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420章 项目提前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420章 项目提前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3:08: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晨曦渐露,日出东方。

荒漠涂染了一层霞光。

还有几天就是惊蛰,但感觉气温并没有回升多少。沙丘的阴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呼几口气,眉眼见霜。

李定安甩动胳膊,大踏步进了餐厅,迎面撞上了高胜东和白如。

后面人还很多,全是元明系的研究生,看来是刚吃过,准备进舱。

“你笑什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你准备提多高?”

没错,他能力是有,研究、教研水平更是不差,但那又怎么样?

这是京大,顶尖学府,群英荟萃,和他同水平,资历比他老的讲师一大堆。

更关键在于,李定安不至于到了科创局之后,几月几月不回来。

但搞学术研究,不管是谁的助理,助理只是助理。想评职称,想晋升,就必须拿真东西说话。

浑善古城与唐代长安大明宫之关系。

唰唰几笔,吕本之记在了纸上。

体制内是水涨船高,领导晋升,秘书也会晋升。

高胜东登时怔住。

确实很高,但李定安真就拿她当驴使唤,补助高点理所应当。

唐末五代内蒙地区军政建置考古。

看到李定安,何安邦招了招手,又冲他扬了扬手里的那张纸。

“我和老吕商量了一下大致的考古和研究方向,你过来看一看,还要不要补充!”

他是晋升了副教授,但全学院的人,从院长到学生都知道,他这副教授是怎么来的:课题内容是李定安给的,论文方向也是李定安给的,甚至是投稿、发表、刊登,全都有李定安的影子。

从唐末古城看浑善沙漠的变迁。

马献明的眼睛直勾勾的,“怪不得调他们到研究组,舒静好和方志杰都不愿意去?”

“好!”

涉及地理、地质、历史、军事、政治、人文、宗教……林林总总十多条,哪还需要补充?

“是不是太多了点?”

吕本之愣了一下,眼睛慢慢睁大:我刚还说老何胃口太大,没想到你胃口比他还大?

能在研究方向前面标注“中国”的前缀,那就必须得是国家级重大考古项目……等于告诉上级单位,研究成果肯定能达到这个级别,不信你等着看。

“你怎么就死脑筋?”

他又和同班同学打招呼:“班长、阿秀、宗江……这两天有点忙,还要出去一趟,等回来后,咱们聚一聚!”

“换个人也行!老马说,他本来要调你进研究组,你不去?”

“汤吧……其实我自己来就行!”

高胜东转身而去,李定安摇头笑笑,摁灭了烟头。

这次也一样。

当然是级别越高越好。

机会来之不易,所以这次教研组如果研究不出足够亮眼的成果,高胜东也就只能止步于副教授。

“肯定去,不过需要他两头跑,要辛苦一点。”

好像是这样?

舒静好和方志杰知道了,估计能高兴哭。

“上面能通过立项?”

然后又朝马献明挥了挥手。

搞研究最怕打断思路,所以他向来是饿了再吃,压根就没有什么“饭点”的说法。但餐厅总不能为他一个人服务,能有的吃就不错了。

再要多点,出本文献论著也不是不可能……

李定安想了一下:“反正迟早都得报,那就再加一条:中国风水文化—通辽奈曼青龙山风水遗址、锡盟浑善古城风水遗址发掘与研究!”

李定安噎了一下。

何安邦叹着气,“他既然不提,就说明助理组完全够用……写几篇论文而已,舒静好和方志杰还不是手到擒来?”

“吃过了?”

“我来吧……等批下来,我差不多也考察完回来了……”

李定安笑了笑:“是你说的,师兄弟之间,客气什么?”

何安邦挥挥手,看他进了内舱,提起笔,在“中国风水文化”后面加了三个字:李定安。

能达到什么级别,要看最后的研究和学术成果,同时也关系到后期遗址保护和管理级别。

马献明想了想:“那他不在的时候,课题具体由谁负责?”

李定安接到手里,随意一扫:

内蒙地区典型唐末遗址—浑善古城。

玄学、星象与宗教理论在唐代都城布局中的应用……

何安邦捏着下巴:“怎么也得达到《考古中国》这种级别吧?”

“那也得有人负责啊?”

发掘立项级别暂时是部一级,老何说的是研究立项和课题级别:这个是先往上报,文物局和部里会酌情增加或删减,等研究结束再评定验收。

“你还能给我当一辈子助理?”

“谢谢!”

这两个字,他说的有点多,但高胜东委实不知道,再如何表达。

同学们忙笑了笑。

关键是舒静好的悟性贼高,论文还写的贼溜,尽让她干伺候人的活,委实有点屈才……

哦对……

为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也怕有学生不明白这次的发掘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吴教授临走时,还是稍稍的透露了一点:好好表现,能不能留京,能不能入编,就看这一次了。

高胜东很想说点什么,但嗓子里像是塞了一团布,喉咙止不住的滚动。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六f九

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李定安哭笑不得,“别婆婆妈妈了,去忙吧,盯紧点……”

当然是顿顿冷饭。

那就是妥妥的国家级重大考古项目。

李定安顿住。

纯牛肉馅的包子,皮薄肉多,咬一口直流油。

“李老……”

“研究方向太少,怎么提高项目评定级别?”

