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鳌拜王朝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捐献财产,受封太傅!

鳌拜王朝 第一百二十四章 捐献财产,受封太傅!

作者:兔来割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1 12:2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百二十四章【捐献财产,受封太傅!】

没人再敢小看鳌拜,他可比魏忠贤强硬多了。**UC电子書免费提供本书txt电子书下载**

鳌拜几句话就震慑了群臣,他没有和魏忠贤撇清关系,却列举了魏忠贤做的一些好事,直接为他翻了案,在场的没一人敢出来对峙。

“黄鹏”干过什么坏事?他们举不出例子。夜宴那天如果不是“黄鹏”护着皇上,凭一击之力擒下了田尔耕,后果不堪设想。他把夜宴的事翻了出来,皇上正在气头上,一个不小心,就要拿他们这些不护驾的文臣开刀了。

结果鳌拜和魏忠贤交往非但没罪,还体现了自己知恩图报,为人耿直,忠君爱国的品质,全是优点。弹劾他的大臣们倒像成了见利忘义,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的一群小人。他们连反驳都做不到,不是默认了吗?不是小人,为什么当年东林六君子被害的时候你们不说话,现在魏忠贤人都死了才站出来废话连篇呢?崇祯从心里直接把他们鄙视了。

气质这种东西是天生的,很难培养。鳌拜的身高配上他的嗓音,不怒而威。只是第一次上朝,就让一群老臣汗颜。

如果我能像他一样,就不用看文臣们的脸色了,也许,这才是皇上该有的气质。想到这里,崇祯把自己吓了一跳,开口道:“朕也是这么想的,黄卿说的很有道理,魏公公以前有过错,但也有功,现在他人已下葬,还说这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事情要启奏吗?”

大臣们都是老油条,一看皇上有意结束话题,哪里还会再提。

崔呈秀一下台,兵部尚书换人了,但这是个烂摊子,刚上任的阎鸣泰站起来,道:“启禀皇上,十月初七,宁远前屯大火,烧毁民居六千三百余间,烧死平民二百四十九人,火药器械,荡然一空。边关的军饷年底放,现在还没有到位,微臣想在此讨论如何尽快凑齐军饷。”

崇祯一问,居然需要一百六十万两。此时明朝财政状况一塌糊涂。其实早在天启初年,国家的财政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收入不过三百三十万两,再加上赋税连年拖欠,实际的收入只不过二百余万两,而支出却达到了五百余万两为了填补巨大的亏空,寻找更多的军费,天启朝几乎年年加辽饷,到了天启七年,辽饷已增至一个恐怖的数字。**UC电子書免费提供本书txt电子书下载**如果不是魏忠贤逼商人交税,更加严重。纵然是如此,在天启七年,大明朝的财政还是有一百多万两的亏空。

给边关一百六十万军费,已经相当于国家一年大半收入。

打仗就是打钱,鳌拜一直认为大明先是经济崩溃,其后才是政治崩溃,各军欠饷一点也不奇怪,别说是军队,就是明朝皇室那些藩王的年俸也是长期拖欠的,但是辽境的军饷不能拖欠,要是那里的士兵哗变,可不是闹着玩的。

现在殿上一说起辽东经略王之臣,崇祯就恨的牙痒痒,要不是这个蠢货派人回来护驾,也不会出那么多事,只想尽快把他撤掉。他继位以后,也清楚国库的情况,阉党打击完了,锦衣卫重建需要钱,哪里去摸银子呢?他一直以为当皇帝是很伟大的事,怎么自己这皇帝当的这么穷?

一众大臣讨论起如何凑军费来。鳌拜站在人群里,一言不。他虽然心里有想法,但是不打算说。说了对即将崩塌的大明王朝来说有好处,对他没有。

东林党的人站出来说话了。一位老臣道:“微臣建议增加辽饷。”

崇祯知道辽饷已经太高了,叹道:“辽饷再增加,百姓还怎么生活?南方无战事,为什么不能增加商税,来增加税收呢?现在是危机时刻,金国不知何时又会卷土重来,每个人都该为大明出力。”

礼部尚书杨景辰道:“南方也有倭寇不时的进行骚扰,而且边关战争,如果让商人们出钱,到时商品价格提高,恐不利于百姓,激起民愤,万万不可再加商税了。”

这个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很有说服力。要是收商税的话,商人会把货物价格提高,不利于老百姓,所以最好是免了商税吧,只收田税。这样就算商人确实不提价了,但就算是降价,种田的老百姓也买不起东西。物价是便宜了,百姓收入更低,和金国比物价更便宜,有意思吗?这不是忽悠傻*吗?

