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鳌拜王朝 > 第一百三十八章 钱都上哪里去了?

鳌拜王朝 第一百三十八章 钱都上哪里去了?

作者:兔来割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1 12:2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

第一百三十八章【钱都上哪里去了?】

皇宫禁城乾清宫,崇祯正在书房翻看奏章,当值的小太监进来传话。^^UC电子書“陛下,黄大人来了”

崇祯放下奏折道:“快请他进来”

最近朝廷百官吵成一团,互相排挤,鳌拜一直请假不上朝,这让崇祯不太高兴。

鳌拜进门后,崇祯命太监搬了椅子,道:“坐吧。最近可好?”

“天天修炼少林金钟罩,身体好的很,少林的武功确实有独到之处,只要皇上能练出气感,也可以修炼这套功夫。”鳌拜看着崇祯,关切道:“恕我直言,皇上精神看上去可不太好啊。”

神宗在位时,每月逢三、六、九日上朝,早朝一月只举行九次,天启帝时更是直接不上早朝,现在崇祯即位,改成了日日上早朝,快把自己累垮了。

崇祯指着桌子上的一堆奏折,郁闷道:“我每天上完朝就批奏折,一天只睡几个时辰,精神怎么好得了?我是没时间练功了。今天找你来,是想让你帮我出点主意。我提的意见,总有大臣反对,没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过,你看奏折都堆成山了。”

鳌拜道:“如果什么事都想做到完美,那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别听那些大臣的,自己拿定主意就干,就算有问题,先实施一部分看看效果,不好再停也比把事情压着的好。真受不了那些什么都不做的大臣。”

崇祯笑道:“你现在都不上朝,还不是什么都不做?”

鳌拜苦笑道:“皇上封我这个太傅职位,太多人看我不顺眼了。之前有人说我是阉党,有人说我控制你,如果我再参与政事,肯定没几天就会有人说我把持朝政。如果我的建议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这群人还不得直接说我要谋反啊?我不上朝是自保,否则被他们抓住一点把柄,肯定群起而攻之……”

崇祯又叹了口气,自从他做了皇上,已变得老气横秋。“最近听说你家里住进了两个外国人,立即就有人秘密上书说你图谋不轨,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鳌拜假装生气道:“我和徐大人是忘年交,通过他认识几个洋人朋友。天主教会长龙民华等人希望我能说服你在京城修建教堂,请我去他们那里看看,住在我家里的洋人姑娘叫安娜,是葡萄牙人,那姑娘不知道怎么看上我了,赖在我身边不走,另一个人叫维埃里,是安娜请来做翻译,教她中文的。她有些本事,教了我不少关于数学的知识。我认识几个洋人就是图谋不轨,徐大人认识那么多怎么没人弹劾他呢?”

崇祯听他一说,打消了所有疑虑。问道:“锦衣卫现在怎么样了?”

鳌拜叹道:“红楼损失了大量资料,没法补齐。我已派人去各地寻找编外人员,恐怕要有几万人脱离锦衣卫了。”

崇祯道:“你之前不是说过这问题了吗?这不是你的错。 .提供本章节最新手打”

鳌拜道:“可是我们损失的不只是人,更多是财富。红楼是锦衣卫的根基所在,除了人员资料,历史资料外,还有就是账本。很多编外人员都是以商人身份在各地活动,现在红楼被毁,这些人直接把属于朝廷财富据为己有了,没有资料记载,就没法追查回来。”

崇祯一拍龙椅,怒道:“杨衰朕一定要将你千刀万剐”

鳌拜倒是很想找到疯狂,贵为上宾。“这些人”其实就是他的人。账本在田尔耕府上有备份,田尔耕做着当皇帝的春秋大梦,也很重视财富积累,对锦衣卫了如指掌。鳌拜和苏梦儿搜出账本后隐瞒了朝廷。此时他们已经接收了大量商铺,那些成了黑户的锦衣卫很多投靠了盐帮和黑石寨,不合作的都被*掉了。

鳌拜因此实力大增,获得的财富是天文数字。

讽刺的是,崇祯想治贪官,却不知道自己面前的就是大明第一贪官。要怪,只能怪天启帝对东厂和锦衣卫太过信赖,对外保密工作做的太好,知道秘密最多的锦衣四象,死了一个,另外三个抱团了,皇上也被蒙的云里雾里。

崇祯半响没说话,道:“如果锦衣卫重建,大概需要多少钱?”

