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美利坚大法官 > 第608章、短暂而激烈

美利坚大法官 第608章、短暂而激烈

作者:总有刁民想爱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布鲁克林更多集中在安东尼办事不力跟失职上面,对安东尼的迟到早退旷工只是稍带的一提。

细数完安东尼的n条罪状,布鲁克林直接宣布:“鉴于安东尼·肯尼迪表现不佳,态度消极,对哈佛议会贡献极低,且存在诸多工作失误,暂时取缔其全部工作,撤销其于哈佛议会内部担任的全部职位。”但随即他话锋一转:“鉴于安东尼·肯尼迪履历精彩,经验丰富,过往对议会贡献不小,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安东尼。”布鲁克林接着说道

“丹·丽斯去年在非洲成立过一个国际公益项目,是帮助那边的政府构建法律秩序的。但丹·丽斯从非洲离开后,那边的项目进展不太顺利,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人过去主持大局。”

“你曾经做过**官,对司法系统比在做的大多数人都熟悉。”布鲁克林环顾一圈儿,不再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话,而唏嘘道

“前面我说了那么多安东尼犯的错,其实我是可以理解的,安东尼年纪大了,犯错在所难免。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犯错,我也逃不脱关系。因为他的工作内容是我安排的。我应该早考虑到他年龄的问题。”

“非洲那边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只需要你去主持大方向上的工作就行。安东尼,有兴趣吗?”…………会议结束时已经是深夜。

这场会议对哈佛来说不啻于一场地震。无论是147人被开除,还是精准扶持计划,都足够人们讨论很久的了。

尤其是最后一项,安东尼·肯尼迪被发配‘边疆’,被布鲁克林一杆子送到非洲去了。

不少人都显得有些忧心忡忡,担心哈佛刚刚安稳半年,又要再起内斗争端。

安东尼自己也没想到,布鲁克林竟然没有跟他正面硬刚,而是把人发配边疆。

任凭他如何据理力争,布鲁克林占据大义,他始终没有办法推脱,最终半推半就地,他成了非洲那边的国际公益项目的负责人。

需要定期向丹·丽斯汇报工作的那种。会上,布鲁克林还贴心地提醒他,非洲那边环境不太好,各种登革热、疟疾、埃博拉之类的致死病层出不穷。

随即布鲁克林话锋一转,道

“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们在那边有完善的医疗措施跟防护措施,会确保你的健康安全的。”就这一番话,彻底激怒了安东尼,两人差点儿在会上打起来。

会后,安东尼开车回到家,车子停在院外,隔着车窗望着楼上小孙子卧室里的光亮,看着窗户上个一小会儿就往外张望的剪影,安东尼狠狠地砸了一下方向盘。

喇叭被意外激活。哔——刚刚才消失的小小的人影再次浮现出来。安东尼的小孙子先开窗帘,欢呼一声,满脸都是开心的笑容,冲院外那辆熟悉的车子招手。

…………针对安东尼的行动并未停止。早在从安东尼家出来时,布鲁克林就制定了一整套针对安东尼的组合拳。

会上当中批评,然后假惺惺为他着想,给他安排个符合他气质风格的工作,这一方面打击了安东尼的威望,另一方面彰显了自己的仁慈。

一举两得。随后布鲁克林授意伯克从专研小组成员中挑选出一两个可靠的人选,布鲁克林作出承诺,只要听话,可以既往不咎,甚至可以让他们重新回到哈佛议会。

不过想要一步登天,回归原本的地位是不用想了,但可以参加资源扶持项目,快速提升。

布鲁克林的许诺非常真实,真实到被他卖了一次,现在还背着黑锅的人们争先恐后地踊跃报名,纷纷表示要为布鲁克林献上忠诚。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一点儿都不冤。就像安东尼说的那样,他们只能看得见眼前的利益跟恩德,甚至不愿意稍微往前多想一步:他们落到今天这个人人喊打的地步,不就是布鲁克林一手策划的吗?