鳌拜听着好笑,但不吭声。只有再加辽饷才能逼的老百姓起义,这也是他想看到的。他要是说服崇祯提高商税,只会彻底得罪东林党那帮文臣,虽然不怕他们,但要整天被这群人弹劾也够烦人的。不如让东林党们嚣张一下,等时机到了,直接灭了他们抄家,只当把钱存银行了。

他还依稀记的一六二八年因为欠饷生了宁远兵变,这可是个笼络关宁军的好时机,他心里已经在盘算怎么坐收渔人之利。他幕后有吕家的生意支撑着,不怕没钱。王之臣一下台,他推满桂成为辽东经略,等把兵变压下去,关宁军肯定就把他当自己人了。再时不时资助点军需,几年时间把关宁军变成军阀组织,未尝不可。

想想吕家在张家口的交易,差不多可以开始了。为保证不被揭穿,他会全部用盐帮和黑石寨的人来管理,山西的官吏也会逐步设法换成自己人,将山西弄成全国最大的黑社会组织,从那里家。张家口没了竞争,女真人只能高价买粮,全国富指日可待了。到时再派手下去边远的宁夏镇等地,安抚那些被欠饷一两年的官兵们,这群人还不得感动的也想给他建生祠啊。

袁崇焕说五年平辽,看看我能不能五年平天下。鳌拜yy着,突然听到有人叫他。

崇祯道:“黄鹏,关于军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这是雪中送炭的好机会,鳌拜站出来,正色道:“回皇上,微臣不懂赚钱,至于怎么凑军饷,我也没有建议,但如果朝廷困难,军饷凑不起来会影响大局的话,微臣愿将前些日子受封的产业捐献出来,充当军饷。”

此言一出,有些看鳌拜不顺眼的人也开始怀疑了,他竟然是这样的人,主动捐资?当了锦衣卫,就没听说过鳌拜大肆贪污,现在又愿意把封赏捐献,这话说了如果改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崇祯看他语气诚恳,皱眉道:“黄卿,这怎么行呢?你自从为官,多次立功,得到的奖赏是应该的,如果捐出来,唉……”

鳌拜正色道:“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微臣都愿意去做。我在何府早住惯了,皇上把田尔耕的大宅赐给我,我也一直空着,还有那些酒楼,田产,不如就此收回卖出,我也能为边关出一分力。”

把话说到了这份上,在场的没人再怀疑鳌拜的决心。可是也再没有一个人愿意捐献家产充当军饷。其他大臣越安静,就越将鳌拜的形象衬托的光辉高大。崇祯感动的几乎落泪,淡淡道:“黄卿爱国有功,准奏。”

“皇上英明”

鳌拜这么提议可不是痴呆了,想当散财童子。他现在京城被赏赐了田产和酒馆,赚钱不少,但是一旦机会来临,选择逆反,就不能待在京城了。他还想找个机会把家人送离京城呢。作这么一场秀,把留不住的东西送出去了,却换回了美名。

好处还不只这些,崇祯接着说道:“黄鹏上前听封。”

鳌拜跪地道:“臣在。”

崇祯正色道:“今日起,朕封你为当朝太傅,官拜一品。”

“啊?!”刚才“黄鹏”主动捐钱,大家还觉得他傻,现在觉得崇祯帝更傻了,居然封“黄鹏”为太傅太傅和太子太傅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意味着“黄鹏”成了皇上的老师,虽然没有实权,但当朝太师空缺,他实际已经位列三公之。

张瑞图一把年纪,才被封太保,比鳌拜低了半级,岂能受得了,赶忙站出来道:“皇上,黄大人虽是年少有为,但不过二十二岁的年纪,怎么可以担此大任?”

其实我才十八呢,说出来不吓死你?鳌拜心中暗笑。

朱由检正色道:“黄鹏早就是朕的师父,也是朕最信任的人,我给他这封号,有什么不对?他教的是朕武艺,不是四书五经,你们谁要是武功比他高,我也可以封他做太傅。”

这下又没人说话了。锦衣四象,现在鳌拜是公认的最强,一帮文臣怎么可能和他比试?有些人开始后悔了,早知道捐款可以博得皇上信任,自己刚才也捐点啊。很多人看鳌拜的眼光都不同了。今天他第一次上朝,就弄出了这么多事,把老臣驳的说不出话来,还被封为太傅。他明显是皇上身边第一红人,无人能及。

之前还想把鳌拜归入阉党,赶出朝廷的人,现在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拉拢他,巴结他了。二十二岁的太傅,将来如果他再立功,皇上还能封他什么?是不是只能封领土,做王爷了?

————————————分割——————————————

鳌少保升级了,成了鳌太傅。这时候,不会再有人问鳌拜为什么还不建立势力了吧?他用的方法是步步为营。而不是像很多里的战神那样,带着几千人对抗百万大军,居然打赢了……

第三章奉上,求月票求推荐求收藏谢谢啊。.。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UC电子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