鳌拜摇头道:“我和苏小姐商量过,锦衣卫再想恢复原来那种规模,全国各地从收编外人员,花费肯定很惊人,新人也不值得信赖。所以我建议暂时不要考虑再重建锦衣卫了,那将会影响国家财政。如今边关的势头很好,应以辽东战场为主。女真人已经提出求和,愿意纳贡给我们,只求关外通商,不过孙大人没有答应。”

崇祯道:“唯一能让我高兴的也只有边关的局势了。原来对付鞑子这么简单,只是断了交易,坚壁清野就让他们活不下去了……现在边关刚稳定,还有七地上报兵部请饷。朝廷真没有钱了。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鳌拜道:“解决这个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富人多缴税,全当劫富济贫。现在那些大臣,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平时朝廷定下的官饷一年就那么多,他们钱都是从哪里来的?我和洋人聊天,他们说起大明,都是赞美之词,土地多么富饶,贸易多么达,其实现在除了商人和官员,国家已经穷了,农民百姓更活不下去,再不反腐,迟早出大问题。”

“可是朕一说加商税,满朝文武集体反对。如果我强争商税,他们会骂我是昏君。”崇祯说着,扭头悄悄抹了抹眼泪,道:“连你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鳌拜觉得崇祯太可悲了,二十岁不到,背负了那么多的压力。身边还没个合格帮手。

崇祯一脸忧虑,又道:“宣府、大同、蓟州、延庆等处皆有军饷拖欠,前线军士萎靡,军心动摇。几处边关军饷拖欠达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许多将士在边关把守,形情最好的卫所都只能拿到三成的军饷,好多士兵一家老小都在忍饥挨饿。已经有了军心不稳之势,全靠将官强行弹压,若有万一,恐随时有兵变之忧。那些朝臣,根本就不管这些事,他们天天就知道逼着朕销毁《三朝要典》,我现在该怎么办?”

几年前制定的《三朝要典》是天启钦定的史书,共二十四卷,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的那些破事,其中最大的反派,打击的对象,当然是号称“清流”的东林党人。天启帝当时的想法就是力捧忠于自己的阉党,打击东林党,所以视这本书为名著。

现在阉党已经被铲除了,东林党人重新获得了重用。他们现在急的不是在干出一些名堂,而是为自己洗涮罪名,进行翻案。

想要毁掉《三朝要典》就等于否定了先皇的结论,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朝臣们围绕着此书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激烈到什么也不用干了。

所谓清流,根本就是一群只在乎名声,不干实事,掩耳盗铃的龌龊分子。在他们看来,面子大于一切。其实老百姓才不管这帮大人物谁好谁坏,他们只想吃饱饭。而那些只顾面子工程的大官,往往都是让人吃不饱穿不暖的类型。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干不好工作,自诩正义又有什么用呢?

鳌拜知道,如果崇祯销毁《三朝要典》,并对相关史书进行修改,为东林党扫清障碍,肯定是没有好结果的。但他却提议道:“皇上,我建议把这书销毁吧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需要再争论了。争论这是只在浪费时间,阉党都已经铲除了,还有很多受了牵连,做都做了,还留着这书有什么用呢?既然已经选择了一条路,就不要再考虑回头,如果不销毁,东林党那帮死要面子的文人也不会善罢甘休,难道朝廷不干活,就整天争论这个?当机立断,然后干其他的吧。”

本来朝中持销毁态度的人就占了多数,现在一听鳌拜也表态了,崇祯马上下定了决心。“你说的对,打击了阉党,又不给东林党完全翻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明天我就去了结此事。销毁后,他们应该不会再争什么了。”