他们竟然还敢相信布鲁克林的许诺。听起来多么真实,还不能立马‘官复原职’,还‘要从基层干起’,还‘可以参加资源扶持项目,快速晋升’,还‘既往不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忽悠瘸了都!这话对伯克,对安东尼,都不可能好用。布鲁克林在陈述承诺时,伯克就已经连连冷笑出声了。

他甚至直白地反问

“为什么你不自己跟他们去说,非要找上我?”对此布鲁克林尴尬地无言以对。

伯克继续冷笑,但并未拒绝。布鲁克林让他去说,是为后面上一道保险。

一旦出事,伯克就会被推出去背锅,而布鲁克林,依旧是那个仁慈的,悲天悯人的,富有正义感的议长阁下。

以伯克·福斯曼的聪明头脑,几乎瞬间就想明白了这些。论搞阴谋诡计,背后阴人,伯克·福斯曼足够做布鲁克林的老师。

不过伯克·福斯曼似乎认命了一样。从纪检组开始,到现在正式替布鲁克林干脏活儿,他并没有反抗。

或者说,布鲁克林要做的事,跟伯克的期望高度重合,所以他才不反抗。

当初清洗哈佛,伯克手段强硬而直接,直接造成哈佛陷入激烈内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布鲁克林做了同样的事,却手段怀柔,春风化雨,不仅清洗了反对派,还让哈佛议会更加团结,哈佛蒸蒸日上。

现在布鲁克林要清洗安东尼,伯克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自然不会反对。

他甚至猜到了布鲁克林对这两个人的用法。会上布鲁克林打击了安东尼的威望,但这还不够。

这只是明确地昭告众人,他要准备对安东尼动手了,后面这个才是正式的‘杀招’。

专研小组是安东尼负责的,垃圾站计划是安东尼主持的,一切都是安东尼的错。

是安东尼翻脸不认人,残忍自私,冷酷无情。布鲁克林只是个被蒙蔽的,仁慈的议长。

现在他在‘当事人’的控诉下幡然醒悟,看穿了安东尼的自私与冷酷,仍然愿意为安东尼留一线生机,只是把人打发到非洲去……简直太感人了!

做完这些,布鲁克林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似乎对安东尼的处置到此为止了。

实际上,布鲁克林在等待。等待安东尼的应对之法。布鲁克林不相信安东尼会束手就擒。

他需要等待安东尼的反抗,根据反抗的激烈程度评估安东尼的实力,再进行下一步。

…………安东尼的反抗很快到来。司法行为委员会下发通知,针对布鲁克林在任职E..Y首席法官期间的工作进行检查。

他们接到举报称,布鲁克林在任职首席法官期间收受h赂,妨碍司法公正,滥用职权。

布鲁克林欣然接受调查,同时命丹·丽斯敦促安东尼立刻启程赶往非洲,开展工作。

司法行为委员会的调查雷厉风行,当天就有调查组抵达纽约,封存了E..Y的大量档桉。

可惜雷声大雨点小。布鲁克林是禁得住调查的。经过长达一周的调查,调查组没有找到任何可利用的机会。

而安东尼却再次收到丹·丽斯的敦促。这次的措辞较为强硬,要求他在一周内必须出发赶往非洲。

留给安东尼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调查组无功而返。这边调查组成员才刚上飞机,另一边就有**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发表意见:这位**官措辞严厉地批评了布鲁克林在E..Y的所作所为,认为布鲁克林的工作虽然在程序上没有问题,但却是对联邦司法的亵渎,是对司法体系的破坏。

这种舆论压力布鲁克林不需在意。第二天,鲍勃就帮他处理好了。纽约市民纷纷力挺布鲁克林。

A晚间新闻的街头采访中,在被问及**官对布鲁克林法官的批评看法时,所有接受采访的市民全部表示:**官知道个p!

