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鳌拜王朝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古奇冤毛文龙

鳌拜王朝 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古奇冤毛文龙

作者:兔来割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1 12:2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百七十六章【千古奇冤毛文龙】

郑芝龙给鳌拜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胆子很大,敢于承担责任。在谈话中他从头到尾也没问一句“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没问,是因为他信任朝廷。他接受招安,是想为自己谋个出身,而不是为钱。

如果要问鳌拜平生最痛恨的是哪种人,那就是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狗奴才国家搞不好,就是因为奴才太多,有血性的人太少。典型的就是东林党,忽悠的皇上一愣一愣的,国家一旦有事,骗老百姓出钱出命,为他们当炮灰。

鳌拜不管一个人出身如何,以前干过什么,考没考过科举,他要的是实际的本领。郑芝龙会多国语言,知道荷兰人、日本人平时怎么行事,知道怎么打仗,这就够了,肯定比那些科举出来的文官强得多。如果靠背四书五经能把敌人的船说沉了,他才会用文官去管理军队。

郑芝龙暂且在京等待调度。过了几天,又一个传奇人物回京来了,那就是东江镇毛文龙。

毛文龙,字镇南,浙江仁和人,年轻时穷困潦倒,学麻衣相术,替人测字看相谋生,后浪迹江湖,来到山海关外边塞,度过二十多年行伍生涯。武科及第后带着几百人深入敌后,以朝鲜为根据地与清军开始了对抗。

毛文龙把东江镇发展壮大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而他也是比海盗郑芝龙更麻烦的问题将领。弹劾他的人有一大群。

有人弹劾说他攀附朝中权贵、结党营私、贿赂阉宦、拜魏忠贤为义父。

鳌拜知道那时候魏忠贤势大,是个人就巴结他,属于正常。要说拜义父,毛文龙没有,这一点他很清楚。

有人说他屡屡不听调遣,例子是宁锦大战打得惊天动地,东江镇迟迟不出兵救援,也不进袭后金后方以为策应。

鳌拜觉得那要怪袁崇焕,之前八旗军打朝鲜打得惊天动力,袁崇焕没出一兵一卒救援,东江镇都被打残了,反过头来再援救他,这现实吗?情有可原。

但是其他奏折就让鳌拜看着心惊了。上面阐述毛文龙拒不接受朝廷派文官监察,公然在军营中蓄养娼ji歌优,强抢良家妇女,部队军纪涣散,战斗力极差。虚报部队员额、侵吞军粮、冒领巨额军饷,多次以军饷不足,部队即将哗变,蒙骗、要挟朝廷。屠杀难民,用难民的人头冒功。驱策难民到辽东去偷挖人参,不去的就不发粮食,让难民大批在岛上饿死。未向朝廷申报和经朝廷批准,擅自在皮岛开马市与外国贸易,疯狂敛财。

看这些奏折,毛文龙根本就没干过任何好事,简直是民族败类。毛文龙自据有东江后,独霸一方,骄横跋扈,其后更背着朝廷,进行通敌叛降活动,还有通敌信为证。

鳌拜不愿妄下结论,先入为主。让“崇祯”下令把毛文龙召进宫来。如果毛文龙真的通敌,他也不会保这个人。

毛文龙进了宫,鳌拜和“崇祯”两人一看他的相貌,就生出了几分好感。他长的太正派了。五十多岁年纪,依旧形象英武,胡子留的像关公,目闪如电,神采飞扬。给人一种无比干练的感觉。

毛文龙跪地道:“微臣毛文龙叩见皇上,参见黄大人。”

“毛卿平身吧。黄太傅有一些问题要问你,你如实答来吧。”“崇祯”说着,把问题交给了鳌拜,他这皇帝当的实在轻松。

鳌拜走到毛文龙面前,结了九字真言印,笑道:“毛元帅,有人弹劾你通敌叛降,还有通敌信为证,你能解释一下吗?”