学生们在项目组的后勤打个转,都能在履历中多上光采的一笔,那教研组的负责人呢?

曾担任京大文博学院某某教研组组长,参与某某遗址项目发掘,并组织研究某某课题……

“我还能反悔?”

吃的不少,但前后也就十来分钟,进了考古舱,离八点还差一刻。

七个人不住点头。

李定安起身,“你是领导,剩下的你定,我进去看看!”

马献明接过来瞅了瞅:“中国风水文化……他不去科创局了?”

稍想了想,他点点头:“先吃饭!”

如果凭高胜东自己,需要多长时间?

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十年……

前舱密密麻麻站满了人,林林总总上百号,马献明正在给各组分派任务。

“废话,我们倒是想让别人负责,但也得有人懂才行!”何安邦把纸接了过来,“先说好,报上去可就改不了了?”

“就按这个报。”

研究方向真就不是一般的多,覆盖内容也不是一般的广。

“没什么……他是负责人,他说了算!”

“那就先这样报……但还有问题……”他抬起头,“如果批下来,这最后一项谁负责?”

申报的时候也会这样写,等于研究方向设计与具体研究,都是由李定安负责。

说残酷点:如果不是李定安指定,再过十年,都轮不到高胜东。

李定安点点头:“应该能吧。”

“哪有当你助理的收入高?”

“嗯,出书?”

“高师兄,白师姐!”李定安又朝后面挥挥手,“各位师兄师姐好!”

“你这是因果倒置……应该这样想:正因为他们没去研究组,李定安才将项目时间提前……”

烧麦也很不错,李定安连吃了两笼,又喝了两碗汤。

“他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基本都覆盖在各组的研究内容当中,拿过来就能用,不需要专门组织人研究……他抽空归纳总结一下,再定一下大致框架和具体方向就可以……”

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必然是“蒙古瓷项目”时期的好几倍,时间跨度至少也要好几年。所以马献明以为,要等科创局的项目告一段落,李定安才有可能着手计划……

所以不得不说,马献明考虑的很周到。

转过身,舒静好正站在不远处。

一位博四的师姐,应该是助教,刚张开嘴,就被李定安打断:“李师弟,叫名字也行!”

何止是几篇?

全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十几二十篇只是起步。

吕本之突然明白,老何刚才为什么那么高兴:《考古中国》基本是稳了,区别只在于哪一年评定。

所以再见到李定安,心境又有了不同,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

白如带队进舱,高胜东又特意留了一下。

狐疑着,吕本之看向何安邦。

何安邦和吕本之在内舱,好像在研究一份文件。

恍然间,他又努力回忆: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是在沪上拍卖会,第一次见李定安,给他发了一套研一的学习纪要资料,还是他来报导,自己帮他办饭卡、办学生证、借书证的时候?

只是微不足道的两件事,仅仅过了一年,但好像过了半辈子那么久?

一家人搬出了不足十平米的地下室,自己晋升了副教授,又成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仍旧只是一年,自己达成了两个半辈子都不敢奢望的成就……

舒静好看着他:“让你自己来,你一个月能不能吃上一顿热饭?”

“嗯,等你……今天有羊肉烧麦和牛肉包,我让师傅给你留了两笼……喝什么,稀饭,胡辣汤!”

这可不是辛苦“一点”的问题:全新的研究方向,想找点儿依据都不可能,必须从头开始构建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难度很大,但也并非没可能:别看只是一座小破城,但对唐末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都城营造与建筑艺术、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以及地埋地质在历史各时期的演化和变迁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老何正呲着笑。

对唐代灭亡时间的再研究。

更不要辜负李定安好不容易为你们争取来的机会……

她往餐厅里支了支下巴,“听说阎厅长还是副处长的时候,殷秘书就跟着他?”

反正是馆长说的:李定安,你先得敢想,敢干,再考虑怎么干好……看,我够敢想了吧?

这么肯定?

两人到餐厅旁边,高胜东掏出烟盒,又挡着风,替李定安点了烟。

“等当不了再说。”舒静好笑了笑,“方志杰不也没去吗?”

说夸张点儿:李定安就是这个方向的开山鼻祖,等论文发表,成体系的论著出版,各大高校文博古建类的专业肯定会引用一部分,增添到教科书当中。

既便是第二、第三作者,也足以自傲。

再以李定安秉性,肯定会让他们以第一作者发表一部分论文,这不比进课题组,给姚川、卫自立打下手强上百倍?(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