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46章 留到明年开春

馆长皱着眉头,沉思良久,把卷宗推到了书记面前。

成司长连忙打开,全视贯注,看着看着,神情就不对了。

林子良。

没见过,但听过这个名字。

当时,馆长在教科委,自己在人大,虽不在文化系统,但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文化社科领域的后起之秀,考古文物行业的领军人物。

有能力,有才华,有智慧,有拼劲,更有人赏识。

前途可望。

可惜,事与愿违。

但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科研技术,以及李定安。

人材果然是人才,林子良竟然研究出了光瓷技术,而且有可能处于世界前列,行业尖端。

因为查到的相关资料很少,只是根据疑似类产品推导从而得出的结果,所以只是有可能。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中核、中兵、中航的相关技术与之对比,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这就很诡异了:林子良有才华不假,研究能力也很强,但只限于考古和传统瓷器领域,既便是想破脑袋,也没办法把他和军工科技联系到一块。

但还有更诡异的:李定安竟然把林子良的技术推导了出来?

他捡漏、他赚钱、他研究古瓷、他帮公安部门办案、也会点推理……

书香门第、教师世家、爸爸在地方任职、妈妈是特级教师,家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该了解的都了解过,但从来不知道,他还懂军工科技?

而且懂的很多:

他利用几件仿古瓷,推导出林子良可能正在研究的技术种类,又根据技术推导出需要的关键原料,从而判断林子良涉嫌稀土走私,又以此挖出了林子良的活动轨迹。

然后公安部门才根据这些线索,查到了稀土的流向、途径,涉及的技术,及技术的最终流向和用途。

简而言之:李定安立大功了……

书记愕然的抬起头:“怪不得刘部对他赞不绝口?”

馆长默然:不然他为什么削尖了脑袋想把李定安挖走?

现在还得加上对面这三位。

锥在囊中,锋芒毕露?

乍一想,搞古董研究的搞军工科技,就觉得很荒谬。

但仔细一琢磨:林子良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关键的是,李定安和保力合作的薄胎瓷,就是他利用林子良的技术推导出来的。以此再推导出点什么,好像也不奇怪。

所以,馆长不得不考虑,如果这是真的,李定安何去何从。

“是什么技术?”林馆长指了指卷宗,“光学陶瓷?”

局长点点头:“对,林子良的主攻方向就是这个,已知研究成型并可以转化应用的技术有两种:MgAl2O4透明陶瓷和YAG激光陶瓷……

前者属透红外陶瓷,民用领域应用非常广,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烟雾探测、体温探测。而如果用于军工,可制造坦克装甲、战斗机及导弹整红外流罩,以及红外制导设备……”

书记愕然:“战斗机、导弹……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还有更夸张的:YAG激光陶瓷……民用领域中,高端科研和半导体仪器的关键部件全是这种材质,就比如高端光刻机:反射镜、窗视镜、导轨、分散盘、绝缘环、聚焦环等等……但如果是军工领域……”

郭局长稍顿了一下:“主要生产高功率、大能量的固体激光增益介质,也就是李定安所说的激光介质,说简单点:激光武器能量输出及储能设备……”

成书记愣了一下,不知道说什么了。

战斗机、导弹、激光武器都离他很遥远,但光刻机?

但凡有贸易冲突,这东西首当其冲,必然是第一个被卡脖子的……

“问题是,李定安别说学,接触都没有接触过,他怎么可能懂?”

郭局长顿时就笑了:“来国博之前,李定安同样不懂鉴定,更不懂瓷器!”

“至少学校里教过!”

“你们说的是京大吗?”于思成也笑了,“成司长,你算算,截止现在,李定安上了几天课?”

书记哑然无言。

认识何安邦的时候,李定安已经在古玩市场淘宝了,京大的门朝哪开,考古专业中有几门学科,他可能都不知道。

等他到京大报道时,已经赚了两个多亿,蒙古瓷已经送到了国博,并已准备立项。

等于之前从来没接触过,家人朋友中没有任何人从事这个行业,也没有任何人教过他。

但他该懂的照样懂,照样能赚几个亿,照样能申请立项部级科研项目。

与之相比,他懂军工技术,好像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至少古瓷与工业瓷都属陶瓷行业,其中许多技术共通,而且还有林子良这个榜样。

李定安至多也就是学的快一点,林子良钻研了二十多年,他钻研了……

好吧,依旧很离谱。

默然好久,书记轻轻一叹:“至于他会不会、懂不懂,这个暂且搁置,最关键的,这是个顺毛驴。脾气倔,性子野,适应不了机关中那些条条框框……

之所以在国博能如鱼得水,只是因为何安邦给予了他足够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以及尊重!”

“没想过束缚他,也没准备把他调到哪……保力的研保所建成后,肯定是他负责,再增加一个部门,研究薄胎瓷的同时顺手研究一下光瓷,也不是很难!”

于思成想了想,“到时需要保力或国博给他配个副手,他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光瓷研究这边!”

书记愣了一下,又和馆长对视了一眼: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保力的前身不就是军工企业,而且现在旗下的好多企业,负责的依旧是军工项目。

馆长也摇头:“性质不一样:古瓷是古瓷,光瓷是光瓷,这是两个概念!”

“对他而言,没什么区别!”

“但对于下属研究人员而言呢?既然涉及军工领域,参与研究的人员必然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让他全权负责,对这些五六十岁,在各自领域内说一不二的专家指手划脚?”

书记皱着眉头:“他几岁?”

最后这三个字,多少带着点老气横秋,标准的老前辈、老专家的口吻。

也是国内一些研究领域的通病:论资排辈!

“这个也不用担心!”

