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418章 还能认错了?

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苦逼却又快乐的日子悄然而至。

六点的闹钟,每五分钟响一次,方志杰愣是睡到了七点半。

之后,就跟疯了一样往机场赶,差那么一丝,就错过了飞机。

候机大厅空空荡荡,广播正在播报:“前往锡盟的XXXX航班即将起飞,请旅客尽快登机。”

登机口,李定安懒洋洋的靠着栏杆,舒静好满脸焦急,左顾右盼。

这混蛋终于来了……

方志杰满头的汗:“李老师对不起……”

“少说没用的!”舒静好冷着脸,“不想去你吱声,我让马所换人!”

这一次,国博给李定安配了一个助理组,整整八个人,舒静好是组长,她要说换谁,真就能换。

方志杰嗫动着嘴唇:怎么可能不去?

他还指望靠这次的项目,升助理研究员。

李定安笑笑:“走吧!”

一行人提起行李,进了机舱。

随后,铁鸟腾空而起。

……

正值午后,艳阳当空,云朵稀稀落落。

荒漠广阔而又静谧,阳光下,无尽的沙丘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风不大,却刺骨的冷,仿佛鞭子抽到了脸上。

下了大巴,一群学生冻的直打哆嗦。

“现在是春天喛,还是中午,怎么都这么冷……比京城还冷?”

“京城这会儿是零上十度,这里却是零下十度,相差二十度,当然冷!”

“晚上不得更冷?”

“我刚查了一下,锡市这段时间最高气温才是-5,最低气温却是-30……”

“你查的是市区,关键这里是沙漠,还要更冷……要了老命了!”

一群学生叽叽渣渣,不停的跺着脚,随即又有后勤组的工作人员过来接洽,带着他们去了宿舍区。

近一个月,当地也没有闲着,修了路,通了电,又扩建了营地,还临时修建了一座锅炉房,以保证发掘组和研究组基本生活需求。

当然,条件只是一般,宿舍全是彩钢房,地面没来得及硬化,只是将沙土轧实,又铺了一层地板革。

一群学生都有点傻眼:“铁皮房子,这怎么住人?”

“是啊,听说这儿风特大,晚上不会连人带房子被卷走吧?”

“还是沙漠,连个商店都没有?”

“就是,这条件也太差了,我都后悔了……”

起初只是嘀咕,渐渐的,声音就大了起来,吵吵嚷嚷,闹闹哄哄。

突然,有人低呼一声:“别说了,老师来了!”

就像按了暂停键,刹时鸦雀无声。

总共六位,葛教授,张教授,还有高胜东,然后还有三位助教,白如也在。

停下脚步,高胜东缓缓一扫:“条件很差是吧,我也觉得,所以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不想进组的可以提出来!”

怎么可能?

部级以上的大型考古项目,几年才能碰到一个?

别说现场发掘,哪怕分到后勤组端茶倒水扫地都行,到时毕业,实习履历上就会多一条:曾参与**遗址发掘工作。

不但是资历,更是金灿灿的敲门砖。

所以学校刚通知,要从汉唐系和宋元系挑选研究生参与发掘,隔壁夏商系的同学们眼珠子都红了。

而他们能被选中,又付出了多少努力?

所以,退出是绝对不可能退出的,打死也不可能退出。

只是因为刚放完假,刚过完年,再看这荒漠野外,了无人烟,心理落差着实有点大。再加平时口嗨惯了,一时没收住嘴……

“想走的现在就可以打申请,丁院、吴教授、侯教授(汉唐系主任)还没走,今天就给你们批!”

依旧没有人说话,慢慢的都低下了头。

默然许久,高胜东又叹了一口气:“同学们,看清楚:这里不是学校,而是大型遗址发掘现场,参与发掘的有国博、故宫,更有当地文物部门,你们一言一行代表的不只是你们自己……所以,这是最后一次,再有下次,我亲自送你走……”

他又看了看表:“各班按名单分配宿舍,半个小时后集合,听清楚没有?”

“清楚了!”

“解散!”

学生们立地散开。

研二班三个男生,与研三班的一位师兄,四个人合住一间。

走了十多米远,萧家文小声嘀咕:“高打眼越来越威风了!”

“闭嘴!”谭宏武一声冷喝,“你不想毕业了?”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高胜东,已经不是之前那位不太受学生们尊重,可以私底下随意调笑的高助教。

而是高副教授,更是此次的京大教研组的负责人。

虽然所有学生都知道,他的副教授和负责人是怎么来的……

萧家文悻悻的低下了头。

分床位,放行李,换防护服,提前五分钟,宋元系和汉唐系的三十多名同学在考古舱外站的整整齐齐。

依旧是高胜东带队,葛教授、张教授,与三位助教协助。

再与年前相比,遗址区又有了不同:整座古城都被考古舱围了进去,四周有墙,上面有顶。然后又按主次顺序和具体建筑类型分区,大大小小被分为二十多块。

舱外再建舱,又加盖了两层,一为防风保温,二为存放文物,同时利于参观。

站在三楼,整座古城尽收眼底。

“面积好像不是很大?”

