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423章 找不找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423章 找不找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3:08: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定安提起笔,唰唰唰唰唰。

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一条条河流跃然纸上。

何安邦暗暗感叹:就这份绘图的功底,国博就没几个人及得上……

稍时,李定安逐次给河流做标记,何安邦猝然一顿:这是黄河……这是涧河……这是洛河……这是伊河,这是伊洛河……

再看古地理图:锡林河与古城四周的护城河的地理位置,岂不就和这上面一模一样?

“这……这什么情况?”

“局中有局,阵中有阵……”

李定安运笔如飞,又长长的叹一口气:“布阵的是高人:古城内的风水布局是‘水土同卦,龙水连珠’,所以,他在城外又布了一座风水大阵:河山控戴,形甲天下……”

“城里布局如故宫,城外格局似洛阳?”何安邦的眼睛慢慢睁大,“怎么这么巧?”

“不是巧,而是这两种风水格局早就有,不过是人为制造,合二为一:古城是人建的,应合紫微局,这四条河也是人为从锡林河流引而下,应合河山控戴之局……”

“那山呢?”

“别急,我马上画……”

李定安又拉过一张纸,大致画了个圆,又在圆内划了几道线和几个圈。

随后拍了一张照片,发了出去。

“肖主任肖主任,我李定安……看到图了吧?从现在开始,以古城为中心,以圆内的直线和小圆圈为坐标,开始探……但十有**是人造山,不会太高,也不会太大,所以探的时候要仔细点……”

“李老师,收到!”

随即,各组动了起来,皮卡与越野又扬起一道道土龙。

何安邦指了指:“这九道线是什么?”

“洛邑九山!”

洛阳城外的九座山?

“这九个小圆圈呢?”

“河图九星。”

在天为象,在地成形……照这么看,确实对上了。

前提是,古城外真的有九座山。

“准不准?”

李定安斩钉截铁:“十成十!”

他之前纯属南辕北辙找错了方向,只想着按五行、八卦辩方正位,光盯着宝格达山和查干淖尔湖,却忽略了最关键的部份:阵在城中,古城才是阵心。

要不是于徽音和舒静好提醒了一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天知道还得浪费多少时间,耗费多少精力?

说不定最后什么也没找到,就此放弃也有可能……

李定安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又重重的点头:“谢谢,记你们一功!”

于徽音瞪了他一眼。

舒静好却低下头,捋了捋被李定安揉乱的头发,心脏也“嗵嗵嗵”的跳:他刚才手伸过来的时候,肯定没想好事……

于小姐不会误会吧?

转着念头,耳边又传来沙沙沙的声音,舒静好下意识的抬起头:李定安又画了起来:几条河流外围,一座座山脉渐渐成形。

洛邑九山!

这一次,李定安画的更为细致。

何安邦一座一座的数:这应该是熊耳……这一座应该是外方……

大致画好,已是一个小时以后,肖住任的汇报如约而至:

“李老师,探到了:查干湖往北三公里,古城西北方向,沙层之下十一米发现龚陵状土丘,长度三十米左右,山势由西北往东南……已逐层取样:从地表十米到四十米之间,没有过于明显的地质间层……”

没有地质间层,岂不就等于这座土丘……哦不,这座山,是一次性堆起来的?

何安邦心里一跳,忙按住对讲机:“肖主任,能不能看出土壤主体构成?”

“很典型,粟钙土和荒莫土,掺有少量的草甸土……”

沙漠以北的阿巴嘎,乃至锡盟东半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区域,土壤主要构成都是这三种,可不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没跑了,就是李定安所说的:人为堆起来的……

狐疑间,他又看到李定安拿起笔,在西北方向的山脉上标注了一下:玉屋山。

刚刚写好,对进机又响:“李老师,这次是宝格达山正北方向,距离古城六公里,沙层以下十五米……山陵长度四十二米,山势由东北往西南,没有明显地质间层……”

“收到!”

李定安按了一下对讲机,又在图纸的东北方位标了一下:太行山。

再之后,对讲机响的越来越频繁,李定安依旧不紧不慢:中条山,崤山,邙山,嵩山,箕山,熊耳山,外方山……再加之前的王屋与太行,九座山,一座都不少。

无一例外,全是地质界层不明显,土壤主体构成一模一样:粟钙土、荒莫土、草甸土。

等于全都是人为堆起来的。

再看走向和坐标……不,这个压根就不用看。

因为各组探工,就是按照李定安给的精准坐标,才找到的这些“山”……

再做一下对比,和洛阳外的地形特征别无二致。

“等于这里的风水布局,包括古城,全是人为?”

“也不全是,至少祖河锡林河、查干湖,座山宝格达山全是天然形成,比故宫强多了……紫禁城除了已不复存在的蓟水,剩下的全是人造:

宫内各殿是人造,座山景山也是人造,金水河在内的四条河、以及中、南、北三海,包括圆明明、熙和园,全是人造……”

仔细想想,还真就是……

“那接下来呢?”何安邦盯着图纸瞅了瞅,“是不是可能确定第三处遗址的大概方位?”