鳌拜阴谋得逞,心中大笑三声。销毁后不会在争?崇祯现在依旧对东林党的危害认识不清,销毁《三朝要典》,只会使官员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政治清算上来,这么做不可能取得广泛共识,只会让东林党高兴,造成进一步人心涣散。

你一上台,就把先皇的一切都否定了,怎么可能没有反对意见?东林党稍微出点事情,还会有人想给阉党翻案的,你们就慢慢翻吧,一直翻到我准备妥当,把你们一网打尽为止。

人心不稳,谁还会注意鳌拜在山西、张家口干什么呢?

在崇祯看来,却是解决了一个烦心的问题,又说道:“再说军饷吧,快想个办法。很多托太久了,钱也迟迟凑不起来。”

崇祯却没想到,造成这个局面,还是党争。如今的内阁府李国普,随着朝廷对魏党清算力度加大,日子越难过,他平日时时刻刻留意着底下的人,生怕有人暗中使坏,抢去了他辅的宝座,所以对几位大臣处处压制,事事掣肘。户部尚书是他的人,一提到拨付欠饷,就顶着、拖着不办。宣府,蓟州等地是重要军防之地,也照拖不误。幸好八旗军人少,战斗力不行,要是和大明实力相当,借着兵变打进中原,直接就亡国了。打击政敌比打击外族还重要,明朝的大臣就是这么牛b。

鳌拜问道:“欠饷总共加起来有多少了?”

崇祯看起来都想用脑袋撞墙,轻道:“一百三十万两。”

鳌拜激动了……尼玛这群不打仗的兵吃的不是饭,是能量块啊。大明养了些变形金刚吗?如果他是皇帝,毫不犹豫就裁军,只留精锐,让其他人退伍开荒种地去,自己养活自己。他皱眉道:“大臣们都怎么说的?”

崇祯摇头道:“还是增加辽饷。”

“那其他税就不能加吗?比如盐税?”鳌拜提议道。反正盐帮是搞私盐的,收不到他们头上,无所谓。

崇祯无奈道:“朝臣上疏说江淮盐商这两年亏本,今年的税收只有两百万贯,还怎么加税?”

鳌拜听苏梦儿说过,江淮官商也搭卖私盐,魏忠贤一垮台尤其严重,私盐的数量一下变成了盐引数量的几百倍,暴利垄断的情况下还敢说亏钱交不起税,皇帝还信,这真是大明特色。

鳌拜站了起来,激动道:“两百万贯,这你也信?那些盐商的房子只怕都是金子盖的了”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马克思说:有些人是没有祖国的。其实不只是没有祖国,为了钱连祖宗都能不要。

崇祯不知道说什么好,轻道:“你是说,并不是亏钱,而是江淮官商都贪污了?”

“我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皇上你见过大明百姓没盐吃吗?这两年既然大家都有盐吃,那就是从来没有断过货,没有停止过买卖。既然买卖和以前一样多,怎么会没钱呢?税怎么会比以前少了呢?皇上如果信的过我,我举荐几个人去收盐税,管理江淮盐商,如果不能提高税收,我提头来见”鳌拜一拍胸脯,正气凛然道。

崇祯一听能增加税收,笑道:“你说真的?你准备怎么做?”

“当然是先派锦衣卫把那些负责这个贪官家给抄了抄了这些人的家,肯定有不少钱,正好做军饷补那些拖欠的窟窿。(一半是我的)这时候不狠一点,其他地方也都学着上疏说亏损,以后哪还有税收?”鳌拜一本正经道:“我其实也没很信得过的人,用我的岳父、叔叔可以吗?他们来京时皇上也见过,都是武将出身,性格豪爽。我誓他们不会把钱收进自己腰包的(钱当然是会进我腰包,他们给我打工而已)”

崇祯一拍椅子道:“好,朕赐你尚方宝剑,收盐税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办了”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end-->

!--如果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o^)/諾书网.^_^o~!,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UC电子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