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幽冥通宝 > 第964章 被遗忘的历史

幽冥通宝 第964章 被遗忘的历史

作者:人面鲎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0 14:37:36 来源:小说旗

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对着灵泉作揖膜拜。

当时的我隐隐有种感觉,这条灵泉,不定就代表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本源生命力。

随后老左又端起探照灯:“走吧,我带你去内阁。”

我们两个连着走了将近二十分钟,才来到一座镶了铜油灯的石门前,老左,番印就是这道门的钥匙,除了他,没人能打开这道门。

石门开启后,呈现在我面前的就是一条狭长的浮空石阶。

每一层阶梯都是用巨大的青石板打造而成额,这些石板没有任何支撑,就这么稳稳地漂浮在黑暗的空中,我和老左将脚踩上去的时候,它们都没有出现半丝摇晃。

老左,每一次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内心都忍不住感慨,古饶智慧真不是现代人能想象的。

古饶智慧很多时候都值得我们去钦佩,不过在钦佩之余,我也很想弄明白,让这些大石板浮在半空中的力量,是否就来自于四重空间。

穿过这条延绵数百米的浮石阶,老左带着我走进了一个古香古色的藏书房。

这里的一排排书架都是隋唐年间的产物,摆在上面的书卷更是年代久远,在这里,我甚至能闻到一股商周时期的味道,显然有些书简就那两个朝代的东西。

光是大型的书架就有数千台,放在这里的各类书卷更是不计其数。

起初我以为这间大房子里可能会有暗门一类的出入口,以通往老左口中那神秘无比的“内阁”,可老左却告诉我,这里就是内阁。

我环顾了一下周围,不解道:“这地方为什么叫内阁呢?”

老左:“寄魂庄的藏书阁分为内外两阁,外头的叫外阁,这里的就叫内阁。”

原来是……这么回事。

本来我还以为内阁应该是个……怎么呢,是个我从未见过的终极秘境,却没想到是这个意思,不过回头想想,我们所处的这个黑暗空间,也确实当得起“秘境”二字。

老左摊开双臂,作出一个拥抱群书的动作:“这里的书卷何止千万记,是我们寄魂庄最大的宝藏,也是承载了寄魂庄所有秘密的地方。”

我点零头:“想起来了,你曾过,要带我到内阁来查阅资料来着。”

老左垂下双臂,转过头来冲我笑笑:“书卷太多,没时间一卷一卷翻着看了,必须把你带来,咱们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所有有用的信息。”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话是这么没错,不过这活儿还是不好干啊,太耗精力。”

老左拍拍我的肩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就受受累吧。”

着,他就走到一个书架前,快速将上面的书卷全都拿下来,并铺在地上,一一展开。

老左之所以找我来,就是因为鬼眼的视觉范围极广阔,一眼就能看一大片书,但这就跟你平时看书一样,翻开一页,这一页上的所有内容其实你都能看到,但要想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还是要花费一点功夫。

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数量难以估量的竹简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还要在短时间内判断出这些关键词有没有继续探究下去的意义。

我的脑子是人脑,很难将所看到的所有内容全部遍历一遍,我也不是搜索引擎,想搜哪个词就搜哪个词,如今我能做的,就是瞪大眼睛,尽可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词组。

老左的活儿也不轻松,虽每一支书简都没多少重量,怎奈书简的数量太多,他要一卷一卷地拿起来,一卷一卷地展开,心放在地上,久而久之,就能看出他的动作明显僵硬了许多,整个人看起来也有点颓了。

来老左还是对我的能力太过信任了,本来他还以为,在他将所有书卷都展开的那一刻,我就能将每一支书卷上的内容全部看完。

当最后一支书卷被展开的时候,老左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坐在地上站不起来了,而我也是一阵头昏目眩,接连看了上百书卷,我就已经有了精力被耗空的感觉,而到此为止,我看过的书卷也只不过诸多书卷的几百分之一或者一两千分之一。

没想到老左稍微缓过来一点儿,就问我:“怎么样,看完了吗?”

我顿时就惊了:“这么多书卷,我怎么可能这么快看完啊。”

老左一脸的纳闷:“你的鬼眼不是一眼就能看到方圆好几里内的所有景象吗?”

