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218章 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来

张汉光当然信,至少信了大多半。

不然怎么办?

其他专家又请不来,他也不敢乱请,唯一逮了一个于正则,要样品给样品,要机器协调机器,要资料给资料……但几个月下来,进度还比不上李定安只研究了几天的零头。

张汉光想了想,又转起了眼珠:“要不……你到局里,给于正则指导指导?”

李定安笑出了声:“不说于正则愿不愿意,就说你们局里的那几台仪器……张处长,你就没算算,都有多少年头了?于正则的那批古董都比它年轻……”

“不去就不去,瞎说什么大实话,你以为个个都是保力,财大气粗?有本事,你也给咱拉个百亿的大项目?”

“干嘛,给公安部造枪么?”

“你敢研究,我就敢造!”

张汉光“嗤”的一声,“不扯了,我得回去汇报,还得开会布署……何馆,陈总,你们先忙……”

何安邦和陈静姝站了起来,准备送他,张汉光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我怎么感觉就老王和小孙有点单薄,不行再给你安排两位?”

“别!”李定安忙摆手,“已经够扎眼了!”

也就刚刚才听张汉光说,这伙人不是一般的凶悍。不然他连王成功和孙怀玉都准备推回去。

“行,只要你别作,基本上不会出问题……”

“我作个鸟……”

两人嘻嘻哈哈,李定安把张汉光送了出去。

恰好,马献明到了门口,他先是朝李定安眨了眨眼,算是打过招呼,又往里探了探头:“何馆,人到齐了!”

“两位,请!”

“干嘛?”

“领导亲自发话,让我配合好你,我敢怠慢?当然是动员……正好陈总也在,许许愿景,画画大饼……哦不,激励激励,还不是应者从云?”

陈静姝不置可否,点了点头:“可以,那何馆先安排!”

先安排?

何安邦稍一顿,心中了然:“行,那我先过去!”

说着,他又给马献明使了个眼色:别站这碍眼。

马献明秒懂,跟着何安邦离开,办公室里,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一刹那,什么镇定、从容、理智、自信,统统不翼而飞,“担心”两个字写满了整张脸,陈静姝的声音都颤了起来:“竟然牺牲了七个警员……怎么会这么危险?”

“那是在公海、境外,国内哪有这么危险?所以放心,绝对没有张汉光说的那么夸张……你也别多想,和你关系不大!”

其实关系还是挺大的,当初要不是为了救陈静姝,李定安也不会砸了龙纹大缸。

当然,即便没有陈静姝,既便李定安没有把大缸砸翻,何细仔他依旧逃不掉,照样会落在警察手中,江西的造假基地还是会被警察一锅端。

因此从那时候开始,双方就已是不死不休。

所以,没有等着仇人找上门,伸着脖子等着挨砍的道理,与其惶恐不安,藏头露尾,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怕个卵!

李定安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走了,别让人家等太久!”

陈静姝欲言又止: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他都是为了自己,不能有危机、有风险的时候,却让他独自承担。

她默默的跟在后面,心中思绪万千:该去找谁,又该怎么说?

男朋友?

好像没什么不敢承认的……

……

领导着重交待,何安邦确实不敢怠慢,但凡在职并在京的、涉及瓷器类的研究员全部通知参会。甚至还有几位已经退休,返聘后又担任顾问的瓷器方面的老专家。

包括副研究员、资料员、档案员……林林总总,会议室里至少坐了三十多位。

所有人都在讨论,说何副馆长把人聚这么齐,还都是瓷器专家,是不是又有了项目,又有了课题。

搞研究的,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但不是在讨论谁想去,而是在问怎么才能不去?

为啥?

因为蒙古瓷的项目都还没研究完,而且马上就要到了出成果的时候。这个时候立项新课题,就必须从现有的项目组中抽调人员。

这等于什么,等于辛苦了好几个月,马上就有收获了,荣誉、奖金已经在向自己招手,你却告诉我,这里和我没关系了,得从头开始?

扯什么淡,没这么欺负人的。

更有甚者,研究完蒙古瓷,珍珠釉的项目就会上马,这个课题更大,级别更高,意味着奖金更丰厚,荣誉更高……所以脑袋吃肿了,才会去研究什么新项目。

一时间,会议室里议论纷纷,而何安邦和马献明刚一踏进门,却又跟按了暂停键一样,鸦雀无声。

何安邦下意识的愣了愣。

早就知道会这样,所以他特意等着李定安来了之后,才让马献明挨个组通知。

都不想去是吧,行,待会别后悔!

“开会!”

