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浪子不浪 > 413、最终还是活成了自己最强的模样

浪子不浪 413、最终还是活成了自己最强的模样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4:06: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所以商量的结果是,蓉都来的这家飞机公司,他们拥有一款半个世纪前的战斗机丰富改装经验。

先拿这种在国内已经大量退役,摔了也不心疼的二手机来做试验,如果搞定了再换到高等级战斗机上升级。

燕青什么时候接触过这种层面的研发啊。

盖青云说好,他就点头答应。

然后自然是成为研发头号“参与者”!

草原省那边拉过来的坦克各种型号四五辆,这个不用想,直接选能够外贸最贵的型号,先就带着燕青进舱体验。

高速疾驰,超级陀螺仪稳定的炮口在颠簸行进中都能保持绝对精准的炮击。

哪怕是奥运飞碟射击冠军,都不得不承认科技真特么恐怖!

装甲车更是从大八轮到履带式都有,随便开。

科研人员们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把“机器人”塞到驾驶座和武器座上去。

赵女士的团队表示嗖咦惹啦。

反正不考虑人形的话,一切技术都是现成的。

无非是类似遥控操纵设备改装后加上三号的总成模块。

赵女士的整个科研团队其实就是围绕他,设计各种配套的软件,扩展盖青云的功能范围。

连燕青和赵女士进出,都要刷瞳孔、指纹、密码并且两人以上才能进入。

如果加上现在正在尽可能培育具有学习能力的二级人工智能,那就直接可以无限量复制了。

可又不得不承认这里才是最安全的。

而用盖青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好像从茅草屋换到了大别墅,而且是那种超级无敌海景山顶俯瞰全世界的超大别墅。

混杂了特警的保安部已经非常严密的把这里跟体育城,甚至上面的诸多科研、教学、商业楼层隔离开。

连目测都不用,直接接入现代坦克具备的车外观测系统,就能360度全方位掌控周边态势。

整个坦克推销和配合研发团队,只跟了两天,就把整个团队从厂里喊过来了。

譬如外人甚至同行看起来极其复杂的坦克操控,不过就是做个机械臂固定到坦克手座位上,由盖青云自己跟着液压操控学习那简单的几个前进后退、左右方向、旋转炮塔,ok,搞定。

盖青云回到庐州,肯定第一时间就被带到哈立德大厦地下二层的超运服务器上安装到位。

至于远距离嘛,没有什么是125毫米滑膛炮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来两炮!

像人那样思考学习,像机器那样给电给内存给硬盘就行。

看看我们现在的主控服务器……

以前只能同时全方位关注操控十几台手机,变成了成千上万台都没有问题。

不会累、还可以无限升级硬件的人脑,这本来就是it产业脑机工程的最高形态。

实际上是可以几无止境的扩展。

还有车周机枪遥控炮塔不来一套?

彻底避免了让人近距离贴脸安放炸药。

再加个车顶无人机舱?

这样就能自己为自己侦察,保证不要陷入包围圈。

燕青看着这暗无天日的地下空间,又想不顾一切的撕毁约定,带了弟弟离开!

也只有他俩才知道这张手机卡的秘密,按照赵女士对外包括研发团队的说法,这张手机卡不过是跟超级智能之间的特殊连接传输方式。

我们不太懂这个智能操控,但我们大受震撼。

思路完全打开,整个坦克产业已经是要彻底颠覆了。

因为这种坦克既然没有人在里面,还搞那么厚的装甲作甚?

重型坦克的重量全都是因为装甲保护人,熟练精湛的车手、车长、炮手才是最金贵的。

现在一切都被人工智能替代,还不如直接堆重炮 轻便游走的高速模式。

不用考虑人在里面颠不颠,不担心操控培训技能,甚至连遥控车手都不要,一切都是全智能工业产品而已。

甚至都不需要装备这么多,平时保留架子师做演练,保持生产线不断升级改进,有事儿爆产能,战时才在基础数量上不停的堆产能。

就跟红警里面那种战术类似,乌泱泱的生产一大堆坦克把整个地图都占满,最后一划拉a上去就成。

对内地这种全球最大最全的工业制造国来说,根本无所谓消耗!

战争只要打赢了什么都有,不用消耗人的战争,简直没压力。

人力可以拿去做更安全更有利于工业产能的事情。

以这个人口总数和资源底蕴,基本无敌。

当然现在是先把土豪的钱赚了再说,那种完全为人工智能设计的全新坦克,或者说自行火炮二合一,就是我们自己研发自己用的好东西了。

一定把这个单子拿下来,顺势把我们未来要淘汰的产品卖给全世界。因为新智能坦克必然更便宜、更全面、更便于流水线生产。

装甲车团队???