他们盛赞布鲁克林执法公正严明,又不失人情味儿。他们骄傲的对镜头说,布鲁克林法官是他们的骄傲。

他们喊话**官,既然这么闲,不如调查调查联邦政府各级官员。既然这么闲,不如考虑考虑医疗保险跟移民问题。

连续两次出招,让布鲁克林有些失望。安东尼的反抗看起来很激烈,实际上却有一股软绵绵的欲拒还迎的感觉。

跟他理想中的反抗相差太大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留给安东尼的时间越来越少。

第三天,安东尼终于祭出杀招。他公布了布鲁克林的垃圾站计划全部内容!

看着电视里侃侃而谈的安东尼,布鲁克林冷笑不已。他的测试到此为止了。

几乎是在安东尼公布垃圾站计划的同时,伯克带着两名专研小组的成员出席了早准备好的新闻发布会。

两名专研小组成员亲自现身说法,将安东尼讲述的故事重复了一遍,只不过故事的主人公替换成了安东尼·肯尼迪。

垃圾站计划的目的替换成了打击布鲁克林·李威望,清洗布鲁克林·李议长阁下的支持者,伺机掀起哈佛内斗,赶布鲁克林·李下台。

比起安东尼·肯尼迪空口白牙说的那一套仅仅逻辑上符合的计划,显然是伯克这边有人证现身说法的更能让人接受。

按照安东尼·肯尼迪的说法,布鲁克林是为了打击哈佛的反对派,无法兑现曼哈顿酒店会议前的承诺,不得不选择翻脸,撕毁承诺,将人打包送走。

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可用一个趋近于宪法修正桉的新闻法桉提案去换一群反对者,这是不是有点儿太奢侈了些?

当初新闻法桉提案刚提出来时可是气势汹汹,大有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

而后续布鲁克林不断批准的活动资金看起来也不像是早预料到提案会失败的样子。

相反,如果这一切都是安东尼·肯尼迪要打击布鲁克林所做的呢?提案是布鲁克林率先提出的,让提案失败不仅能打击布鲁克林的威望,让布鲁克林带着这么多人白忙活一场,还能让布鲁克林在司法界的能力遭受质疑。

明明是一个大家都看好,甚至近乎百分之百能通过的提案,结果让你给操作失败了,这还不能证明你的能力有问题吗?

最后,顺便还能逼布鲁克林清洗专研小组。要么清洗专研小组,要么自己背锅。

而提到专研小组,伯克·福斯曼的说法就更可信了几分。专研小组是布鲁克林先提出来的,第一批送进去的人是布鲁克林自己的支持者。

后面布鲁克林将专研小组交给安东尼·肯尼迪负责,安东尼·肯尼迪就立马把一部分自己的支持者塞进了专研小组。

——你既然口口声声说这一切都是骗局,为什么刚一‘上任’就把自己的支持者也塞进专研小组去?

说是布鲁克林逼你不得不这么做,为什么布鲁克林逼你之后还让你继续负责专研小组?

他对你就这么信任?安东尼·肯尼迪的说辞在受到伯克这边的发布会的影响,提问环节各种问题不断被提出,他所说的内容的合理性不断被质疑。

相较于安东尼·肯尼迪的说辞,伯克·福斯曼这边的显然更符合现实逻辑。

现实逻辑是什么?现实逻辑就是人们趋向于舍小取大,人更愿意追逐利益,人都是自私的,人性本恶,人行事遵从利己规律,总是选择对自己伤害最小,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路线。

现实逻辑就是将人所有一切美好的品格全部抹消,单纯地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只遵从本能。

当人们在比较两个版本的故事,或者判断一则新闻是真是假时,就会自动动用现实逻辑,认为谁更贴近现实逻辑,谁就是真的。

然而真正的现实跟现实逻辑之间差距可太大了。人总是复杂的,受情绪与感情影响的,哪怕再理性的人,在面对选择时,都会做出趋向于舒缓情绪的影响。

比如布鲁克林的垃圾站计划。促成新闻法桉提案的收获要远超于提案失败清洗反对声音的收获。

但布鲁克林还是选择了收获更小的选择。因为他不喜欢受人制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