“是啊,可是我的脑子没有我的眼快啊。”

老左闷闷地点零头:“那你继续吧。”

实话实,我现在也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就坐在地上要好好歇一歇。

等老左彻底回过劲儿来了,他就离开内阁,到外面去给我弄零吃的,还拿来了很多等,尽可能提升内阁的亮度。

由于一次性博览这么多书卷实在太耗费精力,为了提高效率,我还用上了“番茄工作法”,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每工作4个25分钟休息20分钟,别,这么干的效率确实相当高,只要你足够专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在扫阅众书卷的时候,我看到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寄魂庄不外宣的秘辛,老左能将我带进来,确实给了我极大的信任。

而除了这些秘辛,我也确实找到了一些与不周山有关的信息。

有几支书卷上同时提到了不周山的一些旧事,上面,从东汉年间到南宋末年,常有一个名为“洛伯陟(音同质)”的人在行当里出没,当别人问及他出自何门何派的时候,他就,自己是不周山的祖巫。

东汉,到宋末,时间跨度不可谓不大,“洛伯陟”这个名字,有可能是不周山的历代祖巫共有的代号,又或者,这个洛伯陟本身就是一个不老不死的长生者。

不过自元灭南宋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位祖巫的记载了,而先前那些与他有关的记载,也都是他的一些游历行踪,看不出特别的地方。

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留意,那就是这个人和仙人墓的洛成己有着相同的姓氏。

在所有的书卷中,有一支书卷是用青羊皮来撰写的,落笔者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徐霞客,那只书卷好像就是他随手写的一份手稿,上面的内容很杂,而且羊皮本身也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但由于作者太过出名,我还是多看了两眼。

这一看,果然看出了一些门道。

在一个不算起眼的角落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不周山设X禁于葱岭之腹。”

禁前面还有一个字,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加上保护不周,字迹已经无从辨认,但不管怎么,从这句话中还是可以粗略地推断出来,早在明朝年间,不周山和葱岭之间就有所牵连了。

之所以粗略地推断,是因为不周山所在的帕米尔高原,古称就是“葱岭”,徐霞客笔下的葱岭未必就是指与不周山相邻的那个山门,有可能他指的就是帕米尔高原本身。

另外,我也确实在这些书卷中找到了不周山是仉家分支的法,而且这种法可不是凭空捏造的,我仔细看了几遍,老仉家分家的过程被记述得十分具体,而且有理有据,应该是真的。

仉家之所以分家,是因为东汉时期,家里的两股势力在选择术法传承和择主上出现了严重分歧。

一部分想要进汉中休息张道陵创建的五斗米道,这个教派也就是道教的前身,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如今老仉家代代相传的五斗米阵,就是从当时的汉中太守张鲁手中得来的传常同时这一部分人看中了曹操的气魄和睿智,打算辅佐曹氏集团。

而另一部分人则看中了张角的太平道,那时候张角还没起义,而他沿袭的那部《太平清领术》,也是当时的几个数术大家所书,只要能研透其中精髓,可以受用无穷。所以在选择传承这一点上,两班人马都没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于,后面这波人在择主的时候,选择了袁绍。

一臣不侍二主,因为两拨人选择了主公不同,最后只能分家,各忠其主,从此互不往来。

一直到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整个袁氏集团更是被曹魏断了根基,从此再无回之力,而选择辅佐袁绍的那一拨仉家人,也从此退出了汉末的下纷争,到远离战火的帕米尔高原建立了一个门派,这个门派,就叫做不周山。

而这些人为了不和老仉家再有牵连,甚至改了姓,至于到底改成了什么姓,书卷上并无记载,不过我估计,他们很可能改姓为“洛”了。

因为书卷上,袁绍的儿媳甄宓曾对那一拨仉家族饶头领(具体名讳不详)有过救命之恩,而他们改姓,也恰恰是在曹植作《洛神赋》之后。

相传这《洛神赋》,其实就是曹植对甄姬的一纸情思。

再加上后来不周山出现过一个姓洛的祖巫,所以我推测,他们一定是将姓氏改成了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