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22章 不可能只拿这一件

李如英进了书房,抽出一本古籍,戴上了眼镜。

“叮零零……”电话又响了两下。

“爸,我妈呢?”

李如英往外瞄了瞄:还在沙发上坐着,抱着膀子,听到电话响,身体明显的向后倾了一下。

“生气呢!”

“哈哈……还生气了?是她说没事的……”

李定安嘻嘻哈哈,“爸,问你个事:温有全你认不认识?”

李如英眉头一皱:“你要帮他看东西?”

“不是帮他看,是他有好多东西要卖,我帮剧组的一位老师看一看……”

“少和这种人打交道!”

这语气不对啊?

有点沉,还带着点厌恶……

“爸,这人有问题?”

“我怎么知道?”

哈,李馆长口风挺严?

没到图书馆的时候,李如英在市政府办,服务的还是正职领导,该有的关系还在。现在又在文化口,对这种专门经营古玩的商人多少了解一点。

没什么交际,却流露出这种不怎么待见的语气,肯定是有点原因的。

李定安心里一动,“爸,他卖的东西没问题吧?”

“有问题的东西他敢光明正大的卖?”

明白了,十有**和三叔是同一类人。

但人家做的大,还很小心,运气也好,一直没出事……

“爸,你放心,我懂!”

李定安挂了电话,轻轻的吁了一口气。

“崔老师,你刚才说:这位温总准备退休,所以想把藏品全部转手?”

“说是上了年岁,精力不济,眼力大不如以前,儿女也不喜欢这一行。”

“他儿女做什么工作?”

“儿子在国外,具体没问过,女儿在身边,帮他打理生意。”

“他给剧组赞助的不少吧?”

“确实不少,有好几千万。”

“报酬呢,帮他打广告?”

“对,这次外景的主背景是保定的中山靖王墓、大宁都司、莲池书院、浚河府(清代古建筑遗址)、大慈阁,背景文物为长信宫灯、清代仿傅山炉、乾隆真迹《棉花图》(在保定创作)、鎏金关公像、《畿辅通志》(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督刻)……

除长信宫灯外,其他文物都是他提供的,拍摄地点就在他的收藏室,除了字幕鸣谢,花絮中也会将收藏室的全景剪进去……”

可不就是打广告?

央视的影响力、号召力自然不用提,还是以文物为线索的传统文化创演节目,演说嘉宾一个比一个权威,不是背书,胜似背书。

至少在收藏界,这位温总绝对会名声大噪,手中的藏品价格倍长。

怪不得东西会卖那么贵?

几千万都投进去了,不得加倍的赚回来了?

李定安心里也大致有了底:就一纯粹的古董商人,东西来路还不怎么正。

由此可知,崔立给他看的那些照片上的东西,可能多少都有那么点儿问题。

他最感兴趣的是,是从谁的墓里挖出来的……

转着念头,出租车开到了悦山湖。

清一色的独栋别墅,楼与楼相距上百米,园区大的像高尔夫球场。

往北两公里是市政府,往西穿两道街,就是市二中,刚赚到钱那会儿,李定安差点在这里买套别墅。

出租车进不去,包括人也进不去,等了好一阵,出来了一辆本田商务,问了名字之后,把俩人接了进去。

离的挺远,开了近一公里才到地头,一座小山包上,建着一幢三层的仿古式小楼。

门头上挂着匾额,黑底漆金:温故!

名字起的好,有渊源,也挺有格调。

随意的打量了一眼,两人跟着司机进了台阶。

踏过门坎,一股闭塞、拥堵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般的古玩商店,都是大而豁朗,宽阔敞亮,博物馆更不用说,广阔的像会堂。

但这里不是。

一进门,感觉进了图书馆,博古架一排连着一排,中间差不多一米宽,也就将将能站个人,勉勉强强蹲下去。

架子上摆的满满当当,大致一数,只是一楼就十五六座。

再算一算,崔立所说的“温总的藏品有四五百件”,真不算夸张。

所以,这里已经不能算是收藏室,而是“堂”。

感觉一瞬间,就把“温故”两个字的格调拉低了……

很安静,也没什么人,除了司机,就一位穿裙装的年轻女人。

很漂亮,身材也很好,五官精致,画着淡妆,眉角微微往上翘,再一笑,满目春情。

不是乱放电,而是长的就这样。

“崔老师!”

“刘秘书好,我带朋友过来看一看!”

“你随便看,有什么问题就叫我!”

“好,谢谢!”

简单问候了一下,女人再不理会,坐到旁边点起了手机。

喝了一场酒,两人也算是混熟了,边往里走,崔立又挑了挑眉毛:“刘秘书,挺漂亮吧?”

