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77章 劝不住(为盟主“趣味游戏plus”加更)

马献明悠然自得的喝着果汁:这下稳了。

可能有点不尊重,但绝对是事实:李定安出面,比何安邦出面的作用要大的多的多。

包括何馆自己也承认……

旁边,苏秀若有所思:她知道林馆长是谁,一直都兼任相关督察组组长或副组长,更带组在央视入驻过。

而李定安,无职无级……乍一想,就觉得两人之间好遥远?

她想了想:“马所,何馆为什么让李老师汇报?”

你让我怎么解释?

难道说何馆欺上瞒下,又怕事后挨骂,就想让李定安先帮他分担点火力?

马献明想了好久:“李老师比较专业,知识面又广,解释的比较清楚,所以馆长平时也比较重视李老师的意见……”

意思是在林馆长面前,李定安比何安邦更能说得上话?

就挺奇怪:何安邦是副馆长,而李定安只是国博的外聘人员……何况他到国博才多长时间?

苏秀不信。

但事实就是如此。

马献明摊了摊手:“不信你问于小姐!”

她能知道什么?

苏秀看了看于徽音。

“嗯……就上次在保定,我见过一次。”

上次……西陵盗墓案?

见过谁,林馆长?

想起来了,案子太大,林馆长带督导组去了保定……

“嗯,就是封组之前,我去给李定安送过衣服,他又带我吃了顿工作餐……”

苏秀愣了愣:这么一说,李定安也是督导组成员?

他无职无级,怎么进去的?

林馆长?

苏秀的眼皮跳了一下:“吃饭的时候都有谁?”

于徽音顿了一下,垂下眼皮:“没谁!”

明白了……林馆长也在。

而且就他们三个人……

苏秀神情复杂,米顺东和秦隆如释重负:果然!

这已经不止是器重,而是格外的亲近。

所以,立项的事情已是十拿九稳。

再回头想想,自从李定安来了之后,泼天的惊喜一个连着一个?

感谢李老师……

感慨间,一道人影凑了过来,米顺东瞅了瞅,是项目组的姚组长。

“马所,风水遗址的录像资料呢,给我一份……也省得明天到了现场,还两眼一抹黑!”

马献明斜着眼睛:“谁告诉你明天要去现场?”

姚川呵的一声:谁还不了解谁?

就李老师那性格,今天于小姐要没来,他今晚绝对住山洞里你信不信?

所以从明天开始,肯定要正式考察……

“李老师早安排好了:小方有备份,稍等就会发下去……”

“尽耽误时间?我吃饱了,你先给发我一份,我回房间看……”

马献明瞪了他一眼:活该你只是组长。

会不会说话,什么叫“耽误时间”?

领导还在这坐着呢……

米顺东和秦隆一点都不介意,甚至笑了笑:搞研究的都这样,像李定安那样的,才是异数……

“之前就安排好了,也怪我们,聊的太投入,给忘了?”

秦隆笑了一下,“小彭,放一下录像资料!”

“好的市长……”

秘书快步而去,姚川“嗖”的一下回到了席位:“学习!”

顿然间,又传来一阵叮零咣啷,窸窸窣窣的动静:不管坐在哪一桌,之前是哪个方向,现在一律朝向大屏墓。

然后,人手一支笔,一個小本子。

当然,只限国博项目组。

其它人或是无奈,或是愕然。

马献明解释了一下:“李老师的思维比较活跃,随时随地的都会讲到一些新的东西,有时也会是要点和重点,有时在实验室,有时在野外……所以研究员们都习惯了,随时随地都会带着纸和笔……”

苏秀大受震憾:她想不通,李定安是怎么把一群傲骨嶙嶙(谁都不鸟)的研究员,管理的这么有服从性的?

几位领导也久久无言。

看看这些国博的研究员,再看看左朋调来帮忙的那些人。

当然,这怪不到左朋:之前只是帮忙,研究的又是蒙古瓷,他们学了也没用。

但从今天开始就不一样了……

米书记没说话,只是看了左朋一眼,左朋突然就开了窍:“书记我明白,我待会就通知!”

