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我是弄潮儿 > 第二十四章 果蔬超市

重生之我是弄潮儿 第二十四章 果蔬超市

作者:大昊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4:0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早市,同行们的挤压更明显了。

旁边卖花的老大爷不来了,那个位置多了一个水果商贩。

笑嘻嘻的跟周兴莲和魏涛聊着,一点没有敌视的意思,之前还曾从他们这里拿过一些水果。

“你家的水果好,早市结束,如果剩的多了,匀我一些,我去市场卖。”

一副我愿意帮你们承担一些货款压力的模样,你也挑不出人家有什么毛病,在早市,卖菜的一大堆,卖水果的一大堆,卖什么都不是一份两份,客流量足够大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是常态,私下里当成竞争对手的诟病几句,见面了还是会笑脸相迎好似朋友。

周兴莲就不太能够绷得住,表情都挂在脸上,魏涛到是无所谓,笑嘻嘻的跟这个称呼自己母亲为大姐,跟自己又是涛子平辈相称的水果商贩,抽着烟,聊着天,保持着看似和谐的关系。

价格上,对方降价用价格战抢夺客户,如果他没有特殊好品质的果蔬,也不介意降低价格来保持货物和货款的快速流通,少赚也认可。

气鼓鼓的母亲几次要跟对方理论,都被魏涛拦了下来,早市结束,他骑着三轮摩托,缓慢行驶在自行车道,母亲骑着原本自己那辆二手自行车,跟着到了干休所后角门的区域。

“带我来这里干什么,也不是路口,在这里练摊肯定没有在路口好,没有什么流动的人。”周兴莲还以为儿子要带自己在这里摆摊。

干休所的后角门,红砖墙紧邻小路,里面树木枝条延伸出来,夏天有附近的老人会在这边墙根地下打打扑克牌下象棋。

附近有一片住宅楼,分为里外两个区域,沿着这条小路向内,是两栋的教育局家属楼和四栋普通住宅。

在进入小街的区域,是两侧分别六栋的六层新建筑,四五年前动迁盖起来的,一部分是附近中小学的教职员工福利房,一部分是回迁房,还有两座大户型的商品房。

这里地段很好,在魏涛眼中唯一不好,也是大家觉得这里有点偏的感觉——整个区域,都不临街。

干休所前面是兵营,连接着另一条街道,这些建筑通往其它街道的道路,要么是校园,要么是一些建筑的后围墙。

一个凹进来的葫芦形区域,本来最内侧的是能够通出去的,奈何那边拆迁之后,盖了一个商业住宅小区,人家将整个区域都围了起来,形成自己的小区,也让这个凹区域,不再是两侧贯通。

唯一出口区域的临街两侧,一边是广播电视台的大院,一边是小学,且进来之后,两侧都没有形成门市的商业氛围,偶尔有一些练摊的商贩,会如同魏涛母子一样,在这条小街的路口练摊。

晚上会热闹一点,正街不让摆摊,拐进来一点的位置,晚上都会很热闹,一些小商贩会在这里赚取学生的钱,卖雪糕的,卖玩具的,卖什么的都有。

但再向内区域,相对安静,小路的门市,也多是一些小卖铺之类的,或是一些对于流动顾客要求没那么大的小生意。

譬如,家电维修点、粮店,剩下诸如理发店、小饭馆之类的,生意也都不好,所以这一代的临街小路的门市,普遍不被大家认可为是商业门市,价格也不高,比普通的民宅租金,高一些也有限,有很多租不出去的,主人自己住,将门口的地方用栅栏圈起来,弄一个小院子自用。

魏涛指了指一个干休所后角门斜对面的位置,距离主路口比较远,算是在这葫芦形区域,靠近中间的位置,前面区域的居民过来,也不需要走几步,整体而言算是前面住宅区域临路位置里,不算好的位置。

优点是足够方正足够大,且不是住宅楼的一楼,是一个盖在空地上的平房,你说是仓库也行,用来当车库也行,一排有八个房间,其中三个是车库,两个是仓库,一个是租书铺,一个是小卖部。

在当前的环境下,一两栋楼有两三个小卖部,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片区域,光是魏涛看到的,就有八个小卖铺,涵盖这里十几栋楼,那竞争叫一个激烈,没什么打价格战的空间,只能是比服务,只能是比‘配套设施’。

你家门口晚上有亮度够的灯泡,有一些石墩子破椅子旧沙发,春夏秋的时候,下了班在家里待不住的,出来你这里算是个聚点,跟认识的邻居或是同事聊聊天,抽支烟吹吹牛,要么几个人聚在一起打打扑克。

