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幽冥通宝 > 第1018章 望天墓

幽冥通宝 第1018章 望天墓

作者:人面鲎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0 14:37:36 来源:小说旗

更诡异的是自从越过坟包以后,鬼眼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狭窄,到现在只能看到方圆一两百米的光景了。

关键还只限于能“看到”的程度,多数情况下只能看到一点轮廓,只有十米视距内的景物是清晰的,除此之外就是一大堆模糊的轮廓和飘乎乎的黑暗。

真的,在我的视觉中,大段黑暗仿佛潮水一样慢慢浮动着,给人一种极不稳定的感觉。

我问黄玉忠:“老黄,你能看到远处有什么吗?”

黄玉忠摇头:“就是黑乎乎的一片,而且那股黑色还在一下一下地动。”

这时我爸开口了:“看不清就对了,这一带聚集着一片沉压的灵韵,那股灵韵就跟沥青似的,粘稠得很,但还会慢慢地涌动。”

他正说着话,我就听到老左那边传来“咔嚓”一声脆响。

老左好像踩到了什么东西,猛地停了下来,朝脚下观望。

片刻,他抬起头来,冲着前面的人吆喝:“快撤……”

“撤”字都没等说利索,我就感觉脚下好像有个巨大的板子被压断,先是隔着土层传来咔嚓一声,紧接着,地面就急速下沉了将近半尺。

我靠,什么情况!

在场的人几乎都做出了同样的动作,就是低头朝脚下张望,但谁也不敢乱动,生怕动作太大会导致脚下的土层全线崩溃。

沉静只维持了不到一秒钟,在这之后,就是一声土层断裂的巨响,所有人同时脚下一空,全都开始急速下坠。

在下坠的过程中,我看到地面塌出了一个宽四五米,长达**米的长方形洞口,碎石下落三四米后就被弹飞了起来,显然那地方应该就是地面。

看到这一幕,我赶紧大喊:“两米落地!”

当时我们还差两米就能双脚着地。

好在在场的人也都是久经沙场,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大家同时做出了缓冲动作,落地时除了李淮山因为没稳住重心侧着倒在地上,其他人都得以平稳着陆。

刚才极速坠落让我有点懵,过了有小片刻才清醒过来。

这是一条长满野草的隧道,半截露天,半截埋在地下。

刚才我们站立的位置,刚好就是露天区域和地下部分的交界初,这地方的隧道顶端只用一层比较薄的天然土壤盖着,按说土盖的承重能力也还可以,一两个人站上去没什么问题,可问题就在于我们人太多了,一千多斤的重量全压在上面,不塌才怪了。

说来也怪,经历过这次坠落以后,我那只鬼眼的视力又恢复正常了,方圆五百米内的种种光景尽收眼底,另外我现在也能感应到老左身上的精纯灵韵,已经飘在露天隧道中的浓郁阴气。

我爸走过来,抬头看了眼镶在夜空中的半月,开口道:“咱们这是正式进入葬龙谷地界了。”

“卧槽,什么东西,硌死我了。”李淮山一边从地上摸爬起来,嘴里一边还喃喃地抱怨着。

他一起身,我才看到他身子底下压着一个四四方方的扁石台,那东西四面刻了一些类似于莲花瓣的东西,看起来像是长明灯的底座。

我立即招呼黄玉忠他们几个,将其他地方的杂草也扒开看了看,果然有一些不寻常的发现。

在这条隧道的两侧,都有人为建造的石壁,有些石砖的缝隙里还能看到残留的青铜碎片,靠近墙体的位置每隔三四十米就能看到破损的长明灯,有些灯柱还残存着,有些只剩下一个底座。

这地方的草腥味儿十分怪异,几乎能封住我的鼻息,加上这里的人造物件都被腐蚀得非常厉害,我也无法判断出它的建成年份。

不过大致能够判断出来,这里应该是一条人工修建出来的灯渠。

像这样的灯渠在古代墓葬中偶尔能见到,但露天我还是第一次间。

起初我们只是翻开杂草,并不敢直接去触碰那些人工建造的东西,生怕一碰到它们,就有可能触发其他机关。

后来还是陈道长特意俯下身子,用手触了触其中一根比较完整的灯柱,并将碰到灯柱的手指放在舌尖上蘸了蘸,随后转头对大家说:“这上面有邪祟留下的气味,不过那只邪祟极可能很久没有回来过了。”

澄云大师问他:“什么样的邪祟?”

