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72章 好好开车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372章 好好开车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3:08: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了拐,还要什么自行车?

话是这么说,但一山望着一山高,谁不想得到更多?

左朋既兴奋又失落,一会儿哀声叹气,再一会又呵呵直乐。

山里本来就冷,山洞里也很黑,寂静而又阴森。墓室里又是壁画又是铜柱,又是符文又是星图,神密而又恐怖,丝丝寒意仿佛要钻进毛孔。

何况眼前还坐着一樽和尚的干尸?

再加上左朋夜猫子一样的笑,激的苏秀和于徽音起了满身的鸡皮疙瘩。

李定安拿手电晃了晃:“左局,你能不能笑的正常点?”

你让我怎么正常?

“李老师,我就想不通:剩下的两处阵眼怎么就能跑到市境外?”

左朋苦着脸:“感觉损失了好几个亿……”

你这样的人真是没救了……

境外的不提,至少还有一处在国内吧?

市境外又怎么了,知不知道什么叫共赢?

当然,也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这地儿的重要性……

李定安摇摇头:“先出去……然后你安排人过来值班,明天再正式考察……”

哦对……

左朋精神一振:先把自个家这一处考察明白了再说。

当然,别人家的也不能放过。

能不能沾点便宜两说,至少得先掂记着……

转着念头,他加快脚步,屁巅屁巅的跟在李定安身后:

“李老师,能不能查到金身佛的具体身份?”

“不好查,但并非没希望,前提是把其余两处的阵眼找到……至少也得找到一处,才好推算,才好查史料。”

“难不难找?”

“说难也难,也简单也简单……”

这是什么说法?

“大致就是看龙脉走向,也就是山势。”

“顺着山找?”

“不然呢?”

说着话,几人出了山洞。

李定安指了指西侧的那一座峰:“左局,你仔细看,那座山像什么?”

“牛角啊?”

这儿本来就叫卧牛山,开车来的那座山梁叫牛脊梁,这两座山峰就叫牛角峰。

因为相距二十里,所以叫东廿里峰和西廿里峰。

“谁家牛角是开岔的?你好好看……”

哦对……

“羚羊、鹿角……嗯,不对,龙角?”

“再看停车的那座崮岭,像什么?”

“当地叫牛鞅崮(牛拉车时的套具),至于像什么……”

左朋瞅了好一会,“笼头?”

李定安竖了个大拇指。

“一种说法,两个意思,不还是一样?”

“不一样!”

李定安又环指了一下,“你现在再看青龙山的山势,像什么?”

左朋眯眼细瞅,神情渐渐诡异。

他终于知道,李定安想说什么了:站在主峰老道峰往下看,青峰龙就像一条团起来的睡龙,也像一群小龙围着一个点盘游。

但站在这里看:龙身却渐渐舒张,像是睡醒了要走?

龙群渐渐离散,看样子还是想走?

更诡异的是:两座廿里峰太像龙角,这地儿也太像龙首,停皮卡车的那座崮岭,太像套在龙脖子里的笼头。

而且山势北粗南细,再比作龙脉:感觉就像……龙要调头往北走?

照这么一想,洞里的那根铜桩、那个和尚,以及符文、龙骨,更像是吊在龙角上的一块肉,哄着龙往前走……

“龙脉真被驱走了……不是,牵走了?”

“按理论上来说,好像是这样……当然,只是理论!”

左朋张大了嘴,不知道说点什么。

现在不止是苏秀,就连他也觉得,李定安在讲神话。

这可是山,地形可能上千年都不变一下,怎么牵?

“实际上呢?”

“实际上没那么玄乎……风水术语中有一句话,叫千眼看千山,意思就是换一千个角度,能看出一千个不同的地势,以及一千种不同的龙脉走向和龙气结穴之地……这里就是如此……”

李定安指了指老道山:“站这儿看,伏牛山就像套了笼头的龙头,但站在更高的老道山再看,这里却像开叉的龙尾……

所以,不是术士布了阵,让山势起了变化,而是术士根据山势拟形,再根据风水布阵,以此期望让龙脉走向发生变化……说白了就八个字: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至于准不准?”

李定安稍顿了一下:“反正我觉得,更像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

差点被唬住?

左朋呼了一口气,“那为什么山势是北粗南细,北高南低?看着就像是龙头调转了方向,往西北跑了?”

调转个毛?

“青龙山是努鲁儿虎山的分支,努鲁儿虎山又属燕山余脉,所以青龙山的走向本就是由西北往东南,可不就是越往西北越高越粗?”

哈哈……这样的吗?

左朋干笑了一下:“如果按照这样推论,第二处阵眼在东南的努鲁儿虎山?”

“不!”

李定安往西北的方向指了指,“就在西北方向!”