说了两个字,何安邦坐了下来,开门见山:“上级决定,将与保立联合成立艺术品研保中心。建成后,前期研究方向暂定为‘宋元明清仿估瓷’,并会上线生产线,初步预估,年产值在百亿以上……”

“呼”的一声,会场里响起一阵吐气声。

不是哗然,而是松了一大口气:原来不是有新项目要上马,而是要与保力合作成立研保所?

而且才开始计划,建都还没建,那怎么也得一两年以后才会投入使用,到那时候,说不定珍珠釉都研究完了。

至于后面的“与保力联合”、“产值百亿”、压根就没人关心:吹牛谁不会?

当初的水变油,还有前两年被吵得沸沸扬扬的“水氢能源”,宣传的时候哪个不是称产值上万亿,哪个不是与省、部联合,最后干成了没有?

还有更离谱的:更早之前的“念力治病”、“气功”,哪个搬的不是“国”字级部门的名头?

这还是比较典型,在社会上引起过轰动的,那些没被报道出来、专骗国家经费,最后证明是一场笑话的案例更多。

越是内行越清楚这里面的门道:千万不要听立项单位的级别有多高,投资是多少,回报又是多少。要先看可研究性是多少、学术价值有多高、成果转化落地的实施度又是多少。

也不但要防骗子,还要看合作单位的实力以及人为和不可控因素占比。因为一个不好,不只是白费几年功夫、白搭几年工资,而是一旦挪了窝被别人顶了位置,到时候你想回来?

怕是连门都没有。

所以,既便知道可能一两年后才会调离,运气好收入和奖金也会涨一涨,但依然没人出声。

就连给何安邦捧个哏,问一句“研保中心建在哪”、“有多大规模”、“具体是什么级别”、“需要配备多少研究人员”的人都没有。

何安邦又清了清嗓子:“还在计划筹备,离建成还早,所以现在只是前期动员,征询意向……别说我没讲清楚:领导摆明是为了照顾我们,才先给我打了电话。也别说到了明天,最多下午,其它单位就会相继接到通知,到时候,抢着去的人一大堆……你们后悔都来不及!”

还是没人动。

“不愿意去?不错,都挺会发扬风格!”

说着,何安邦往后一靠,随意的翻阅起了眼前的几页文件。

这一下,反倒让馆员们不知所措了:这不对啊,老何啥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搁往常,别说集体冷场,但凡回应慢一点,他早拍着桌子开骂了。更不会征求意见,而是直接点名:有意见事后再提,去哪告都没问题,但你先得把活给我干了。

今天却一反常态,颇有一种“该讲的反正我已经讲清楚了,你们不去,又不是我的损失”的态度?

有老研究员开始犯疑,正想着要不要套套话,门外又传来了动静。

一抬头,李定安和陈静姝一前一后的进了会议室。

经常打交道,陈静姝他们当然认识:保力艺术品公司的副总。李定安更熟,在场的这些研究员有大半都是蒙古瓷项目的研究组成员,受李定安直接领导。

但不管怎么说,他毕竟只负责项目,在国博并没有担任实际职务,而这会又是内部性质的会议,所以李定安和陈静姝出现在这里就挺奇怪。

也有人回过了味:老何刚才好像说了,这次是和保力合作,陈静姝可能就是为此而来。但李定安呢?

猜忖间,何安邦又挥了挥手:“我都准备散会了……你俩也别费口舌了:没人愿意去!”

李定安稍一怔,哑然失笑:老何又给人下套。

他这一笑,下面的人突然就反应了过来:我靠,老何不地道?

这个研保所,绝对和李定安有关……

玩笑归玩笑,李定安和陈静姝还是坐了下来。然后,何安邦敲了敲桌子:“虽然大家都不愿意去,但该讲的还是要给大家讲一讲:这次合作成立研保所,是由李老师提议、馆长首肯、保力鼎力支持……

现在虽然还在计划阶段,但以保力的实力建成也不过在数月之间,而且同步就能……哦不,提前就能申报项目,也就是刚才我提到了“仿古瓷”项目。所以,研保所竣工当日,也就是新项目上马之时……

而新项目也是由李老师发起、设计,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可行性报告和前期数据现在就摆在领导的办公桌上……等于李老师已经将大部分的前期工作完成,大家进了实验室就能上操作台,而且有现成的数据摸块支持……这意味着什么,想必不用我多说!”

何安邦稍一顿,又摊了摊手:“可惜,大家不愿意去!”