啥意思?

漂不漂亮和我也没关系啊?

稍一顿,李定安又懂了:秘书两个字,崔立咬得贼重。

他有些无语: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你不怎么正经,后面我觉得可能误会你了。

现在算是确定了,你确实是不怎么正经。

人之常情,是人都爱吃瓜,与职业,更与道德无关。

就像王成功和孙怀玉,第一次见到陈静姝的时候,比现在的崔立还起劲……

他无奈的摇了摇,眼睛四处打量。

这一层全是器物,东西挺杂,金银铜铁、玉石陶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

有真也有仿,李定安就看到了一件半米多的鎏金银蟠龙纹铜壶。原壶出自西汉,既为酒器也为祭器,为刘姓诸王主膳或祭祖时的重器之一。

离着十多公里远的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就出土过一件,现在收藏在HEB省博物馆。

这一件是仿品,但仿的似是而非:原壶有鎏金夔凤,这上面却没有。原壶是卷云纹,这上面却是流云纹。

不过看成色,像是民国时期似的。

当然算是文物,价格还不低,一百七十万。

谁买谁知道……

李定安摇摇头,又看旁边。

哈,西汉当户铜灯?

器形很普通:铜佣半跪在地,仰头、伸臂托着灯盘,盘心有烛钎。

所谓当户,既当百户、当千户、万户之意,自匈奴起就是关外游牧民族的官名,所以这件东西的寓意和汉武帝让匈奴单于献歌,唐太宗让突厥可汗跳舞是一个意思:跪下唱征服!

原器仍旧出自中山汉王刘胜墓,这件依然是仿品,仿的不错,但是半机械半手工的工艺,底与口明显都有机器錾刻的痕迹。

不能算文物,至多算工艺品。

再一看,还是陕西博物院仿的,所以价格不低:二十万。

肯定值不了这么多,他也只是捎带着好奇了一下。

正准备往下看,目光无意间掠过旁边的架子,李定安不由的怔了怔。随便,眼珠仿佛不会转了。

一只巴掌大的小盒,水晶材质,晶莹剔透,里面放着一件玉质的蚕蛹。

拇指粗细,一指多长,青绿质地,细腻致密,玉质表层错落着黄褐色的泌斑。

血泌……

还有这器形……

十有**是幽塞。

汉人视死如生,《抱朴子》云:金玉在九空与,则死人为之不朽。意为玉可使人不朽,更可起死回生,所以就九了九窍玉:眼、鼻、耳各两件,口、前阴、后庭各一件。

男为阳塞,女为幽塞,这一件就是幽塞。

玉泌很深,肯定不是仿品,玉面很干,少说也埋了千年以上。

关键的是,依周礼:天子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所以这一件,就不好就是诸候或郡王以上的宗室正妻葬品。

说实话,李定安还是第一次见到实物。

如果对比一下,他从于正则手里赢的那块西汉螭纹剑首,在这东西面前就是个弟弟。

无论是历史、文化、考证,以及经济价值,既便放在省级博物馆,至少也是馆藏级文物。

再看价格:两千两百万。

不算贵,就是这东西的来历,着实让李定安好奇。

想了想,李定安转过头:“能不能上手看一看?”

女人还在玩手机,头都没抬:“随便看!”

能看就好。

也没什么好避讳的,也就他全国各地乱跑,没在学校上几堂课,不然死人骨头都不知道捡了多少回。

考古啊,干的最多的,不就是挖坟掘墓之类的活?

李定安没犹豫,拿起水晶盒,又取出了玉。

玉质细腻,属蓝田翠玉,器形似蛹状,玉面雕有波浪纹。

不怎么反光,透明层只有薄薄的一丝,埋不到千年以上,干不到这种程度。

血泌很深,也很多,土泌却很少,也属合“九窍玉”的特点。

诸候墓葬没跑了……

转念间,他打了系统,然后,心里打了个突:

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之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葬玉。

再看出土时间:1966年。

谁挖的,不知道。

但李定安记得,1968年,某工兵团在保定开凿隧道时,首次发现了刘胜墓,之后总理批示,郭院长率中科院考古所实地调查,然后发掘。

所以,这东西的出土时间,比郭院长发掘刘胜墓还要早两年?

同样,挖出这东西的人,发现刘胜墓的时间,比工兵团更早。

能挖出窍玉,等于进入了窦绾地宫中室,也就是放棺椁的地方,甚至掀开了棺盖。

更进一步:换任何盗墓贼,都不可能只拿这一件。

棺椁中还会放什么?

金、圭、册、印,更甚至是玉衣……

霎时,李定安一个激灵,四处乱瞟。(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