因为那里有阴山。

阴山是北龙主脉,刘伯温的《堪舆漫兴》中言:北龙结地最为佳,万顷山峰入望涯。鸭绿黄河前后抱,金台千古帝王家。

意思就是南、北、中三大龙脉中,北龙最有帝王之气。

准不准不知道,但历数中国历代王朝,从北方起家的,占了九成。

包括辽、金、元、清……

“意思是要去西北……什么时候去?”

“尽快吧!”

李定安想了想,“过了元旦,我肯定要回京城,到那时候,就只能靠你们自己找……”

“我明白!”

左朋猛点头,“我现在就汇报!”

他跑去一旁打电话,李定安又交待方志杰和探工、向导收拾仪器和设备。

苏秀站在旁边,默然无言。

全程她都没怎么插话,但说实话,很感憾,也有那么点怀疑。

风水,龙脉?

阵法,驱龙?

就觉得很玄幻,跟看鬼吹灯似的?

但她又无法解释,为什么荒无人烟的大山里会有一座墓穴……哦不,阵法遗址?

还那么奇特?

孤峰山腹中的巨形墓室、好几吨重的铜柱、栩栩如生的肉身佛,以及疑似皇帝脊柱炼成的法器……不论哪一样,都能在考古界和历史界引起轩然大波。

关键的是,埋那么严,遮那么实,之前没被任何人发现过,也没任何标记,更没什么历史记载之类的痕迹查循,李定安是怎么找到的?

而从头到尾,他都只是靠着一块罗盘?

包括十数座墓葬的大型辽代墓葬群……李定安同样只靠了一块罗盘?

用道理讲不通啊?

“小于,京大考古系,还教风水学?”

苏秀越想越奇怪,看了看不远处的李定安,“或者首师中文和历史系有这个专业?”

大学里怎么可能专门教这个?

至多也就是地理和建筑设计相关的专业稍稍涉及一点点……

于徽音摇摇头:“大学里不教,他之前也没学过!”

那奇了怪了?

“他是现学的!”

于徽音想了想,“十月中旬,他让我帮他到国家图书查资料,都是风水学的基础理论,应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苏秀猝然顿住:“十月中旬?”

“嗯,就是十月中旬!”

意思就是,他就学了两个月不到,就能拿块罗盘跑荒山里找墓,找古代遗址?

一找就是十几座……

更玄幻了?

感觉怎么都想不通……

她叹了口气,于徽音也跟着叹气。

“怎么了,你也想不通……”

“不是……”于徽音摇摇头,“他学东西一直很快……就像鉴定,就像考古,别人也没怎么教过,他自己就学会了……”

一口气噎在了苏秀的嗓子里。

这要不是于徽音,她非骂两句不可:就算他是你男朋友,但夸也要有个限度?

“那你叹什么气?”

“我就是想,他还要去西北……可能更辛苦!”

确实很辛苦,但值得

古人言“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又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理论水平再高,而不实践,那叫做纸上淡兵。

事实也是如此。

李定安靠着所学,发现了第一座除帝陵外的辽代家族式大型墓葬,发现了第一座风水类的大型遗址……

特别是后者,还是全国首次发现……如此奇特而又新颖的遗址类型,文物部门和媒体部门肯定会大书特书,而每一次宣传与记录,也必然会出现李定安的名字。

这代表什么?

知名度,专业能力,以及影响力。

所谓的权威,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当然,也不得不佩服:就这环境和工作条件,没比荒野求生好到哪里。

李定安能坚持下来,确实了不起……

……

不大的功夫,大部分的仪器都被送下了山,剩下的冲击锤之类的工具则留在了山上,留着明天用。

李定安带着他们抄近道下山,边走边聊。

“李老师,发掘辽代墓葬的项目,文物局不会批吧?”

“差不多!”

“那你能不能帮我们提供点思路!”

让我提供思路?

倒也不是不行,但道理不对。

这是策划节目,如果抛开文物不谈,自己基本等于门外汉。央视藏龙卧虎,人才济济,随便拎出来一位都比自己专业……

李定安琢磨了一下:“苏导,谁给你出的主意?”

苏秀稍一顿,眼神格外复杂:不是……你反应怎么就这么快?

她叹了口气:“是何馆长……他建议我们,这个方案可以让徽音起草……”

李定安愣了愣,又咬了咬牙。

他想骂娘。

何安邦,为了让我尽快回去,你连脸都不要了?

你给我等着……

暗暗骂着,他又琢磨了一下:“提供思路肯定没问题,但我不太懂央视的流程,也不太懂你们节目的性质……”

“这个没关系,你先帮我……哦不,帮徽音分析一下:如果从解读历史文化、展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期节目该如何策划?”

你这要求不少啊?

“能不能具体点?”