小卖铺能成为这样的聚点,那你的生意就会好一些,毕竟天天都在你这附近转悠,家里面买个东西什么的,自然而然就到你这里来了。

这时候也没有高低价格,商品大家都一样你有我也有,竞争力往往不在核心区域,而在于你跟周遭居民的关系经营。

“妈,三千块一年,我跟房东说了,半年一交,他还管取暖费,这里原本是他们家车库,现在房子卖了,人也搬到了高档小区,这地方没人买,就想着租出去一年还能收入一些,我跟他谈过了,如果我第一次一次交一年的,他负责替我们垫钱安装玻璃门推门,我们每年交房租的时候,多交一点钱,如果我们退租不拆走,费用我们均摊……”

魏涛的话说了半天,周兴莲还有些发懵:“你说啥儿子,要租这里?租来干什么,这里也不是大路,也没有什么客流,也不是贯通的,出入都是这里的居民,没有散客……”

魏涛:“妈,我们能做到这里一半人过来我们家买菜,就能比现在练摊赚得多了,再说了,这天儿一天比一天冷,农贸大厅你也去了,摊位费不低,还都是边边角角,真等到落雪,天寒地冻的在外面练摊,妈,我担心你身体,再说了,天冷,果蔬在外面,耗损更大。来这里也不耽误你出早市,我还可以陪你去,白天暖和的,在屋里,附近都是一些收入较高的居民,关锦月弄的那些山野菜,我都是在这附近卖,这里老师不少,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多,吃喝不差钱,到时候我跟关锦月说好了去农村收一些自家种的小菜。”

“妈,你想啊,冬天了,这些人几块钱的山野菜都知道绿色健康,到时候我们有一些新鲜大棚里自家种的绿叶菜,消费群体肯定不能是收入少的工薪阶层,他们土豆白菜为主,哪里能消耗掉我们进来的菜,早市那里也不合适,稍微冻一点就不合适了。况且,水果这边妈你有没有想过,冬天除了那几样之外,都是反季水果,价格都贵,我们进货之后,我盘算过,别说一半,这里三分之一的人来我们家买水果,都足够我们吃饱。再说了,到时候我们安个电话,都是这一左一右居住的居民,打个电话,冬天不愿意出门的,我们送货上门。有老人拎不动的,我帮着送到家……”

早已经盘算了好几天,如何劝通母亲,魏涛也是想了好几天,他知道家里钱不够,最难的事情便是跟亲戚张口借钱,但他有信心最短时间还上,唯独母亲这里,他必须先做通工作,能够‘忽悠’迷糊最好,不然即便撒泼打滚耍无赖,也要母亲放弃冰天雪地继续去苦熬练摊的行径。

懂事的孩子苦口婆心,不懂事的孩子撒泼打滚,就算是为了留下我这个‘劳动力’,母亲最终一定会妥协。

魏涛很了解母亲的性格,这要是大姨或是四姨,那可就不好说了,兴许你一撒泼打滚,人家咬咬牙,你孩子不懂事,我自己干,不用你了。

母亲这里,魏涛有信心,耳根子软的她,只要自己给她营造一个美好的蓝图,再给她画饼之余,传递给她即便我们租住了生意没做好也不会赔钱的‘托底信心’,成功率很大。

透过旁边租书铺看到了房屋格局大小,一路之上,魏涛又将山野菜、冬季大棚菜、高档水果等等销售因素和早市的冲突,和这里的契合,一遍遍的告知周兴莲。

高档水果和山野菜赚钱这件事,周兴莲是认可的,她几百斤的普通蔬菜,卖完了赚的钱还不如几十斤的山野菜,她是弄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花那么贵的价钱吃这东西。

“家里钱不够。”最大理由,也是最现实的理由。

魏涛深吸一口气:“我去跟大姨和四姨分别借一点,妈,我知道跟亲戚张嘴借钱更不好张口,如果够,哪怕我们刚开始少进货,我也不去借钱。”

在跟母亲开始细致计算娘俩总共有多少钱的时候,魏涛就知道成功了,接下来就单纯是钱的问题了。

除了还剩下的一点果蔬,所有零钱都计算起来,包括活期银行卡里的,总共是六千八百五十六块七毛。

魏涛没细致计算和了解过,也没有太过于当回事,到是周兴莲,对这个数字的大概范围每天都有所了解,现在具体数字出来了,她等着看儿子高兴的表情,结果却是非常平静,这让周兴莲有些意兴阑珊,她还等着儿子问的时候给他一个惊喜呢。

两个多月,除去花销,又是买三轮摩托,又是打架赔钱,母子俩又是添置衣物的,这样算下来,还赚了三千多块钱。几乎每天都会计算的数字,也是周兴莲能够面对‘群起攻之’的资本,最近赚得少了,没关系,还是赚钱,比上班赚钱,这就足够了。

“房租、牌匾、室内装修,进货不能少了,还需要比平时更多一些的进货钱。”

店铺内经营和早市经营,概念就不同了,后者是薄利多销,前者魏涛要走的是精品果蔬的概念,提供的是服务和质量,价格方面不会再去故意让利,势必在货物的流动速度上要减缓。

听着儿子在那算着要多少钱,周兴莲很没有成就感,过了许久才喃语一句:“能不借钱,最好还是不要去借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