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鳌拜王朝 > 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有不透风的墙

鳌拜王朝 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有不透风的墙

作者:兔来割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1 12:2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百五十九章【没有不透风的墙】

鳌拜前往黑石寨的时候,朝廷群臣正在为“黄鹏”是忠是奸争论的不可开交。

每天都有弹劾的奏折,最近有一大半都是弹劾鳌拜的。

这是从宁夏镇总兵官秦飞上疏请功开始的。

宁夏镇总兵官秦飞奏道:“黄鹏亲帅五千守军夜袭贺兰山鞑靼部落,用计剿灭三千鞑靼人,我军一人未损,缴获牲畜五千余头,两千银两,此举缓和了军中无饷的情况。”

看战绩,这是一场完胜,看结果,这也有效缓和了宁夏镇的欠饷问题。但是一些大臣们不是这么想的,此举引起了他们大大的不满。

一件好事到了文人嘴里很可能变个样。东林党人马上写奏折弹劾鳌拜,语气痛心疾首,理由各式各样。

比如这篇——“宁夏镇军户的职责是守城,而不是出击,这是先皇定下的,不应违背。黄鹏不是宁夏镇的守将,根本没有调动守军的权利,擅自出击更是无视先皇遗命……(省略字数三千)”

这弹劾的要点在于宁夏镇只守不攻是先皇下的命令,为表示对先皇的尊重,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是有罪。这位大臣显然忘了争执了几个月的《三朝要典》问题。那可是天启帝亲点的“名著”啊,如果鳌拜带兵出击打了胜仗都是不敬,那东林党为了毁书而做的不屑努力,就像是把天启帝的尸骸从坟里挖出来,拿他的人头当马桶,你拉完了我拉,我拉完了拿去你再拉,最后还问朱由检一句:皇上,你要不要也拉一拉?

再如这篇——“带兵贸然进攻鞑靼部落,必会引起鞑靼对大明的仇恨,如果对方数万大军南下,宁夏镇将陷入危险之中,对大明极为不利……(省去歌功颂德字数五千)”

鞑靼人南下少则数百,多则上千,至于万人南下是哪个朝代发生过的事,资料都不好查。有些文人一辈子都不会见到蒙古包是什么样,不了解鞑靼人是怎么生活,更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挑衅大明,但是他们想到什么就敢说,这就是才华。

更有甚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黄鹏没有向朝廷请示的情况下就敢私自用兵,目无军纪,藐视皇上权威,存心不良,这种人如果有了兵权,日后必反。”

文人们基本没看过兵法,什么“将在外君命可以不受”之类的话,他们不懂。不过他们却可以在战场上对武将指手画脚,这也是明朝一大特色。

崇祯帝对宁夏镇的事制止不理,他从心里觉得鳌拜是有功的。

然而等江淮盐场的事爆出来以后,弹劾鳌拜的人更多了,代表南方富人势力的东林党官员们群起而攻之,唯一没有弹劾鳌拜的,大概只有远在边关的孙承宗。

“锦衣卫在黄鹏的授意下恶意陷害江淮盐商,残害忠良,蒙蔽皇上,任人唯亲。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黄鹏如果不除,将来定要像魏忠贤一样控制朝廷,控制皇上,乃是天下第一大患……”

“此人心狠手辣,抄家晋商就没有实际证据,如今对江淮奉公守法的盐商如法炮制,建议立即将其革职查办。”

一篇篇奏折详细的分析着鳌拜干了多少坏事,甚至还有人拿鳌拜和苏梦儿一起离京说事,说鳌拜已经成亲了,还和其他女人勾勾搭搭,有伤风化,带女人上路,不是去巡视边关,而是抛开了夫人">和情人幽会,此举不是君子所为。

崇祯看了这些东西一个头两个大。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天天都有人弹劾,崇祯也对鳌拜产生了一些怀疑,难道他真的别有用心,有其他目的?但如果他是坏人,少林寺的高僧怎么会和他关系这么好,愿意出山助他安抚人心呢?

收到鳌拜托锦衣卫带回的请饷信后,崇祯更迷惑了,鳌拜说陕西灾情已经非常严重,到了不救灾不行的地步,必须尽快拨款。他还有一条建议是组织全国富人捐款。

崇祯在上朝时说了捐款的事。大臣们大都持反对态度。鳌拜的捐款计划在他们看来是敛财的手段,是为了中饱私囊,是罪大恶极。陕西则是穷乡僻壤出刁民,是为了逃税而闹事。

崇祯脑子越来越糊涂了。究竟是满朝文官全是坏人,联合起来对付鳌拜,还是鳌拜确实有私心呢?去巡视边关,真的像朝臣们说的那样,能获得很多好处吗?