还能意味着什么:等于不用费时费力的检索资料,建模建档,更不用一条一条的归纳数据……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李定安。

只要有李定安在,既便这些前期工作都没做也压根不是问题。就像蒙古瓷,原本需要半个月的筹备期,李定安仅仅只用了四天,而且其中一天全用来开协调会了。

而且这并非关键,关键的是项目正式启动之后:李定安做实验从来不会出现偏差,从来不用试错。目的也异常明确,还极为准确。好像相同的实验他已经做过千百遍,根本就没有什么摸着石头过河的说法。

其它各组的工作就更简单了:只需要根据李定安给出的数据模版验证一遍结果。等于李定安做了好,盛到了碗里,还用勺挖了起来,他们只需张开嘴就行。

至于以后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先不说他的研究能力有多恐怖,就说开发项目的速度:蒙古瓷才研究了一半,级别更高、学术成果更显著的珍珠釉就等着立项了。

而珍珠釉的计划书都还没往上递,他与京大的“宋代幕葬”的课题就批了下来。可能京大的筹备工作都还没做完,他这又来了一个“百亿产业”?

就这速度,还害怕以后没课题可研究?

累不死你丫的……

所以,这会看何安邦的目光就格外的不善:你丫早说啊,早说研保所是李定安提议的,项目也是他发起的,而且十有**他还是研保所和项目的负责人,你看有没有人抢着去?

更何况,后面还要加上“百亿年产值”……搁别人这绝对是吹牛,但搁李定安:李老师怕是还说谦虚了。

因此不仅仅是多少荣誉的问题,还涉及到补助、奖金、以后的分红,说不好等研究结束、成果落地转化成功,级别也能跟着提一提……这么一想,眼前的何安邦突然又亲切了起来。

被拿捏就拿捏吧,被敲打也认了,反正老何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至少李定安和陈静姝先来了国博,而不是先去了故宫、文遗所、瓷科院,老何就绝对称得上一声好领导……

“何馆,您别生气!”顿时有馆员换上了笑脸,“刚才都被‘百亿产业’这四个字给震住了,大家夥都没反应过来……”

何安邦“呵”的一声,笑容中充满戏谑:“冯老师这反射弧挺长啊?”

“确实有点,主要是休完假刚上班,大脑反应有点慢……”

被调侃,馆员也不在意,还笑嘻嘻的:“领导,我能不能问几个问题?”

“说!”

“李老师既然要负责新项目,蒙古瓷的课题会不会暂停?”

这个何安邦还真不知道,他又转过头,看了看李定安。

“不会!”李定安摇了摇头,“等研保所建成,再等设备到位,调试完毕,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初……半年多的时间,应该够了!”

其实用不到这么久,李定安计划,最多一个月相关实验就能完成,剩下的两到三个月则是实地作业。再之后就是发表论文、申报材料,申请验收……这时候他在不在都无所谓,甚至不用何安邦出面,马献明就能搞定。

当然,文件总负责人署名,及论文第一作者,依旧是他。

“不过珍珠釉肯定来不及立项了,到时估计会并入到新的研保所!”

有研究员眼睛一亮:“意思就是,李老师肯定是研保所的负责人?”

“这个真不好说!”李定安忙摆手,“到时要看领导怎么考虑!”

何安邦扯了扯嘴角:这个研保所压根就是冲着李定安手里的项目建立的,他不去,建再大也是个空架子,他不负责谁负责?

他这一副表情,下面的人就知道了:李老师又开始谦虚了……

有人又举起了手,脸上带着讪笑:“那个……何馆,怎么报名?”

“现在又想去了?”

何安邦挑了挑眉毛,“不过不急,愿意去的,先交封自荐信上来,写详细点……完了我再综合考虑考虑!”

看吧,就知道会被拿捏。

接下来的半年多,估计得被老何当驴使唤,而且还是不敢吱声那种。

但值了……

问话的馆员笑嘻嘻的点头:“没问题,明天就交!”

而和他一样,动了念头绝不是一个两个,其中有一大半,都萌生了“试一试”的心思,不停的计算着其中的得失。

这些人的神情也尽入何安邦的眼底,他不由的往后一靠,志得意满的舒了一口气。

馆员们前倨后恭,区别对待的态度他一点都不在意,因为是人就会权衡利弊,就会计算得失,人之常情而已。

他感慨的是,李定安的成长速度,以及无形中所带来的影响力。

而这才多久?

不过几个月而已,等到一年两年,乃至几年之后,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何安邦不好推断,至少敢肯定,李定安成长的越快,对他和国博的助益也就越大。

就像这次: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来……沾的全是李定安的光!

有点卡文,过渡一章,见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