因为装甲车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是为给坦克打辅助,伴随重炮坦克冲锋,把步兵跟着带到一线,随时让步兵下车,步坦协同的保证坦克不要被人摸了要害。

现在坦克都不要人了,还要装甲车来什么?

装备用弹药、装维修配件吗?

坦克单位都表示这些肯定用我们的底盘自己做,未来的坦克要做个自给自足,坏了都能自己修的好战士。

装甲车你就准备退出历史舞台吧。

这时候所有人参与者的脑海里都浮现出那张图……

共军真的有人形高达!

飞机团队只会觉得还好还好,人形高达也是要飞机在天上保证制空权的。

传说中的魔改歼七,被嗖嗖的调了好几架过来,研发团队看看,只用了两架。

一架双座教练型,用来教练带着盖青云的“航空版”造型上天模拟学习,而且只学一次就ok,教练座换燕青上去跟着玩。

然后才是标准单座战斗型用来加装已经学会技术的“航空版”机器人。

快得很。

已经拥有智能机器人生产流水线,从这一学期培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中间,挑选出来的尖子已经开始朝着高级技师培养。

临时转向跟着研发组改装成能操控飞机的样式,又不需要人形,能稳定上天就行。

反正核心模块是固定的。

两周时间不到吧,聚集过来的飞机团队都以为要大干快上的搞半年到一年,光是立项都得一两个月。

这边已经宣布完工可以验收。

只要有教练机型,哪有摔飞机的可能。

机器人学这种东西都是分毫不差,还绝对没有脑抽或者缺氧缺血之类隐患。

这就是it产业进入传统工业的恐怖之处。

只要解决了传统工业那些基础问题,it打法简直就是倍增器。

试飞表演兼试车那天,来的人极多!

这种性质的展示,肯定选择附近的军用机场,而且是比较封闭的那种。

部队默默的来了好几个军种的不同层级,相互都是面色凝重的互不交流。

然后其他从装备部门到省市的也来了不少,老何也站在其中。

坦克还好,就在飞机跑道边的荒草野地,凹凸不平的地形都无所谓。

一辆最传统的五对轮老坦克,跟一部外贸版最顶级的坦克,都换装了全新“智能”系统。

前者是老款的左右把手操控履带前后运转,后者是新型方向盘式操作,然后都附带分体但共用一个系统的车长、炮长控制系统。

乍一看,停在观测台前的两部坦克已经有巨大的时代差距,就像**十年代的军迷看到欧美顶级坦克和国产坦克的巨大落差。

这有什么可比的?

大家本来还有点纳闷,一名研发组的成员拿了叠书签上来请各位抽签。

“抢占攻山”、“攻防演练”、“双车协同”、“移动打靶”……

所有人立刻表示:“不能全都看吗?!”

居然有些四五十岁的相当稳重中年人,还口出段子:“我听说成年人都是全都要的!”

都没人笑。

敢把五对轮这种七十年前的东西,拿来跟现代坦克对练,这是什么样的滑天下之大稽,研发组一点都不懂军事吗?

研发成员就随便展示下:“当然可以都看,这里只是表达个无序,就随便你们挑选先看什么,说明这不是事先做好的程序,而是这两台设备已经学会了做这些事情,他们自己会按照目标去做中间的所有决定选择,包括开炮……”

好像听见他在说开炮,那俩停在面前的坦克,居然转头“看过来”!

在所有人都有点变脸色倒吸口气的时候。

这个二十多岁的家伙才说:“当然炮弹弹头是模拟对抗激光弹,只会在双方坦克全身传感器做记录,打中哪里造成什么伤害,计算模型来自坦克游戏,我们只是简单借用下,好,那就从抢占攻山开始,喏,对面山头有面红旗,谁先碾倒红旗并保持一分钟不中弹,就算赢。”

话音刚落,两台坦克如脱缰的野狗,咆哮轰鸣着冲出去!

整个搭了棚遮掩的看台上,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瞪大眼,有些人还默默的摸出来个望远镜。

而就在看台边临时搭建的大型屏幕上,能实时看见两台坦克内部的机械操控,还有坦克第一视角的画面。

没有人,只有纯机械操控的坦克,翻腾飞跃在沙场上。

燕青和赵女士坐在角落,哪怕看了无数遍,他也同样目瞪口呆,原来这才是这个时代打仗的终极模样。

再也不敢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