毛文龙立即跪倒在“崇祯”面前,皱眉道:“皇上,您和黄大人相信臣通敌吗?东江镇开镇多年,金国多次诱降,臣都拒绝了,我们被禁海断饷,也没有投敌。金国派去的使者,我都抓起来送到了京师。臣官拜左都督,太子太保,有天启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先帝看重的是臣的傲气和气节。东江镇士兵和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皇太极要收买我,就得养活东江镇几十万人,就算我要投敌,他也出不起那价钱。”

毛文龙没有一点心虚,显然不是一个想谋反的人该有的表现。鳌拜立即就觉得毛文龙不可能投敌。

鳌拜问道:“那这么多人弹劾你,毛都督感觉是什么原因呢?”

毛文龙依旧跪在地上,又看了看“崇祯”,轻道:“皇上,臣不敢说。”

鳌拜问话,他几次看皇上,可见他是看重皇上的。不像郑芝龙,就是和鳌拜对话,心里可能根本没把“崇祯”放在眼里,只佩服鳌拜。从这个小细节上,鳌拜觉得毛文龙内心比郑芝龙更忠于朝廷。

“崇祯”道:“毛卿不要有什么顾及,想到什么就尽管说吧。”

毛文龙跪在地上,深沉道:“不外呼两个可能,一是皇太极欲除我后快,不想让我安稳的回京。第二个可能是党争朝中有人要害我臣是王化贞大人提拔的人,王大人在广宁战败后被硬说成了阉党,我也受到牵连。尽管有孙大人支持,但我与东林党的关系一直不融洽。孙大人在通知我回京时,说过让我跟随黄大人,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希望皇上和黄大人不要听信谗言。”

又是党争。毛文龙虽然孤悬海外,但是党争无孔不入。东林党人布列朝堂,本来毛文龙远在天边,或许还能放他一马,现在他要回京了,如果依附了鳌拜,鳌拜的实力又增强了。很多东林党人想找机会扳倒鳌拜将更加困难。

在战争不断,风雨如晦的时候,朝臣还不会全力在皇帝面前做毛文龙的文章。天启年间他也被弹劾过,但无关痛痒。现在边关形势大好,中原形势也稳定了,文臣们立即就想秋后算账。可以想象,毛文龙的日子很不好过。宁锦大战后他就多次上疏自辩,抱怨:“为病变万难弥息,臣命万难保全等事疏,臣受数十疏捏谤以来,心如死灰”

毛文龙深知,自己的环境并不好。朝中有关系,干再多坏事也没人说,朝中无人,就算奉公守法也不能幸免。从种种现象看,朝中很多大臣都希望他死在后金手里,或是打败仗后弹劾他。

毛文龙面对“崇祯”,接着解释道:“朝中有人不想让我活,臣总觉得自己的脑袋搬家也是时间问题。迫于形势,我必须保存自己的军队,必须让自己还有价值。为了让东江镇百姓吃上饭,我只能自寻出路。我确实通过叛逃到皮岛的王子登搭线,同金国和谈过,但我不是叛国,只是想达到息兵自保的目的。如果皇上认为臣有罪,臣甘愿一死。但臣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都是有才能的人,希望皇上能重用他们。”

这三位不是和吴三桂齐名的汉奸吗?清初的四藩王,有三个是毛文龙的部下?鳌拜历史学的不好,之前收服了郑成功的爹,他就毫不知情。但历史常识他还是知道的。

“崇祯”看了看鳌拜,轻道:“黄卿认为该如何?”

“毛都督先起来吧。”鳌拜扶起了毛文龙,叹道:“你在东江镇的困难我可以理解,现在朝廷让所有人回来,你能带回多少军民?”

“二十几万人,很多是从金国逃难过去的百姓。还有一部分人留在了皮岛上。”毛文龙心里松了口气,见两人和他说话始终很温和,感觉不会掉脑袋了。

鳌拜心里已经原谅了毛文龙。他和金国议和不奇怪。这就好比在一个不景气的单位上班,还是分公司。如果这个单位发不了工资,又有总公司拿高薪的人常打小报告,相信任何人都会觉得郁闷,就算投奔竞争对手也是被逼的。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毛文龙就是被活活逼死的。

袁崇焕在上任以后就开始精心策划除掉毛文龙。离京出关之前,内阁辅臣钱龙锡亲自到其住所,咨询袁崇焕“五年复辽”的方略。

袁崇焕说:“首先从东江做起。”

