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美利坚大法官 > 第323章、等级

美利坚大法官 第323章、等级

作者:总有刁民想爱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他大学呢?”布鲁克林问道。他没有冒然同意或反对。

“耶鲁那帮叛徒第一当的好好的,当然不会选择退出。”约翰·曼宁语气不善,有点儿吹胡子瞪眼睛的意思。

布鲁克林没在意约翰·曼宁的语气。从约翰·曼宁赶走巴里留下自己那一刻起,老头儿就已经被牢牢绑在他的船上了。

赶走巴里是个艰难的决定,这意味着约翰·曼宁已经做出决定,他认为布鲁克林的价值大过巴里。

哪怕为了自己,约翰·曼宁此后也将一直支持布鲁克林。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约翰·曼宁赶走巴里时其他人才没有反对。

在座的众人,或许会内斗,但大多数还是明白事理的。他们的地位来自于哈佛,哈佛倒了,对他们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布鲁克林是约翰·曼宁认为可以保住哈佛地位的人,他们愿意相信约翰·曼宁的眼光,给布鲁克林时间来证明。

“排名只是虚名。”布鲁克林斟酌着说道

“放弃虚名,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录取名额,挑选学生时,为我们可以单纯地从学生潜力的角度出发,而不需要考虑排名之类的外部因素。”

“我认为应该退出。”与上次参与聚会不同,这次布鲁克林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上次聚会,他只是个刚跨入门槛的小喽啰,就算他发言了,也不会引起重视。

现在不一样。现在他不仅要发言,还要积极发言,要表现出价值与能力,让他们知道,选择自己而不是巴里,是正确的。

“法学院的现状大家都见到了。”布鲁克林没有点到为止,他继续说道

“昨天我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公开课,对学生们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公开课上出了点儿小问题。”

“原本我没意识到现在的法学生会连最基本的理性思考都做不到,我设计的教学大纲是按照我读书时期的学生质量来的。结果它对现在的学生们来说,似乎有点儿太难了。”

“他们看不到问题的本质,甚至学不会独立思考,理性思考,他们跟所有每天只通过电视新闻了解信息的人一样,已经被乱七八糟的信息蒙蔽了双眼。”

“他们因为我支持保留死刑而对我的课程兴致大减,进而对我这个人,我的思想,我的理念,我掌握的学识……我的一切全盘否定。”

“说实话,如果当时不是身处熟悉的教室里,我还以为是在贫民窟里,我面前坐着的是一群流浪汉跟瘾君子呢。”布鲁克林说的很直白,就差直接说这届学生是一群蠢货了。

“他们的大脑连最基本的处理信息,辨别真假都做不到,他们连克制自己的感性都做不到,坦白讲,我不认为他们能为哈佛带来什么价值。”

“他们太呆板,反应太慢了。”

“哈佛法学院的排名只吸引来一群蠢货跟死脑筋,我认为不如放下这份荣誉,踏踏实实地挑选一些更有价值的学生。”

“我们的名气通过数十年的积累,已经深入到人们心中,不需要的宣传。”布鲁克林说完,其他人也在陆续发表看法。

布鲁克林注意到一个现象。发言的只有会议桌旁的人,其他位置的人从进入礼堂后,不论是巴里质疑约翰·曼宁让他进入议会,还是现在正式讨论议题,都没人发言。

他们就好像不存在一样,一声不吭。或者更准确地来说,他们只带了耳朵眼睛进入礼堂,嘴巴像是落在酒店了一样。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按照布鲁克林的理解,哈佛派的聚会应该是参照长老院与议会制度建立的,获得进入礼堂资格的人都将被视为议会的成员,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提出议桉。

但现在看来,似乎不是这样的。哈佛派的议会比长老院或议会制度更等级森严。

没有坐在会议桌旁的人,似乎不具备发言资格。这么想来,上次他一言不发是对的。

这些是布鲁克林观察得到的推论,他不知道对不对。有关哈佛派的聚会规则与礼节也没有人教他。

这么想来,他似乎误会了巴里对他的肤色与族裔提出异议时其他人的表现。

会议桌旁的十六人代表了其他人的态度,但也不能完全认为所有人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只是少数服从多数。

哈!还好礼堂里的人多少都带点儿脑子,不会出现什么‘凭什么少数要服从多数’、‘这是在歧视少数’的‘精彩’戏码。

布鲁克林这么想着,不自觉地扯了扯嘴角,抬头发现约翰·曼宁正盯着自己,连忙抹平嘴角,装作认真聆听的样子。

几乎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最后一个人开口说完后,约翰·曼宁才宣布举手表决。

布鲁克林暗暗观察着,投了‘同意’票。这让他想起了枪击事件前的辩诉交易之争。

当时约翰·曼宁特意给他打电话,要求他表态,并提醒他不能投弃权票。

布鲁克林举着手,环顾会议桌一周,发现的确没人投弃权票。而约翰·曼宁宣布表决的方式也不是依次询问‘同意’与‘反对’,而是只询问了‘同意’。

默认没有举手的人投的是反对票。约翰·曼宁作为议长不参与投票,其他十五人的票型为8:7。

同意哈佛退出大学排名的提议以一票的微弱优势胜出。约翰·曼宁点点头,示意大家放下手

“下一项议题……”布鲁克林没有再闹出什么幺蛾子,而是乖乖的顺着会议流程,积极参与着。

他今天已经够惹眼的了。作为第一次参与哈佛派内部最高规格的议会的新人,布鲁克林与其他普通新人还不一样。

他是约翰·曼宁指定的继任者。这个身份让他天然地获得更多关注。其他老成员即便没有竞争约翰·曼宁位置的心思,也会对他更加严厉。

他们看布鲁克林的眼光里天然就带着审视,布鲁克林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他们用放大镜来观察。

对布鲁克林的要求也要比其他新人要更高。因为他不仅仅是哈弗派的成员。

坐在会议桌旁只是他的起点,他是要成为哈弗派的领导者的。他们理所当然要对布鲁克林提出更高要求!