任主任笑了笑,“国博的研究人员够独立,够个性吧?就像刚才,这么多的领导在场,组员照样敢和组长顶嘴,但他们为什么不敢和李定安顶?”

他敢顶个屁?

程永权脑子又没坏:论研究能力和水平,他和姚川不相上下,差也差的不多。但和李定安比,那就是芝麻和西瓜的区别。

就像今天,困扰了整整一个组好几天的难题,李定安只需几分钟……

书记愣了一下,明白任主任的意思了:像今天这样,都不需要多,只需两到三次,资历再高的专家也得服服帖帖!

技术水平决定权力结构……

看来是拦不住了?

书记叹了口气,又看了看馆长。

“为什么不直接点,比如直接接找他谈话,而是要采用这种突袭式的现场观摩的方式?”

馆长稍一沉吟,“我个人认为,李定安有抱负、有情怀、有觉悟,更不缺社会责任感……”

“林部你别急,没说他觉悟不高!相反,我们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薄胎瓷不单单是百亿产生,不仅仅能解决就业,更是新兴技术……之所以没有直接找他谈话,是尊重他个人意愿……”

看馆长板起了脸,任主任哭笑不得,“我就举一个例子:透红外光瓷,可应用的民用领域有工业、农业、安防、医学……其中任何一个行业所产生的经济价值,都不是薄胎瓷所能比拟的……

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尺寸的透明透波陶瓷,这是目前为止,飞机及航空器最优质的窗视材料、但以我们的技术水平,最大直径只能达到三十公分,但日产可达四十五,美、英、德等欧美国家可达五十以上……

林子良的技术能达到五十左右,如果李定安推导出来,这是什么概念?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只要生产力足够,有的是订单。即便自己不生产,光是专利费,他几辈子都花不完……”

“意思是他还没研究出来?”

“当然,因为研究设备很贵,而且需要全部进口,至少要五到六亿,但他已经开始准备了……”

我们怎么不知道?

“但何安邦知道,京大的吴教授知道,馆员们可能也知道:李定安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过,要建个人研究所,投资很大,要好几个亿……所以,他很清楚这些技术所具备的经济价值,也很想赚这个钱……”

好几个亿的研究所,还能研究什么?

馆长和书记都明白了:有林子良这个前车之鉴,任主任他们不得不考虑:直接谈话,会不会起反作用?

所以才选择实地观摩,验了验李定安的成色,又套了套口风。

没错,这小子确实懂。

但也很谨慎,也有顾虑,暂时没有合作的意愿。

“你们准备怎么办?”

“合作,如果他愿意,科技局可以提供全力支持:人员、设备、技术、场地、资金……”

“估计不大可能!”

书记断然摇头,“这小子心眼太多!”

“那就只提供资金,补贴也行,贷款也行,还不还都行!”

任主任很果断,“所有研发成果都依据国际专利法付费!”

这个肯定可以。

因为有先例,赚到钱的私营科研企业很多,涉及国防军工领域的也不少。

“我们需要做什么?”

“谢谢林部,暂时还不需要,但如果时机成熟,还请林部和成司做做他的思想工作……”

是做自己的思想工作吧?

条件这么优厚,而且有保力研保所这个合作基础,一切只是水到渠成。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国博这边不放人。

说实话,林馆长确实不太想放:人才谁不想要?

但哪个轻,哪个重,他还是能分的清的。

他重重一点头:“好!”

“谢谢林部!”

目的达到了,三人也起了身,“那我们就告辞了!”

“我送送你们!”

没多远,只是送出了办公室。

目送三人下了楼,成书记叹了一口气:“可惜了老何,谋划了那么久?”

“再可惜也没用!”

馆长摇摇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稍一顿,他又拿出手机,“先和他通个气!”

……

几分钟后,李定安进了馆长办公室。

这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

何安邦就在对面,马献明也在,两人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

时不时的,老马就会扎着耳朵听一下,看李定安出来没有。

“何馆,怎么这么久,不会是真要调走吧?”

“不会!”

何安邦嘴里说着不会,心里却有点发虚:馆长说话做事,向来是雷厉风行,简单直接,他又不是没汇报过工作,没和馆长谈过话,鲜有超过半小时的。

这次却超过两倍还多?

肯定和今天的参观团有关,说不定就是因为于书记的那句“要不要换个环境?”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越想,何安邦就越烦燥。

“啪嗒”,又点燃了一支烟,对面的门响了一下:“谢谢馆长……”

两人对视一眼,又霍然起身,马献明三步并作两步,轻轻的点了点玻璃,又勾勾手指。

李定安愣了一下来,推开了门。

好家伙,这是进了毒气室吗?

他叹了口气,打开了窗户:“都说了不走,你慌什么慌?”

“我慌个屁?”

猛呼一口气,何安邦摁灭了烟,“谈什么了?”

“监委科创局要在保力研保所增加一个部门,研究光学陶瓷,暂时由我负责!”

感觉没什么区别?

不对……

“新部门归谁管?”

“科创局。”

“那和调走有什么区别?”

“但我首先是研保所负责人,归国博和保力共同管理!”

这样的吗?

道理确实是这样,但总感觉里面有坑?

“哦,还有……估计馆长待会也会找你和老马!”

“什么事?”

“协调人员,对蒙古瓷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什么时候?”

“尽快!”

“怎么这么着急?”

“我提出来的!”

李定安叹了一口气,“如果拖到明年开春,就只能马所长带队去!”

马献明忙点头,“去,现在就去!”

冻点怕什么?

没李定安帮忙,估计得拖好几年……

何安邦的头皮“噌噌”的跳:李定安至多留到明年开春?(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