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吕清广本纪 > 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宇老家2

吕清广本纪 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宇老家2

作者:半了散人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5 23:57:04 来源:小说旗

可旧邮票得等到多年以后才能变成钱,虽然是不小的一笔可远水救不了近火,眼下陈宇被这些面值八分四分的新邮票给难住了,要保持通讯联系就得经常写信,频繁的去些,算起来可不是一笔小钱,对于只有半边户口一份儿收入的一大家子来说,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儿花,哪里有闲钱让陈宇去祸害。

找钱就成了陈宇等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这个问题还貌似无解。

市场经济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买东西还是靠配给制,除了钱还得各种的票,粮票、布票、肉票……想做生意也没辙,就算是胆大,敢于投机倒把那也得有本钱才行,本钱这东西可是不那么好解决的,缺的不就是钱么。

靠着不怕脏不怕累的革命干劲儿,在家属区垃圾堆奋战了两个月,一有空就刨垃圾堆捡破烂儿,总算将第一批信件都发送了出去,而悲惨的日子让陈宇不堪回首,心里对财源的渴望就更加炙热了。

就在小陈宇纠结的岁月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中,春节就过了,压岁钱加上捡破烂儿的收入,勉勉强强发了第二批信件,第一批信也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回信,让小陈宇高兴了一点儿。一晃眼儿就快到春天了,这可是一九七八年的春天,是未来的一个转折点,是政治上冒险的最佳时机,陈宇知道自己太小,政治上目前还不会有任何的作为,但是,自己要是让父亲出头了,自己不是也一样提高了起点了吗?

陈宇记得很清楚,在上一世,这一年五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将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而就是在当天,新华社就转发了这篇文章。十二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进行了转载。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紧随其后的大辩论将进行全国范围的重新站队,这一次站队是非常关键的。站到了正确的一方面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会一帆风顺,可要是站队错误就将一落千丈。

这个时候,陈宇的父亲还是个工人,一线工人,连以工代干的班组长都不是。如果错失这个机会,那就只有等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的时候争取第一批下海,可做个富二代哪有当官二代有前途,官二代可以有钱,甚至比富二代还富,可富二代却不可能有权,这是本质的不同。

春节已经过去了,刚开学陈宇就逃课了,每次都一百分的陈宇经常逃课,老师却很少修理他。谁让他成绩够好呢,再说了这是子弟校,本质上就是托儿所的性质,管理得真的不严。

在几个垃圾堆翻腾了一遍,除了一脚炉灰渣子以外什么都没有得到,陈宇郁闷的坐在家属区与厂区之间的山坡上,在刚发芽的草地上坐下来,看着厂门口几个宣传人员正在修补《你办事我放心》的巨大宣传画,画是油漆和油画颜料混合画的,大概是底子没有做好。有的地方开裂了。

还有两个多月就是关键性的时刻了,这个时候如果再不动就晚了,可怎么动呢?写稿子投递到报社?发出来得可能性几乎就没有,如果反过来追究也是好事儿。就怕寄出去就石沉大海,要是被扔在哪个编辑的废纸篓里岂不明珠暗投了。可别的渠道又明显不具备条件,就算黑板报都没有陈宇他爸参与的份儿。

陈宇躺在青黄不接的草地上,感叹着,要走进历史事件真的不是那么的容易啊!

想了半天,除了投稿以外还真么有什么好办法。陈宇叹了口气,只能一稿多投了,起码这样保险系数要大得多。回到家陈宇就开始动笔写稿子,指望老爸自己写一篇这种有真知灼见的稿子是绝不可能的,而作为重生者,在大机关混了一辈子的陈宇来说就完全是信手拈来了。大笔一挥,千言立就,一片锦绣文章写好以后,陈宇就交给了老爸。陈宇的老爸叫陈建国,是个有很多重名者的庸俗名字,厂里同名同姓的就有好几个,同名不同姓的更是海了去了。

陈建国看了一遍,又看一遍,抓起来就要点火烧掉。被陈宇一把抢了回去,陈建国抓起鸡毛掸子就要行使家庭暴力,被及时赶到的老爷子给揪住了。

陈宇的爷爷叫陈雍,出生在旧上海,如果从他出生时的家境算成分是个小业主的出身,因为上海大资本家多,如果转换成现钞的话在内陆地区还是远超一般大地主的,话说他们家在老家本就是大地主。上海沦陷的时候,一大家人不敢留在混乱之地,小部分回了老家,大部分去了香港,后来又有部分去了美国,唯独陈雍跟他爹留在了上海。虽然兵荒马乱,可家里的店铺生意不能丢下不管,而那会儿逃离的很多,想折现不容易,就算卖出去就最多拿到两三成,这是很不合算的,所以只能冒险留人守着。陈雍的老爸之所以被留在上海,是因为在家里他不受待见,被定为家族继承人的兄长和几个堂兄弟都去了香港,老太爷带着其余人回了老家,其中就包括他老婆和小儿子,也就是陈雍的妈和弟弟。不受待见的原因是他游手好闲,上过好几年洋学堂,可再学就真学不进去了,跟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喝酒跳舞听戏找女人,如果不是后来遇上战乱,小业主那点儿家底儿根本抗不住他祸害。一家人分散开之后,因为能带走的都带走了,他又真不是做生意的那块料,结束了生意,能卖的都卖掉之后,正式成了拆白党的一员。

陈雍那时候十多岁,一边在教会学校上学,一边帮着自己老爹行骗。到了抗战结束的时候,家道完全败落,两爷子身无分文就有一屁股债。老家也在战火中被变成了灰烬,幸存下来的只有远方亲戚了。香港那边儿也失去了联系。他们两爷子想找个投靠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陈雍两爷子在这个时候骗上了的一个阔太太出问题了。这些年来他们爷俩就靠这个活着了,同时骗着的还有好几个太太小姐,不过就属这位出手大方。对作为拆白党可能会遇上的各种问题,陈雍跟他爸都有准备,他们以及他们的同党们类似的情况基本上都经历过,不外乎是被识破或者被反过来赖上或者被捉奸,都是有预案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脱身,少数情况下会被暴打一顿,装麻袋丢进黄浦江的事儿极少发生。

这一回并没被装麻袋,那是上海帮会的规矩,动手的是兵痞,他们习惯用枪。

陈雍看着他老爹被直接拉到院子里,就跪在后院儿围墙下,被马弁给枪毙了,打了十好几枪,用的是美国汤姆森冲锋枪,一梭子子弹全打在脑袋上了,整个脑袋打了个稀烂。

被吓得大小便**的陈雍不敢再在熟悉的场所出现了,他进了工厂当学徒。因为上过学,上的还是教会学校,别的不说,英语还是不错的,算数也还行,就到了账房,活不累,收入还行。四八年初娶了亲,妻子家就更穷了,岳父也是一个厂子的,算是小工头,也亲自得干活的那种。解放的时候,是四八年底,他一家子就都成了工人阶级的一份子,但知识水平一点儿不比知识分子差,眼光就更是犀利,小业主那点儿精明劲儿和拆白党的灵便力一点儿没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