朱由检没有离开过京城,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只能凭空想像。他登基后,对老百姓不是很在乎,因为不知道老百姓到底有多苦。为了辽东的军饷,东林党劝他加征,他就加了,从没想过这可能会是错误的。

其实东林党的建议,就像是钓鱼不在乎蚯蚓死活,压根没有把老百姓和抵抗金国联系在一起。基于这种认识,辽饷才又加征了一百四十万两。

陕西老百姓已经饿的只能在自己家门口吃观音土了。这种土可充饥,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吃了以后腹胀,难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尽管不会饿肚子,由于没有营养,人挨不了多久还是会死,只是不像活活饿死那么痛苦。崇祯不知道,他只知道女真人必须要灭掉,这需要钱。如果老百姓不给钱,那么,就不能把这些人灭掉。如果不把这些人灭掉,不但江山有危险,而且百姓会受更多的苦。

鳌拜一离京,崇祯也开始犯糊涂。他觉得官员不干活,为了让这些人干活,他将催征饷银作为了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几位官员已经因为催征不力而被他扔进了监狱。

但是他手下的那群混蛋官员在加征的同时还偷偷地为自己牟利。他要求征收一两银子,官吏就跟老百姓征收三两,其他的二两就落到了官员自己腰包里。

东林的那帮人一上台就加大海禁,废除了大多数商税把国家财政压力全部集中到了农民手里,农民怎么受得了?撤了河道监管,基本上治水的钱就都到了文官手里,撤了收茶税的太监,茶税就基本上很多被文官贪污了,撤了个海关的太监基本上就没海税了……这么下去,国家怎能不完蛋?

但是要向东林党开刀,就等于向东林党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本家大官僚阶级开刀,触动了这些富人的利益,容易激发民变,是找死的行为。但是不向东林党开刀,就会像历史上的明朝一样慢慢等死。

抄江淮盐商的家获得了一部分钱,崇祯提出去救济陕西,大臣们又不同意,说是要再等一等,以备不时之需。不时是什么时候呢?

崇祯走的是条绝路。他迫不及待的想找鳌拜回京商量一下怎么办。

可是今天,内阁首府李国又上疏道:“山西黑石寨和黄鹏关系密切,整个山西已经落入了黄鹏的掌控。山西在他的授意下没有实施朝廷的纳税标准,每亩地只收两钱银子,缴税的钱却是黑石寨秘密资助的。黑石寨是一群流民组成,黄鹏在山西让他们大量屯田,却没有上报朝廷。在山西,人人只知黄鹏不知皇上。臣还听说他前些日子没有在边关,反而停留在忻州境内,不知做些什么。”

崇祯一拍椅子叫道:“这些事你有什么证据?”

李国道:“山西从今年年初开始,涌进了大量流民,全都被黑石寨安置接收。而且在黄鹏离京前,他家中的两位洋人也到了山西。臣派人暗中调查,才知道了这些内幕。如果黄鹏在山西起兵逆反,距离京城太近,后果不堪设想。”

何如宠做了礼部尚书,现在也要上朝,他马上站了出来说道:“皇上,您不能听这些话,李大人是血口喷人。黄鹏是微臣孙女婿,那两位洋人,都是因为天主教会长龙华民才认识的,那位安娜小姐">仰慕黄鹏,才住进了何府,这次去山西,是等他到山西时相见,好一同回京,他人一直在京城,从没有做过任何不利于朝廷的事,晋商卖国,江淮盐商不交税,收拾他们哪里有错?他去宁夏镇,帮军户抢了些财富,难道不是为的缓解朝廷欠饷的压力?一群什么也不干的人,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帮忙不说,还硬把忠臣说成谋反,你们好毒啊。”

徐光启也站了出来,怒道:“皇上,微臣虽然和黄鹏认识不久,但却是忘年之交,他是我见过的学识最渊博,最有才华的年轻人。文武双全。在火器方面,他跟我讨论时提出过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洋人科技的精华,来提高国力的办法。他是通过我才认识了洋人,要说逆反,你们为什么不说老夫逆反?就因为老夫没权利,挡不了你们财路?”

李国微微一笑,质问道:“那黑石寨又是怎么回事?”

来宗道也道:“难道山西的税也是他说改就能改的吗?”。

崇祯皱起了眉头,他也有些疑惑了,鳌拜在山西到底是做什么呢?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鳌拜还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没有不透风的墙】.

第一百五十九章【没有不透风的墙,到网址

UC电子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