马献明都愣住了:这家伙怎么变聪明了?

……

录像开始播放,有无人机的俯空镜头,也有影像组就近拍摄的考察和发掘录像。

画面很清晰,音质处理的也不错,还做了剪辑,剪掉了一些无意义的镜头。

刚开始,一切正常:左朋请李定安鉴定罗盘和朱古钱,李定安又找京大和故宫帮忙。

再之后,左朋带李定安去了罗盘卖家,也就是牧民家里。

然后马献明在发掘瓷窑的过程中发现佛头、八宝瓦当,李定安上老道山,对山顶遗迹进行了初步考察。

再然后,马献明在山下发现分金标尺,李定安进一步确定,山顶遗迹为大型的风水罗盘……

艾部长格外惊讶:“马所,你们连这样的镜头都有记录?”

她说的是鉴定罗盘和去牧民家里那两段:那时候,谁都没料到一块找不到出处和来历、甚至无法定性用途的铜盘,会和大型遗址有关。

包括李定安。

他们依旧录了下来,艾部长就觉得很奇怪:仿佛李定安能未卜先知……

但没那么玄。

“一般不记录,但涉及李老师的部分就要记录……”

这都是经验。

要没录像,猜一猜丰城的那些文物最后会怎么样?

要没录像,保定的祭红甪端、白瓷观音也到不了国博的展厅。

包括蒙古瓷立项,要不是有同步的录像,项目审查的绝不会那么轻松,更不会有之后的一路绿灯……

还有这次考察瓷窑,甚至引起了内部人员质疑,也由此可见,李定安寻找遗址的方法和过程有多奇特,到时外部又会有多少质疑的声音?

没关系,有录像……

经的多了,就会形成一些在外人看来很奇葩的规定:甭管李定安在研究什么,哪怕是一坨屎,你也先给我录下来再说。

何馆长的原话。

方志杰专门就是干这个的,有时候也会是舒静好……

马献明大致讲了讲,他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会这样。

感受也就更深了:李定安最擅长在平凡的地方发现奇迹,不记录不行……

录像继续播放,李定安从沈阳回来后,开始出野外。

大致就是先确定大概区域,再分区探查,再组织人员挖掘。

确定区域的方法简单到古朴:李定安拿一块罗盘,头顶再飞一架摄像无人机,满青龙山的转。

探查好像也不难:用便携式地电、地磁、金属探测仪等。

帮忙的人也不少,左朋、万成标、卜涛,再加两个考古队。分工也很明确,二十多号人分四组,负责探查李定安初步确定的区域。

但过程却异常的艰难……

刚开始,李定安建议:现在只是堪测大概范围,如果探查,工程量太大,等他将坐标区域确定到“平方公里以内”,再进行探查也不迟。

但左朋很着急,说马所长这边已经不用帮忙,他们闲着也是闲着。

行。

李定安开始堪,左朋开始探。

然后,他们就知道,李定安为什么要劝他们了:为确定一个“一平方公里”的平面区域,李定安需要堪测的的距离是“百公里”。

划重点,这是山里。

方圆十公里之内,可能有十数乃至数十道山梁,十数道峡沟,以及十数道河谷。

断崖更是不计其数,多的地方汽车到不了,只能步行。

李定安步行,他们也步行,还要背机器。

往往是探查组刚把机器背上山,李定安就进一步缩小了范围,转移到了下一个地点。

等于他们的机器白背了。

刚累死累活的下了山,又背上山,好了,范围又缩小了。

闲不闲了?