继任者身份已经让布鲁克林足够惹眼,偏偏他还这么年轻。单从年龄来讲,在座的众人几乎都比布鲁克林大上至少一辈儿,即便是最年轻的,也要比布鲁克林大上将近十岁。

而这些最年轻的,还是代表其他人来参加会议的。他们身后的人说不定比约翰·曼宁年龄都大。

比如安东尼·肯尼迪。议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一项项议题被提出,被讨论,最后或是表决,或是搁置,时间也在不断流失。

布鲁克林发现这场会议讨论的并不是什么想象中的高大上的东西。联邦时下最热门的话题——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还有欧洲热门话题环保主义与素食主义。

这些在会议上一次都没被提及。他们讨论的都是些什么议题?哈佛法学院今年的实习生安排问题。

在这项议题中,e..y被强制塞了几个人进去。对此布鲁克林原本是想要反对的,但看在旁边一位律所合伙人被一口气塞了将近20个实习生后,他乖乖闭嘴了。

哈佛法学院学生未来职业导向问题。哈佛并不限制学生未来从事什么职业。

从法学院毕业的毕业生也许会回到蒙大拿州当一名农夫,或者去德州当一名屠夫。

哈佛都不会管,也管不了。哈佛毕竟是一所学校,不是什么nc组织。

更不是这群学生的父母。但哈佛有能力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产生影响。比如在布鲁克林的建议下,哈佛未来会增加各地着名法官来校演讲的次数,引起学生们对法官职业的向往。

这也意味着哈佛将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增加自己在司法体系内部的话语权,选择性放弃全面发展,专攻法院。

布鲁克林听来听去,发现议题基本都是跟哈佛法学院有关的。可以看得出来,哈佛派是真的急了。

他们甚至愿意放弃其他领域,暂时只保证自己不会退出联邦司法体系,确保哈佛派的话语权,以换取时间进行学生的培养与方向调整。

布鲁克林认真地听着,认真地参与着。起初他正襟危坐,仔细聆听每一位发言人的每一句话,确保自己不会漏掉每一个单词。

但随着会议时常的增加,随着去厕所解决个人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布鲁克林也坐不住了。

即便有学生会不时端上来些水果跟甜品茶水充饥,布鲁克林还是坐不住了。

开玩笑!他已经在这儿坐了7个小时!约翰·曼宁甚至都出去换了身衣服,说话声音都嘶哑了!

“我认为我们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确立录取资格需要满足哪些标准,将他们进行量化,根据数值对学生进行筛选。不是说推荐信那一套不行,而是应该给出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就像大洋彼岸的高考一样。”

“他们的中学会对学科进行分类,基本分为文科跟理科,文科需要学习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理科需要学习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

“他们的高考根据分类不同,考试科目也不相同。他们会根据每年的需要进行统一划线,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的择优录取,低于录取分数线的淘汰。”

“这样的录取方式足够直观,有一个清晰可见的标准,也令人信服。”布鲁克林一口气说完,端起刚上的咖啡咕冬咕冬一口气喝光,然后毫无形象地坐在椅子上,扯了扯衣领。

此时他们正在讨论的议题是哈佛法学院今年的招生问题。此时会议桌周围的‘大老们’早已没了早上时的精英派头。

一个个松垮着领带,敞开着衣领,满脸油光可鉴。会议桌上烟雾缭绕,雪茄与香烟混杂,与汗臭味儿、狐臭味儿相互交织。

再填一点儿男士香水的气味儿,味道十分酸爽上头。但布鲁克林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天之内连考八门课程的倒霉蛋考生,又好像刚刚遭遇qb的可怜受害者,脑瓜子发木,眼神呆滞,双目失神。

七个小时!布鲁克林开庭的最长记录都没这么长!他作为法官已经算是能坐得住的了!

当然,会议桌旁也不是全都像他们这样毫无形象的人。几个代表其他人参加会议的人始终保持着西装革履的样子,不敢有所动作。

身后的‘沉默者’们更是如此。会议开到现在,对布鲁克林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对这些连发言资格都没有的人更是。

毕竟布鲁克林他们至少可以选择个舒适一点儿的坐姿。

“唯成绩论可不是好标准。”有人抽着雪茄反驳道。布鲁克林揉了揉腰,不情不愿地舔了舔嘴唇,点头道

“当然,唯成绩论不可取。我的意思也不是全部照抄照搬,而是学习这种思路与方法。”

“我们需要制定清晰的录取标准。比如什么职务以上的推荐信可以折算多少数值,参加过什么级别的活动,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可以折算多少数值。”

“现在许多学生会想尽办法弄到一封推荐信,在随便什么名头很大的活动中挂名。”

“他的履历看起来很精彩,但真实情况呢?”

“他可能根本连活动都没参加,对活动具体情况一无所知。”

“他可能根本跟写推荐信的人都不认识。他的推荐信可能都是买来的。”

“你们应该知道,现在有不少人专门写推荐信卖。”

“推荐信跟集体活动当然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但这方面有很大的漏洞,现在正在被人不断利用。”

“我们需要的是更出色的学生,而不是一个履历更出色的学生。跟这个相比,我宁愿要成绩更好的学生。”

“但这样的工作量太大了。”有人提出问题。布鲁克林点点头

“的确。但我目前只能想到这个方法。”

“是选择困难的方法解决问题,还是维持原样不动,等待更好的方法。需要各位做出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