“可以!”苏秀点点头,“我觉得,辽代文物固然新奇,但风水类遗址及文物,可能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这是当然。

中国的墓葬很多,所以文物也就多。拍十件文物,九件都可能与墓葬有关,央视拍的都不爱拍了。

辽墓虽然相对希有,但并非没有文物传世。关键的是,文物局不可能同意当地对萧氏墓葬进行发掘,所以节目的策划难度就大了很多。

但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苏秀自然而然的就想转变一下思路:为什么不围绕“风水遗址”策划一期节目?

至少有文物可展示,而且更为稀有,更为新奇:全国首次发现的风水类大型遗址……哦不,不管大小,这好像都是第一座。

观众一看,好家伙:山顶大的罗盘、好几吨重的铜柱、还有大德高僧的金身,以及皇帝的龙骨……绝对瞄一眼再舍不得换台。

收视率绝对杠杠的,也就是苏秀所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而且从苏秀所说的“发掘历史底蕴”、“解读历史文化”、“发扬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等方面考虑,风水遗址也要比萧氏墓葬更有深度……

别说,还真就得好好帮于徽音策划一下?

如果这期拍火了,于徽音不说在央视横着走,但绝不会再有人说她是大小姐、关系户,走后门。

也就更不会为了证明自己,而天天加班……

李定安点点头:“我琢磨一下!”

“谢谢李老师!”

苏秀很高兴,“我从明天起,我们能不能随队跟拍?”

“可以!”

收集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现场境头也最具有真实感……

说着话,几人下了山峰,到了牛鞅崮。

左朋才打完电话,三步并作两步的追了上来。

“李老师,艾部长说,米书记和秦市长也可能要来!”

“哦……”李定安风轻云淡,“别喝酒就行!”

“不是……李老师,你不觉得奇怪?”

反正左朋就觉得:领导来的也太勤了点?

两周前副书记和市长才来过,今天又是艾部长?

这太阳都还没落山,正职领导又要来,而且是两位一起来?

就感觉,领导们比他这个局长还重视……

李定安点点头:“奇怪,怎么不奇怪?领导们太热情了一点……”

你这像奇怪的样子吗?

其实左朋还没转过弯,满脑子都是文物、景区、宣传、投资之类的问题,可能还想着怎么想办法占一点邻居家的便宜,所以没意识到“首次发现的风水类遗址”的具体概念。

就像苏秀,转了一圈就知道,于墓葬相比,风水遗址更有宣传度。

也千万别小看“首次”这两个字,这代表着绝无仅有,打破历史纪录。

就像几十公里外的“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被发现的时候,堪称各界轰动。

因为是截止当时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辽代墓葬,被称为辽代文化的海内孤例,当年就被列为“年度考古新发现”。

热度保持了好几年,直到后来抢救性的发掘了几座辽代帝陵,热度才慢慢下降。

当时通辽还未建市,由区文物部门和国博联合发掘,三千多件文物,国博拿了大头,区博物馆留了小头。因为要建水库,遗址大部分被破坏,基本上可以说,没什么价值。

但不妨碍领导们清楚,再要是发现类似的遗址,应该如何重视,又应该如何开发。

反正再不能被上一级的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抢走,既便抢,当地也得占大半。

所以两位领导听到消息就赶来,真就一点儿都不奇怪……

李定安指指方向盘:“你开还是我开?”

其他人都不行,比如方志杰:平路上还可以,一开车上山腿就打颤……

一打岔,左朋再顾不上想:“你太累了,我开……你也上来,我送你们下去后,再来接小方他们……”

确实有点累。

“也行!”

李定安没客气,上了副驾驶,苏秀和于徽音坐进了后座。

皮卡车稳稳调头,下了崮岭,又上了山梁。

开着开着,左朋“唏”的一声:“我怎么感觉,姚玉忠没说实话?”

没借,他说有驱龙桩,确实挖到了六根,但最大的那根压根就不在老道峰的山顶。

他说有墓葬,也确实找到了,但并不像他的说“不多”。

相反,不要太多。

再想想他当时的语气:可能、估计、应该、也许……以及“要找不到,你再来找我”……

越想,就越觉得这老神棍在耍滑头?

李定安叹了一口气:左局长,你才想明白?

从沈阳回来,李定安一直觉得有点奇怪:既然风水局是司天监之类的官方机构建的,目的是把龙气引走,怎么可能只局限于一座山之中?

甚至只限定于老道山周围?

左朋把挖掘机弄上山,挖了十多米毛都没挖到,李定安就明白了:姚玉忠为了见一见监狱外的太阳,耍了不少心眼。

锁龙是锁龙,驱龙是驱龙,按风水学的说法,两种阵法就不是一个体系,不可能阵中再建阵。

什么牛圈、赶牛,又是狗、又是鹰、又是刀的……就是想把自己的脑子搅挥,最后不得不再去求他。

就挺能忽悠?

还好,醒悟的够及时,学的也够快……

“都说了别听他瞎忽悠……好好开车……”(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