“是不大,但要看具体的地理位置,以及具体性质:孤悬塞外,大唐遗都。”

“这只是基于预期的一种说法吧,肯定还要考证。”

“听说已经有关键文物出土了。”

“那就很厉害了:从唐末到现在,足足一千余年,但你们看,宗庙的木匾竟然都还在?”

“听说刚发现的时候,整座古城都被沙埋的严严实实,所以才这么完整。”

“哪还需要听说?你就没发现,整座遗址都在一个大坑里,四周的沙丘还那么新鲜?”

“意思就是,这是座地下城?”

“对。”

“那当初是怎么发现的?”

“听说是用罗盘。”

好多同学都懵住了:“啥玩意?”

“就风水术士用的那种罗盘……不过我也只是听说:这里不但是唐末古城,还是首次发现的风水类型的遗址。”

“首次发现?”

“差不多。”

都是专业学考古的,稍一琢磨,顿时了然:还真就是第一次听“风水类型遗址”这样的说法,照这么说,岂不就是首次发现?

“只听说用罗盘找古墓的,从来没听过,这东西还能用来找古城遗址?”

“确实挺玄幻。”

几位教授相视一笑:还有更玄幻的。

只是大致参观一下,对遗址有个初步了解,因为没有专人讲解,三位教授也任由学生们讨论。

围着古城外围转了一圈,又看文物。

先是建筑类:石刻、雕砖、檐斗、雕梁、画栋、彩柱……

虽然是唐城遗址,但中国都城建筑一脉相承,从汉到明,各朝各代间没有过任何断层,汉唐系懂的宋元系的学生也懂。

所以,当有人认出这儿的布局,竟然与京城故宫一模一样,同学们格外惊奇,讨论的更热烈了。

“故宫是谁设计建造的?”

“督造应该是杨青,也有说是蔡信:营建宫殿使为都工。青善心计,凡制度崇广,材用大小,悉称旨……是谁设计的已不可考,但传说是姚广孝、袁珙,金忠!”

“哈哈,他们穿越到唐朝了?”

“当然不可能,但这三位都是著名相士,故宫又是皇都,所以设计之初应该借鉴了前朝的许多风水理论!”

“我估计这儿也是。”

“我明白了:这处古城,真有可能是用罗盘找到的。”

“国博这么厉害?”

“不然能叫国博?”

“但学校怎么不教?”

“不知道,可能涉及到封建迷信吧……”

三位教授面面相觑:这和封建迷信,学校教不教有什么关系?

甚至和国博的关系都不大,纯属李定安自学……

大致看了看,一群人又往里走。

当看到铜钟时,议论声戛然而止:大唐朝钟,国之重器。

只凭这一件文物,就完全可以证明这座古城的性质:大唐遗都。

再往下看,更是震憾的无以复加:金代开国大典礼器、辽代承天太后雕像、澶渊之盟国书、靖康之变降表……

所以,哪还需要怀疑:这座古城,最差也是省级以上的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换种说法,毕论和毕设全稳了。

顿然间,同学们又兴奋了起来,都觉得既便条件再苦点,也不是问题。

大致参观了一个多小时,才将遗址和文物看完,高胜东又交待了几句:“今天就到这里,稍后会把饭卡和工作证发下去,都带好别弄丢了,特别是工作证……待会会有人带你们去食堂,各班班长组织好,吃完后别乱跑,集体学习……”

谭宏武胆子大点,问了一句:“高教授,学习什么?”

“让你们看看,这里的条件是不是真就那么差!”

忆苦思甜?

高胜东笑了笑,准备带他们下去,张教授却往下面指了指:“高教授,稍等等吧,好像有领导来了。”

所有人都楼下看去:刚刚还空无一人的办公区外,突然出现了好多人?

学生们不知道这些人是谁,但教授们早来一天,大都认识:全是当地的领导。

不远处,两辆越野车正往这边驶来……看来是有更大的领导来了。

宿舍区就在办公区后面,贸然下去确实不好,高胜东点点头:“那就稍等一等!”

说着话,两辆车停下,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快走两步,看样子要帮领导开车门。

昨天还见过面,几位教授都有印象:这位姓左,是区文旅厅的处长,专们负责发掘现场的后勤工作。

果然,来的是领导……

转着念头,车门打开,一位年轻人跳下了车,几位教授随意的瞅了瞅。但随即,脖子齐齐的往前一探:李定安?

葛教授猛的愣住:“高教授、张教授,我怎么看着像是……李定安?”

才多久没见,你还能认错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