钱龙锡诧异地问道:“为什么不从陆地进攻,而从海道呢,毛文龙用起来也未必很得力。”

袁崇焕解释说:“毛文龙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杀了他。”

可以说他早己下定决心杀毛文龙。他还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可见他不仅考虑了杀不杀的问题,还考虑了如何杀的问题。后来他杀毛文龙正是采取了“入军斩帅”的方式。

他首先从经济上卡毛文龙的脖子。实行海禁,不许登州、莱州通往东江的私船出海。控制东江镇的粮饷、军械。凡是朝廷运往东江的物质,都必须受蓟辽督师衙门的节制、转发与核查,运送路线不再由登州、莱州直接运往东江,改为由山海关起运至宁远近海的觉华岛,经督师衙门挂号,再转运至东江。这样一来,袁崇焕控制了毛文龙粮饷装备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他海上贸易的命脉。

毛文龙与袁崇焕以及支持袁崇焕的朝臣的矛盾十分尖锐。后来他要挟闹事,迫使袁解除海禁。他以岛兵哗变相威胁索饷,并谋划派兵到登莱“旅游”,归根到底都是袁崇焕搞海禁封锁友军所致。

毛文龙没有想到的是:袁崇焕竟然敢矫诏,声称皇帝要杀他,结果稀里糊涂信了,掉了脑袋。叛国的事毛文龙是不想做的,也不敢做。可惜他死的窝囊,死后更是各种屎盆子都扣到了他一个人脑袋上。满清人给袁崇焕平反,说他是千古奇冤,其实毛文龙才是。

这一世,袁崇焕不知道去干什么了,毛文龙的脑袋也就安稳的留在了脖子上。

鳌拜想了一会儿,在“崇祯”耳边说了几句话。崇祯道:“毛卿,你今年五十有四,也是一员老将了,如果交出兵权,告老还乡做个富家翁,你可愿意?”

鳌拜观察着毛文龙的脸色,他表情非常痛苦,但还是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臣遵旨,谢主隆恩。”

鳌拜轻道:“皇上,毛都督这样的人才,我认为可以大用,虽然年时偏高,在朝鲜又受了不少苦,但现在就让他退休是不是早了点?”

“崇祯”叹道:“大明准备重组海军,对外征战,如果让毛卿这样的老将远征海外,朕于心不忍啊。毛卿,你还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吗?”

毛文龙不知道这都是鳌拜和“崇祯”商量好的欲擒故纵法,急忙说道:“微臣愿意为国效力。不知皇上说的远征是去哪里?”

鳌拜道:“我们之前和葡萄牙人商量合作,他们帮我们发展海军,造船铸炮。我们将来要出兵帮助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的控制,完成国家独立。这一场战争,对我大明是有莫大好处的。只要成功,领兵的人就是民族英雄,流传千古。毛帅之前做的事情有可原,虽然有不当之处,但我和皇上都认为可以原谅。你愿意为国出征吗?”

“当然愿意。不过,我希望能带上孔有德他们,如果朝廷海军缺人,江东镇的人也可以顶上,他们长期居住皮岛,熟悉海上作战,一定会成为合格的海军。”

好啊,这下海军也有人了。本来这帮人怎么安置也是个问题。毛文龙的提议到是个好办法,让他和郑芝龙合作,战时为海军,平时为海盗,自给自足都不成问题,省了朝廷的心。

郑芝龙擅经商,毛文龙擅长搞敌后根据地,不派出去太浪费了。鳌拜准备让这双龙出海,到外国和欧洲人抢资源去。要是能让明军在殖民地立足,那毛文龙就真是民族英雄了。

毛文龙和郑芝龙两人也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迂腐,知道适当的时候不择手段。这是鳌拜喜欢的人才。

“崇祯”道:“既然毛卿有心,就维持现在的官职吧。过些日子去沿海,和朕新任命的将军郑芝龙一起管理海军。将来对抗荷兰、日本海军,许胜不许败”

毛文龙脸上有了微笑。“臣遵旨”。.。

更多到,地址

UC电子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