累不死伱……

听人劝,吃饱饭,白干了两天,左朋再不敢犟了:李老师说一平方公里是吧,那我们就等你确定到一平方公里之内再探查。

可以。

第三天,李定安确定了第一根驱龙桩的大致范围,并将坐标缩小到方圆一公里以内,左朋带队探查。

运气比较好,第五天就找到了,左朋欣喜若狂,跑去向李定安邀功,才知道:李定安已经找到了第三根驱龙桩,并且已经把第二根挖出来了半截。

左朋多少人:两队二十四个人,再加他们三位领导。

李定安几个人:方志杰、舒静好,再加一个司机,一个向导……

问及原因,李定安说:这几天他又抓紧学习了一下风水知识,基本可以将坐标从“平面区域”,缩小到“直线距离”,所以才快……

从那以后,左朋再没发表过任何意见:李老师你说啥就是啥。

然后,李定安重新进行分工:他负责堪探,左朋只负责挖。

就这样,仍旧赶不上李定安的进度:找驱龙桩,李定安总共用了十四天,还有加上中间堪查辽墓的那三天。

挖七根驱龙桩,左朋用了一个月。

可以理解:有的深,有的浅,机器运不上去,都是纯人工挖掘。再者地方就那么大,柱子就那么粗,人再多也没用,当然就慢。

但不解的是李定安:他每天徒步堪查的距离,最少都在四十公里以上。

划重点:这是山里。

再划重点:每次上山,至少需要三台仪器:地磁、地声,金属探测仪。

地磁十公斤,由司机和向导换着背,剩下的两件共十五公斤,李定安自己背。

路实在太陡的时候,才用大无人机吊一下。

为什么不一直用无人机吊?

这玩意自身就重,还要负重,而且现在是冬天,山里风还贼大,一块电池续航基本就十分钟左右。

光是偶尔吊一下,两台无人机就足足备了十块电池……

舒静好负责资料和对外联络,基本不上山,方志杰负责操控测绘无人机并录像,就这样,三个人都跟不上他的速度……

视频一直在播放,刚开始,还有人小声讨论,比如李老师怎么用罗盘,将坐标区域逐渐缩小,做到从“面”到“线”,又从“线”到“点”。

而渐渐的,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直至默然。

大厅里,就只有录像中的声音。

无人机“嗡嗡嗡”的响,李定安就似不知疲倦,时而翻过山梁,时而越过沟谷,忽而没入松林,忽而穿过如墙般的灌木丛。

脸上、脖子被挂出一道道血口,衣服被挂的一丝丝一缕缕……

旧伤口刚结痂,又会划出新伤口,早上换的迷彩服,晚上回来后就成了破布条。

每天都如此,两个月如一日……

人晒的越来越黑,面相一天老过一天。

脸上、脖子里的伤口越来越多,迷彩服换了一套又一套……

米顺东和秦隆都知道李定安很辛苦,也看到了他焦黑的脖颈,颧腮上的皲皴、双手的裂口。更看到了锈满泥沙的头发,划的左一道右一道的迷彩服,以及破破烂烂的裤腿。

但他们不知道,那些都是怎么形成的。

现在知道了……

米顺东的脸色有点难看:“左局长,你知不知道?”

左朋低下了头:“知道!”

剩下的不用问了:左朋根本劝不住。

也根本不是他有没有派人帮忙的问题。

因为照这个徒步强度,人越多,反而会成为李定安的累赘,拖慢他的进度……

米顺东又看了看其他人。

马献明默然无言,项目组的同样如此。

明白了,谁都劝不住……

马献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何止是劝?

何馆一天打八十个电话,又是哄,又是骗,又是诈,又是骂,但毛用都不顶。

最后实在没办法,他才出的邪招:我管不了你是吧?行,我找个能管着你的人。

所以,根本不是李定安想像的:何安邦为了抢项目,才会栏目组和于徽音忽悠到了这里,而是何安邦实在被逼的没办法了……

不夸张,还要管不住,何安邦就准备把这段视频发给林馆长、于思成,更甚至是李如英、裴淑慎……

奈曼的两位领导喏然无言,艾部长眼圏发红,苏秀捂着嘴,眼眶中泪花闪动,于徽音早哭成了泪人。

镜头一晃,大厅里发出一阵惊呼:李定安一脚踩空,骨碌碌的滚下了山。

于徽音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

(本章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