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64章 世事无常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64章 世事无常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3:08: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查不出来啊,网上没有任何相关信息!”

“要能查出来,也轮不到主播,早被胖子买走了!”

“别说胖子了,赵老板就根本不会卖!”

“会不会是时间太久磨掉了,或是造假的印漏了?”

“不是……你们仔细看,那水印还反光,说明邮票保存的极好。至于造假……别的都有可能,但那民国的邮戳怎么造?”

李定安:“放心,能做碳十四!”

一听“碳十四”,粉丝们就意识到,主播有绝对的把握……

网友们还在震惊当中,李定安又拿过了信封和信纸:“说完了邮票,咱们再说说这封手札?”

纳尼?

粉丝们再次懵逼:意思是还没完?

“李安之,手札又怎么了?”

李定安吐了一口气:“其实准说来说,这次交易,邮票只是搭头,这封手札才是重点!”

“主播说反了吧?”

“别急,听他解释……看,信纸拿出来了……”

信封很普通,牛皮纸质,信纸也很普通,典型的民国竖书风格。

字却写的很漂亮,规整的簪花小楷,稍嫌娟秀,一看就是女士所书:

继黍先生道鉴,久违!

收到先生来信,我与三娘已到山西,看过了应县木塔,又看了五台山佛光寺,颇有感悟……

整封信千余字,大致都在讲各处的风光、建筑的特色,乍一看,这就是篇游记。直到最后,写信的主人才提到,爬山的时候伤了手,所以这封信是由“三娘”代笔,并说会尽快赶回京城。

再看最后的落款:梁上君子!

时间是1930年11月。

“继黍是谁,没听过啊?”

“梁上君子,还有人起这名的?”

“三娘又是谁?”

“主播,别卖关子!”

“放心,这次不卖关子……其实我当时也没看出来,甚至卖家说这有可能是名家手札的时候,也根本没在意!所以,这真的是意外之喜,也更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缘!”

李定安叹了口气,又笑了起来,“这是由梁思成口述,林徽因代笔,写给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的信……所以说,今天真的要感谢曲总……”

“他说谁的信?是我听错了,还是主播说嘴瓤了?”

“梁思成、林徽因、胡适之……我了个天,这名家属性完全叠满了?”

“老规距,就说多少钱?”

品艺轩:“前两年,林徽因的两页手稿,总共四五百个字,拍了205万!”

“这两张差不多上千字,岂不是要四五百万?”

“不止……那两张是钢笔字,还是随笔写给外甥女的,字也一般。这两张却是小楷,还涉及到了梁思成、胡适,所以如果是真迹的话,千万以下想都别想!”

“卧槽?”

“卧槽!”

“卧了个大槽……”

不知道是震憾太强烈,直播间突然就变成了这一种画风,好像不说这两個字,就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

同时,进入直播间的粉丝却越来越多,刚开播时才几千,这会却已冲到了五万,而且进来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快……

“那两张邮票已经够让我惊讶了,没想到还能更惊讶?”

品艺轩:“不是想不到,是压根看不出来,我也算是行内人,但到现在也没明白,胡适怎么就成‘继黍先生’了,林徽因成了‘三娘’,梁思成又成了‘梁上君子’?”

“我也算是博览群书,但真心没听过。”

我钻巷子:“老规距,李安之,讲一讲。”

“好!”

李定安点点头,先指了指“继黍先生”,“我大致解释一下,大家就明白了:胡适原名胡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来改名胡适,字适之,这些大家都能查到。

但查不到的是:1924年的时候,他和独秀同志一起发表过《文存》,险些被北洋政府通辑,并靳令所有的报社都不得登录他的文章。那时候,他把‘嗣穈’两个字演化了一下,换成了继黍……

因为用的时间比较短,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后来也只在熟识的朋友间流传,梁思成叫他‘继黍先生’,估计亲近戏称的意思要更多一些。”

“明白了,嗣指继,穈通黍……”

“那三娘和梁上君子呢,林徽因可是长女!”

李定安:“她确实是长女,但民国时期在同辈中论行几,不单单指亲兄弟姐妹,而是指整个家族内……

林觉民先生也有兄弟,一位是与他同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尹民先生,另一位是清末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最后在战场上死于流弹的林长民先生……算上这两位的子女,林徽因刚好行三……”

“怪不得一提起林徽因,就会说林氏是满门忠烈,原来是这个缘由?”

“你们不应该更佩服主播吗,他是不是不姓李,而是姓林,背过林氏族谱?”

“这算什么,他能把整本《清史》给你背下来,连数字都不带错一个的,你信不信?”

“别歪楼……李安之,梁上君子呢?”

“这原本是他和林徽因的闺中雅号,他叫梁上君子,林徽因则叫‘林中美人’。因为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且是自由恋爱。所以这两个雅号极有意义:

意指‘相互躲在暗处,默默喜欢了对方许多年,终成眷属’……不过知道这两个雅号的人不多,仅限于胡适、徐志摩这样的至交……”

小姐姐:“太浪漫了,我为什么想哭?”

“先别急着激动,光是主播在这里说,很难让人信服!”

“连邮票都能做碳十四,鉴定笔记很难吗?林徽因的手稿虽然少见,但又不是没有?”

这句话一出,直播间突然就陷入了沉寂。

对啊,能做笔迹鉴定的。

而且信纸、信封、邮戳,甚至写字时用的墨,都能用科学仪器鉴定。

粉丝就是有些想不通:为什么正常人捡漏,大都只是靠眼力、靠经验,而换成李安之,动不动就要用到高科技手段?

熹平石经如此,长明灯如此,这次又轮到了邮票和手札?

但再一琢磨,就明白了:因为李安之就不是正常人,正常人谁能次次都在专业人士的眼皮子底下捡漏?

专家都看走眼的东西,也就只能用科技手段鉴证真伪了……

小姐姐:“我为什么又想到了胖子?”

小能手:“我也是!”

品艺轩:“想不到才见鬼了……加上邮票,这怎么也一千多万了,虽然比不上任老板,但也差不了多少……不知道胖子知道后,会不会哭晕在厕所里?”

“我去,这么一想,等于是他把这两样东西亲手送到了李安之的手上,我要是胖子,别说哭,撞墙的心都有……”

营养快线:“你不说我还想不起来……@小仙女@小能手@小姐姐@我钻巷子@品艺轩@三千丈@滴不尽……

来来来,都给我出来,上次是谁说让我别开餐厅,去天桥底下算命的?我当时就说这胖子要倒霉,你们还不信,看到了吧?”

“嗯……伱这嘴被李安之开过光!”

“怎么开的,详细讲讲!”

“反正很牛逼!”

网友换着方儿的逗他,楼又歪了。

李定安不再参与,而是看着天花板怔怔出神。

没有弹出屏幕来,也没有触发任务,他只是在单纯的发呆。

好巧!

这封信,恰好就是胡适离开上海,回到北平的那年冬天写的。

而三个月前,他都还在沪上,就因为他老婆也在家,他没敢给陆小曼回信,所以陆小曼大发雷霆,打翻了一口化妆箱。

而在一个多星期前,他才把那口箱子卖给国博。

更巧的是,就是因为那口箱子,他才去看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视频,又研究的一下林徽因的书法和工笔画。

巧上加巧的是,就是因为箱子,他才和曲阳认识,两人也因此结怨。

也是因此,今天曲阳才和他打了招呼,叫他过去,再然后,他就见到了两枚邮票,以及这封信!

只能说,世事无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