。

十三名洪顺大佬,齐聚三楼,坐在洪顺天地的金字招牌下,抽着香烟,气氛低沉,一片愁云惨淡。

“阿西,你四九仔就脱会六十几个,算上蓝灯笼有两百个,是不是该给社团一个交代?”联合道堂主太子云大声质问。

吹西肚腩鼓鼓,满脸横肉,死猪不怕开水烫,撩起袖子叫道:“交代?”

“好呀,我给交代!”

“出这个门,我就带兄弟打进工厂,把那些脱会的王八蛋抓出来,每人戳他三刀,有没有人支持啊?”

元岭堂主崩嘴田敲击桌面,肃声道:“不要吵,叫大家来是想个办法,不是来比谁的口水多!”

坐馆齐君正面色阴沉如水:“忠合电子厂招一次工,社团四九就有三百一十三人脱会,算上蓝灯笼要翻一倍。”

“它再招两次工,社团是不是要直接倒闭?”

太子云道:“老豆,万胜堂两百七十名四九脱会,已经超过社团一半,真的要摘牌啦。”

这就是时代的浪潮,一个浪花拍下来,明明没有针对任何人,但却会摧垮一切陈腐的旧物。

洪顺曾经还是超过一个万人的大社团,就算因为跟潮州帮争夺赌牌,曾被义群打垮,退到乡下苟延残喘,但都还保留有粉岭、联合道,上水、元岭、锦田五个堂口。

海底名册共计一千零五十人,算上蓝灯笼三千多人,拥有联合墟菜市,元岭赌档,上水红油站等产业。

真正的小字头“万胜堂”,就因为坨地在上水围,竟然直接就要没了。

前方,江湖无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