“说不清,年代太久了,味道不够重。”

也就在刚刚陈道长触碰灯柱的时候,我就感觉灯渠里好像起了风,这会儿他正和澄云大师说这话,那风就陡然变强。

灯渠呈正东正西走向,阴风从西而至,直冲着灯渠入地的洞口猛吹,就听那东西不时传来呜呜咽咽的回响,让人心神不宁。

黄玉忠打开一盏功率比较大的探照灯,朝着黑压压的洞口照了进去。

这口探照灯的极限照射距离足有**百米,就见埋在山坡的半截灯渠中斜生出了不少树木的根茎,在距离我们六百多米的地方,能看到均匀分布的长明灯。

由于这一部分灯渠位于底下,里面的物件被保存得好一些,几乎每根灯柱都比较完整。

我怀疑这部分灯渠的后半段有可能是倾斜向下延伸,最后通到一座地下墓穴里,于是就带着大家进去探了个究竟。

没想到入地灯渠的长度只有一公里半左右,在渠道的末尾,立着一块布满斑驳的青石碑,那些斑驳的分布方式非常均匀,而且错落有致,推测曾经刻了蚊子,但由于腐蚀严重,已无法辨认出上面的内容。

不过在一些长明灯残留的灯柱上,我们又发现了那种形态特殊的无头龙纹。

在我查看青石碑的时候,李淮山就一直吆喝着此路不通,还是赶紧出去比较好。

我向来讨厌别人在我耳边聒噪,但碍于这么多人在场,也就没多说什么。

直到从底下灯渠里出来,我看李淮山对着天空长舒了一口大气,才忍不住问他:“怎么这么着急出来?”

李淮山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看到那块青石碑,我就有种特别不好的感觉,不是以前常有的那种危机感,而是另一种感觉,怎么说呢……就是……好像在那里待久了,我就不是我了,你也不是你了。”

李淮山对于危险有一种非常敏锐的直觉,如果他说青石碑后面潜伏着危险,我一定会信,可他现在的话,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正巧陈道长也走过来了,他来到我身后说:“咱们得找个高一点的地方,看看这一带的风水。那个么,我和这个姓李的孩子一样,一看到那个青石头,心里就杠不舒服来。”

他说话的时候,我出于礼貌,就将视线转向了他。

在转头的一瞬间,右眼的视线掠过陈道长的背,落在了地面上,就见地上散落了很多大块大块的石头。

可当我定睛去看的时候,那些石头却又消失了,代之以一段段从上空塌落下来的碎泥。

错觉?

不对,我很确定他刚才没有看走眼,地面上确实出现了不少石头,而且回想那些石头的形状,都是四四方方,它们应该就是拿来垒砌渠墙的建材。

我特意揉了揉眼睛,又朝石料出现的位置多看了一眼,确实只有落泥。

怪了!

如果那真是错觉,不可能如此具体,如果不是错觉,那些石头现在又去了哪儿?

陈道长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小二爷,诶!跟你说话呢,你怎么还走神了捏?”

我这才回回神:“啊?您刚才说什么?”

陈道长叹了口气:“我说,找个制高点,观一观这一带的风水走向。”

我点头。

随后我们就爬出灯渠,找了一个约莫五六十米高小山包,由于葬龙谷的整体地势就是一个中空的盆地,屹立在谷旁的这座小山,就算是整个葬龙谷海拔最高的地方了,镇在这里,谷中风水走向可尽收眼底。

陈道长显然是风水堪舆方面的高手,他站在山顶上张望了没多久,就一口断定,这地方分明就是个望天墓,而且是个人造的大凶墓。

我也是在听他这么说了以后,才看出葬龙谷确实是个望天墓的风水构造。

望天墓,说的通俗点,其实就是建在地面上的墓穴,这种墓有两种,一种是先在地上挖出墓穴,但最后不封顶,就让墓穴这么暴露在风吹雨淋之下,另一种则是连地穴都不挖,直接在地表上建造墓室,而且所有的墓室都不封顶,这叫墓不归穴、尸不纳阴,大凶!

但也不是所有的露天开封墓都被称作望天墓,要建造出望天墓,还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在墓的附近,一定要有一处名为“白虎过堂”的风水局。

所谓白虎过堂,就是西山东走,墓地西侧必有高山,山脉西高东底,在风水学里有句话,叫白虎过堂,必有早亡,就算不建望天墓,这种风水格局本身就十分凶险。

而在整片谷地的偏西位置,恰恰就能看到一座人为搭建的石山,山势西盛东衰,山脊参差不平,看起来十分扭曲,恰恰就形成一个人为布置的白虎过堂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