“还差点……”

李定安想了想,又拿起对讲机:“肖主任,将各队分两组,一组在这九座山之间再探一下,可以稍稍扩大一下范围,看有没有遗漏。

另一组缩小半径,大概一半左右,依旧以古城为中心,在正东、正西、正北、正南四个方位探一下……注意,这次不找山,找烟燧和烽火台之关的建筑!”

何安邦恍然大悟:“洛阳八关?”

“应该没那么多,估计只有四座!”

他又拿起笔,在九山之内,四河之间标了四座砖台。

这次更快,也就半个小时就有了反馈:类似“山”形的丘陵带土龚再一座都没有,只有这九处。

烽燧类的石砖建筑倒是找到了四座,正好就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李定安在四座砖台下做了标注:西函谷、北孟津、东轩辕、南伊阙……洛邑四关。

至此,五河九山四关,一个不缺,一个不少……河山控戴,形甲天下!

如果把这张地图拿给别人看,谁敢说这不是洛阳周边的地形图?

何安邦感觉不是一般的神奇:“之前还那么难,现在却这么简单?”

简单个毛?

乍一看,就像顺藤摸瓜,只要找到瓜秧,捋过去就能找到瓜。

但前提是,你得知道瓜田在哪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轻轻的呼了一口气:“算是找到了!”

“第三处遗址的坐标?”何安邦眼睛一亮:“在哪里?”

“看河图!不是按照地图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是反过来看……”

“先看中间: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与十同途,居中央……也就是城内的五根石柱,五件法器……你再看西边的星图,然后再数,古城外的山与关有多少?”

“西边星图十三颗,古城外是九山四关……嘿,也是十三?”

“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九为友,九四一十三,居西方……所在,就在正西!”

李定安滑了了一下鼠标,找出阴山的立体地图,然后顺着阴山,一直往西,一直往西,直到阴山之最西,巴丹吉林沙漠的东端。

然后,他拿起笔,直接在电脑屏幕上画了个圈:“这里!”

何安邦仔细一瞅:以李定安点的这个地方为中心,正北是平原……不,应该是蒙古高原,再往北,就到乌兰巴托了(蒙古首都)。

西北偏北是杭爱山脉,西北偏南是阿尔泰山,两山渐渐靠拢,由西北往东南,且越往南越低,直至成为平原。

再加上东边的阴山,三座山脉,恰好就消失于李定安点过的那个地方?

还有,往南,也就是正南方向,恰好就是贺兰山最北端,也是巧,贺兰山到这也没了?

所以越看,就越感觉四道山脉在这儿碰了头,然后全消失了?

顿然间,何安邦又想起了李定安说过的一句话:浑善沙漠虽然是平原地带,但按风水的说法:南龙环绕,北龙顾祖,浑善古城就是双龙合脉,联气结穴之地。

那这里呢,也是平原……四龙合脉之地?

换种说法,岂不是正合李定安说的:遗址规格绝对要比浑善古城大,文物绝对要比这里多的多……

瞬间,何安邦的心脏不受控制的跳了起来:嗵嗵……嗵嗵嗵……

正兴奋的无法自抑,李定安叹了口气,又松开手指:“别高兴太早,看清楚,这是哪儿?”

看清楚了啊……贺兰山最北,阴山最西,巴丹吉林沙漠东端,黄河几字形西北的那个角再往西北……

咦,不对?

何安邦的眼睛猛的瞪圆:这……这么特么是国境?

再仔细看,李定安画的那个圈,有大半,都在国境线之外……

他张着嘴,愣了好半天:“不是……你逗我玩呢?”

“我逗你个屁!”

李定安“呵呵”冷笑,“你好好想,我之前怎么说的?”

第三处遗址肯定有,估计还很大,但有很大的可能,在国境之外……

李定安不止一次这样讲,不论是给当地的分析报告,还是递交给文物局和部里的考察计划,更或是向书记、馆长汇报,通通都是这样讲。

但当时所有人都抱着一丝念头:万一呢?

此时再看,就算以何安邦门外汉的水平,遗址在境内的可能性,估计都不足十分之一。

顿然间,他恨不得吐口唾沫,把边境线之北的那一大坨给擦掉……

“这……这特么怎么找?”

于徽音和舒静好对视一眼:何馆都被逼得骂娘了,可见有多遗憾?

怎么偏偏就跑到了境外?

再看李定安……嗯,好像并不失望。

“境外就境外……事在人为,先找到了再说!”

李定安猛呼一口气,“你就说找不找?”

“废话,都到这份上了?”

“好,那就找……肖主任,通知探工收队……闫厅闫厅?”

“李老师,收到!”

“麻烦通知一下左局、段处长,一个小时后开会……你和肖主任也参加!”

闫副厅愣了一下,随即狂喜:第三处遗址的坐标,找到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